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面試官角度,看求職與內卷

知了一笑發表於2022-01-12

最近團隊有人員變動,然後就順理成章的開始招聘事項,下面作者儘量從流程全貌和大家總結一下面試過程,最近好多讀者都在和我私聊說年底跳槽的事,也正好可以提供另一個角度做參考。

一、招聘需求

網際網路的行業的內卷不是一天兩天了,相信很多開發同學也習以為常,在這個領域內沉浸足夠的時間之後,就會經歷在求職者和麵試官角色互跳的體驗。在管理比較好的公司,招聘一直是一件謹慎的工作,公司之所以能發展好,因為大部分的員工能力水平偏高,這是最基本的保障。

在招聘流程開始之前,首先要和人事部門定好招聘需求,這裡的需求是指雙方的,不是指單個需求方:

實際上招聘中真正關注的核心點就上圖中的幾個,這裡不同的角色關注求職者的能力不一樣;開發部門側重技術和業務兩個核心能力,人事部門對薪水和學歷有要求限制。

所以不管是招聘還是求職,看清整個流程和需求才能提高成功率,避免整個過程浪費多方的時間和精力,因為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需求和要求;

對於求職者來說能力是關鍵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導致面試不成功的點很多,後面在細說;對於公司來說,儘量招聘薪水在預算範圍且符合工作能力要求,這種策略是普遍的共識。

二、招聘過程

1、簡歷篩選

不聊簡歷排版和美觀這些細節的問題,有些公司是HR自行篩選簡歷,也有面試官自己篩選;簡歷是否會細看取決於三個核心因素:

  • 學歷:作為大部分公司用人的基本門檻,學歷的重要性不需要討論;
  • 工作年限:技術部門的常規要求,沒有工作年限意味入職之後有很高的培訓成本;
  • 技術棧:通常要求主流的技術棧,以及熟悉公司使用的技術點;

【特別】 說明一點,無論是否具有實際的工作經驗,在技術棧中都要給出一行業務領域,用來表示自己熟悉的業務場景,特別是簡歷內容多的時候,在簡歷首頁儘量展現關鍵資訊:

  • 例如-業務標籤:電商、支付、物流、社交,等等;

這種在簡歷首頁就把重點資訊羅列的一目瞭然,才是思維上細節的最佳體現,如果各種資訊符合公司的招聘需求,很容易優先獲得面試機會。

2、面試問題

對於開發同學來說,其實面試會問什麼,面試官和求職者心裡都清楚,但是大部分的回答都很難符合面試官的心裡預期,這裡確實有很重要的考察點,不管是先從業務角度或者技術積累方面提問,回答最好都是圍繞【技術+業務】的經驗之談,這裡的業務是指自己真正意義上經歷的,不是指技術棧的應用場景:

  • 經驗之談:即在聊業務時,能精準把握技術難點,且總結過相應的解決方案;聊技術時,能對應到實際的業務場景中,並且知道怎樣合理的應用;
  • 背面試題:都是在開發的路上趟過來的,可能面試官和求職者背過同一份面試題也說不定,能通過純背面試題贏得工作機會,這種方式在職場初期比較合適;

【所以】 在準備找工作時,從自身的業務經驗與技術棧結合的角度,然後參考面試的常見問題,再去思考如何給出回答,去預期面試官的預期,如果能體會這種方式的節奏點,面試並不需要很多時間準備,而且成功率極高。

【必須】 強調一點,如果真的沒有聊【技術+業務】的能力,背面試題也不失為一種必要的手段,只是在相比之下會沒有競爭力。

3、細節問題

這裡不去聊面試常說的問題,而是看看有哪些細節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很多時候面試者可能覺得自己聊的還不錯,但是就沒有收到後續的通知,會令自己感到很鬱悶,通常踩到下面的坑點,都可能是面試失敗的關鍵原因:

  • 業務流不完整

經常在業務提問的過程中聽到一些求職者回答:只熟悉自己開發的模組,系統其他業務沒有參與所以不瞭解相關細節;如果是業務型較強的公司,聽到這樣的回答,基本上就結束了。明白業務的全流程才是解決複雜場景的核心依賴,對於開發過的專案連整個業務流程都不熟悉,這至少反應求職者在認知上存在偏差。

  • 基礎技術點不常用

在技術環節提問時,有相當一部分人說過:IO流、執行緒池、設計模式等不經常使用,所以看的比較少,自然對技術細節含糊不清;首先作為JDK重要的基礎模組,沒有用的少這樣的說法,即使真的很少使用,也不應該出現細節說不清的狀況,這些技術點遍佈在系統的各個地方,平時稍微用心分析總結,面試時結合業務場景去聊聊都堪稱滿分回答。

  • 單向發展路線

公司所能提供的工作,都意味著這個角色有明確的職責要求,例如偏向技術的架構師,或者偏向業務的開發工程師,所以在面試過程中建議求職者不要明確表達自己的職業發展路線,或偏向技術或偏向業務;站在公司的需求上,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這是相對明智的選擇。

【實際】 上導致面試失敗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過程中的雙方都存在選擇和被選擇的權利,但至少要在關鍵問題不出現明顯的失誤,通過細節提高成功率就足夠出眾了。

三、候選人篩選

【特別】 強調一句,聊這個話題,作者既不是寫雞湯也不是意在傳播焦慮,只是單純的說明“三十而已”的壓力到底是如何產生的,給大家一個心理上的參考。

首先說下招聘的預期要求:學歷本科,年限2-5年,薪水預算12-20K,如何定義這些要求,取決於入職崗位的責任。從開發的角度翻譯出來,用15K上下的的薪資招一位入職能快速上手幹活的人員。在面試的過程中有三位候選人是聊的非常好的,這裡對一些關鍵資訊點做對比:

在選擇的時候通常會對比上面幾個關鍵因素,其實通過編號也能知道最後是如何做選擇的;二號選手在於核心技術棧不匹配,三號選手在於能力和薪資遠遠超過公司的預期,所以選擇一號是最合理的。

【必須】 要說明一點,不是一號選手最受市場歡迎,只是最符合公司的招聘需求,基於這個思路做選擇,就不難發現開發人員面對怎樣的職場壓力。

四、內卷的形成

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對於壓力和內卷真的是深有體會,這種情況的形成其實很好理解,職場2-3年的人員,大都基於主流的熱門框架做開發;4-5年的人員基本都處在複雜的業務線中,很容易出現框架滯後的情況;8-10年的基本都是技術負責人的角色,具備技術選型的能力。

而壓力的根本原因在於:工作能力和薪水預期的提升,很容易脫離大部分公司的需求,很多公司基於實際的業務情況和成本預算,並不需要很多高階級工程師,壓力就是來源於這種真實的網際網路環境。

【最後】 依舊要說一句,不管是雞湯還是焦慮,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價值,依舊保持那個不變的觀點: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認知邊界,至於前路是什麼樣,只有趟過去才知道。


同系列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