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智庫近日釋出的《2024年全球宜居指數》顯示,維也納連續第三年被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得分為98.4。西歐和北歐仍然是宜居指數表現最好的地區。哥本哈根、蘇黎世和日內瓦均躋身前十,分別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六。

此外,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和悉尼、日本的大阪和紐西蘭的奧克蘭四個亞太城市也進入了最宜居城市前十名。

總體而言,接受調查的173個城市的平均得分略有上升,為76.1分。

經濟學人智庫的全球宜居指數綜合了173個城市的穩定性、醫療保健、文化和環境、基礎設施和教育等五個關鍵類別,滿分為100分。

經濟學人智庫副行業總監巴爾薩利·巴塔查里亞 (Barsali Bhattacharyya) :“雖然全球宜居性在過去一年中略有上升,但穩定風險仍然存在。”

經濟學人智庫表示,“地緣政治衝突、國內動亂以及許多城市的住房危機”已經影響到全球的宜居性。

生活成本危機也在許多國家持續蔓延,住房成本已成為通貨膨脹最棘手的因素之一。

報告指出,這種情況“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尤其令人擔憂”,這兩個國家的出租物業供應量處於歷史最低水平,儘管利率上升,但價格仍在持續上漲,“這進一步助長了反移民情緒”。

隨著世界人口在國家選舉中投票數量達到創紀錄水平,許多國家的政府在農業、移民等多個領域頒佈的政策都引發了民眾的不滿,同時社會兩極分化現象也日益加劇。

她表示,世界各地民間騷亂和示威活動日益增多,包括新喀里多尼亞努美阿的騷亂和美國各地的校園抗議活動,宜居性面臨的壓力將持續存在,且短期內不太可能緩解。

中東城市排名穩步上升

杜拜、阿布扎比、利雅得和吉達等中東地區城市在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中有所上升。而各地對醫療和教育的持續投資,是這些城市表現強勁的重要因素。

阿聯酋的阿布扎比和杜拜是中東和北非地區排名前兩名的城市,均比去年上升了兩位,分別位列全球最宜居城市76和78位,分別得分81.7和80.8。

注:中東和北非地區最宜居城市 來源:經濟學人智庫

巴塔查里亞表示:“今年,杜拜和阿布扎比的宜居性在我們的宜居指數中達到了最高階別。”

在宜居城市排名中,80分或以上即為最高階別。

她表示,“這兩個城市在穩定性、基礎設施和教育方面得分都很高,過去幾年總體評分穩步提高。近年來醫療保健一直是阿聯酋的政策和投資重點,旨在改善民眾健康狀況,減少出境醫療旅遊,未來五年公共醫療支出可能會繼續增加。”

她補充說,與全球教育機構的合作,以及越來越多提供不同課程的國際學校也有助於提高當地教育評級。

沙特的利雅得、吉達和阿爾科巴爾也取得了顯著進步。該國於2018年啟動了“生活質量計劃”,旨在透過為所有人創造更好的生活質量,將沙烏地阿拉伯轉變為居住、工作和娛樂的頂級目的地。沙特還大力投資國內基礎設施、教育和醫療,吸引更多外國遊客和僑民,實現經濟多元化。

與此同時,由於加沙巴以衝突持續嚴重影響城市宜居性,以色列的特拉維夫比去年下降了20位,降至第112位。

自 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