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看京東AI向產業奔湧

naojiti發表於2022-09-03

作為一個現代人,你可能每天都離不開工業製成品,對電腦也十分精通,但未必聽說過萬國工業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 of the Works of Industry of all Nations)或西海岸電腦節(West Coast Computer Faire)。

前者,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的1851年,英國為了彰顯綜合國力和工業實力而在倫敦舉辦的,而1977 年開幕的西海岸電腦節則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期間,對於PC革命的發生和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初創的蘋果公司就在該展會上接到了300個Apple II的訂單。

早在百年前,中國學者就提出,“故欲富華民,必行商務,欲興商務,必開會場”。時間推進到2022, AI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智慧技術,將開啟人類的第四次產業革命,已經成為共識,其中,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就是不容錯過的年度盛會。

9月1日,2022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開幕,如前所說,新技術的興起、高規格行業大會的目的,本質都是“興商務、富華民”,要從WAIC中理解AI產業化落地的情況,京東可能是一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參考樣本。“意料之外”,是因為提起AI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都是那些黑科技實驗室或風口浪尖的公司,很少有人第一時間想到京東;但“情理之中”,大家只需要結合一下京東自身零售、物流、服務等場景中深度應用AI技術的各種細節,就能立刻判斷出,這家公司肯定在AI方面“有點東西”。

京東在產業場景中悄然嵌入AI,給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顯然很符合大家對“AI以致用”的期待。而本屆WAIC上,京東也召開了“AI無界 產業原生”論壇,京東集團副總裁、智慧產品與服務部總裁,IEEE Fellow何曉冬博士全方位介紹京東“產業AI”的全景佈局。

不妨從京東產業AI圖景說起,從一場大會里讀懂新技術如何“興商務、富華民”,見證第四次工業革命從博覽會到產業原野的加速時刻。

京東開閘:產業AI全景圖

AI真正啟用產業價值的方式,是融入產業,成為一種高可用的基礎技術與基礎設施,此次WAIC上,京東公開AI全景圖,就像一座大壩全面開閘,積蓄的水源全面湧入產業河谷,展示出了厚積薄發的力量,沖刷著大眾對這家公司的認知。

從全景圖中,可以看到了京東AI都有哪些特徵:

1.技術實用。京東的人工智慧技術都在自有的零售、物流等場景中深度應用,並切實為這些業務帶來了明顯的提質增效。比如京東零售的採購自動化率,已經達到了85%以上;天狼、地狼機器人應用在京東物流中,比人工揀選效率提升3倍以上,400個智慧快遞車分佈超過25座城市;一些AI演算法如商品營銷文案生成,也在營銷服務中幫助商家降本提質增效……這意味著,京東的AI技術不是從實驗室、比賽打榜的“唯論文角度”,而是能夠快速在產業場景中發揮實際效果的;

2.價值成鏈。京東做的是生長在數智供應鏈的產業AI,這意味著京東的AI能力是圍繞著“十節甘蔗”形成長的資料鏈,得以將上下游各個環節進行打通,從模型訓練推理一直到端側部署,構建了完整覆蓋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AI體系,在產業鏈貫通的前提下最大化AI價值,避免了企業在落地AI時反覆試錯、重複投資等情況。

3.綜合釋放。多年來京東不斷用雲端計算、大資料、AI等數智化技術最佳化自身的成本、體驗、效率,這也說明,京東的技術底座是技術融合與協同創新的結果,京東雲在支撐內部AI應用的同時,也將這些人工智慧技術和經過真實場景錘鍊的解決方案解耦,開放給各個行業,對降低AI應用門檻及成本十分有必要。

這些技術特徵,讓我們理解了京東雲的“產業AI”能力為何與眾不同:因為實用,所以開閘釋放之後技術能夠真正潤澤並緩解產業的AI焦渴;因為成鏈,所以AI能夠貫穿每一個業務環節,讓每一滴價值都能落地;因為綜合,最大限度地對外開放,與各行各業不斷加深聯絡。

因此,在大會中何曉冬博士也更進一步提出了AI生根、鏈網融合、深耕產業的三位一體發展方針。

那麼更進一步,AI要流向產業原野,還需要解決哪些工程化問題?

潤澤萬業:灌溉產業的動力裝置

AI雖好,但千行百業尤其是傳統企業無法向京東一樣全面轉型技術,也無力支撐大規模的AI人才梯隊,1:1複製京東AI技術體系是不現實的,這意味著京東雲要以集約規模化的工業模式來向產業提供技術與解決方案支援,推動AI規模化應用。具體來說,京東雲在對接AI與產業世界時,構建了三個重要的水利設施:

第一,技術產品化。除了網際網路及數字化程度高的機構,中國還擁有大量傳統數字化程度不高的傳統企業和小微企業,他們不具備工程化能力和二次開發能力,很難享受便捷的AI技術。京東雲的言犀人工智慧應用平臺,不僅是在技術和能力這一層封裝,而是在產品這一層封裝,提供千錘百煉端到端技術產品,讓不具備工程化能力和二次開發能力的非網際網路企業、傳統企業、小微企業也能開箱即用,透過積木化組合,形成行業完善解決方案。以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話語權決策等技術為例,將這些基礎AI能力封裝成外呼機器人產品,可以應用於很多解決方案,例如物流大件外呼、疫情防控、政務服務等,在不同的應用場景,打造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第二,解決方案化。在現實場景中,產業智慧化需要面對的是一整個複雜的體系化工程,很多時候AI的應用場景,需要的是邊緣、雲端、大資料等多技術體系的綜合協作,京東不僅有綜合的技術能力,還將其進一步整合為行業解決方案,透過AI演算法、算力、硬體、作業系統、運維等打包輸送給產業,消除傳統企業智慧化的後顧之憂。

第三,技術生態化。AI應用面對的是萬種場景、萬種可能,僅靠京東一家來研發迭代AI技術,不可能滿足數轉智改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個性化需求。必須激發更多開發者和ISV服務商等企業加入生態陣營當中,不斷帶來豐富的技術創新和多元垂直的解決方案。因此,京東雲一方面對內部技術和產品進行開放,雲艦等產品支援混合多雲部署,豐富產業使用者的選擇;另一方面對外部合作伙伴持續擁抱,比如在江蘇常州,京東雲就與生態合作伙伴一起,依託人工智慧技術,幫助區域內6百餘家工廠的4萬多臺裝置,實現了產能的“一網通享”,這種生態化、區域化的智慧化升級模式,也大大加速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程式。

從京東雲構建的動力系統來看,技術轉化為工業級生產力的成功,主要表現為兩個特徵:一是效率,透過產品化、標準化、自動化的產業AI平臺和工具化,讓AI應用從“人拉肩扛”到“開箱即用”,保證了AI技術的高可用性及成本可控;二是規模,透過產業鏈協作、生態整合式,讓企業智慧化轉型從單打獨鬥轉變叢林作戰,生態活躍讓產業AI更具韌性與活力。

做到這兩點,AI在產業側的勢能,自然就會以指數級乘法效應增長。

AI無界:從WAIC 2022望向確定性未來

人工智慧發展到現在,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蔚然大觀。伴隨著京東開閘釋放技術能力的水源,也將在產業原野中滋養出萬草千花、生機勃勃的圖景。當AI加速在C端、B端、G端落地,組成更遼闊的智慧水域,屆時我們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確保數字經濟的始終都有源頭活水來?

這就需要京東、產業使用者,以及政府和我們每一個人都去思考的命題:

技術的活水從哪裡來?AI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之一,要在底層演算法、基礎設施、關鍵軟硬體等各個方面持續創新、自主自立,既需要京東這樣的企業堅持攻關,也需要政策方向的引導和扶持,年輕學子為科技自立貢獻才華,這是中國AI不容有失的一環。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會上,京東雲就成立了京東上海產業AI研究院,聯合上海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和上海市經信委、上海市科協等科研機構,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產學研用整合創新,為長三角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打磨更強大的“AI力量”。

商業的活水從哪裡來?AI不是閉門造車的技術,只有融入產業、構建商業的良性迴圈才能真正發揮為國民經濟提質增效的價值,成功的商業化意味著科技企業不能停留於發論文、刷榜打比賽之類的“秀肌肉“,而要深入產業、手腳沾泥,才能做好ToB服務。

京東雲也用長期實踐證明,只有將人工智慧大規模、系統性地融入產業鏈的全流程,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打造的產業AI才更有競爭力。

創新的活水從哪裡來?或許你會覺得創新交給高校、科研機構、企業AI實驗室裡的科學家和工程人員就好,但這僅僅是答案之一。還記得前面提過的“萬國工業品大博覽會”嗎,當時邀請了各國參加,我們拒絕的理由是“中國向來不尚新奇,無物可以往助“——我們不喜歡新奇的物件,沒有什麼可以去參會的。中國曾錯過第二次工業革命,背後是全民對技術世界正在發生什麼的無感無覺,幸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智慧時代,我們可以從WAIC大會、從京東AI全景圖、從京東服務大眾的每一次互動當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中國AI不僅有能力登上世界級別的技術會場,還帶著全民的關注、期待與熱情,這也是為什麼中國AI一定能持續創新,中國一定不會錯過第四次工業革命。

水之善流,無形無際;水之所處,無微不至——這是產業智慧所暗藏的邏輯,也是京東AI值得關注的原因:只有AI如活水般無處不在、綿延不絕,產業智慧才能無遠弗屆。

兩個世紀以前,《泰晤士報》形容“萬國工業品大博覽會”:創世以來,全世界各族群第一次為同一目的而動員起來。站在新一輪席捲全球的技術革命面前,我們又何妨讓自己與AI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從WAIC 2022的京東展臺開始。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91332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