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篇,智慧城市建設邁上新臺階-2021愛分析·中國智慧城市行業趨勢報告
報告編委
報告指導人
姜凱燕 愛分析 高階分析師
報告執筆人
鮑怡廷 愛分析 分析師
郭佳伶 愛分析 分析師
外部專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陳寧 雲天勵飛 董事長兼CEO
陳薇 排列科技 首席科學家
劉文鋼 澎思科技 智慧城市事業部負責人
孫元浩 星環科技 創始人兼CEO
王磊 百應科技 董事長兼創始人
鄭程升 貝銳科技 蒲公英產品負責人
特別鳴謝(按拼音排序)
報告摘要
政策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持續發展
國家發改委從數字化與技術的角度對智慧城市進行明確定義,即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雲端計算、大資料、空間地理資訊整合等新一代資訊科技,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智慧城市是典型由政策驅動的領域。智慧城市在2012年正式開始試點工程,2012-2016年處於探索階段,於2014年智慧城市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建設智慧城市正式被確認為國家重點工程,智慧城市發展進入推進階段;
政務服務進入技術應用落地期
目前,智慧應用是政務服務建設的關鍵,而打破“資訊孤島”,最佳化業務流程,實現資料共享,是實現智慧應用的前提;
政府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實現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透過“試點—複製—運營”的建設邏輯,政府已開展試點業務先行建設。目前,政務服務全面進入技術應用的落地期;
政務雲支撐智慧應用落地。目前,整體政務雲建設正處於從“政務上雲”向“雲上應用”的轉型期;
資料驅動,一體化賦能,城市治理再升級
城市治理一直以來都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在智慧化、數字化手段賦能後,治理水平將更加高效精準;
針對部分建設成熟的業務場景,如安防、交通等,場景內的軟硬體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力將決定專案的實施週期與應用效果;
資料資源將成為驅動城市治理乃至智慧城市發展的核心能力,基於資料資源打造的城市大資料平臺將成為智慧城市的賦能中心,支撐應用層業務。
目錄
1. 政策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持續發展
2. 政務服務進入應用落地期
3. 資料驅動,一體化賦能,城市治理再升級
4. 智慧城市發展展望
結語
1. 政策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持續發展
1.1. 智慧城市定義
國內的智慧城市概念最初由住建部提出,其定義隨著智慧城市認知的深化和程式的推進而不斷髮展。2014年國家發改委從數字化與技術的角度對其進行明確定義,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雲端計算、大資料、空間地理資訊整合等新一代資訊科技,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愛分析認為,從發展階段來看,智慧城市可以分為“城市+數字化”以及“數字化城市”兩個階段。“城市+數字化”是技術向物理世界逐漸滲透,以場景為單位進行數字化建設。“數字化城市” 則是在頂層設計的規範下在城市範圍內進行資訊資源的整合和業務流程的最佳化融合,形成的全域一體高效能的城市形態,是智慧城市發展的目標。兩個階段的理念和驅動因素均有較大差異,具體如下圖所示。
目前,我國的智慧城市正處於 “城市+數字化”階段,在政策驅動和技術支撐下,從政務服務與城市治理兩大領域以場景為單位進行數字化建設。建設整體架構涵蓋基礎設施層、資料資源層、應用支撐層以及應用層四層。
1.2. 智慧城市建設程式:政務服務場景採納度高於城市治理
1.2.1. 智慧城市建設由政策驅動
智慧城市是典型由政策驅動的領域。智慧城市在2012年正式開始試點工程,2012-2016年處於探索階段,於2014年智慧城市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建設智慧城市正式被確認為國家重點工程,智慧城市發展進入推進階段。
探索階段(2012-2016)政府以鼓勵性政策為主,鼓勵全國範圍內積極試點,提出到2020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的目標,但缺失具體實施層面的政策。且探索期內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的權責未劃分明確,智慧城市整體建設程式緩慢。
推進階段(2016至今)政府從整體方向的牽引轉向細分領域的指導,推出引導型、技術型及評價型三類政策,對智慧城市發展的把控由建設速度延伸至建設質量。
三類政策從不同角度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其中,引導型政策把控整體程式和方向,技術型政策提供技支援,驅動智慧城市迭代更新。
而評價型政策對智慧城市的落地影響最直接,透過“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直接影響各地智慧城市相關場景的預算投入和建設進展。愛分析將透過對評價型政策的分析,解讀智慧城市進展以及未來趨勢;並透過實踐案例分析,為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單位提供參考建議。
1.2.2. 引導型政策牽引建設方向,技術型政策驅動建設程式
引導型政策透過規劃建設方向影響智慧城市的整體發展,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落地影響主要體現在城市建設順序。總體來講,智慧城市的建設順序為試點城市先行,透過提煉成功的經驗輻射其他城市。
自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以來,住建部陸續公佈三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截至2020年4月初,住建部公佈的智慧城市試點數量已經達到290個(不包含專項試點)。從區域佈局來看,290個試點城市基本覆蓋我國各省、市、自治區,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統計顯示,目前山東省智慧城市試點數量最多,有27個,其次為江蘇7個,安徽15個和浙江14個。
被列為試點的城市會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印發含有具體建設目標和建設規劃的政策。例如杭州列為試點城市後,陸續頒佈《城市大腦建設管理規範》、《政務資料共享安全管理規範》加強政府推進力度。目前,杭州是第一批完成城市大資料平臺建設的城市。
技術型政策對關鍵技術提出建設指導,對智慧城市四層整體架構的發展都起著重要的驅動作用。在新基建及《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佈局下,以大資料、雲端計算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載體建設可在傳統的大資料中心的資料治理基礎上,打破“資訊孤島”、“資料壁壘”等障礙,改變原本僅追求硬體效能形成的“重複建設”、“建而不用”等現象。
技術型政策同時推進智慧城市形態的迭代更新,政府在2018年頒佈《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指南》,從政府層面明確要求在建設智慧城市時需要制定頂層規劃,反應政府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整體性和可持續性的重視。
1.2.3. 評價型政策決定智慧城市落地進展
評價型政策對智慧城市建設落地影響最大,核心是“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目前落地政策是發改委、網信辦在2018年推出的《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8)》,該政策共包含8項一級指標,24項二級指標,對智慧城市從惠民服務、精準治理、生態宜居等方面進行評價打分。
指標是政府評價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統一標準,也是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的依據。政府透過政策公開各指標評價方法及評分計算方法,將智慧城市建設的數字化應用場景需求由中央到地方進行傳遞。同時,指標具有一定權重,權重反映政府的建設需求及導向,即權重高的指標延伸出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對應的政府端需求越強。
指標權重分為5%,3%,2%三檔,愛分析按照數字化應用場景所對應指標權重的高低,從智慧城市建設需求方規劃角度出發,將智慧城市場景分為一級採納度(權重為5%)、二級採納度(權重為3%)、以及三級採納度(權重為2%)。
現階段,我國政務服務與城市治理數字化應用場景按照權重對應得出的場景採納度結果如下圖所示,政務服務場景均位於一級採納度,採納度整體高於城市治理場景。
1.3. 智慧城市發展趨勢
當前,智慧城市在“城市+數字化”階段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從長遠“數字化城市”的目標來講,需要在明確的頂層設計的前提下解決現階段建設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未來,智慧城市的整體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政務服務場景繼續深化應用,加強部門協同,最終實現“一網通辦“。
目前政務服務場景已取得一定建設成效,政務服務已進入應用落地期。政務服務場景需要在資料縱向貫通的基礎上,實現跨部門、跨層級的業務橫向聯動,基於人工智慧以及大資料,實現更多業務場景的智慧應用。
同時,各地政府需要加強政務雲建設,完成“政務上雲”向“雲上應用”轉型,從源頭打破“資訊孤島”,支撐上層應用的實質性落地。
城市治理將注重垂直場景內軟硬體結合,逐步實現單一場景的的區域性整合。
“城市+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城市治理數字化應用場景大部分場景已完成硬體設施的部署,整體場景的採納度位於二、三級。而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智慧應用”,未來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垂直場景內上層應用與底層硬體系統的結合,實現軟硬一體的整體系統連貫流暢執行。
同時,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在大資料平臺的支撐下,逐步打通上層應用平臺,將單一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向區域性整合,最終實現“數字化城市”的融合生態。
智慧城市將以“頂層設計”為基礎,發展重心由建設轉向運營。
一是實現智慧城市向“數字化城市”的演進,結合“新基建”的發展注重頂層設計,實現硬體、資料與場景間動態、立體化聯合,構建城市大腦與城市生態。
二是政府建設工程將由專案制轉向長期運制,使建設思路、建設行動、後期運營整體一致。專案建設制的思路適用於傳統基礎硬體設施建設專案,未來智慧城市專案將更加強調專案的持續性運營能力。
2. 政務服務進入應用落地期
推進建設政務服務應用將是接下來智慧城市建設的“主旋律”。從2016年起,“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進入政府工作報告,政府推進公共服務的智慧化建設應用,基於各委辦局、業務部門的資料共享,提升居民和企業的辦事效率。2016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由浙江省首次提出,並在全國進行推廣。疫情期間逐步升級為“一次不用跑”,國家持續推進政務服務建設。
在近五年的建設過程中,政務服務應用建設的重點也從平臺建設、規範梳理,轉向具體業務事項和智慧應用的建設。政務服務建設將進入應用落地期。
2.1. 業務協同、智慧應用成為政務服務建設的關鍵
過往政府建設的硬體基礎設施、政務雲、城市大資料平臺等都是基於底層的支撐類專案,已基本實現部分業務應用場景中的資料融合以及業務協同。但整體上,政務服務應用場景由於“資訊孤島”等問題的存在,落地效果不佳,因此業務協同與資料共享是接下來必然要解決的問題。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政府部門要大力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資料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這是中國中央政府首次明確提出數字政府建設相關目標,強調政務服務場景的建設,實現資料資源互聯互通。
同時,政務服務的智慧應用建設不僅需要對政府的辦事流程有深入理解、並需要結合相關政策法規對政務業務改造進行深層次梳理,還需要較強的AI技術能力實現自動化、智慧化應用。未來透過智慧化應用賦能傳統流程中的辦事人員,實現政務服務的智慧化、數字化轉型是必然趨勢。
2.1.1. 打破“資訊孤島”,實現業務協同
資訊化、智慧化、數字化的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於多方原因,在前期資訊化建設的過程中留存大量的“資訊孤島”。“資訊孤島”的存在將導致“業務孤島”。在進行政務服務智慧化與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嚴重影響政府業務協同效率,直接影響政務服務應用建設。
在202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明確要求,在2020年底前各省份全部開通“一網通辦”。在《關於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中要求2022年底前事前全國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全國範圍內,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及國家秘密等外,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平臺辦理,全面實現“一網通辦”。
在目前“一網通辦”建設不斷深化的過程中,資料打通融合仍為重點。
浙江省是“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先行省份。從2016年底浙江省率先提出“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改革目標以來,浙江省政府及各下屬委辦局共釋出194份相關法規檔案。“一網通辦”建設作為實現“最多跑一次”服務的核心載體也得到長足發展,目前浙江省已實現全省“一網通辦”平臺建設,覆蓋全省76個業務部門。
到2019年底,浙江省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掌上可辦率達到80.5%,353個民生事項實現“一證通辦”,41個跨部門“一件事”實現多事連辦。
此外,浙江省也在不斷推進政務服務中的創新應用,“信用城市”是浙江省具有特色的政務服務應用建設,是打破資訊孤島,實現業務協同的典型落地場景。基於《浙江省公共信用資訊管理條例》,浙江省已實現省級、市級兩級信用體現建設,並切實地將信用分應用於實際業務場景,進一步推動“信用浙江”建設邁向更高水平。
排列科技推進城市信用體系建設 助力政府建立城市數字資產生態
構建信用社會,建立完備的信用體系,已成為中國社會管理的新策略、新體現。城市信用系統建設為營造“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社會氛圍積累有效的信用體系支援。
某市政府朝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城市的目標發展,加快推出個人“信用分”,推動“信用有價”在該城市落地,為全國探索更多的成功經驗和模式。因此,需要建立該城市城市信用評價體系和“信用分”應用平臺,利用大資料探勘分析技術開展信用評價演算法模型的建設,建立科學、精準、高效的信用評分標準體系,建立信用評分對外共享輸出的標準介面服務,進一步探索信用評分在各領域的應用,助推該城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針對信用分應用平臺建設,該市政府的核心業務需求主要體現在信用資料規範化、信用評價模型建立和指標體系完善、信用分管理和分析、應用場景對接、公共信用分查詢和使用以及信用分城市互認的需求。
該市發改委組織招標城市信用分方案以及應用平臺建設專案,根據信用分應用平臺建設的核心需求,專案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信用評價資料體系構建、信用評價演算法模型研究、信用分服務後端研發、應用研究平臺功能建設、應用場景對接與建設、微信公眾號升級建設、應用資料介面開發、信用分城市互認建設和網路系統設計等方面內容。
基於排列科技的專案經驗與信用大資料技術優勢,該城市選擇與排列科技合作,共建城市信用分應用平臺。在信用分應用領域,排列科技具有充足的專案經驗,目前已服務於杭州市、溫州市、台州市、嘉興市等地區建設城市信用系統專案,廣泛應用於各類個人和企業服務場景,特別是普惠金融的智慧場景應用,提供了平臺和運營空間,包括嵌入移動服務辦事APP、簡化辦事流程,助力服務便民、擴充信用應用領域和實現信用惠民等。
在構建信用分應用平臺的過程中,核心環節為信用評價資料體系的建立、信用分評價模型的構建以及信用分應用平臺後臺管理建設。底層的資料多來自於市級大資料平臺或各委辦局資料平臺。在信用分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排列科技提供標準介面能力。
因為在信用分的評分過程中,針對於企業與個人的信用的評分模型不盡相同,兩者模型對於資料的要求也並不一致。所以,排列科技在建立信用評價資料體系過程中,透過資料採集、整合、融合,構建個人信用資料庫以及企業信用資料庫,方便於後期的信用分評分模型的建立。
基於已構建的資料體系,排列科技對已清洗後的資料進行分析與特徵提取,構建初步的評分模型,同時,在部分領域內,排列科技已經積累成熟的評分模型。模型建立後再透過調優、測試進行上線前的準備,在實際測試中,若評分模型不能很好地將個人以及企業的評分進行分級,則信用分無實際應用價值,需要繼續進行模型調優測試。
排列科技具備構建個人與企業雙信用分機制。針對個人信用分評價維度包括但不限於身份特質、遵紀守法、商業信用、生活信用以及城市貢獻。針對企業信用分的評價維度包括但不限於企業基礎資訊、遵紀守法、社會貢獻、經營能力以及商用信用等。同時,排列科技具備成熟的評分模型構建經驗,可構建通用分與定製分雙體系,針對特殊定製化應用需求,提供定製分服務。
在集中管理過程中,排列科技打造評價模型管理子系統、信用分管理子系統、介面管理子系統以及信用資訊反饋收集子系統等四大信用分平臺管理子系統。各子系統主要負責的功能包括:
- 評價模型管理子系統:演算法引數管理、演算法權重管理、演算法指標管理;
- 信用分管理子系統:信用分算分管理、線上分數查詢、企業信用報告查詢、企業信用報告配置;
- 介面管理子系統:個人信用分介面管理、企業信用分介面管理、介面許可權管理、場景接入管理;
- 信用資訊反饋收集子系統:應用場景資料收集、使用者反饋資訊收集、履約資訊收集。
該市發改委與排列科技合作構建的信用分應用平臺是信用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點專案,其建設的價值與意義主要體現在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兩方面:
1.社會效益:
個人“信用分”應用平臺透過整合政府各個部門的個人信用資訊,建立科學合理的信用評價模型,在公共服務、交通出行、文化旅遊、體育健身、醫療服務、住房租賃等民生服務方面, 為信用優秀物件提供免押金、免排隊、先享後付等激勵措施。
企業“信用分”透過對企業信用資料庫中的資料進行分析形成企業通用信用分, 為政府機構、金融機構、擔保機構提供直觀的企業信用評價,便利企業開展融資、擔保,以及政府機構開展信用監管與信用聯合獎懲。
2.經濟效益:
全市統一規劃,節約投資成本:個人“信用分”應用平臺在充分利用現有大資料中服務平臺資料的基礎上,構建全市統一的、具有高使用價值的城市信用評分體系,打造城市個人信用資料庫以及企業信用資料庫,構建信用分模型。目前平臺已封裝信用分API介面,包括信用分查詢API、信用分授權API。對外提供信用評分的查詢服務,可為全市各類與個人城市信用相關的應用場景提供統一的服務介面,大大節省了每個場景自建個人信用評價的成本。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場效率:透過建立個人和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滿足社會主體尤其是政府公共資源服務類部門信用應用需求,將進一步增強社會誠信、降低交易成本、最佳化資源配置,為轉型發展和提高經濟執行效率做出積極貢獻。
2.1.2. “一網通辦”深化智慧應用
“一網通辦”是一個系統化工程,由於存在一定地區發展差異,各地政府改革過程不盡相同,但改革工程核心類似,即包含資料規劃、治理、應用,業務流程重塑等多個方面,需要政府的長期規劃和投入。
目前,隨著“一網通辦”不斷深入,部分領先城市的“一網通辦”建設程式已進入智慧應用階段。
智慧城市建設存在地域性差異,江浙滬地區在政務服務場景記憶體在較多的領先實踐,江浙滬地區打造的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目前已全面進入智慧應用階段,即“AI+一網通辦”建設階段。
以上海市為例,上海市大資料中心於2020年4月釋出《上海市“AI+一網通辦”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提出:在2020年開展試點“AI+一網通辦”智慧化場景應用,建立標準規範體系,初步形成“AI+一網通辦”執行新模式;2021年開展全面的複製推廣;2022年,最佳化執行模式,依託AI賦能,進行持續的最佳化迭代。基於已備的基礎設施,“AI+一網通辦”建設從試點到複製推廣到運營的週期較短,這也是應用層建設的特點。
“AI+一網通辦”在深化建設階段,針對應用場景,可以分為“AI+審批應用”、“AI+服務應用”、“AI+監管應用”三大應用場景。
在構建三大應用場景知識庫以及演算法模型的過程中,需要依靠市民主頁、企業專屬網頁、使用者畫像總庫、使用者行為總庫、政務知識總庫等資料資源,按需提取“AI+審批材料形式審查樣本資料”、“AI+服務使用者行為樣本資料”以及“AI+監管信用資訊樣本資料”,為AI訓練提供足夠的標準有效的資料支撐。
“AI+一網通辦”核心是推進政務服務的智慧化應用,提升“一網通辦”客服智慧化服務水平是建設的關鍵一環。結合NLP、ASR、TTS等AI技術,強化搜尋、問答、推薦能力,政府推進政務服務過程中實現智慧化的智慧客服、諮詢導引、預約查詢、服務推薦等功能。
百應科技助力杭州“社保易窗”暨杭州社會保險智慧服務平臺專案
杭州市社會保險管理服務中心隸屬於杭州市人社局,主要負責社會保險登記管理,負責建立和維護社會保險檔案、個人賬戶和個人權益記錄管理工作,負責養老、工傷、生育保險待遇核定和支付等工作,依法開展社會保險調查,提供社會保險諮詢、查詢等服務和其它相關工作等。
在浙江省推進“最多跑一次”的建設過程中,杭州社保中心持續推動社保領域“最多跑一次”和數字化轉型,創新杭州社保服務模式。杭州社保中心打造杭州“社保易窗”智慧服務平臺,其核心需求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提升服務體驗:利用技術手段,解決市民在諮詢的過程中,等待時間長、服務質量不統一的問題,提升社保中心的服務質量;
提高辦事效率:解決人工視窗重複性諮詢接待、效率較低的問題以及用技術手段提供“7*24”不間斷的諮詢服務;
疫情期間,實現“不見面”業務服務:在疫情期間,減少市民線下辦理的業務場景,透過線上的智慧諮詢、線上視窗等手段,融合實體視窗功能,滿足群眾各類辦事需求。
在推進社保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杭州市社保中心經過廠商遴選,確認與百應科技合作打造杭州“社保易窗”智慧服務平臺。
百應科技打造的應用層能力是“社保易窗”智慧服務平臺的關鍵,AI自動化機器人決定應用層能力。基於百應科技的底層AI能力與杭州市社保中心資料,百應科技整合分散的資料資源,構建業務知識庫與客戶畫像,打造政務諮詢領域的AI機器人,即:文字客服機器人、語音客服機器人、影片客服機器人,實現透過文字、語音、影片等智慧化應用手段輔助支撐傳統人工客服以及政務服務應用。
百應科技提供的AI機器人,可以幫助杭州市社保中心平臺提供擬人化的諮詢服務,承接具有重複性以及流程化的政務服務工作,為群眾提供政務服務的諮詢與指導工作。
針對重複性工作,AI機器人能夠大幅度提高辦事效率。基於AI機器人構建的“社保易窗”智慧服務平臺全渠道接入熱線電話、入口網站、APP、小程式、公眾號和第三方網際網路入口,可實現7×24小時全時段線上服務。
在構建AI機器人的過程中,百應科技對社保服務流程進行整合最佳化,進行流程設計與識別構建,基於前期社保中心語料以及行業專業知識,構建社保中心文字與語音服務的語料庫和知識庫,設計對話流程。百應科技完成基礎識別構建後,再進行深度訓練,提高流程的準確性與使用者的互動體驗,並持續豐富語料庫與知識庫。同時,針對社保中心需求,進行場景化擴充與升級。
實際應用過程,市民可透過移動端進入杭州社保小程式,進行諮詢服務或者辦理服務。在諮詢服務過程中,客服機器人透過文字對話的方式,進行快速問答。當客服機器人無法滿足需求時,可發起文字方式轉接至人工坐席進行溝通。在辦理服務的過程中,杭州社保小程式基於遠端影片客服,建立線上辦事視窗,指導群眾線上順暢辦理業務。
杭州社保中心構建的“社保易窗”智慧服務平臺主要應用於智慧諮詢、互動交流、業務畫像、線上視窗以及決策支援等業務場景。
2020年6月16日,杭州市“社保易窗”智慧服務平臺正式上線。“社保易窗”打造獨立的線上服務站,市民可透過政務服務網站跳轉或微信服務號、二維碼、短連結等多渠道接入,透過智慧語音、人工線上客服以及影片視窗等方式,實時精準指導群眾網辦流程,實現參保登記、社保轉移、社保接續、參保變更、社保繳費、臨時政策的通知與辦理。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網上辦事中的“辦什麼、哪兒辦、怎麼辦” 的難點問題,讓群眾辦事由繁到簡、由難到易。
“社保易窗”智慧服務平臺上線半年以來,平臺構建並不斷完善社保知識庫。平臺上線初期接待量為186人/天,截止至2020年11月,平臺平均接待量為980人/天;從2020年3月(測試)至2020年12月3日,平臺文字客服接待總數為43720次、影片視窗接待使用者總數為24380次、電話客服接待總數為61040次、智慧外呼接待使用者20040次、智慧推送事項16032次,累積服務超25萬人次;構建“社保易窗”智慧服務平臺主要應用價值體現為以下四大方面:
提升服務體驗:透過線上諮詢與辦理模式,實現“一次都不跑”即可辦理各項事務。同時,基於AI機器人,為群眾提供7*24h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服務模式從“網上可辦”轉變為“網上全辦”;
提升辦事效率:平臺上線後,有效替代部分簡單重複性工作,提升社保服務人員辦事效率,處理時效縮短至70%,目前可承載人工60%工作量,服務效率從“辦結可期”轉變為“分秒必達”;
實現“不見面”的陪伴式業務服務:影片線上視窗服務,實現線上的業務導辦諮詢服務,實現“不見面”的業務服務。透過打造多種創新遠端政務服務模式,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體驗“有溫度的”的貼心政務服務;
實現精準的“主動式服務”: 透過簡訊、智慧外呼等方式主動推送服務事項、通知政策調整等重要資訊,保障參保群眾各項社保權益,實現主動辦。執行期間,精準主動辦簡訊提醒三萬餘條,智慧外呼兩萬餘次。
2.2. 政務雲對政務服務起到關鍵支撐作用
政務雲是實現政務服務上層應用的基礎設施,對政務服務應用建設起到支撐作用。前期,國內基於政務雲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完成,基本的政務系統上雲已基本完成,政務系統“為了上雲而上雲”的時代已經結束,政務雲的建設將從IaaS層向SaaS層發展。
2.2.1. 打通資料資源,政務雲建設是關鍵舉措
目前政務雲針對IaaS層(裝置資源層)與PaaS層(中間平臺層)的關鍵是打通資料資源,最佳化政務雲的資源配置。 政務雲IaaS層(裝置資源層)的構建實現資料的集中儲存管控。政務雲PaaS層(中間平臺層)構建城市大資料平臺實現資料融合打通、分析歸類。政務雲SaaS層(業務應用層)實現政務服務場景中的各類應用。
為解決技術應用在政務服務領域落地過程中存在的資料不打通以及業務應用難等問題,政務雲的重點發展方向是基於政務雲的資料資源打通以及雲上的業務應用的開發,即建設重心將從IaaS層轉向至PaaS以及SaaS層建設。
上海市電子政務雲主要由設施資源層、中間平臺層、業務應用層組成,在政務雲管理體系和安全體系保障下,透過各類使用者終端,為政府內部提供統一資訊化支撐,向社會公眾提供高效外部服務。是上海市後期推廣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與城市執行“一網統管”建設的核心支撐。
在構建上海市政務雲體系的過程中,上海市以“集中+分佈”為建設原則,全市最終形成“1+16”市、區兩級雲體系,16個區政府自主建設區級雲,與市級雲在邏輯上實現一體化。實現區級與市級、各委辦局與市級的之間的資料資源、軟硬體資源的集中打通。
在上海市政務雲IaaS層構建的過程中,透過“1+16”市、區兩級雲體系,透過集中式架構形成市級雙活中心,實現了全市資料的集中儲存管理以及軟硬體資源打通。
在構建的過程中,上海市透過政府採購方式,選取2家雲服務商分別構建雙活系統,明確管理責任邊界,各自保障雲平臺可靠執行,同步推進2家雲服務商平臺間的資料共享。同時,上海市政府將雲基礎設施接入政務外網,最佳化承載電子政務雲的傳輸網路。
構建電子政務雲PaaS層平臺目的是實現硬體資源的靈活排程、業務應用的快速構建和靈活部署。在構建的過程中,上海市政府選取1家雲中間平臺服務商,根據雲設施資源建設進度,同步開展PaaS中間平臺研究,逐步推進PaaS中間平臺建設。
同時,上海市政府結合政務雲的建設和應用系統的遷移工作,推進資料資源交換平臺(後升級為城市大資料資源平臺)的建設,基於上海市電子政務雲匯聚的各類政務資料資源,透過資料儲存、挖掘、建模、分析、預測等技術建設大資料資源池和服務平臺,實現政務大資料應用。
2.2.2. “政務上雲”向“雲上應用”轉型
目前政務雲建設正處於從“政務上雲”向“雲上應用”轉型期。轉型期的建設關鍵體現在三個方面:
實現系統化的應用建設。
“大平臺、重應用”的構建邏輯將是未來政務雲建設的主要方向。大平臺核心是實現業務協同與資料資源共享。在應用領域,要避免“點應用”,政府應強化統籌安排應用層建設,強化應用的系統性以及大規模建設,提高整體資料資源的利用率。如“一網通辦”的建設,就是推動與政務服務相關的政務雲應用建設。
以政務服務為導向,構建規範標準。
但在實際的業務中,真正做到政務上雲到雲上應用轉型存在一定困難。雲上應用強調針對綜合性應用平臺的雲化,提供統一的應用平臺框架服務,各部門在統一標準規範下,開展網路化、智慧化的應用建設,並實現跨部門業務協同。
但對於分散在各個部門的原始基礎架構以及業務系統,統一標準後的整合上雲存在較大困難。目前,政府一般採取針對支撐與市民生活相關度比較高的業務辦理的資訊系統先上雲,打通資料,形成業務應用。
已建政務雲資源逐步消化過渡,新增資源統一標準。
“政務上雲”時期,早期各委辦局牽頭建設的垂直領域政務雲設施將逐步轉向由市級統籌建設市級政務雲平臺應用,建立統一的政務雲標準。針對各委辦局已建好的雲中心,對原有裝置逐步消化過渡。同時,新增裝置應滿足統一標準,方便後期對接開發,探索政務雲的應用場景。
3. 資料驅動,一體化賦能,城市治理再升級
城市治理一直以來都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從最早的安防影片監控、交通違章抓拍等初期智慧城市建設,到現在的“網際網路+監管”、網格化治理等新一代城市治理方式,城市治理在智慧化、數字化手段賦能下,將向高效精準治理升級。
3.1. 城市治理業務場景
城市治理的業務場景主要分為三層:基礎設施層、資料層以及應用層。
前期智慧城市建設主要強調基礎設施層的能力建設,服務於政府資訊化以及數字化轉型。資料層主要由各委辦局根據自身業務特點,結合自身業務應用構建相應的資料平臺。
但在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城市治理相關場景暴露以下問題:
· 垂直類場景應用效果不顯著。目前城市治理在部分場景已有一定的應用效果,但由於基礎設施層、資料層、應用層協同應用效果不佳,且技術與業務的匹配場景相對有限,導致存在城市治理的應用侷限性。政府前期對基礎設施層投入的大量支援難以有效反饋在應用層;
· 智慧城市建設中未形成具備核心中樞能力的城市大資料平臺。未來的城市治理以及智慧城市將以資料應用為導向,以資料為驅動力;
· 城市治理目前已進入深化階段,後續新建專案將基於前期已建專案的基礎上進行對接開發,系統對接工程量較大且成本高。
城市治理建設發展至今,從基礎設施層到資料層再到應用層的建設思路已經不能滿足現實需求,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更多的是“自頂向下”的應用層建設結合“自下而上”的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而在此過程中,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力能夠有效降低具體業務場景的實施難度並提高應用效果,而資料平臺則將各領域內的業務資料打通,實現業務協同應用。
3.2. 基於軟硬體一體化能力打造垂直業務場景應用
針對垂直業務領域,基於軟硬體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專案中對接與整合的難度降低,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快速實現業務應用。
同時,城市治理是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專案往往基於部分已有的裝置的基礎上進行,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群等專案大多是基於原先的裝置進行利舊以及點位的增補,並非完全新建專案,此類專案情況更為複雜。軟硬體一體化能力能夠針對不同的現場環境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落地執行過程更具備可操作性。
目前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城市治理業務場景,一體化能力是技術賦能垂直業務場景的關鍵,政府在城市治理應用層建設中,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力應重點考慮。
3.2.1. “一體化AI”驅動下的智慧安防
智慧安防建設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關鍵,AI技術的賦能也使得安防領域煥發生機,但相對於智慧攝像機或軟體定義攝像機等前端應用的新興概念,真正決定智慧安防走向的將是後端大量安防資料的應用效果。
智慧攝像機的推廣使得安防資料有一次呈現更大規模的爆發,安防原有的影片資源資料實際並不利於政府相關部門的資料應用。智慧攝像機採用“邊緣側”或“端側”的方式,在影片資料回傳到平臺前,先進行處理形成圖片或結構化資料,大幅減輕平臺壓力,平臺也能更好的實現業務應用。
“AI一體化”能力在此類專案存在的關鍵點即:
· 前端裝置—邊緣側—平臺,資料從硬體到軟體,是一個軟硬體適配的過程。若提供軟硬體一體化解決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對接難度,同時專案中乙方的權責更加清晰,政府相關部門對於專案的推進更有掌控力;
· 在利舊專案或部分新建專案中,要有效利用邊緣側裝置,將人工智慧能力前置,有效降低主機房伺服器壓力,同時,合理的部署方案將大幅降低專案支出,統一至後端再進行資料處理的方案將逐步被“雲邊端”分層處理方案替代。
雲天勵飛智慧社群解決方案賦能嶗山分局社群改造專案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社會治安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慧化水平”的戰略部署。雲天勵飛與青島市公安局嶗山分局合作,重點推進社群警務建設,利用智慧化、數字化手段實現社群“打防管控服”精準化效果。
在推進智慧社群建設的過程中,嶗山分局的核心需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打造智慧社群建設新模式,高效推進智慧社群建設,儘量降低智慧社群的建設成本;
· 智慧社群建設過程中,規避社群“資訊孤島”現象,將小區物管平臺與公安的社會治理平臺打通,開展資料治理,並與網格社會治理、社群物業服務共享資料產品,開展聯動共治;
· 強調智慧社群建設的實戰屬性,實現閉環應用。
在落地的建設過程中,嶗山分局經過廠商遴選,確定與雲天勵飛合作,以東城國際、石老人花園、錦園北區三個小區為試點,共同推進青島市嶗山區智慧社群建設。
由於社群的特殊性,在智慧社群專案中,天然存在公安機關、物業單位以及社群街道三方的主體。由於社群是居民生活範圍的“最後一公里”,物業單位為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一般均會建設安防系統,但以物業單位為主導的社群安防建設會出現兩個問題:
· 物業單位作為營利性組織,社群安防系統的建設水平與企業實力、社群範圍等多種因素息息相關,導致實際安防系統建設水平良萎不齊,往往只能剛剛保證滿足基礎的影片安防驗收水平,很難滿足智慧社群建設的需求;
· 物業單位不具備全域性思維,以自身社群作為依靠,形成各個社群之間相互獨立的“資訊孤島”,難以進行協同應用。
所以,國內智慧社群主要建設工作由公安機關牽頭進行,但傳統“大包大攬”的建設思路並不適合於智慧社群建設。相較於傳統的智慧安防建設,智慧社群建設專案具有更強的“碎片化”現象。需要建設的社群往往分散在轄區內各區域,同時,社群是城市的縮小場景,完全新建的智慧社群專案工程量較大,若再同時開展多個智慧社群建設,人力物力財力耗費嚴重。
針對僅依靠公安機關建設智慧社群的困境,嶗山公安分局採用“物管平臺打通”加“公安投資自建”的模式,解決了投資規模有限和建設任務緊迫之間的矛盾。具體的做法是,專案實施過程中根據各小區治安防範基礎水平的不同,將各小區劃分為“優質型小區”、“良好型小區”和“一般型小區”,將“新建”與“利舊”相結合,根據不同小區情況,合理構建各類小區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 優質型小區,以海爾東城國際為例,其特徵是小區建有先進的智慧物管平臺,原有影片影像、人臉採集等裝置覆蓋全面、物聯網資料豐富。該型別小區的建設重點是獲取小區資料資源,因此只需透過社群管控平臺接通其物管平臺,在小區外圍配套部分公安專用裝置;
· 良好型小區,以石老人花園為例,其特徵是小區建有傳統物管平臺,影片監控、人臉識別門禁等設施運轉狀態良好。社群管控平臺在獲取其物管平臺影像資料的基礎上,著力消除覆蓋盲區,彌補採集缺項 , 在小區內外對各類前端裝置進行補點建設;
· 一般型小區,以錦園北區為例,其特徵是小區呈開放或半開放式,技防設施建設零散、欠缺管理。嶗山分局將此類小區作為重點,直接在社群內部及其周界布建全覆蓋、全要素的前端採集裝置。
雲天勵飛智慧社群解決方案是基於公司自研的終端、邊緣端、雲端產品打造。在端側,基於智慧前端(結構化攝像機),雲天勵飛為嶗山區公安分局打造人臉以及人體資訊的智慧採集能力。同時,針對部分割槽域內已建成的網路攝像機,可以基於邊緣側的人臉識別邊緣計算裝置,接入第三方的非智慧化前端裝置接入,實現智慧分析功能。端側與邊緣側協同應用,雲天勵飛在實現利舊賦能的同時,也滿足雲側系統接入標準的第三方前端裝置。
在雲側,雲天勵飛協助嶗山區公安分局搭建智慧社群管控平臺,匯聚轄區內各小區物管平臺的影片以及結構化資訊,進行統一的資料管控。將各平臺打通後,網格員、小區物業採集到的人員、車輛等資訊,能夠更高效同步公安;同時,分局還能將公安管理的資料經過脫敏後,反哺給政府部門和小區,建成了資訊“推送-反饋”的互動機制。同時,基於智慧社群管控平臺,嶗山區公安分局可實現人像屬性分析、人像檢索、布控、資料探勘等應用,為嶗山區公安分局提供AI應用服務。
在智慧社群建設的試點過程中,東城國際、石老人花園兩個小區向嶗山分局共享了464路高畫質影片,162路人臉抓拍機、59路車輛(牌)抓拍機、16路人臉門禁裝置。從2020年3月,智慧社群專案啟動以來,智慧社群管控平臺已成功預警各類重點人員與敏感事件110餘項,及時推送至派出所核查處置,社群“打防管控服”效果明顯。
3.2.2. 智慧交通建設的關鍵是互聯互通
交通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前期智慧交通的建設主要集中在車輛與人員的治理管控方面,過往的智慧交通建設中,交管部門安裝了大量的“電警”、“卡口”等裝置,但對於如交通擁堵等與市民生活相關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面對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交通部門可以利用人工智慧與大資料技術,將前端感知裝置採集的資料形成人、車、道路的大交通關係圖譜。透過交通業務模型,智慧城市交通系統實現對路口訊號燈的實時排程;如杭州市、合肥市都有較好的應用效果。
接下來的智慧交通建設需要基於資料高效賦能業務應用,打造智慧交通資料閉環。其中支撐平臺應用、實現資料有效傳輸的新型網路通訊方式將起到重要作用。
傳統基於三層交換機的網路服務仍然會延續使用,但隨著智慧前端裝置的不斷推廣,傳統網路服務將存在的成本較高、靈活性低、運維難等問題將更加凸顯,未來傳統網路服務與SDN、SD-WAN等靈活度高、運維簡單的新型網路技術一同服務於智慧交通場景。
貝銳科技蒲公英SD-WAN智慧組網方案賦能深圳巴士集團影片監控指揮中心
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於1975年,是深圳市屬國有公交特許經營企業。集團以公共交通運輸為主業,集城市公交、定製巴士、巡遊出租、網約出租、城際客運、旅遊包車、微迴圈巴士、校園巴士、汽車租賃、深港跨境客貨運輸、公交廣告、公交場站建設及管理為一體的全牌照、專業化城市公交集團,業務區域包括深圳、香港、廣州、惠州、瀋陽等城市。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國內公交行業中業績最好、管理水平最高的企業之一。
由於公交站場內人口冗雜、人員流動頻繁且車流密集,傳統的依靠人員管制容易出現紕漏,且人員的持續性投入成本較高,公交站場內需要安裝聯網監控系統。影片監控能力基於傳統的IPC裝置即可滿足,深圳巴士集團的核心需求體現在如何高效、低成本的組建影片監控網路。
· 高效組網:由於公交站場分佈在深圳市內,各站場與影片監控中心距離較遠,需要運用有效的手段構建公交站場影片監控網路,執行網路需要穩定可靠。同時,各站場內影片監控作為敏感資料,需要對網路資訊進行加密傳輸,保證影片監控的安全性;
· 成本管控:影片監控作為技防是對傳統人防的有效補充,但若成本過高則可執行性不足。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構建影片監控網路的過程中,需要有效控制網路的部署成本。傳統運營商的光纖租用成本過高,每年服務費用數萬元,是一筆長期的持續性投入。深圳巴士集團需要一種低成本、高可靠的網路部署解決方案;
· 便捷管理:傳統的網路組網往往重裝置、重運維,對於甲方使用者要求較高,後期需要專業的人員跟進或者招標專業的維保單位。深圳巴士集團建設影片監控網路的整體預算有限,同時,部門內很難抽調專業人員進行後期的管理維護,所以對於組網方案要求後期能夠便捷部署、方便管理。但發生問題時,使用者能夠採取自查的方式進行管控。
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各場站內已安裝影片監控裝置,本次專案主要針對於影片組網的需求。深圳巴士集團經過廠商遴選,直接採購貝銳科技的蒲公英SD-WAN智慧組網解決方案產品,為其影片監控中心與16個公交場站提供智慧組網服務。
蒲公英異地組網解決方案相較於傳統的交換機或路由器的組網方案,提供軟硬體結合的組網方式,即B/S頁面(PC端)+APP客戶端(移動端)+路由器硬體產品(硬體端)。蒲公英路由器與需要資訊傳輸的前端裝置相連(支援即插即用),省去部署時間,相較於傳統交換機方案方便快捷。同時,各蒲公英路由器之間透過因特網(公網)相連,在經過軟體佈置劃分出專用的虛擬區域網,省去租用公網IP地址以及專用傳輸光纖的費用。在資訊傳輸的過程中,貝銳科技的蒲公英路由器支援非對稱式資訊加密演算法,保證資訊傳輸的安全性。
蒲公英裝置的B/S管理端可以直接檢視網路內裝置在離線情況以及裝置的實際使用情況。B/S端輕量化的部署方式降低對於使用者硬體能力的要求。在B/S端頁面也可直接檢視組網線路、裝置上下線日誌、告警日誌等重要資訊,降低甲方使用者對於運維人員的能力要求。
在服務深圳巴士集團的過程中,由於市內16個公交站場與影片監控中心分佈在不同地方且各公交站場內需要構建各自的影片監控網路,原有影片監控網路並不連通。方案採取每個公交站場分別部署一臺蒲公英企業級路由器,每個路由器接入關鍵位置如出入口、車道等地方的影片監控裝置,方便各公交站場內工作人員觀察整個站場的人員和車輛進出情況。
因為影片監控中心主要負責管理前端各個公交站場的裝置和乘客的出入站情況,在監控中心部署一臺蒲公英行業版路由器,各路由器之間透過公網相連,透過雲端軟體管理的方式將所有蒲公英路由器組建成一個大的虛擬區域網;這樣監控人員在影片監控中心就可以對各個公交站場進行遠端監控、排程、錄影等一系列功能。
同時,採用公網雲端組網的方式、路由器搭配B/S客戶端的解決方案,深圳巴士集團在影片監控中心即可透過B/S頁面實現快速組網配置與智慧網路管理。
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貝銳科技合作的監控影片聯網專案,其實際應用價值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 高效組網:深圳巴士集團使用貝銳科技的蒲公英路由器使得原先分散獨立的影片監控系統升級為聯網智慧化的管理系統,有效地將影片資訊匯聚在影片監控中心;路由器採用非對稱加密安全演算法,內建加密晶片,保證監控影片資料安全;
· 低成本的網路服務:採購貝銳科技的蒲公英系列路由器,無需購買公網IP地址,使用貝銳科技的蒲公英智慧組網技術,能將多地的不同型別監控裝置、不同的網路組建成一個大的區域網。不僅是監控系統,內網裡的其他共享檔案、管理系統等都能透過蒲公英組網實現訪問;
· 便捷管理:系統提供安全、便捷的雲管理平臺,可透過APP端或者B/S端便捷的遠端管理網路裝置;同時,雲組網技術可以實現快速組網,同賬號內多裝置即可實現互通,無需額外配置。
3.2.3. 智慧社群: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里”
社群人員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且出入社群的人員構成複雜,社群存在人員資訊管理難度大、管理技術要求高的問題。因此,社群需要利用AI賦能的智慧攝像頭以及邊緣計算等裝置,實時監控環境,建設人員資訊管控系統,解決動態人員管理以及身份識別等問題,提高社群整體安全效能。
但在傳統社群智慧化改造過程中,存在子系統相對獨立,難以互相相容和對接的問題,需要智慧社群解決方案建設統一平臺,打通各系統資料,聯通各業務平臺,進行統一標準的管理。
同時,智慧社群建設應充分考慮專案的利舊性,即是否能夠基於現有裝置而非新建的模式進行改造升級。針對於智慧社群專案,由於資金來源有限,目前在推廣過程中,智慧社群更多的是社群已有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
在升級的過程中,“雲邊端”能力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即雲端平臺管控、邊緣域裝置為前端裝置提供智慧化能力,前端保證採集資料的有效性,雲邊端協同是保障智慧社群建設的關鍵。政府相關部門在構建“雲邊端”專案的過程中,難以對三側同時進行把控且專案對接難度大,所以,具備軟硬體一體化解決方案,是推進專案落地的重要保障。
澎思科技智慧社群解決方案賦能南通市智慧社群專案
江蘇省南通市地處長江三角洲中心區,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外地人口大量地湧入,流動人口規模急劇膨脹,南通市公安局在進行實有人口管理和服務的過程中,傳統的“上門登記”手段難以實現有效管理且工作效率低下。尤其對於人口密集的群租小區,人員登記管理模式不能及時跟進人員流動情況,警隊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社群治理。
南通市公安局希望透過智慧化手段輔助工作人員有效地進行社群網格化治理,構建“一標三實”庫,尤其加強重點小區的人口管控。南通市公安局核心需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 透過人臉識別,快速鎖定人員資訊,構建“一標三實”庫,代替原來上門統計做人口基礎管理的方式,以數字化手段應對本地居民購房遷移、外地人口大量地湧入帶來的流動人口規模急劇膨脹、人戶分離情況,大幅提高社群民警與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對於未登記的人員,能夠快速甄別,發現其居住所在地以及同行人資訊,對於重點人員實現重點管控;
· 傳統社群建設中,影片監控、門禁與出入口等系統相對獨立,難以統一管理。同時,傳統門禁鑰匙模式難以保證“一人一卡”,存在“一卡多人”的情況,存在安全隱患。採用“一臉通”解決方案,將多系統統一。建立“一人一檔”,以人臉為唯一標識,公安機關在方便管理的同時也方便社群居民;
· 傳統社群影片監控裝置老舊,且主要以危險事件事後追溯錄影為主。作為封閉管理的社群環境,公安機關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實現危險人員或非社群人員的及時識別將有效阻斷危險事件的發生。
南通市公安局從智慧網格化處理的角度出發,以社群作為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強調社群治理作為全社會人口治理的關鍵,在全南通市百餘個小區推進智慧社群建設。智慧社群專案中,南通市公安局選擇與澎思科技合作。
澎思科技是一家國際前沿 AIoT生態平臺公司,以“AI 即服務”為使命,驅動尖端AI技術向普惠性的智慧服務持續進化。公司以 AI、IoT、SaaS 閉環模式,為各細分行業提供智慧物聯裝置、雲服務以及場景化 AIoT 解決方案,賦能智慧城市、智慧人居、智慧商業等領域。
南通市智慧社群專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於各社群內已搭建完影片監控網路,此專案不再採購智慧前端裝置,即此專案只採購邊緣側的智慧分析盒,再對接前端裝置,完成原有監控裝置的智慧化改造升級。同時,南通市智慧社群專案與各社群深度合作,智慧分析盒子需安裝在社群原有監控機房內,故對於邊緣側裝置要求體積不能過大。
智慧社群系統架構分為資料感知層、資料匯聚層、資料治理層以及最後的資料賦能應用層。
· 資料感知層:主要由社群出入口、路面公共區域以及單元門三道防線組成。本專案中,南通市公安局主要利用澎思科技的邊緣計算智慧分析盒裝置對小區的出入人員進行人口管控,故主要利用社群出入口以及單元門的影片監控裝置,對進出小區的人員進行機器視覺感知和資料彙集,有效的利舊原有影片監控裝置;
· 資料匯聚層:每個社群根據實際利舊的影片監控路數合理安裝邊緣計算智慧分析盒裝置,並進行叢集佈置,將社群動態、靜態人像資料、社群人員資訊等資料進行匯聚;
· 資料治理層:結構化後的影片人臉資料與居民身份資訊、水、電、燃氣等資料進行關聯分析,構建“一人一檔”、“一戶一檔”;
· 資料賦能層:“一人一檔”的人臉資料全部匯聚到市局公安網,並與南通市局的一標多實庫、常住人口庫及居住證庫實現碰撞比對,助力社群實有人口管理、風險防控和預警、孤寡老病弱勢人群關愛、群租房管理等基層社群工作中。
南通市公安局在推進智慧社群建設的過程中,有效解決人員管理問題。2019年8月份至今,南通市已接入小區超過100個,影片裝置近3000路,推薦登記資訊14000餘次,輔助破獲各類案件50餘起。南通市智慧社群的建設也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 提高執法水平:智慧社群有效提高了人口資訊採集的精準度、提高了維穩工作的及時性,有效提升破案率,目前已經輔助破案50餘起;
· 提高工作效率:人口資訊推送更具有準確率,漏登率從60%降至5%,資訊採集登記率達95%;
· 降低勞動強度:基層民警依靠手機推送資訊前往指定場所進行登記即可,基層民警上門登記工作量減少50%;
· 降低專案成本:利用智慧分析盒,1臺智慧分析盒子可“利舊”16路影片影像,以低廉的價格實現“抓拍+比對+分析”。可節約資金超過60%。
3.3. 資料平臺構建智慧城市賦能中心
城市大資料平臺是城市治理架構中資料層的核心,連線著基礎設施層與應用層,核心功能是歸集、處理、分析城市資料資源,並支撐上層應用。目前,城市大資料平臺已成為智慧城市的應用賦能中心,起到核心樞紐的作用。
城市治理的資料層由資料資源層與應用支撐層組成,資料資源層的典型應用為城市大資料平臺,而應用支撐層更多的為各委辦局為支撐自身業務需求建設的面向應用的資料平臺。
若基礎設施層為所有智慧城市建設的軟硬體支撐層,那麼資料資源層則為智慧城市建設的資料支撐層,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一定以資料為關鍵,目前智慧城市建設的頑症也體現在資料資源的無法共享、運營、賦能、反饋,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資料閉環”。
3.3.1. 政務資料共享交換平臺向城市大資料平臺轉型
城市大資料平臺源於政府早期建設的政務資料共享交換平臺,並將政務資料共享交換平臺的能力極大的擴充。目前的城市大資料平臺為智慧城市提供關鍵的資料支撐能力。相較於傳統的政務共享交換平臺,城市大資料平臺能力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城市大資料平臺承載更大量的資料資源。智慧城市資料資源來源逐步從政務資訊資源,擴充套件到城市執行資料、公開網路資料、企業資料等,實現從只服務於政府城市治理場景升級到服務於城市執行與政務服務場景;
2)城市大資料平臺集合大資料與人工智慧技術,平臺能力得到極大增強。傳統的政務資料共享交換平臺通常僅包括政務資料的共享交換和開放,城市大資料平臺全面提升了資料採集、治理、分析。應用、視覺化等能力,實現城市資料從共享交換、開放開發轉向對城市大資料資源全生命週期的治理。
3.3.2. 城市大資料平臺-形成智慧城市“資料閉環”
城市大資料平臺基於基礎設施層能力,對應用層起到支撐作用。作為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資料資源引擎,城市大資料平臺的核心價值明顯體現在三方面:
1)打通資料,形成資料資源池:針對各委辦局以及網際網路資料等資源,進行有效的資料歸集以及資料治理,並構建統一的資料資源中心,透過建立大資料平臺將大規模資料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料資源,大資料平臺提供針對資料生命週期的一站式服務;
2)基於資料資源,構建應用支撐:大規模資料透過大資料平臺進行有效的資料治理,提升資料的應用價值,並針對資料資源進行有效的資料分析,為頂層應用提供資料支撐,提高資料利用率;同時,資料平臺歸集應用過程中產生的資料,形成資料應用的閉環;
3)推動大資料局成立,明晰資料權責:各委辦局資料平臺有不同的管理者和運營模式,需要城市大資料平臺歸集資料管理權,並由專門的城市管理者負責運營,解決資料管理運營的難題。政府成立城市大資料中心,實現對於城市資源以及大資料平臺的有效管理。2017年5月國務院釋出的《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提出委辦局內的非涉密資料實現共享。從2014年廣東在省經信委內部設立大資料局開始,目前國內近20個省市地區成立大資料管理部門。
上海市大資料中心成立於2018年。根據《上海市公共資料和一網通辦管理辦法》(滬府令9號)要求,上海市大資料中心具體承擔本市公共資料歸集、整合、共享、開放、應用管理,組織實施“一網通辦”工作。 在電子政務基礎設施方面,上海市大資料中心負責市級電子政務外網、電子政務雲、大資料資源平臺和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災難備份中心的建設和執行管理。
以資料賦能,星環科技支撐上海市大資料資源平臺建設
上海市大資料中心的核心業務體現在兩方面,即整合管控全市資料資源以及推動全市“一網通辦”建設。本質上,建設大資料資源平臺,就是對全市資料的匯聚管理並服務於上層“一網通辦”業務。上海市大資料中心建設平臺的核心需求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 對全市公共資料匯聚的需求:要建成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料資源平臺,實現全市各部門、各區政務資料的歸集、整合、共享、開放與應用;
· 對全市公共資料進行治理的需求:實現有序、按需公共資料治理,統一資料技術、業務和管理標準,定期監管資料質量;
· 形成全市公共資料湖、基礎庫和主題庫:彙集全市70+單位原始資料形成市級資料湖,透過業務治理形成四大基礎庫和相關行業應用主題庫;
· 為各部門提供租戶資源與開發環境的需求:後續跨部門融合應用開發將透過在大資料資源平臺上申請租戶資源完成,減少各部門自建平臺;
· 為全市智慧城市應用提供資料和算力資源:大資料資源平臺將為全市智慧城市應用提供資料、算力和演算法的底層支撐,提供如一網通辦查詢、高考分數查詢、健康碼等高頻訪問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
星環科技TDC資料雲平臺為大資料資源平臺提供基礎支撐能力
大資料資源平臺主要由五部分組成,即大資料基礎支撐平臺、資料治理平臺、資料分析平臺、資料共享交換平臺以及資料資源中心。
基於星環資料雲平臺(TDC)構建的大資料基礎支撐平臺是大資料資源平臺的核心技術底座,為大資料資源平臺的執行提供多架構聯邦管理、多租戶資源管理、多模型資料處理、多源異構資料儲存和全技術場景支撐。大資料基礎支撐平臺為大資料資源平臺中的資料歸集提供技術支撐、為資料資源中心提供基礎的執行支撐、為資料治理平臺提供架構支撐。大資料基礎支撐平臺提供包括資料承載、共享交換管理、三清單、目錄管理、資料質量管控、資料安全保障與資料服務等六大關鍵能力。
基於大資料基礎支撐平臺,資料歸集子系統將各區、各委辦局以及邊緣側物聯感知裝置的資料實時接入,將資料匯聚在資料資源中心的資料湖(低價值資料區)中,資料治理平臺將資料湖中低價值資料治理、分類後,形成高價值的資料資產進行管理,構建資料資源中心的基礎庫/主題庫,並形成資源目錄提供給資料共享交換平臺,服務於頂層應用。資料分析平臺透過對資源中心內資料的AI分析挖掘以及形成資料分析展示服務於頂層應用。資料共享交換子系統是大資料資源平臺的門戶,與外部應用對接,實現資料資源的共享與申請審批、資料介面封裝與下發等應用。
在建設上海市大資料資源平臺的過程中,上海市大資料中心採取“以測代建”的方式,邀請多家大資料廠商參與平臺的建設工作,最終經過實地PK測試,選擇與星環科技等廠商合作搭建上海大資料資源平臺。
在此專案中,星環科技主要負責大資料資源平臺中的大資料基礎支撐平臺的搭建工作,提供大資料儲存和計算能力的基礎平臺;按照門戶整合規範要求,進行大資料支撐平臺二次開發,實現使用者、許可權等統一管理,提供相關介面服務;配合公共資料歸集實施,並開發領導駕駛艙功能,探索資料應用展現。
上海市大資料中心在建設大資料資源平臺的過程可以看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資料共享交換平臺階段。上海市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頒佈“上海市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工作方案”,要求“建設統一的資料共享交換平臺”。基於以上情況,上海市大資料中心積極推進共享交換平臺建設工作。大資料共享交換平臺主要實現的是各委辦局資料通道的建設與打通,並將資料初步服務於“一網通辦”建設。
資料共享交換平臺階段可以看做是大資料資源平臺建設的前期準備階段,專案主要實現上海大資料中心與部分委辦局平臺打通,形成資料通道,保證後續上海大資料中心與各委辦局之間形成資料共享,服務於應用場景。
資料共享交換平臺專案整包分為5個分包,即總整合及部分應用開發、資料治理子系統、資料共享交換子系統、資料質量監管及支撐子系統以及大資料支撐管理子系統。星環科技主要負責大資料支撐管理子系統的建設工作。
第二階段:大資料資源平臺階段。在第一階段通道建設成功後,平臺進入資料接入與應用運營階段。在此階段內,平臺將持續接入各委辦局資料到最終的全面覆蓋。
上海市大資料中心在大資料資源平臺建設過程中,資料接入的順序是優先考慮接入能夠服務“一網通辦”建設的公共資料。
上海市大資料局與星環科技合作搭建的大資料基礎支撐平臺,為上海市大資料資源平臺提供大資料儲存和計算能力,其實際應用價值可以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 公共資料匯聚:上海資料中心依靠星環科技政務大資料雲平臺已實現對於74個公共管理與服務機構、16個區、四大庫等各類政務資料資源,約百萬張表的資料彙集;
· 公共資料治理:星環科技建立市、區兩級的資料資源共享體系,包括相應的組織角色、平臺工具、標準規範和管理制度,其中市級資料湖、資料資源池、資料交換子系統、資料整合子系統、資料服務子系統,由大資料中心統籌規劃、建設與運維;各交換前置節點由各業務部門自行建設與運維;
· 形成全市公共資料湖、基礎庫和主題庫:平臺針對業務資料、物聯資料、影片圖片、地圖資料以及華聯資料形成資料湖,並逐步形成綜合人口、綜合法人、空間地理、城市信用、電子證照、宏觀經濟的基礎庫以及標準地址、家庭關係、房屋地址、一網通辦、城市治理、經濟執行的主題庫;
· 大資料基礎支撐平臺基於多使用者管理框架,為各委辦區域性門提供租戶資源與開發環境;
· 全市的資料與算力資源:星環科技搭建的大資料基礎支撐平臺為上海大資料雲平臺提供大資料儲存、查詢和計算能力;
· 隨申碼的疫情應用:疫情期間,星環科技藉助容器雲技術,在3天內實現了從隨申碼應用快速研發、壓力測試到最終上線,快速高效地保障了城市級應用的快速釋出和無故障的執行,每秒可支援20w+併發查詢。截止到2020年9月,“隨申碼”累計亮碼超12.6億次,用碼人數超3400萬。
· 其他上層應用支撐:星環科技為上海市“一網通辦”、市民主頁、2019及2020年的中高考成績查詢、上海隨申辦市民雲提供了基礎軟體及技術支撐。
4. 智慧城市發展展望
4.1. 技術升級:從“城市+數字化”走向“數字化城市”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設基於特定業務場景或需求,以技術手段賦能,實現某些具體場景的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可以看出,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設仍以業務驅動,技術賦能,即構建“城市+數字化”的過程。
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將以資料智慧驅動業務發展,用技術手段探索業務發展方向,即構建“數字化城市”。在實現數字化城市的過程中,基礎設施的升級建設走在了全面技術升級的第一步。
“新基建”的提出,將5G設施、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特高壓等科技設施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豐富了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內涵,在國家“十四五”規劃意見中提及“加快第五代行動通訊、工業網際網路、大資料中心等建設”。“新基建”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智慧城市建設的主旋律,“新基建”帶來的技術升級將會不斷深化政務服務與城市治理的應用場景。
4.1.1. 5G為首,構建網際網路絡
5G設施作為“新基建”之首,截止到2020年10月,根據國家工信部資料,國內已開通70萬座5G基站,組成全球最大網路,基本實現地級市5G網路覆蓋,終端連線數目超過1.8億個。目前,國內5G建設已初見成果,但透過終端數量判斷目前5G民用與商用領域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5G作為通訊技術本身難以衍生出上層應用,但5G的推廣會激發出其他相關技術領域的發展。真正實現數字化城市的建設的關鍵是實現萬物互聯。智慧的前端採集裝置將在未來智慧城市起到“城市之眼”的作用,而5G設施構建了網際網路絡的渠道。數字化城市的運營中,資料交換與傳輸的頻率將指數級增加,5G設施將支撐全過程。
但也應看到,目前國內5G設施體量雖大但平均下來,覆蓋程度不足。同時,5G晶片模組以及5G服務費較高,商用化對於使用者以及廠商的負擔較大。而且不得不考慮由於中美摩擦等因素,國內5G晶片的產能問題也將受到挑戰。
4.1.2. 技術賦能向技術驅動轉變
技術賦能轉變為技術驅動的過程就是“城市+數字化”向“數字化城市”轉型的過程。而實現技術驅動的核心是實現技術應用的閉環。
目前智慧城市建設中已經廣泛應用AI、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但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往往技術起到的是業務流程的最佳化整合、資料打通上雲等應用,業務核心能力仍由人掌控。在此過程中,技術起到單向的輔助作用。
在接下來的智慧城市建設中,技術將形成閉環應用。如政務服務領域中的“AI+一網通辦”建設目標是最終能夠實現“一次都不跑”。在政務服務網上辦理的過程中,技術應用將驅動整個業務辦理的進展,而工作人員只在關鍵時刻進行反饋。當應用接收到相關服務反饋後,工作人員再進行應用資料分析,部署下一步工作,起到技術驅動業務變革的作用。
4.2. 機制改善:運營為關鍵,智慧城市實現服務閉環
4.2.1. 改善建設思路,以運營的思想建設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設長期的發展中也暴露出一定問題,如“資訊孤島”、“資料煙囪”等老生常談的問題目前仍未等到有效改善。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問題的核心在於建設過程中“建設行動”與“建設思路”不統一。專案建設制的思路適用於傳統基礎硬體設施建設專案,未來智慧城市專案將更加強調專案的持續性運營能力。
智慧城市的運營主要在兩個關鍵點,資料的運營與系統的運營。構建萬物互聯的數字化城市系統會產生大量與居民、政府、企業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資料資源。針對此類資料資源的運營,將成為未來智慧城市運營工作的重點。同時,智慧城市作為複雜的系統工程,對傳統使用者業務部門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將會催生專業的智慧城市運營企業。
4.2.2. 上海市:從政策統籌到運營機制變革,打造智慧城市標杆
目前中國有超過500個城市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目前,國內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領先實踐在上海。本節以上海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設舉例,尤其是以城市治理以及政務服務兩大方面展開,探討上海市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先進經驗。
總體而言,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總結為三點:
● 政策有效指導智慧城市專案落地;
● 以“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抓手,從應用端與基礎設施端雙向發力建設;
● 機制變革,城市治理者向城市運營者的角色轉變。
1)政策有效指導智慧城市專案落地
上海智慧城市建設至今已發展十年,在國內具有較強的先發優勢。十年的來,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總體經歷了兩輪智慧城市的“三年計劃”與一輪智慧城市的“十三五”規劃,上海市從推進城市資訊化到深化資訊化應用,到如今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逐步成長為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的“排頭兵”。
可以明顯的看出,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政策清晰可執行,同時政府機構業務理解深刻,深度參與智慧城市建設,這些先決條件保證了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的穩步推進。
2)以“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抓手,從應用端與基礎設施端雙向發力建設;
根據《2018上海市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與《2019上海市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內容,上海市電子警察監控點覆蓋率指標項(應用於智慧交通場景)評分最高且領先優勢較大。因為,電子警察(卡口)等智慧交通場景建設為硬體主導,整體方案重建設而輕運營,專案後期維護難度較低。同時,電子警察(卡口)等硬體裝置產品已進入發展的成熟期,技術比較穩定,產品已打磨良好,所以實施難度以及執行的穩定性要高於其他新型的智慧化建設場景。
同時,“自頂向下”的應用層建設結合“自下而上”的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能夠更好的作用於“資料層”建設,有效避免完全“自下而上”的資料層建設難以支撐上層應用。
3)機制變革,城市治理者向城市運營者的角色轉變。
根據《2020上海市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內容可以看出,“城市治理”被“城市執行”所替代,同時該指標項內增加社群雲平臺應用水平、能耗計量覆蓋率、環境質量監測水平以及氣象自動監測站覆蓋率四項新增指標項。可以預見到,未來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將進一步推進智慧物聯感知裝置(AIoT裝置)的建設。同時, 治理變執行,體現出政府在未來智慧城市中將從監管者的角色變為運營者,智慧城市的發展重心也將逐步從建設向運營轉變。
結語
智慧城市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涵蓋服務民生、社會經濟、城市執行、教育醫療、生態環保等諸多領域。本報告主要以政務服務與城市治理(城市執行)為抓手,剖析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境並列舉部分場景下的最佳實踐案例以供參考。
十年之前,智慧城市初露鋒芒,十年之後,智慧城市方興未艾。智慧城市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政策檔案與頂層規劃的不斷推動,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仍會保持一段時間內的穩定增長。“新基建”的提出無疑是2020年智慧城市的強心劑。但“新基建”的程式不能重走傳統基建的老路,即“有備無患”的建設思路,造成資源的冗餘浪費。“新基建”應從需求端應用側發起,從政務服務、城市治理等應用場景的需求出發,考慮能力構建。
“大平臺、重應用”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大平臺的構建考驗的不僅是廠商的技術能力,更考驗政府相關部門的組織協調能力,只有權責分明,才能更好地推進建設。重應用是要求將零散的應用需求集約化,構建系統的、大規模的業務應用,目前智慧城市的應用層建設只是在部分發達地區有良好落地,更多的應用場景需要使用者與廠商共同探索。
專案的長期運營制對使用者現有的專案建設制度的升級。由於智慧城市建設一定是一個深入業務場景、強調應用反饋的高度技術與業務融合的工程,甲方的業務知識與廠商的技術能力缺一不可,智慧城市一定會走向長期運營。服務智慧城市的廠商也應做好深耕行業,沉澱積累的準備。
在未來,相信智慧城市會賦能更多的業務場景,更好地服務民眾。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93021/viewspace-275404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2021愛分析·智慧城市廠商全景報告
- 2021愛分析・智慧城市實踐報告
- 智慧攝像機興起,開啟智慧城市建設新階段
- 愛分析·中國採購數字化行業趨勢報告行業
- 中移智庫:中國智慧家庭趨勢研究報告
- 2021愛分析·智慧客服廠商全景報告
- 快商通智慧客服、AI客服機器人入選愛分析智慧通訊雲行業趨勢報告AI機器人行業
- 愛分析:2020中國語言培訓行業趨勢報告(附下載)行業
- 愛分析:2022年智慧城市實踐報告(附下載)
- 2020愛分析·中國人工智慧廠商全景報告人工智慧
- 中國行業趨勢報告:2021年度特別報告行業
- 愛分析:2020年中國認知智慧行業報告(附下載)行業
- 2022愛分析人工智慧報告:企業AI建設將從單點向全面智慧化轉型人工智慧AI
- 初心資本:2021中國企業服務新趨勢報告(附下載)
- 愛分析:2020年中國智慧金融報告(附下載)
- 愛分析:2020年中國雲端計算行業趨勢報告(附下載)行業
- 2023愛分析 · 認知智慧廠商全景報告 | 愛分析報告
- 2022愛分析・智慧客服廠商全景報告 | 愛分析報告
- 銀彈谷:2023年中國數字孿生城市行業研究報告行業
- 2022愛分析・智慧決策廠商全景報告 | 愛分析報告
- 2022愛分析・智慧園區廠商全景報告 | 愛分析報告
- 愛分析:中國少兒程式設計行業報告程式設計行業
- 智慧城市2020:趨勢與轉變
- 智慧城市智慧化建設,平安社群平臺建設綜合解決方案
- 中國信通院:2021年新型智慧城市產業圖譜研究報告(附下載)產業
- 藝恩:2021中國電競行業趨勢報告(附下載)行業
- 北森:2021中國企業招聘科技趨勢報告(附下載)
- 艾瑞諮詢:2021年中國智慧家居行業研究報告–智慧視覺篇(附下載)行業視覺
- 智慧公安情報智慧研判分析系統開發,合成作戰平臺建設
- 2021 Go 趨勢報告Go
- CBNData& 釘釘:2018中國智慧移動辦公行業趨勢報告(附下載)行業
- 京東大資料研究院:2021智慧馬桶線上消費趨勢報告大資料
- 智慧園區建設助力智慧城市資訊化建設
- 愛分析:2021快消品牌商數字化趨勢研究報告(附下載)
- 城市大腦頂層設計:構建智慧城市的新引擎
- 騰訊新聞&上汽奧迪:2021年中國高階汽車出行生態趨勢洞察報告
- 國家資訊中心:2021中國智慧城市長效運營研究報告(附下載)
- 中國行業趨勢報告:2020年度特別報告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