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下的雲上“奪旗賽”:京東雲飛馳在產業賽道

naojiti發表於2021-03-22

在消費網際網路業務上你爭我搶的電商平臺,近年來又紛紛圍繞雲服務“掰手腕”。投資加大、組織架構調整、升級品牌slogan、技術更新換代……各種操作令人目不暇接。一直以來,超級電商平臺是雲服務的頭號擁躉,也是衡量雲端計算廠商實力的關鍵座標。

2002年,為了讓企業能夠將亞馬遜平臺的功能整合到自己的網站上,AWS應運而生;2009年開始,傳統的IT基礎設施難以承載阿里巴巴的業務增長和計算需求,一場“去IOE”運動將阿里雲推向臺前;背靠京東,雖然2016年才開始商用的京東雲增速驚人,目前已經發展到擁有全球最大規模Docker叢集、Kubernetes叢集和國內最大的GPU計算叢集之一,建立的基地和落地城市雲超過了50個。

這些超級電商平臺的加入,也讓全球雲服務市場開始醞釀出賽道的分野。以AWS、阿里雲、京東云為代表的“電商系”,以谷歌雲、百度智慧云為代表的“AI系”,成為強有力的市場份額收割者。我們不妨把當下的雲市場競爭,看作一場“奪旗賽”,場內玩家既需要高效解題,立足於產業需求,又快又好地提供基礎技術和服務能力;還需要進行攻防對抗,在群雄逐鹿的大環境下儘可能超越對手、摘下更多“flag”(旗幟)。

面對如此熱鬧而激烈的場面,理解不同賽道的規則、選手的底牌以及產品核心價值,也就十分重要。

像京東雲這樣的“電商系”代表是如何不斷得分、後發先至的,手裡都握有哪些底牌,可以作為一個最新的案例,幫助我們理解超級電商與雲服務市場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絡。

三個新賽點,成就電商平臺加入賽場的勇氣

超級電商平臺將自身的IT基礎設施能力開放給其他企業,成為雲服務供應商,看起來是一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兒。

但在當下,要與老牌IT廠商打擂臺,尤其是在AWS、谷歌雲、微軟、IBM等科技巨頭已經搶先出發的時候,像京東雲這樣的“後起之秀”,要想走通這條商業模式,顯然不能按部就班、悶頭就上,還要找到關鍵的題眼與賽點。

那麼,是什麼給了京東雲站上跑道的勇氣?當然不是梁靜茹,而是變局中的雲服務市場。

首先,雲的使用者增多了。此前,公有云的核心使用者是像亞馬遜、京東這樣的電商平臺,以及遊戲、移動應用等網際網路企業。隨著各行各業的智慧化、數字化升級,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工業煤礦、製造業、金融、零售等等“傳統”行業開始搬遷上雲。中國信通院的研究報告顯示,2021至2023年,中國的雲端計算市場的年均增速在30%以上。產業賽道的不斷拓寬,足以容納更多新玩家。

第二,雲的交付方式改變了。傳統行業及企業本身缺少技術儲備和資訊化基礎,就需要雲廠商用更具耐心的服務形態來提供服務,提供一整套、長週期的綜合解決方案。市場需求的變化,讓具備多產業多形態企業服務底蘊的京東雲們有了一爭之力。

第三,更為關鍵的是,雲對技術融合的要求也提高了。傳統行業上雲,看重的就是引入AI能力來為現有業務提質增效,這就要求雲廠商能夠在硬體上部署AI算力,在軟體層面提供各種豐富的AI應用。因此傳統雲廠商不得不擴充套件自身的綜合能力,比如微軟就收購了開源平臺GitHub,谷歌雲也憑藉AI能力獲得了比AWS更高的增速。本就依靠多元技術來支撐業務、優化服務的京東,從自身生態內孵化出一朵具有競爭力的“雲”,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最近號稱“混合雲第一股”,剛剛登陸科創板的獨立雲端計算廠商青雲科技主打的賣點也是自主研發的技術。

這三重市場變化,既是機遇,也形成了新的賽點,成了衝擊第一陣營的後繼者們競速路上所必須摘下的旗幟。

兩大試煉場,千錘萬擊方有云淡風輕

面對全新的“考試科目”,如果說超級電商平臺就一定能做好,略顯片面。那麼,“電商系”背景到底能為雲廠商帶來哪些獨特優勢?京東雲的異軍突起,就是一個很典型的縮影。

國際權威分析機構Forrester釋出的2020年《The Forrester Wave™:公有云開發與基礎架構平臺中國市場廠商評測》中,京東雲獲得了“卓越表現者”稱號,多項產品能力均獲得評分體系內的最高分。

巨集觀來看,這跟京東雲背靠超級電商平臺,摸爬滾打的兩大試煉場有著直接關係:

其一,是來自主營業務的“壓力測試”,成為京東雲的絕佳技術練兵場。

試想一下,每到零點、12點等搶購節點,消費者點進去網頁就崩了,絕對會被“全網群嘲”。 而從2016年正式商用以來,京東雲就一直為618、11.11等電商大戰中的億級消費者和百萬級商家提供支援服務。

作為底層的技術基石,京東雲自然不能掉鏈子,因此也驅動了其不斷升級。京東雲持續針對IT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包括擴大雲網路規模,在全國部署了600多個CDN節點,提供50Tb以上的服務頻寬,所有節點直連骨幹網,在海外擁有190多個節點,分佈在90餘個國家,以降低網路延時、保證全球服務的穩定高速連線;

此外,針對618這種大規模的流量洪峰,京東雲設計了業界領先的智慧排程演算法,在面對618這樣的萬億級流量洪峰考驗時,通過實時的流量彙總計算,輔以高頻的節點探測,一旦節點流量超過水位線或者節點狀態發生異常,就實時將流量排程到周邊節點接入,從而做到雲服務最高可用性保證達到99.995%。

這種經由超級電商業務驗證過的服務承載能力,面向社會開放,自然就能引發許多應用場景創新。比如2021年的春晚,京東雲作為春晚紅包互動活動的技術供應商之一,從容不迫地支撐了超過12億人次觀看直播、703億人次參與紅包互動。

其二,通過電商、物流、雲端計算平臺等的緊密連線,京東形成了一個to B市場的完整鏈路,因此從一開始,京東雲就具備了以綜合解決方案形式為產業賦能的特質,降低實體產業和中小企業的認知門檻與運維成本。

舉個例子,疫情期間,許多中小企業既渴望通過上雲來增強數字化優勢,但又面臨著成本顧慮、後期維護等現實問題。京東雲就將積累多年的綜合技術沉澱成標準化的產品,讓服務成本快速下降,中小企業群體也可以和大型企業一樣及時獲得數字技術紅利。

如此一來,會發現超級電商業務所衍生出的技術能力與企業服務兩大試煉場,與京東雲進擊全球雲市場所需要的必要能力十分契合。這也說明了充滿變局與新機的全球雲服務市場,“不在能知,乃在能行”。成功“奪旗”的關鍵不在於入局早晚,而在於實力本身,舉重若輕、遊刃有餘的表現背後是來自產業實踐的千錘萬擊。

找啊找啊找隊友,超級電商的雲魅力在哪兒?

玩過“奪旗賽”的讀者可能知道,想要贏得最終勝利不僅要自己跑得快、跑得穩,還需要與隊友互相配合,進行完美攻防,才能跑到最後。

前面我們說了很多京東雲與電商的故事,但歸根結底,電商只是雲服務覆蓋的多種場景之一,想要為其他垂直產業保駕護航,靠的不光是邏輯上的“可行”,必須要有具體且適配的垂直落地方案。

拉開京東雲的產業合作伙伴名單,會發現其幾乎覆蓋了網際網路、製造、能源、物流、金融、醫療、教育、傳媒、城市建設等全行業應用,服務4萬多個企業使用者。這種超出電商場景之外的產業認可度,才是京東雲得以成為雲市場“黑馬”的根本。

將智慧技術體系推進到產業端,從京東雲的動作中,可以看到三個步驟的層層遞進:

第一步,自研高效能、低成本、高可靠的數字基礎設施。

在升級資料中心的基礎上,京東雲又自研了軟硬一體虛擬化架構——京剛,可以將軟體虛擬化造成的效能損耗降至0,實現媲美物理機的極致效能,為產業端提供更穩定、全面的計算能力。比如最近正值高峰的京東健康疫苗預約與核酸檢測,就是採用基於京剛架構的彈性裸金屬雲主機來承載的。

考慮到金融、政府等行業使用者對資料安全和監管的高要求,京東雲還實現了專有場景晶片自主研發技術的突破,通過京剛智慧晶片,可以將儲存、網路及所有管控面的功能都下沉到晶片中,最大化發揮硬體模組的特點,提供物理級別的資源隔離,滿足資料安全的要求。

第二步,個性化應用創新,消弭應用主體的技術鴻溝。

作為技術樞紐,京東云為渴望引入數智技術的企業和機構提供了一系列個性化的應用創新服務,幫助其更順利地將技術價值轉化為業務價值。

在服務2020年服貿會期間,就不只侷限在將線下展覽簡單地“搬”到線上,而是圍繞“展、論、洽”三大會展的核心場景,進行技術創新。比如通過3D虛擬展臺、雲端虛擬洽談間,讓線上參展者也能打破空間限制、實現沉浸感地逛展交流。5G、視訊直播、線上翻譯等技術手段,也讓全球貿易不再受到語言和地域的限制。這些創新應用都通過統一的雲平臺來部署和調配資源,從而最大程度地保障貿易雙方的流暢體驗。

實現“應用友好”,是讓雲技術的魅力能夠為廣大群眾所感所知所享的前提。

第三步,技術、產品、銷售一體化的產業支援,加速智慧紅利釋放。

前面提到,許多傳統企業需要的是一整套綜合解決方案,到底要綜合哪些要素?背靠超級電商平臺的京東雲可能比別人要想的更多一點。

以新興產業園區為例,在上雲過程中,除了完成園區管理等的數字化,應該如何帶動園區內企業實現業務增長,讓技術可以紮紮實實地轉化為商業價值,這是很多雲廠商都難以解答的問題。而京東雲的電商優勢與經驗,則能夠將數智化技術與數字經濟產業資源完成對接,一起輸送給產業園區,切實解決轉型中的資源焦渴症。

比如在河南鶴壁的合作中,京東鶴壁公司就積極拉通了集團級資源,搭建起鶴壁招商政策釋出平臺及京東商家資源庫。目前,鶴壁產業孵化創新中心已成功助推5家企業轉型為科技型企業,打造了擁有近100個網紅的直播基地,加速經濟轉型。

同樣,在西安航天基地,京東雲也以技術手段助力營商環境的改善,成功引入“冰峰飲料”、“普中泰和”“陝糧健康”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及“佳幫手”、“西域美農”等西北規模化電商企業,並積極與北上廣深企業對接。

京東雲(北海)直播中心,以智慧供應鏈為抓手,開展“產業賦能+產業孵化”服務,通過直播產業賦能農產品銷售,還吸引了海外媒體的關注,被視作中國農業數字化的典型案例之一。

(京東雲助力北海“直播助農”)

通過這幾個產業故事,可以發現京東雲快速收穫眾多合作伙伴的差異化優勢:

1.基於電商生態,能夠為地域經濟提供直接、靈活、有效的資源幫扶,讓數字化不再單純滴“為轉型而轉型”,可以背靠京東電商體系與全球營銷網路快速兌現技術紅利,造就了京東雲在產業賽道上的不可複製性。

2.模組化、平臺化的技術底座,讓產業夥伴不必擔憂短期的建設成本和長期的運維壓力,幫助更多中小微企業普惠上雲。

3.“接地氣”、利他心態的服務能力。與傳統雲廠商相比,從電商業務中孵化出的京東雲能廣泛接觸並體會到各行業的實際困難,並且願意俯下身來傾聽、拉通集團資源,滿足產業現實需求。這種“利他”心態也讓京東雲更適合成為數字化轉型路上的“隊友”。

從這個角度來看,雲服務這場“奪旗賽”,不是一年或數年就可以蓋棺定論的比賽,而是由一系列不同場景、不同難題所構成的複雜賽事,也引領著新老玩家奔赴不同的方向和賽道。

正是由於在超級電商場景中打磨出的領先技術與產業基因,適用性與延展性都非常廣闊,才造就了京東雲在雲市場中的“黑馬”表現。

雲在變,社會在變,電商與雲的故事也在不斷地身位轉換中催生出新的傳奇,這正是科技的動人之處。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6430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