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晶片領域,人才資源整合日趨激烈,而大神並不擔心摩爾定律會終結。
如果在晶片領域待得夠久,自然也見證過這個領域的垂直整合和橫向整合。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直都在變化。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原因。
六月,在接受機器之能專訪時,姚頌就曾表示,接下來一兩年,這個領域會發生不少重大的收購和整合,而這一預測也得到了一些投資人士的贊同。
只不過,一切來得很快。週二深夜,深鑑科技宣佈公司將被可程式設計晶片巨頭賽靈思 (Xilinx) 收購。
過去兩年,深鑑科技被視為 AI 晶片領域衝出的一匹黑馬,核心團隊來自清華電子系,核心技術在於神經網路剪枝、深度壓縮技術及系統級優化,尤其是基於 FPGA 平臺開發的加速方案具有明顯效能優勢。
在去年的 FPGA 2017 大會上,深鑑科技關於 ESE 語音識別引擎的論文被評為唯一的最佳論文。
一些產業頭部公司和知名投資機構也站到了它的背後。三輪融資中既包括金沙江創投、華創資本、高榕資本等知名機構,更有螞蟻金服、三星、賽靈思、聯發科等產業巨頭。
據 36 氪訊息,2017 年底深鑑科技開始尋求 B 輪融資,估值在 4 億美元左右,此前已經收到包括經緯創投、漢富資本等在內的多家機構的投資意向。但在今年 6 月,深鑑科技向投資方透露了收購意向。
據業內人士向機器之能透露,本次收購價格在 2-3 億美元之間。行業市場給出的收購價相比資本市場估值縮水不少,也低於公司預期,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I 晶片創業公司在現階段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前景,並不如一級市場樂觀。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自研 AI 晶片出貨量到達 KK 級別。而且除了安防,什麼才是才是 AI 晶片非常明確的適用場景仍然比較模糊。無論是物聯網、還是自動駕駛(L4 以上),距離我們仍然比較遙遠。
而另一方面,無論是高階伺服器晶片市場,還是車載晶片以及消費類硬體晶片市場,巨頭們都在投入大量資源,躍躍欲試。
但人才始終是有限的,無論是出於對人才和技術的渴求,還是對初步開拓的業務場景的興趣,這些明星創業公司都成為巨頭青睞的收購物件。
回想行業精英們在創業之初立下的「改變行業、改變世界」口號,不免遺憾,但這也應驗了一些專家之前的預測,對於第一波創業者來說,多數公司仍然不免成為巨頭 SoC 上的一個 IP。
人才,始終是國內外巨頭爭奪的重要資源。本週,谷歌也遭到另一家競爭對手的挖角。
7 月,在谷歌工作 7 年之久的高階工程主管沙赫里亞爾·拉比(Shahriar Rabii)正式加入 Facebook。根據其在領英上的檔案介紹顯示,沙赫里亞爾·拉比在 Facebook 擔任了晶片部門副總裁及負責人。
之前,他曾是谷歌晶片產品開發部門的負責人。負責大量針對消費者使用者的晶片研發工作,尤其是在 Pixel 2 智慧手機上使用的 Visual Core 晶片,這枚晶片能夠為智慧手機攝像頭帶來機器學習功能。
儘管目前還不清楚 Facebook 在為使用者打造定製晶片方面會有多大的興趣和決心,以及這枚晶片是否專為伺服器業務打造,但至少現在已經看到 Facebook 在加快定製晶片工作方面的研發速度。
本週,從特斯拉跳到英特爾,目前任該公司高階副總裁的 Jim Keller 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過去三年中,AI 晶片領域裡既有來自大公司的標準解決方案,也有一些公司自主設計的定製晶片。
情況不斷變化,但不變的是,「高階處理器的設計非常難」,「超級困難的問題需要真正的專家來解決」。
而高通顯然沒能成功 Handle 這塊業務,隨著高通放棄資料中心晶片專案,相關高層也相繼出走。
據外媒透露,原 Centriq 團隊技術副總裁 Anand Chandrasekher 以及資料中心技術部門 (QDT) 技術副總裁、高通 Falkor ARM 伺服器架構設計的靈魂人物 Dileep Bhandarkar 皆被確認已離開高通。
其中,Bhandarkar 的離開除了讓高通 ARM 架構處理器的相關產品線發展前景添了許多不確定性之外,也使高通與國內合資、專事在國內生產 ARM 架構處理器的公司華芯通感到十分憂慮。
Jim Keller 在接受採訪是談到,摩爾定律將在 5-10 年內終結的說法始終都在,但是,「我這輩子都不會相信這種鬼話的。我根本不擔心摩爾定律。」
而他來到作為摩爾定律忠實信徒的英特爾,正是要參與下一波計算變革:
現在,EUV 極紫外光刻也要來了,還有立體電晶體。
「我並不擔心摩爾定律,它會繼續前行。雖然會有一些曲折,可能要花幾年時間才能讓一切順利起來。」
蘋果三款新 iPhone 曝光 3D 感知將全面普及
距離一年一度的「科技春晚」——蘋果秋季新品釋出會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新品的劇透已經一覽無餘。
從左到右分別為 iPhone X (2nd generation), budget iPhone X, iPhone X Plus)
供應鏈方面稱,2018 年 iPhone 會迎來三款新品:除了現存的 5.8 英寸 iPhone X 升級版外,還會有一個 6.5 英寸的大屏 OLED 機型,以及一款 6.1 英寸左右的 LCD 屏版本。
它們都將擁有和現在 iPhone X 類似的全面屏的設計,也意味著實體 Home 鍵會正式被 Face ID 所取代。
2017 年新機型中僅有 iPhone X 搭載 3D 人臉識別,iPhone8/8+均使用指紋識別方案。
因此,有人預計 2018 年三款新機型全面搭載與 iPhone X 相同模組的 3D 人臉識別方案,指紋識別方案被全面放棄。在 6.1 寸 LCD 機型上,Force Touch 功能也將被取消。
3D 感測模組成本將從 20 美元下降到 17 美元左右。
晶片層面,新 iPhone 系列將使用臺積電正在量產的 A12 晶片,率先採用 7nm 的製程工藝,這一規格比目前 iPhone 8 和 iPhone X 採用的 10nm 規格更小,但效能更強,功耗也更低;而運存方面也有望從現在的 3GB 升級為 4GB 規格。
此外,有訊息稱,考慮到蘋果對 AR 場景的重視,結構光或是類似的 ToF 識別技術將運用到後置攝像頭上,但可能要到明年之後的新款才能看到成品。
據興業證券的本月研報顯示,二季度國內市場弱復甦,出貨量逐漸企穩。而下半年新機升級進一步拉動換機需求, 安卓陣容 18 年上半年所搭載三攝、3D 感知、 屏下指紋功能的相關機型已獲得市場的良好反應,9 月始有望看到安卓與蘋果需求同步回暖。
鐳射雷達上演「八仙過海」蘋果繼續擴充團隊
隨著自動駕駛量產競賽越來越激烈,另一場高風險的競爭也在同步進行。
作為 L3 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無法繞過的核心感測器,鐳射雷達在過去幾年一直處於風口浪尖,尤其是不同的技術路線、產品量產時間點、降成本路徑等等成為企業之間競爭的核心要素。
根據高工智慧產業研究院(GGAI)報告稱,全球有超過 50 家鐳射雷達初創公司參與市場角逐。受益於技術提升及產能提升,2025 年全球車用鐳射雷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百億美元。
按照整車裝配 2-4 個鐳射雷達(前後探測距離)測算,對應整車成本為 800-1600 元。以 2025 年前裝市場 20% 滲透率估算,屆時國內鐳射雷達市場規模有望超過 150 億元。
來自澳大利亞的 Baraja 通過對電信關鍵技術的改造,開發出了一種更為便宜的鐳射雷達方案,稱「將獲得比以前更優秀的鐳射掃描系統、並且採用更為低調和靈活的外形設計」。
Baraja 摒棄了此前諸多鐳射雷達廠商採用的機械旋轉+多個鐳射器的方案,而採用單個多色鐳射器(單一鐳射器可以輸出多色鐳射)+稜鏡狀的光學器件的設計。據稱可以實現 30 度的垂直視場角以及 92 度的水平視場角。為了實現 360 度的掃描,Baraja 會在車頂的四個角上各安裝一臺他們的鐳射雷達。
來自以色列的固態鐳射雷達公司 Innoviz 則簽下了兩位重量級合作伙伴——德國寶馬和中國供應商經緯恆潤。
據介紹,寶馬將使用來自 Innoviz 的鐳射雷達感測器和計算機視覺技術,覆蓋 Level 3-5 三個級別的自動駕駛。此前,Innoviz 還與國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經緯恆潤展開合作,將運用恆潤在中國的銷售渠道共同把 Innoviz 的鐳射雷達產品和計算機視覺技術推向中國汽車製造市場。
當鐳射雷達還在束縛於成本下降和技術路線的困境時,自動駕駛最傳統和成熟的視覺技術也在發生一些新的變化。
本週,初創公司 Light 獲得軟銀願景基金 1.21 億美元投資,而著名相機品牌萊卡也參與了 Light 的此輪融資。Light 目前擁有 120 位員工,其中包含 18 位博士,此前主要作為相機或智慧手機攝像頭的供應商。
軟銀執行長孫正義表示,他希望將 Light 公司的計算成像能力視作一種可以支撐自動駕駛汽車視覺系統的技術,甚至可以取代今天大部分自動駕駛汽車所用的鐳射雷達(LIDAR)技術。
Light 將自己的核心技術稱作「軟體定義攝像頭」,這就意味著它需要多張照片在機器學習和其它技術的基礎上組合成一張質量非常高的新照片,最著名的產品是一款包含 16 個攝像頭的相機 L16。相比鐳射雷達,Light 的技術和產品更輕,更便宜,同時體積更適合目前的汽車空間。
特斯拉等純視覺解決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視覺方案對於鐳射雷達的潛在替代性。
本週,蘋果公司的祕密自動駕駛汽車專案——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繼續傳來擴大規模的訊息。
在上週的蘋果前華人員工洩密案中,通過蘋果公司向法院提交訴訟資料可以初步窺探自動駕駛團隊規模,在蘋果 13.5 萬名員工中,大約有 5000 人(3.7%)為蘋果的自動駕駛專案工作,或對該專案很熟悉。而在這 5000 人中,有 2700 名為核心僱員。
此外,蘋果自動駕駛專案設有軟體和硬體兩個不同的實驗室,並已經有了實體電路板。
本週,蘋果在加州的自動駕駛車隊新增了 11 輛測試車,繼 5 月份已有 55 輛之後,總計已達 66 輛。
有傳言稱,蘋果打算向汽車製造商提供一個自動駕駛平臺,不過尚未申請自動駕駛許可證。2017 年 4 月獲得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的測試許可後,蘋果曾用三輛雷克薩斯 RX 450h SUV 進行了自動駕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