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精細化管理要注意哪些方面&結合大屏視覺化管理有什麼優勢

數聚股份發表於2022-04-20
  現如今政府部門對企業管理從簡單粗放逐步轉向精細化,那麼 及視覺化能夠在哪些方面給政府管理帶來新的啟發和幫助呢?接下來將結合大屏視覺化與企業精細化管理所要注意的方面來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既然要對管理精細化,資料來源必然不能僅限於以往的常規資料,常用的年報,行業級別,或者針對規上企業,龍頭企業,縣域城市級別的分析已經不能滿足精細化的要求。此時就需要我們從最底層的資料入手,儘量的從廣度和深度上進行擴充。闢如經濟方面的資料,不僅要整合企業的財報資料,還要打通企業投融資的相關資料以及企業上下游行業資訊,結合企業的信用評級,以及綜合政府在經濟方面的政策,比如高新企業稅收優惠,三高企業的用水用電用氣政策性引導,乃至於非常規的外部資料,如2017年煤改氣所導致的天然氣短時間緊缺對當地用氣大戶的相關影響也需要考慮進去,由此所形成的以企業為核心的資料鏈條才能滿足全方位的精細化管理的需要。
 
  有了資料並不意味著就能進入分析階段,資料的清洗及標準化是整個分析過程可信度,擴充性,可複用性的保證。此時需要構建企業基礎資訊,或者說企業的生命週期管理,從企業的註冊、建設、試執行、投產、生產、升級、遷移、行業變遷、退出等全週期都需要跟蹤相關資訊,並以此形成企業的歷年體檢報告,而相關的企業資料則能夠一一對應到該企業生命鏈條的各個節點上,由此向上能匯聚到行業的變遷,也能從地域的角度分析地區行業變化。
 
  資料準備結束,即將進入業務分析階段。資料只是基礎原料,關鍵在於業務條線如何與資料相結合並最終通過 的方式呈現在管理者面前。如之前資料準備類似,業務條線也需要從更深入和細緻的角度分門別類的對企業進行分類分析,比如地區的規上企業名單是按照主營業務達到一定標準篩選出來的,一個企業去年度是規上,今年度不再是規上,由此衍生出的該行業的企業家數變化,新增企業和剔除企業是哪些?不同行業在各個年度呈現一種什麼趨勢?剔除的和新增的在同一個經濟指標上呈現什麼規律?留存下來的企業又呈現什麼規律?這都是業務分析時需要精細化分解,但最後還要整合起來的工作。其中分解的工作是業務分析師在梳理時完成的,而整合則最終通過大屏視覺化的方式將結論呈現在使用者面前。
 
  精細化管理並沒有在實現大屏視覺化後就結束,一個有生命力的管理模型,是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換句話說,它必然是一個不斷與時俱進的動態模型,因此,使用者在得到當前結論後還需要與現實管理相結合,得到可驗證的效果跟蹤,並把結論能夠作為修正因子再反向匯入模型之中,最終大屏視覺化呈現的將是一個動態的企業精細化管理指導報告。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16569/viewspace-288786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