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茄田宋姝夢:科技賦能時代,兒童線上藝術教育的思考

zego_0616發表於2020-12-08

 

11月24日,由即構科技主辦的2020GET大會教育科技分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來自叮咚課堂、小冰、360OS、蕃茄田藝術、即構科技的6位資深教育/科技大咖,在論壇上進行深度分享。

以下為蕃茄田家庭教育事業部VP宋姝夢帶來的主題為《科技賦能時代,兒童線上藝術教育的思考》的演講,我們整理了分享的核心內容,錯過活動的小夥伴可以繼續回看學習。

 

宋姝夢認為:

孩子的觀點,將會是這個世界未來發展的起點,蕃茄田希望通過釋放孩子的創造力思維,讓他們的素養,向著未來,向著美,不斷成長。

以下為宋姝夢演講實錄:

今年我們感受到了教育行業的起伏和變化,我相信每一位夥伴和我一樣感受到了在心態上的調整,從焦慮到平淡,再到眼前充滿希望。

蕃茄田藝術已經發展了十幾年,擁有豐富的教學和理論經驗,我們覺得教育行業依舊在蓬勃發展,未來依舊前景可期。所以結合我們過去的經驗,我們想在未來能夠聯合更多具備專業素質、更多科技力的夥伴,一起拓新景、創未來。

一、藝術教育是兒童素養教育的燈塔

教育的本質是維持和持續人類具有最高的認知能力,教育是一定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而我們一直在做的是全球兒童的藝術創新教育,勢必要關注到全球創新藝術教育都是如何去做的。比如芬蘭,在做一些現象式教學和PBL分科教學,美國近幾年由STEM到STEAM教育,增加了藝術的部分,因為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藝術的角度完成跨領域、跨學科的學習。

大家不難發現,全球的創新藝術教育都在關注一件事情,那就是全球兒童的素養教育。素養教育不僅培育一個人的品格,更是培育一個全方位完整的人,它在乎的是整個環境的變化和人類情感程度提升。如何做到全球兒童素養教育?其實是通過藝術教育的方式。

我們每天接觸到很多數字報表,但我們會用線狀圖、餅圖、柱狀圖,甚至直接把數字擺在那裡擴大,讓大家感知到這個資料的龐大性。所以這是什麼過程?這是數字在用藝術化表達的過程。而這個藝術化表達的過程實際上是用藝術和感官的形式來實現人與環境的共感,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藝術教育是點亮兒童素養教育的燈塔。

我們在關注全球藝術創新教育的同時,也發覺國內的消費者市場有了相應的一些變化和改觀。

隨著科技的發展,研發和教學水平的提升,線上教育機構百花齊放。家庭型的消費者,尤其是80、90後這些新生代的父母,他們在受過良好的教育之下,對兒童的教育和培養有了更高的認知和提升。

我們認為素質教育、素養教育、藝術教育的春天終於來了。儘管春天來了,我們依舊要面臨很多的機會和挑戰。首先我們要完成從知識導向向素養和能力的綜合導向課堂轉變,這意味著從教師主導的課堂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同時加速轉換,變成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在一次課堂中完成這樣三次的轉換,難度可想而知。

二、蕃茄田:藝術創新教育的先行者

從2009年創立至今,蕃茄田已經走過了11年的歷程,我們算是在藝術創新教育領域比較先行的隊伍了,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我們這些年所做出的成績和成果。在成立之初,我們的方向就是希望能夠挖掘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力和創造力。我們之前借鑑了一些國外的先進教育理論,然後開啟了我們的原創元年。

我們重新定義了以前的美術標準,改為叫“藝術教育”,並且是創新藝術教育的標準。在這期間,我們完成了快速增長和發展。目前我們全國有700家校區,分佈在200多個城市,有30萬累積在籍的學員,同時有超過6000名的藝術教育教師團隊。這樣的發展情況不僅是得益於消費市場的變化,全球藝術創新教育的關注,更得益於我們提供很多具備專業化、系統化的課程。

 

除了這些關鍵因素,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引以為傲的事情,就是我們擁抱原創。我們相信“教育為本、學術深根”,所以這些年在學術的發表上也有一些不凡的成績。

從2009年到現在,我們觀察每次教學上的過程,把這些教學上的過程做成學術,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了13項學術發表研究。這些發表的研究成果不僅指導著我們接下來如何去改進和實施更新的課程和系統課,而且受到了更多國際上的認證和支援。

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藝術教育研究學院和全美藝術教育協會,有我們學術藝術的成績和影子。是中國首個入選哈佛大學零點計劃的教育機構;是亞洲首個受邀參加SXSW多元創新大會(目前全球三大創新大會之一)的藝術教育機構;曾五次站在國際藝術教育聖殿發表演講;連續三年受InSEA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參與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並發表論文;連續兩年出席美國最高藝術教育聖殿——NAEA全美藝術教育協會,並發表論文。我們在藝術領域和創新教育領域真正做到了先行,而這個先行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2013年起,我們開始籌劃國際兒童藝術教育創新論壇,並且在次年舉辦。2014年,我們建立了OCI全球創作獎,並從那一年開始逐年舉辦;同年我們還創辦了STEAM/PBL專案制學習的方式,用跨領域、跨學科的方式去完成對孩子們綜合素養的培育。2014年我們的第一個主題叫做“HOME我的移動城堡”,讓孩子們大膽地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作力用真實的材料去表現出來。

 

2015年,我們結合芬蘭分散式的學科式教學,把PBL本土化,開始了每一年夏季學校專項制、專案制的學習,並走進了多所的國際學校、幼兒園,創辦了藝術創新課堂。

2017年,我們釋出了創造力思維繫統。在以藝術為核心的教育體系當中,通過跨學科、多元媒材的創作形式,給予孩子們更多綜合素養和思維上的一些方法和借鑑。

在今年,我們全新發布了創造力思維繫統藝術統整課程,繼續以創造力思維繫統為核心,以藝術來統整多個知識領域,同時融合了STEAM的課程和學科形式,以PBL學習的方式驅動我們的課程向系統更全面的發展。

2015年開始,我們已經在做藝術教育數字化的嘗試和儲備。所以在疫情發生之前,我們完成了對總部、校區、學員服務三端初步的線上數字化升級,學生們在疫情期間可以通過我們的平臺去完成線上的直播、點播,甚至一部分AI課程的學習,學生在學習之餘還可以去完成課後的作業,提交他們的藝術作品。

我們不僅關注自己內部的學員,還關注全國更多的孩子,所以我們在疫情期間推出了300集的線上藝術公益課程,供全國的孩子進行線上藝術啟蒙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收到了來自家長非常切實的反饋,於是我們推出了“世界名校父母說”的講座,希望就如何塑造孩子良好的素養,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給予更多的家長、家庭一些技巧和賦能。

 

今年還是故宮的600週年,所以我們聯合故宮推出了“我和我的故宮”線上課程,讓我們的孩子在家也能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面對孩子通過一塊小小的螢幕在網上完成課程學習,可能產生的孩子視力問題,我們也推出了一個眼科普藝術課,告訴孩子在充實自己的同時不要忘了保護自身健康。

三、未來的藝術教育,需要多方的參與

教育的本質是持續保持人類最高的認知能力,這個持續保持的過程可能意味著參與教育的多方都需要能夠長久的相互影響,這樣教育才能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推動每一個人的變化。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轉換成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主導的課程,讓每個孩子能夠在自己的努力下,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支援和鼓勵下,創造他們自己的生命意義,完成他們自己個人價值的提升。

我覺得線下的兒童藝術教育就好像是餐餐必備的主菜一樣,能夠持續的賦能和引導激勵孩子向著美好的素養和綜合思維去發展。而線上的藝術教育可能更像甜品一樣,它讓人喜愛,讓人對之產生興趣。所以我相信我們把能力和心智、理性與感性結合在一起,才能去培養出新素養更完好的孩子,去面對接下來的變化。所以藝術創新教育不僅是要把線下的過程搬到線上來,而是要持續的思考我們未來的2030年,10年、20年、30年之後,甚至更遠,教育應該是如何的創新和變化。

這裡我借鑑Ken Robinson一句話分享給大家:“作為教育者,我們的任務是教育我們所有的孩子,令他們對未來有所準備。”

我們不僅是要把知識、技巧、技法傳遞給我們的孩子,還希望能夠培養他們把知識、技巧、技法應用到工作學習生活當中。我相信未來我們這一代不一定是被AI所替代,但一定會被具備綜合素養、綜合思維能力新一代的人所替代。

要達到這種影響需要完成教育場景在家庭的落地,家庭一定是培養素養最好的場景之一。於是我們希望能夠構建家庭藝術教育觀,有更多的人能和我們一起為孩子們創造更多優質的素養類課程,成為我們家庭的美譽師,這才是最藝術的事情。

所以藝術僅僅是高於生活嗎?我認為藝術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引領我們的未來,讓孩子勇於用他們的方式表達出他們的觀點。我們一直相信每一個孩子的觀點能夠得到正確的表達,這將是世界的起點,所以希望通過更好的角度、更好的方式,結合更好的技術手段,讓我們孩子的創造力能有更好的釋放和提升,讓孩子們的綜合思維、多元視角和素養能夠在未來生根發芽,讓美不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