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運維,困頓的共享單車

liukuang發表於2021-03-03

缺失的運維,困頓的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行業這幾年來經歷了起起伏伏的發展,這是有目共睹的,此前紅極一時的小黃車OFO,如今還有很多人的押金沒有退回,而曾經和OFO割據市場的摩拜單車,在賣身之後也幾乎已經消失不見。

 

但是這幾年來,在一次又一次的行業洗牌之後,共享單車行業終於開始穩定發展,也成為共享經濟之中,發展不錯的一種形式。這自然和巨頭的入局逃不開關係,而共享單車這場遊戲,早已經成為了巨頭之間的遊戲。

 

共享單車繼續向下沉

 

巨頭們的共享單車大戰進入白熱化開始於一二線城市之中,因為這些地區的消費者對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需求較高。而在行業已經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之後,一二線城市的市場也已經趨於飽和。

 

但共享單車這種模式沒有較高的入局門檻,對使用者也沒有十分強的留存能力,只能依靠規模的擴大來保證平臺的持續穩定增長。下沉市場的體量巨大,其中可以提供給共享單車平臺的機會和空間也將更大。

 

而向下沉擴張的過程中,從業者自然也會面臨不少的挑戰,最主要的挑戰自然就是與日俱增的投入成本能否得到相應的回報。

 

具體來看,能夠扛起共享單車盈利大旗的業務,自然就是單車租賃業務,但是卻沒有什麼較高的門檻。而這也是共享經濟的各種形式中,所共同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平臺只能選擇進一步去擴張規模,用量來取勝。

 

但是規模擴張意味著投入成本的增多,而且越往下的市場,因為對共享單車的使用頻次越低,導致消費習慣也越難培養,比如在五六線小城鎮中,消費者對於共享單車的需求並不是十分旺盛。這也會進一步增加投入和回報之間的落差,同時加大資金風險。

 

雖然目前青桔、哈囉、美團單車背後都有巨頭的幫扶,巨頭對於資金和流量也會有所傾斜,而且也有部分企業稱自己的共享單車業務已經實現盈利。但是用錢換規模的這種模式,會導致平臺的發展不健康且難長久。

 

被寄於厚望的電單車

 

當現有發展模式出現一定問題後,尋找新的突破口是必然選擇。而對於共享單車平臺來說,突破用錢換規模這個模式的新方法,則是共享電單車。

 

比如現在美團單車、青桔、哈囉都相繼推出了共享電單車產品,並且著重在下沉市場中投放。根據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20年國內有70.8%的共享電單車使用者分佈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而一二線城市使用者僅佔29.2%。但是為何要選擇電單車作為突破口呢?

 

首先,增加距離意味著增加服務多元化。共享單車的服務過於單一併且存在侷限,而電單車則可以幫助突破侷限。因為不同於共享單車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需求,電單車可供出行的距離更遠,可以提供給消費者更加多元的服務。

 

其次,增加客單價意味盈利更有保證。電單車相比共享單車來說客單價會有所提高,而且因為運力相對較高,也能在相同的時間內進行更多的租賃服務。而電單車的這些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共享單車平臺的盈利能力有所助力。

 

最後,電單車更符合下沉市場需求。多數低線城市的人口密度不比一二線城市小,這保證了市場基數。而且在城市規模不大的背景下,更多消費者的出行首選是電動車,這保證了消費習慣,也讓電單車在下沉市場的接受度較高。

 

但是國家政策對電單車的投放有一定的控制,而且因為攜帶電池的原因,會產生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電單車雖然運力較高,但在後期運維保證不足的情況下,高運力並不能帶來好的結果,而這也引出了共享兩輪戰事的新問題。

 

成為關鍵的運維服務

 

對於共享單車平臺來說,不論是傳統共享單車業務還是新突破電單車業務,在大力投放擴張規模的同時,後期的運維服務也十分重要,而這已經成為現階段兩輪戰事的新重點。

 

這首先是因為在單車投放配額受限的大前提之下,平臺需要透過更加精細化的運營來刺激每一輛單車的最大價值。

 

當下的情況是,儘管共享單車已經在城市中大量投放,但是消費者依舊會遇到找不到車的尷尬處境,而與此相對的是地鐵站等地區的單車擁擠問題,出現這種情況最根本的原因是平臺運維能力的缺失。如何進一步精細化運營單車分配,是每個從業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其次是因為後期運維服務的改善,會幫助提升平臺提供給消費者的服務,提高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潛移默化培養忠實使用者。

 

小區門口空蕩到一車難尋,地鐵站外擁擠到寸步難行,這種兩極分化情況會對消費者造成很大的不便。這種痛點對平臺來說就是搶奪使用者絕佳的機會,透過提高運維服務的能力,讓共享單車真正成為提供便捷的產品,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度。

 

最後是因為積壓成患的共享單車對城市建設、居民出行都帶來諸多問題,由此滋生的不良情緒會對平臺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因素。

 

目前已經有不少地區了對共享單車在城市部分地點過度積壓的管理政策,而且青桔、哈囉、美團單車也相繼推出瞭解決辦法,加強了單車運營人員和資源的投入,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單車積壓問題。

 

兩輪生意背後的生活大戰

 

不難看出,運維服務能力的提升影響著共享單車平臺的發展,不僅是現階段也關乎未來。而在各個平臺的單車業務得到進一步保證和完善之後,其背後關於本地生活的大戰也逐漸顯現。

 

比如哈囉出行最近就孵化了哈囉生活,繼續向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進發,雖然現階段只是處於起步階段,但未來的成長性也比較大。更何況,哈囉出行背後本就有著阿里巴巴的身影,哈囉對阿里本地生活的補充作用也不容忽視。

 

同樣,美團單車對於美團本地生活的補充作用也不容小覷,而且再加上美團新推出的叫車服務,也讓美團在本地生活領域更有優勢。而對於青桔背後的滴滴來說,單車業務對於其出行是很大的補充作用,也為其繼續深化出行服務做出貢獻。

 

而且對於涵蓋了“吃喝玩樂”的本地生活消費來說,出行是消費者從家到店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的行為,其中不論是網約車還會共享單車,都將會發揮不小的作用,在釋放自身價值的同時也在為背後生態做出貢獻。

 

所以,不論是阿里美團還是滴滴,最終這場關於本地生活的生態大戰才是重點,而共享單車作為補充出行的重要方式,巨頭們自然不會放過。

 

但是對於正處在規模持續擴張的共享單車來說,運維能力能否跟進,不僅成了單車業務成敗的關鍵點,也會對背後更大的本地生活業務產生影響。而這也對從業者提出了要求,要求他們除了在重視規模擴張外,“後勤保障”工作也不能落下。


配圖來自Canva可畫,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76079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