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與安全的關係及其經濟分析三(轉)

RegisterForBlog發表於2007-09-20
電子支付與安全的關係及其經濟分析三(轉)[@more@]

  總論四:辨證認識電子支付系統中的安全風險

  安全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在電子支付領域,技術的發展和共享,基本上可以使系統安全得到保障,真正被侵害的還是少數,畢竟在支付中應用面最廣的是小額乃至微量支付,損害者也要考慮成本付出,對於駭客來說,一般人並不是攻擊的物件,他們的攻擊是由於被攻擊者位置的特殊性造成的;而且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完全安全的,火車相撞、飛機失事也經常發生,後果要嚴重得多,為什麼人們還是要坐火車、乘飛機呢?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但風險值不應被誇大,必須認識到單一的風險是不成立的,對於風險值的評估要從整體著手。

  相對來說,銀行貸款風險大於支付安全所面臨的風險,而兩者的利益產出,都是基於一種較長期的計劃,回報值相對於電子支付更被看好,但被接受的是銀行貸款;同樣的風險評估,具有更高風險的電話炒股卻得到廣泛實行。其中的原因何在?整體的風險評估包括實際的風險評估及接受程度評估,實際的風險評估是可以透過科學地考評得出一個較為確定的風險值,但接受程度評估涉及多種因素,以風險值來確定可能會得出與實際相反的結論。

  就支付系統來說,系統風險是風險的主要來源,這是一種由於支付系統的某些參與者陷入無力支付的境地,使其他參與者連鎖遭受損失而承受的風險。系統風險種類,即資金結算系統中基本的風險,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即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及信用風險。

  避免系統風險與提高支付的效率性,需要綜合考慮。如何保證結算體系的安全性是極其重要的課題,最徹底的方法是,如果全部結算都用現金進行,就不會發生上述風險了,但是,現在的電子資金轉帳結算體系正是為了避免原來現金結算非效率化的弊病而發展起來的,所以,提高支付的效率性和避免系統風險,需要綜合考慮。對可能出現的電子支付系統的安全問題,迴避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寧願不做事,結果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

  安全風險需要社會整體控制,在整體上要做到的是建立一個科學的風險評估體系,在控制上需要社會及政府的參與,包括一些配套措施、法律的界定等等,有必要指出的是,輿論不要單一形象做,片面地強調高風險,而沒有程度的限定,這是一個認識和責任心的問題。

  因為熟悉而接受,這是一種利於傳播的思維病毒,在中國便有“約定俗成”的說法,如大多數人總認為乘坐飛機不安全,因為這方面的疑惑是普遍的;但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三百萬分之一的事故機率,說明飛機這種交通工具是最安全的,它甚至比走路和騎腳踏車都要安全。在電子支付領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它並不是由實際發生的安全問題導致的,支付不安全的普遍認識,來自於宣傳的誤導,這是整體的支付實施環境造成的。

  總論五:由電子支付受益者承擔安全風險

  前面已經提到,電子支付系統的開發建設需要政府、專業人士、專業公司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參與,而它的推廣又需要眾多的商家和個人的積極參與,在這些電子支付的必要組成部分裡,誰是最終的受益者,據本人的分析,這是一個多贏的結果。

  從長期來看,最大的受益者是國家,也就是整體經濟。因為電子支付所帶來的一個必然結果是社會綜合成本的降低,實際上也就是減少了國家相應的經濟投入,如隨著現金的減少、電子貨幣的記名性,相應地減少了偷竊等犯罪行為的發生,國家因為防範而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個人相應的投入(如防偷盜措施)也將大大減少。這種增加的不必要的消費減少,意味著相應的商家可以將投資轉到其他必要的消費領域,從而減少了資源的浪費。中國人口眾多,如果每個人節省10元錢,那就是120億元人民幣。這些商家和個人資金資源的存在,意味著浪費的減少,從而可以尋找這些錢真正有效率的用法。

  從整體上看,電子支付系統對金融體系同樣存在著很大的影響。在以貨幣為支撐的流通體系裡,因為貨幣的流通不暢造成的最大弊端就是通貨膨脹,貨幣的超速增長是通貨膨脹產生的直接原因,解決通貨膨脹問題,必須控制貨幣增長率,而要控制貨幣增長率,必須消除引起貨幣超速增長的某些具體的非貨幣因素,包括體制、需求及供給等,而解決我國當前的通貨膨脹問題的關鍵,在於控制貨幣供給量。這是政府的態度和做法,但中國目前的問題之一是,還未能夠很好地控制貨幣體系。雖然政府在現階段有辦法控制,但效果並不是最好的,而且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電子支付系統的推廣應用,特別是電子貨幣的廣泛使用,可以從技術上幫助政府解決這個問題,在原有基礎上以技術減少傳統貨幣的負面作用,這個過程是透過一步步積累、完善實現的,但國家的受益是巨大的。

  從既得利益來看,銀行等金融機構最得益。就儲蓄業務而言,傳統銀行的優勢是,客戶充分信賴銀行,也就是說銀行對客戶具有充分的信任度,這種信任度在電子支付的推廣過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佔有著獨特的地位,儘管銀行在這場數字化的競爭中不佔有競爭優勢,但競爭者也必須選擇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這樣使銀行一開始就能處於發展的前端,銀行只要做到積極的進行服務變革,以及充分利用所積累的資源,就能保持一個持久的優勢,從而被保證獲得一個穩固的收益。而銀行同時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直接的收益。如減少了網點等人力、物力的投資,減少了現金管理所需的儲備金,因為資金流動的加快而大大增加的效益等等。

  電子支付系統的推廣所帶來的一個明顯變化就是:買賣雙方交易成本降低。經濟學家科斯說,企業的存在就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EDI、Internet、E?mail的使用推廣即是因為達到了這個目的,而電子支付在降低資訊成本的基礎上,更深入到交易的實現部分,即貨幣的交換。傳統的貨幣交換,存在著諸多不便,如必須經過銀行,手續繁瑣浪費時間、精力不說,因為資金的傳遞問題還常常耽誤時機。使用電子支付,貨幣以數位資訊傳遞,透過電子資金轉帳系統即可以達到交易的目的,不用到銀行取現,也不用支票劃帳,更進一步的是商家還可以儲備電子貨幣,與現金使用一樣,不用透過銀行即時進行交易,消費者和企業能夠透過比銀行系統更省錢、更方便和更快捷的方式相互收付資金,因此有效地節省了交易費用,從而取得更大的收益。

  對個人來說,應用電子支付主要有電話和網路兩種實現途徑,兩種方式互為聯絡補充,如在安全措施上採用個人選擇支付授權的方式,在支付時,可網路傳輸資訊到個人指定的手機、尋呼機、瀏覽器等接收工具上,經過個人確認後執行支付。個人享受到的是更方便、快捷、全面的服務,而且個人所支出的成本遠較傳統交易低,經濟實惠不足以形容個人的收益,它所延伸的未來對個人來說是一場革命,它將改變個人的消費、就業、工作及生活等觀念和行為,個人的收益將從物質上向精神上延伸,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解釋,個人將得到更高的自我滿足。

  對以上的受益者分析,是要得出一個結論:電子支付中的安全風險,應該由受益者承擔。一直以來,究竟由誰來承擔安全風險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我提出的這一觀點,其實在經濟生活中是一個普遍應用的觀點,所謂的“風險投資”就是這個意思,按得益的多少來確定相應的風險承擔,是公平合理的行事方法。以上的受益者應該分擔相應的風險,這不是一個強迫的過程,關鍵是讓各方明確可能的收益,這需要整個社會各個層面的參與,需要經濟學家做更進一步的分析,我們強調應該有承擔風險的能力和勇氣,是一種從上而下的要求,它所帶來的相應結果有兩個:降低風險與產生新的風險。

  降低風險要靠技術改進,要靠社會整體積累,要靠社會制度及多方面的制約。舊為新用,以新的方式應用產生新的效益,這是降低風險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選擇。另外,一方面國家應該加速電子支付體系的建設,允許一定的風險;另一方面,對少數人破壞國家電子支付系統發展的極端做法,採取強硬的法律手段制裁。所產生的新的風險主要也是因為部分使用者及少數人危害到了其他人的利益,必須對之進行嚴懲,否則,我們整個社會的經濟運作成本會將大大上升,這少部分人越來越難做,就意味著更多的人可以得到他們應該得的收益。

  小結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在支付過程中,安全並沒有統一的模式,即使存在成本或被忽略的問題產生,也不應該帶目的性的引導,要鼓勵實踐,根據市場探索結果決定,對提高及發展的方向更多的應由市場來判斷。

  電子貨幣經過幾年來的開發、規劃和試驗等幾個階段已基本成熟,現實的措施是從小範圍實際應用中獲得積累經驗,然後全面推廣。因此,各金融企業的動態已從相互探討情況發展為爭奪市場。就像丹尼斯爵士所說:英國的經濟學家從不為事物下很多定義;因為就像要判斷布丁的好壞一樣,最佳的方法就是去吃它。我們對電子支付系統需要同樣的思想:重要的不是下定義,而是行動,先行動後判斷,必要的考慮是怎麼行動。對於仍然存在的擔心因素,重要的是正視它,以行動而非定義解除擔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更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04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763080/viewspace-97046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電子支付與安全的關係及其經濟分析三(轉)
請登入後發表評論 登入
全部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