前言:看待人事物的角度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方向和處理事情的方式。在這些認識人事物的過程中,導致了一些“事故”發生:就好比“以手指月”,原本要看“月亮”,“手指”只是指向“月亮(真相)”的工具,結果很多人開始關注“這個手指是否精巧,好看,是否做了美甲...”,或者“我認為半月好看,新月很萌”,根據自己的喜愛“裁剪”資訊。
系列相關連結:
關於視角的話題,對於架構師、CTO來說應該是非常熟悉的:從一個功能模組的構建、單系統的設計,到分散式系統的設計,跨專案的整合等,都需要整體性的視角。在這個過程中,更加要兼顧到不同角色、部門之間的意圖與訴求。不僅僅如此,更要考慮到公司的內外情況,如技術與產品與公司的戰略的匹配度,以及與同行的差異性,更要考慮資本市場的認可度等。甚至,要考慮國家的政策以及國內外的行業發展趨勢等。
不同層次的視角,決定了最終的行為,從而帶來的不同級別的成果。
大道至簡,如何“簡”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尋找自己的“道”,想要使得自己看待人事物更加的睿智、清晰,出手更加的精準,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之效。
包括自己在內,一直在紛繁的人事物中漂流。現在每次看起來“很有趣”的經歷,在當時都是“刻骨銘心的暗黑時間”。彷彿在無盡的大海之上漂流,以為看到了燈塔,後來發現更多的是“海市蜃樓”。
自己也總結出各種“模型”,構建了各種“方法論”,似乎也是“擴充套件了認知的邊界”,可以說:總結一時爽,一用就撲街。慢慢發現:自己就是“火雞科學家”(來自於《三體》裡面的“農場主與火雞”的故事),或者說只是一個有點想法的火雞。
在路上的過程中,逐步體會到:一直以來依賴的是“知識”,不管是擴充套件“認知”還是“深度學習,刻意學習”,更多的採用的都是腦思維,重點使用“有形”。知識和經驗往往是對於“已知”事情的總結,抽象,提煉,然後形成“模型”和“方法論”,以便來處理“未來更多的未知的事情”。
而自己也似乎認可這個方式,後來明白一點:沒有考慮“時空”的變化,沒有考慮到“無形”的作用。很多事情看似一樣,似乎可以採用一樣的方法,其實可能本質上不一樣,只是表象看似一樣而已,或者說,只是自己選擇性的看了“雷同”的部分,“過濾”了“以為不重要的因素”。
舉個相近的例子,從小到大的教育,使得我們習慣了以“集合論”為基礎的“精確”數學模型:某個元素必須有明確的集合歸屬。而且現在的數學以及很多學科的地基都是“集合論”。
“集合論”是對現實的一個側寫,一個對映,而不是全部。所以現在很多的複雜問題,邊界都是模糊的,於是“模糊數學”就產生,更好的來解決面對的現實問題。
轉識成慧
如何破?或者說“如何‘轉識成慧’”?
這也是在這一路上遇到的很多朋友一個共同的疑問。也在糾結:為什麼學習了那麼多,依然沒有過好自己的生活,或者說沒有過上想要的生活?
現在有些感悟:為什麼要“轉”?因為“轉”,已經預設其“差異性”。為什麼要把“知識”與“智慧”分開來看?
猛然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是“0”和“1”:已經將自己的思維變為“對立論”、“非黑即白論”。
在基於整體思維的中醫中,找到了一些答案“體與用”。其實“智慧”是“體”,“知識”是用。舉個人體結構的例子,人體的肝臟,其作用是“肝藏血,主要是氣的疏洩,有貯藏和調節血液的功能”。或者說肝臟的作用效果是“血與氣的宣發,發散,流通,調節”。
(以下是“極客養生時間”)
我們在養生的時候,如果吃“酸”的食物,可以養肝,這裡的“養”其實就是養這個肝臟的器官,那個實體的“肉坨坨”,有形體。
如果人抑鬱,其實就是肝氣不舒,,誠然,可以吃酸的東西,增強肝臟,從而使其發揮效果。其實還有更快的方法,可以吃“辛(辣)”,因為有發散的效果,這就是補充肝臟的功能,這是無形的。
智慧與知識,其實也是這樣的“體用”關係。原本都是一體的,只是“智慧”是“無形”的,只有透過“知識”才能被人認識、使用,所以“知識”為有形。借用《道德經》裡面的,“無,名天地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無,不是沒有,也是一種存在,是無形的;有,就產生了有形,而生萬物了!(權且這樣解釋哈,能力有限)
取象比類
“取象比類”其實是從中醫中借用來的,本質上也是將萬事萬物分為不同的“集合”來討論,有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味道(僅做比喻,意會即可)。但是這個集合,邊界也是模糊的,不是“丁是丁卯是卯”。如,分為兩個集合就是“陰,陽”,萬物可分“陰陽”;分為五個集合,就是“木火土金水”,這不是指代的具體的物質元素,而是五種能量運動特質,出入此類,再將這些“集合”與人體相應,所以,產生了“五臟對應五行”等等....
其實,對於很多事情的分析,也可以借鑑古人的思維方式。好比我們在做架構設計,專案規劃的時候,常常學習很多同行,開源專案一樣。
如下圖,
一切,可以從這個圖開始,要做一個事情,肯定需要“人”,然後要藉助一些工具和體系,也就是“物”,同時,要考慮“天”,只要在我們的上面的,都是天,如部門情況,公司情況,行業情況,政策情況;另外,要考慮“地”,也就是“基礎”,如,你自己有什麼,你部門有什麼,你公司有什麼...
所以,天地人事物,是一個“符號”,而不是具體的某個物質或者人(就好比,金木水火土,並不是指代五種具體的物質,而是能量執行的某種形式),就看我們考慮到那個層級級別。之後,基於上述模型,再度展開,如圖:
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人的因素很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的人會陸陸續續的加入,其目的、動機都是不一樣的。
這一點在自己的創業過程中尤為深刻,很多人其實想踏踏實實的上班,自己把他們定位成為創業、合夥的位置,搞的大家很尷尬。
其實這個模型是“體”,也就是一個“指導思想”,至於如何在實際中發揮作用,就是“用”的了,就好比太極拳,“以柔克剛,借力打力”是核心,至於招式就是千變萬化的,但是不同的人演繹的“術”不一樣,有“三豐太極拳”“程式太極拳”等。
如果感興趣,我們後面陸陸續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