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和浦發矽谷銀行聯合釋出《2021年第四季度市場態勢報告》,通過對科創企業與頂級投資人的深入瞭解與研究,提供關於全球創新經濟與生產力的深入洞察,希望給您帶來不一樣的視角。
創紀錄的一年
我們已經邁入2021年的第四季度,縱觀全年科創圈動態,今年將是重新整理紀錄的一年。美國風投基金已募得880億美元,超過2020年全年840億美元的募資額,美國風投基金的可投資金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2120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風投投資表現出同樣的積極勢頭,投資額有望超過3200億美元,幾乎是2020年全年的兩倍。隨著投資創新公司的風投數量達到新高,投資規模、公司估值、營收倍數和獨角獸的數量也紛紛突破紀錄。退出交易依然保持強勁勢頭,過去12個月中,美國共有52家獲風投注資的科技公司上市,總市值逾5000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年底,獲風投注資的美國科技公司併購交易有望達到1200起。

即使這些資料令人振奮,科創生態圈依然難免負面影響。2021年,美國通脹率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元持續走弱意味著美國創業企業處境艱難。隨著晶片短缺、運輸成本飆升,許多公司過度訂購和囤積庫存,進一步加劇了短缺問題。人才招聘與留用也是許多高成長公司面臨的挑戰之一。美國市場辭職率攀升至歷史最高水平,並引發了包括科技公司的員工在內的“大辭職潮”。另外,美國人口“大遷移”也正在改變許多人的工作性質與地點,我們正進入遠端辦公的時代。當然,機遇與變化同在,資料表明高管級別按需隨選的人才數量在增加,這對於初創企業是一個利好,他們的高管招聘不那麼難了。

此外,全球科創風投市場保持謹慎。企業的重心並非盈利而是保持穩定的營收增長,投資者願意以前所未有的高估值下注“最優秀”的一批公司。而應接不暇的投資、公司開支與退出事件的增加令市場躊躇。當然無論如何,科技創新蓬勃發展並日益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恰好印證了我們對創新經濟的樂觀態度。雖然我們預測四季度的投資增速放緩,但創新經濟依然大面向好,健康發展。

創紀錄的一年為第四季度的增長放緩做準備

截至2021年三季度,圖示美國巨集觀經濟指標均上漲。部分經濟指標的上漲並非利好,關於美國通脹率及美聯儲後續應對措施的擔憂隱隱顯現。風投規模有增無減,已創下了年度紀錄。充裕的資本繼續推動晚期公司的估值。儘管第3季度的估值中位數略有下降,但仍高於2020年的水平。

美國風投募資額連續第二個季度下降,這或許是募資開始放緩的一個訊號。其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許多大型基金比計劃提早完成了募資。20212季度的基金平均募資規模為1.18億美元,3季度為7500萬美元,因為美國43%的風投資金流向規模最大的前5%的基金,幾起大規模的風投募資產生了大規模的影響。

美聯儲釋放縮減購債的訊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因而悄然攀升。這是一個樂觀的訊號,表明美國經濟總體上經受住了新冠疫情的衝擊,並逐步縮減量化寬鬆規模。

三季度,獲風投注資的科技企業IPO數量有所下滑,但仍超過了2019年和2020年的退出數量總和。由於活躍SPAC的數量龐大,去殼交易的數量也繼續攀升,而併購交易的數量超出預期,截至三季度的交易總數超過了2020年。

基金募資更快、更強 、規模更大
2021年前兩季度,美國風投募資額雙雙創下紀錄,跨入第三季度,2021年的風投募資已超過2020全年規模。然後,募資步伐開始放緩,並可能在第四季度持續。儘管如此,2021年依然是風投募資額創下紀錄的一年,預計募資規模將高出2019年107%,高出2020年40%。

美國利率水平依然處於歷史最低位,信貸市場也並沒有比通脹的情況好很多,因此,對收益率的追求推高資產大類投資。主要的LP增加投資額,帶來了大量資金。這些資金的分佈也在變化,一些大規模基金佔據了很多市場份額,從2017年佔比36%上升至現在的近50%。

基金募資的速度也在加快,2021年,3000萬至1億美元規模基金的募資間隔月數為30個月,減少了21%。2020年,只有1億美元以上規模的基金募資週期縮短,但在2021年,規模較小、資歷較淺的基金,其募資週期也在縮短,這也許表明在2020年加倍投資知名基金後,LP們開始分散投資。

另一方面,因為來自大型基金的競爭加劇,市場上成立了很多專項或垂直基金。上述原因導致中型基金持續減少,預計這一趨勢只會進一步延續,從而留下少數中型基金。

巨型種子基金來襲
美國機構投資者對早期公司“虎視眈眈”,幾家著名機構正在募集非常大規模的種子基金。隨著機構資本流向大型種子基金,新興基金管理人不得不採取差異化的方式募資。許多新興基金管理人正將目光投向新的創新經濟中心,如傳統科創中心以外最受歡迎的佛羅里達州、新澤西州和德克薩斯州。這些基金管理人也在投資策略上另闢蹊徑,瞄準氣候科技、加密貨幣或DEI等領域。

除了來自大型種子基金的競爭,新興基金管理人間也不乏競爭。我們注意到,進入創投生態圈的新機構投資者數量重新整理紀錄。但因為許多機構仍在募資階段,基金募資資料尚未反映出這股勢力。這類基金募資的優勢在於,將5%的資金用於投資新興基金管理人。

大型種子基金的崛起和大型投資者向下遊轉移,使得新興基金管理人更難參與交易。大型基金佔據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僅有少量留給其他投資者。因此,許多創始人把他們的股份出售給能夠提供戰略發展價值的投資者。對投資專案的激烈爭奪推高了交易規模與公司估值,迫使新興基金管理人建立特殊目的公司(SPV),以便後續融資輪次中行使按比配股的權利。

不斷變化的風投市場格局
以老虎環球基金為代表的一批投資機構正在採取一種新的風險投資方法。他們不會像傳統風投機構一樣展開深入盡職調查並緩慢而有條不紊地進行投資,相反,他們積極主動為公司提供大量資金,同時很快地完成盡職調查併發放投資意向書,並且不會在股權投資交易完成後過多地參與公司發展事務。

這類“混合型”投資機構部署資金的速度甚至比最活躍的傳統風投基金還要快,就像標普500指數中的大科技公司一樣,這類投資機構在美國風險投資市場中的佔比較大。這類機構的與眾不同之處,恰恰在於其部署資金的速度以及交易規模。2021年,混合型投資機構交易活躍,截至2021年3季度,過億美元規模的交易數量從2020年的333宗躍升至601宗。到2021年底,我們預計1億美元以上的交易數量將較2020年增長141%。

混合型機構的主導地位日益增強,傳統的風投模式是否正在被顛覆?老虎環球基金的風投模式類似於指數投資,優先考慮發展勢頭而不是基本面,優先考慮多樣化投資組合而不是集中下注。這一策略能夠奏效需要大規模基金快速投資,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觀察到市場上正在募資的大型基金數量在增加。進行快速投資需要投資機構進行戰略與文化轉型,因而實現這一點可能比大規模募資更難。基於這些原因,許多風投機構可能會選擇往更下游走,轉移至傳統風投收益仍受重視的早期企業,只要不夾在其中、進退兩難。

基金版“速度與激情”
風投的步伐正在加快,突出表現在融資輪次的間隔時間正在縮短。對於估值最高和最低四分之一的初創企業而言,前兩輪融資的間隔時間保持不變,因為它們現在還處於公司發展生命週期的早期階段,市場的領導者還尚未明確,所以還沒有得到大量資本的青睞。對於那些已經完成數輪風投融資的公司而言,在2020年和2021年間,融資輪次的間隔時間明顯縮短。在這些成熟的公司當中,融資間隔月數在估值最高的公司間差異最大,它們的融資速度比估值最低的公司快70%-120%1

各輪融資中股權收購佔比的中位數逐年下降,與此同時,交易規模卻大幅增加,這表明企業創始人手握更多的交易談判權。雖然這可能是一個殘酷的現實,但保持投資(估值)勢頭是確保未來基金能夠更快(而且可能也更容易)募資的關鍵。

資本紛紛追逐“最好”的專案,造就了估值狂熱。與2021年前所未有的估值增長速度相比,前幾年估值的逐輪增長几乎是 “佛系生長”。當然,一些人對此表示擔憂,更長遠地發展取決於企業下一輪投資者的買單意願,以及最終取決於公開市場或收購方的買單意願。

進入“龍”企業時代
談及獲風投注資的公司,獨角獸的叫法現在似乎已不合時宜了。創新經濟中,獨角獸企業已屢見不鮮;2021年初至今,近9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創紀錄數量的獨角獸企業,佔當期總投資額的37%。受老虎環球基金等混合型投資機構以及來自私募股權基金、企業創投和家族辦公室等非傳統投資的推動,獨角獸企業數量與風投投資同步飛漲。因此,如今的獨角獸企業發展景象與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以交易規模中位數為例,A輪公司的交易規模增加了一倍,D輪公司增加了兩倍。

因為並未有估值降溫的跡象,“龍企業”正迅速成為評判獲風投注資初創企業第一梯隊的新標準。與艾琳·李在2013年首次提出 “獨角獸 ”一詞時的本意相同,“龍企業”是指估值達120億美元、由風投注資的公司,用以區分和標誌出成功的初創企業。

獨角獸企業的總市值達到創紀錄水平,其中有近20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可能在未來12個月內進入公開市場。更多企業在成為獨角獸後的四到五年內退出。我們預計退出將會加速,因為獲風投注資科技公司的IPO交易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一直趨緩。近期,隨著IPO市場的活躍和新冠疫情情況平穩,如果有逾2000億美元市值的獨角獸更早進入公開市場也不足為奇。

美國前沿科技領域創投近況
前沿科技公司的發展應該區別看待,這類公司往往需要更長時間來實現營收,而一旦公司取得成功,他們的業務就更具有競爭力。這類公司的現金流一般受制於里程碑事件,起伏不定。

2020年到2021年,美國國防開支並未放緩,這是航空航天領域的福音,而很多其他行業在經歷了艱難的2020年之後,也逐步回到正軌。由於創新生態系統的賽道轉變,半導體、電動汽車部件以及對5G技術相關投資已經明顯進入佳境。

美國航運延誤、高關稅、製造成本上升和勞動力短缺導致的供應鏈紊亂,是最為顯著的不利因素。公司正在通過大量現貨材料採購、增加庫存以及重返美國或墨西哥實現生產地域多元化等方式緩解這一問題。公司利用庫存抵押得到的貸款來解決這些支出。

為了準備上市,一些後期公司招兵買馬,人力成本上升造成了不小的資金壓力。SPAC為許多無法通過其他方式上市的前沿科技公司提供了新路徑。但是,隨著監管趨緊和投資者熱情褪去,這條退出路徑可能開始收窄。

規模較小的公司在現金管理方面一直比較保守,現金跑道逐漸延長。這些企業如果不能達成里程碑事件,非傳統融資渠道資金枯竭,那麼未來的融資能力則令人堪憂。

美國消費網際網路創投近況
美國疫情大流行時,消費領域的盈利能力恢復最快。2020年,消費網際網路領域的EBITDA利潤率略低於零,企業削減了開支,電商、教育科技和遊戲等子領域受益於疫情而營收有所增加。

疫情期間,美國電商公司銷售額飆升。全球範圍內,2020年全年電商銷售額高達4.3萬億美元,超出2019年27.6%,並且預計到2024年將超過6.4萬億美元。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前所未有;2021年,每部智慧手機的月平均流量超過10GB,線上上視訊、遠端辦公、手機遊戲和擴增實境/虛擬現實的推動下,預計手機的月平均流量使用將在2026年達到35GB。

蘋果作業系統iOS 14的更新對多年來依賴Facebook和Instagram獲取客戶的初創品牌來說是一大阻力。他們通過內容優化和推廣渠道擴充扭轉了這一局面。

營收增加和支出的削減讓2020年該領域各營收區間公司的現金跑道得以延長。隨著企業再次增加開支,現金跑道已經縮短至疫情前的水平。晚期(營收在5000萬至1億美元間)消費網際網路公司的現金跑道在該領域中是最低的。

消費領域的投資動力強勁,晚期消費網際網路公司投後估值翻倍(交易規模也翻倍),營收倍數中位數因而從2020年的5倍增加到2021年的9倍,幾乎翻了一番。這樣的增長倍數在該領域中還是最低的,大部分其他子領域的增長倍數都在十幾倍到三十幾倍的水平徘徊。

中國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
中國正將經濟重心從消費品轉向硬科技領域,如清潔能源、生物科技、醫療健康等,這也需要投資、人才、政府舉措方面的支援。中國密切關注城市化程式放緩、人口老齡化與城鄉收入分化的同時,取得了巨集觀調控與GDP增長的良好平衡。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佔GDP比重為38.6%。中國優先推動高質量的經濟發展而非高槓杆的房地產投資。

2021年7月,中國施行“雙減”政策,限制學科類教育培訓,與此同時加強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監管。這一系列舉措的目的之一是增加社會公平性。

儘管監管趨緊,中國依然積極引進境外投資。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試點區域正不斷擴大,這一政策旨在讓合格的境外投資機構在中國境內將資金兌換為人民幣。自2010年QFLP試點政策在上海率先落地以來,一直都廣受市場關注,北京、天津、青島、深圳、廣州、蘇州、貴州省、福建省、瀋陽省、海南省等地也陸續落地試點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