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皮書調查顯示,在上學日,平均每個兒童的校外生活時間分配中,花費時間最多的類別是做作業(包括學校作業、課外班作業、家長佈置的作業、其他作業),佔時87.85分鐘(其中學校作業平均佔時62分鐘)。其次是外出遊玩(45.82分鐘),其中,佔時最多的是去公園、小區露天場所等公共場所(18.59分鐘)。再次是電子產品使用時間(43.24分鐘),其中,利用電子產品娛樂時間(包括抖音、動畫片、快手等)最長(16.60分鐘),進行學習(包括電子書、App學習、網路課程等)的時間為13.90分鐘,利用電子產品玩遊戲、網路聊天(包括網路遊戲、QQ、微博、微信等)的時間為12.75分鐘。
在週末,佔據兒童校外生活時間最多的類別是外出遊玩,佔時116.20分鐘,與做作業總時長差不多(115.85分鐘)。具體到20項事件來看,週末佔時最長的前五項校外生活依次是學校作業(78.07分鐘)、自己玩耍(49.88分鐘)、去公共場所(49.41分鐘)、利用電子產品娛樂(38.30分鐘)、閱讀(37.08分鐘)。相較於上學日,週末學習時長略有減少,而自己玩耍、去公共場所、利用電子產品娛樂時長相應增加。可見,兒童在週末更多以休閒為主,這是與上學日校外時間利用狀況最大的不同。
從單項上看,無論是上學日還是週末,兒童閱讀的時長在20項校外生活事項中都排在前五名。這與《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等檔案的出臺及相關閱讀活動的開展密不可分。特別是《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的“少兒優先,保障重點”的基本原則,就旨在“從小培育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以北京閱讀季為例,近幾年在少年兒童閱讀推廣領域大膽探索,注重針對性和實效性,研究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閱讀現狀和特點,滿足差異化需求,從而使兒童閱讀推廣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提升。
藍皮書通過典型城市多階段分層抽樣法對全國10個城市近15000名城鄉兒童和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呈現中國兒童校外生活狀況、特徵及其與兒童發展的關係。
藍皮書指出,隨著學段的提高,兒童上床睡覺時間越來越晚,起床時間越來越早,睡眠時長、室外活動和玩耍時間越來越少,做作業、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越來越多,學業壓力越來越大,報課外班以加強學習的目的越來越突出,獨立性越來越強。
幼兒園兒童的校外生活還是以休閒娛樂為主,睡眠時長為9小時47分鐘,室外活動時間為48.31分鐘。校外生活中佔時最長的分別是去小區露天場所等公共場所遊玩(53.03分鐘)和自己玩耍(39.55分鐘)。這一特點在週末尤為明顯,幼兒週末外出遊玩的時長遠高於做作業時長。雖然也有一定比例的幼兒園兒童參加課外班,但主要目的是“素質培育”,即“培養興趣”(57.5%)、“鍛鍊身體”(16.7%)及“培養自信”(8.3%)。可見,“玩”是幼兒園兒童校外生活的關鍵詞。
小學低齡段(二、四年級)是一個過渡時期,休閒與學業同時充斥著校外生活。這集中體現在課外班的參與情況。小學低齡段兒童選擇課外班的比例最高,佔比為71.93%,花費也是最多的(平均9945.5元/年),這可能是由於小學低齡段知識相對較簡單,課餘時間相對較多,兒童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相對更強。家長在選擇報班時,既選擇了那些與考試相關的輔導課程,也選擇了那些與特長和技能相關的課外班。例如,幼兒園階段報班首要目的前三項分別是“培養興趣”(57.5%)、“鍛鍊身體”(16.7%)和“培養自信”(8.3%),而小學二、四年級報班首要目的第一項仍然是“培養興趣”(43.9%),但“提高成績”(19.2%)卻躍居第二。做作業代替外出遊玩成為這一階段兒童在上學日佔時最長的校外生活事項,尤其是四年級兒童的學校作業時長已經達到60.51分鐘;在週末,外出遊玩時長雖然相對於幼兒園有所減少,但仍然排在首位。
小學高齡段(六年級)是一個分界點,多項校外生活事項(如外出遊玩、閱讀、家庭勞動、社會學習等)時長都達到頂點。之後的初中校外生活則主要圍繞學業展開,體現出這一階段兒童較大的學業壓力。從在校時長來看,初中生到校時間最早(7∶00)但離校時間最晚(17∶18),在校時間最長(10小時)。初中生放學後,做作業時長最多(123.96分鐘),自己玩耍時間最少(18.60分鐘)。在報課外班上,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報班首要目的前三項基本都與學習有關,分別是“提高成績”、“掌握知識”和“掌握學習方法”,初中生為了提高成績而報班的比例已經達到62.4%,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表明初中生的學業壓力大。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獨立自主能力逐漸增強,特別是對於初中生來說,更多的生活由自己決定、自己把控。從上下學情況看,初中生乘坐家用汽車的比例下降,佔比為18.29%,而自己騎車和坐公交車的比例大幅上升,合計達到40.26%;獨立上學的比例達到46.85%,與同伴而不是由父母陪同上學的比例為16.76%。在“自己照顧”類別上,從幼兒園到初中,佔比逐漸提高,特別是初中階段,暑假為6.03%,國慶節為7.21%。此外,初中生自己決定報課外班的比例(34.3%)也達到最高,而家長決定的比例由35.2%下降至24.3%。
就兒童本身而言,調查發現,在身體發展指標方面,兒童睡眠時間越短、室外活動時間越短,兒童體質指數(BMI)就越高,也就意味著兒童肥胖的可能性越大。兒童睡眠時間越長、室外活動時間越長、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越短,兒童視力就越正常,近視程度也就越低。
在心理髮展指標方面,在暑假和國慶節參加培訓班、走親訪友、外出旅遊的兒童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和抗逆力得分均高於未參加培訓班、未走親訪友、未外出旅遊的兒童。也就是說,假期校外生活豐富的兒童有更強的自我效能感和抗逆力。但是,上學日做作業時間越長的兒童的抗逆力得分越低,而閱讀、家庭勞動、體育鍛煉、社會學習、外出遊玩時間越長,兒童抗逆力得分越高。
在社會情感發展指標方面,兒童上學日外出遊玩、閱讀、體育鍛煉、社會學習的時間越多,社交能力就越強;但是,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越多,其社交技能就越差。同樣,假期校外生活越豐富的兒童(如參與課外班、走親訪友、外出旅遊等),其社交技能要好於那些沒有相應校外生活的兒童。
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