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下載:新增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覆關鍵詞【中國既有公共建築節能工作的困境與突圍】即可

大型既有公共建築因存量大且能耗強度高,一直是節能工作的重要領域,但也是進展最為緩慢的領域。與新建建築節能、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築利用等領域相比,既有公共建築的節能工作進展相對滯後。展望“十四五”,公共建築仍將在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載體。如果不能實現在體制機制上的突破,既有公共建築低能效導致的建築能耗不合理增加不但會影響國家碳排放達峰目標的實現,也將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既有公共建築節能進展不如預期的背後既有技術層面的因素,也有體制機制層面的因素。在技術層面,公共建築,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築通常功能多元、用能裝置和系統也比中小型公共建築和居住建築更為複雜。在體制機制層面,公共建築涉及的利益相關方多、決策過程冗長、決策難度大。這些障礙在世界範圍內有很多的共性。相對於技術問題,我們認為政策、機制上的阻力影響更深遠,更值得分析和研究。

我們從三個方面把制約我國既有公共建築節能的因素進行了梳理。一方面,由於建築的核心業務是提供空間使用服務,進而創造經濟價值,所以業主一般並不重視建築節能工作。當前建築物業服務的收費模式也常導致運維方牴觸建築節能工作,這些都使得很多節能構想在企業和機構中缺乏立項的動力。另一方面,由於建築業主和相應的服務機構在現有的節能專案中缺乏對節能工作系統性、可持續性的認識,市場上又缺乏具有明確指導性和可實施性的、細化的節能量驗證規範,導致已經開展的節能專案往往效果不盡如人意,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公眾和建築業主對既有公共建築節能潛力和重要性的認知。再一方面,政府對大型既有公共建築節能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致使既有公共建築節能工作長期進展緩慢。

不過,隨著全社會節能意識的增強、經濟業態調整的深化、建築機電裝置的批量老化、房地產行業向存量更

新經營模式的轉變、國內建築節能技術的迅速發展等,既有公共建築節能原地踏步的局面很快將得到改變。

全社會節能意識提升讓不節能建築面臨全方位壓力。得益於多年紮實有效的節能減排工作,全社會對節約能源、提高效率、保護環境和自然等巨集觀層面的概念已經形成了普遍認知,節能意識得到了顯著提升。例如,更多地產企業選擇建造綠色建築;投資者、建築使用企業等更關注ESG(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即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評級,ESG評級差的企業將受到產業鏈上下游傳導的越來越大的壓力和發展約束;企業員工個人也更加關注低碳行為等。這些變化都為影響和推動更多建築業主和租戶採取節能行動、為利益相關方的相互關係向著更健康模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正向的環境。在這樣的氛圍下,政策如果能提供行之有效的節能行動指導,將收到高於以往的社會響應度。

業態調整加劇和裝置批量老化為公共建築節能帶來重要視窗期。“十三五”末期,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與中美貿易摩擦所導致的商業活動疲軟已經影響到了現有大部分經濟業態。同時,電商經濟與共享概念也對傳統依賴實體公共空間的經營模式造成一定的衝擊,近期又疊加了新冠疫情的衝擊,對傳統依賴線下商業的建築和場所而言,更是雪上加霜。這些因素都加快了商業業態的調整頻率,給公共建築業主帶來了更大的經營壓力和緊迫感。業態的密集調整、裝置的服役週期結束都為商業建築的改造提供了更大的動力。

房地產行業轉向存量更新的經營模式使既有建築節能地位更加凸顯。“十三五”期間,房地產行業從土地開發的增量模式向城市更新的存量模式轉型。一方面,大城市土地供應緊缺、地價高昂的狀況越發擠壓著房地產企業的經營空間。另一方面,早期建築在功能、內部格局、裝置配置等方面的陳舊與城市發展和市場需求越發不匹配。在這種形勢下,一些企業和投資人將目光轉向城市更新專案,投資收購既有建築,通過業態調整、翻新改造和運營管理,提升其服務效果和市場價值,在專案期獲得物業增值收益,最後擇機退出並獲取增值利潤。通過這種專案模式,既有公共建築的節能工作有機會滲透到改造的目標及過程中,併成為專案打造的標杆之一。

國內建築節能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分系統能效指標管理成為可能。國家七部委在2019年釋出的《綠色高效製冷行動方案》中,從製冷系統整體和單體裝置兩個層級提出了節能要求:“到2030年大型公共建築製冷能效提升30%”以及“到2022年,家用空調能效准入水平提升30%、多聯式空調提升40%、冷藏陳列櫃提升20%、熱泵熱水器提升20%”等。可以預見,如果對建築的新風、資料中心等系統運用類似的思路,構建從各單體裝置到各專業子系統的分層級節能路線,就會自然形成建築整體的節能效果,《民用建築能耗標準》中給出的各類建築的用能指標是否可以達到也就有了依據。

物聯網+人工智慧的趨勢減少了節能中間環節。“十三五”期間,隨著網際網路和智慧家電、裝置的迅猛發展,包括建築機電系統在內的設施裝置管理快速湧現出新模式。“十四五”期間,一種對公共建築的節能執行有著十分積極影響的新型“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建築運維模式呼之欲出——公共建築的裝置監控和巡更人員都被遠端化、後臺化的智慧中心替代,能極大減少節能效果對物業運維人員水平和經驗的依賴,使裝置的節能效能真正落到實處。同時,物業管理人力需求的減少,能降低業主支付的建築運營人工成本,相較於以往難以打動業主的“節能後降低能源消費成本”等解釋,人工成本的減少更加直觀,確定性也更高,對業主而言也更容易接受。

這些變化和趨勢有些是緩慢累積的,比如許多技術的改進就是典型的漸進型;有些則是突變的,比如新冠疫情帶來的全面影響。面對變化,抓住機遇,不僅對企業經營至關重要,對政府而言也是如此。適應這些變化,不僅是完成節能目標的問題,還直接關係到製造業、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升級,並且可以產生更大的、更積極的影響。為此,我們結合自己的相關工作和思考,嘗試提出一些建議。

建議一:通過激發社會責任感來調動業主節能積極性

在經濟發展上了一個臺階後,業主和企業形成了新追求。為此,改變以往著眼於經濟刺激的財政補貼策略,轉而大力表彰建築業主及其所在的企業不斷提高的社會責任意識,倡導其擔負起更多的環境責任,滿足其對超越經濟價值之上的貢獻感、成就感和榮譽感的追求,以此作為今後一個階段調動業主的積極性的主要方式。

建議二:精細梳理各類最佳實踐,為建築提供精準 “導診”服務

對以往各類示範專案中累積的裝置更換指南、節能執行策略和節能改造方案等資料進行分類整理,製作通俗而簡潔的資訊或手冊,長期張貼在節能主管部門網站的顯著位置並定期更新,方便業主查詢公正、客觀、前沿的資訊,減少業主在節能問題上的認知偏差,進而削減其被錯誤資訊誤導的機率。利用好建築大修這一“二十年一遇”的時機,幫助業主做好同步節能升級。

建議三:借力新技術和新趨勢,消除運維環節對節能的制約

將以往用於支援地方能耗監測系統等的財政資源用於鼓勵和引導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推廣。通過政策引導和編制適應新技術的標準規範,促進物聯網在大型公建中的規模應用。加速物管公司的兼併,淘汰技術水平低下的中小型物管公司,推動物管行業的集中化、專業化、高效化。利用物業管理行業的新發展趨勢,化解建築運維環節對節能工作的制約。

建議四:推動節能技術產品化、標準化,帶動分系統能效有序提升

以落實和深化《綠色高效製冷行動方案》為契機,進一步擴充套件系統能效的概念。對大型公建中常見的用能裝置和產品按照其所實現的功能進行分系統集合,推動相關產品的整合化和標準化,由關注單個產品的能效上升到考核分功能的子系統能效。形成如“高效新風機房”、 “高效組合式空調機房”、“高效水泵機房”等的標準化子系統,為產品能效控制到全建築能效控制搭建中間橋樑。

建議五:推廣調適理念和相關技術體系

加快建立“全系統、全過程”的既有建築調適政策體系,把調適的理念貫穿到節能專案的每一個環節;基於我國實際國情開發既有建築調適的相關技術導則;鼓勵節能專案的全系統全過程承包責任制,確保節能的真正效果和可持續性。

建議六:加強節能量核證,細化指南的制定和推廣實施

完善節能量核證體系,在已有相關標準的基礎上,加快編制細化的操作指南以及多種角度的案例指引,加快研究和制定節能量不確定度的計算方法和規定。

建議七:構建分層級的能耗比對制度與節能認證體系

分層級制定建築能耗比對評價的技術導則,開展建築機電系統整體到各子系統的能耗比對,確保建築機電系統整體、各子系統、各裝置的能耗可比,並結合認證制度,全面推廣機電系統能效的提升。

建議八:支援國產節能技術

加強與國際大牌裝置以及已開發國家機電系統形式的對比,使行業動態、技術發展等資訊客觀化、公正化、透明化,使相關行業乃至全社會認識到國產裝置與系統服務方案的先進水平,破解“進口裝置才先進”的陳舊認知。扶持國內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形成並固化具有我國特色的本土解決方案,用自己的市場養自己的技術,幫助我國在整體行業領域領先於國際,使國產技術體系的自信成為民族自信的一部分。

建議九:建立建築節能閉環管理的行政管理權責

將住建部門的建築節能管理職能延伸到建築執行階段,賦予其法律地位,解決執行階段的監管缺失問題。加快建立以住建部門統一歸口技術指導為主、行業組織配合及建築業主自律為輔的既有建築運營階段節能管理體系。

以上分析和建議是基於幾位關心大型公建節能的從業者結合各自的觀察和思考形成的,希望為建築節能 “十四五”的規劃編制提供參考,並藉此拋磚引玉,邀請更多業內同仁共同努力,積極為主管部門獻計獻策,讓大型公建節能工作在未來的五年取得更大的進步。

報告下載:新增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覆關鍵詞【中國既有公共建築節能工作的困境與突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