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國有六大行年報披露收官。從2019年整體業績看,都賺得“盆滿缽滿”,但也拿出十足的“誠意”,向股民“豪氣”分紅。

另一方面,六大行在資產質量、金融科技等方面均交出了滿意的成績單。不過,資料背後,依然有一些隱藏的“祕密”值得關注。

1、誰最賺錢?

國有六大行賺錢能力不一般,2019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稱“淨利潤”)相加超過11166億元,平均日賺30.6億元。

資產總額超過30萬億元的“宇宙行”工商銀行(601398.SH)依然最強,其2019年淨利潤達到3122.24億元,相當於日賺8.55億元。緊隨其後,建設銀行(601939.SH)、農業銀行(601288.SH)分別以2667.33億元、2120.98億元位列“最賺錢榜單”上第二、第三名。

資產總額仍未突破10萬億元的交通銀行(601328.SH),2019年淨利潤位列第五,達到772.81億元。郵儲銀行(601568.SH)2019年淨利潤雖然在六大行中最低,但同比增速搶眼,當其他大行的淨利潤增速均在5%以下徘徊時,郵儲銀行已達到16.48%。

郵儲銀行高淨利潤增速的背後,主要是規模和信用成本的貢獻。年報顯示,郵儲銀行2019年利息收入 3882.38 億元,較上年增加 280.72 億元,增長 7.79%,主要是由於客戶貸款和投資等生息資產平均餘額增加,以及個人貸款收益率的提高。此外,非利息淨收入達到195億元,較上年增長56.77%。

2、誰的股東回報率最高?

賺錢厲害,卻不代表其股東權益回報率(也稱“淨資產收益率”,即ROE)也最高。從ROE指標來看,位列前三的大行分別為建設銀行(601939.SH,13.18%)、郵儲銀行(13.10%)、工商銀行(13.05%)。總體上看,除了郵儲銀行,其他五大行的ROE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其中,農業銀行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23個百分點。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商業銀行的整體生存環境面臨不小挑戰。受經濟下行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銀行淨利息收益率(即“淨息差”)收窄壓力不斷加大,這在國有大行身上也有所體現: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5家大行的淨息差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郵儲銀行、農業銀行下降幅度最大。交通銀行的淨息差雖然出現上升,但其淨息差卻在六大行中排名末位。

對於郵儲銀行息差收窄,有銀行業人士認為,主要是結構優化未能對衝收益率的下行,其中收益率的下行一方面是市場利率的下行,另一方面預計是重定價的資產佔比相對較多的影響。負債端存款定期化提升也拖累息差。

“資產端來看,全年生息資產收益率與去年基本持平,貸款收益率也是持平;負債端來看,全年計息負債付息率上升是拉低淨息差的主因。基本都是因存款成本上升導致,其中小部分原因歸於行業競爭加劇,另一部分歸因於創新型活期存款導致的個人活期存款利率上升。“國信證券研究員王劍分析指出,隨著後續業務調整,預計農行存款成本增長趨勢將回歸行業均值,淨息差下降幅度將小於2019年。

3、風控哪家強

GDP降速增長環境下,銀行資產質量亦是多方關注焦點。相比2018年末,六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率均未出現上升,保持在低於1.5%的水平。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出現同比下降,下降幅度最大者為農業銀行(下降0.19個百分點)。郵儲銀行雖然不良貸款率與去年持平,但其亦是六大行中不良貸款率最低者(0.86%)。

據瞭解,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下降幅度,主要是因為其2019年下半年一邊加快投放不良率較低的個人住房貸款,一邊處置對公中長期風險資產,存量不良貸款的問題基本解決。年報顯示,農行全年清收處置不良貸款 1195 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向好的不良貸款率在2020年將面臨反彈的壓力,在年報釋出會上,交行等幾家銀行高管均表示,今年疫情打擊下,銀行資產質量面臨下滑壓力。

那麼銀行當前的撥備覆蓋率是否足以應對這種趨勢?年報資料顯示,除了交通銀行撥備覆蓋率同比出現下降,其他國有大行的撥備覆蓋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郵儲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同比上升幅度均超過20個百分點,可謂前期已為過冬備糧。

4、誰家分紅最大方?

備受普通投資者關注的分紅方面,賺得最多的工商銀行拿出了936.64億元給股民分紅,該數額居六大行首位。

還有更給力的,建設銀行延續過往的“豪氣”,每10股將派息3.2元,為六大銀行最高。

5、哪家高管薪酬最誘人?

都說銀行工作是“金飯碗”,或從工資一窺端倪。根據目前六大國有銀行年報披露的2019年資料,董事長一職最高薪資者為交通銀行(稅前年薪77.93萬元),行長一職最高薪資者工商銀行(稅前年薪70.72萬元),監事長一職最高薪資者為農業銀行(稅前年薪74.08萬元)。

其中,農業銀行行長薪酬最低,為稅前18.51萬元。之所以出現此情況,有銀行業人士透露,主要是因為張青松是2019年11月才上任農行行長一職。此外,銀行高管的績效工資在年報上會延遲體現,因此不能準確說明具體情況。

《財經》記者注意到,自2015年被稱為“限薪令”的《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開始實施,國有大行董事長、總裁和副總裁、監事會主席的薪酬便出現驟降。根據2104年資料,彼時國有大行相應高管的薪資均在100萬元以上。

根據2019年六大行披露的薪酬資料,最高薪酬對應者為首席風險官、首席財務官等。其中,交通銀行下發的最高薪酬“花落”業務總監,稅前年薪達到117.83萬元。與此同時,從2019年支付給董監高等人員稅前薪酬總額上來看,交通銀行亦位居首位,達到1432.67萬元。

目前來看,限薪令針對的相應高管薪酬確實出現下滑,但具體到業務層面的專業人員則依然“吃香”,其薪酬體系與市場接軌程度較高。

6、誰在大手筆“下注”金融科技?

近年來,銀行業大呼金融科技變革,究竟花了多少“功夫”在金融科技上,資料最有說服力。

財報顯示,2019年,在金融科技/資訊科技資金投入上位列前三位的國有大行分別是:工商銀行(163.74億元)、建設銀行(176.33億元)、農業銀行(127.9億元)。但從該項投入在營業收入中佔比情況來看,位居前三者則為:郵儲銀行(2.96%)、交通銀行(2.57%)、建設銀行(2.5%)。此外,在對應的人員投入上,工商銀行以3.48萬名金融科技人員配置位居榜首,其在工商銀行整體員工數中佔比達到7.80%。

近年來,大行紛紛轉身,力圖通過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實現轉型。有業內人士直言,那些在金融科技等業務上走得比較積極、準備比較充分的大型銀行,未來一定能夠跑得更快。

7、誰在猛呼“快消費”?

“刷我滴卡!”2019年,六大國有銀行的信用卡髮卡數量繼續增長,其中,工商銀行以1.59億張的信用卡累計發放量位居六大行首位。信用卡透支餘額最高者則為建設銀行,達到7411.97億元。

郵儲銀行雖然結存卡量(據瞭解,該指標即“現存卡量”,與郵儲銀行累計信用卡數量差額在100萬左右)雖落後於其他大行,但其同比增幅達到34.64%。與此同時,另據郵儲銀行公告,擬設立信用卡中心專營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國有大行信用卡透支餘額出現增長的同時,交通銀行信用卡透支餘額卻出現下降。據《財經》記者瞭解,此情況或與交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驟增,其採取相對謹慎的信貸政策相關。財報顯示,交行2019年的不良貸款餘額,高達111.35億元,較2018年的76.83億元猛漲了44.93%。

另一方面,當不少著力發展消費金融之際,工商銀行與建設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卻出現同比下滑。據瞭解,在2019年經濟下行、監管趨嚴、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下,為了防範潛在風險,不少銀行採取了相對緊縮的消費信貸政策,進一步控制消費信貸規模。

有業內人士直言,總體來看,監管趨嚴是主流,消費貸難以進一步大幅增加。不過,也有從業者表示,消費金融發展愈發火熱,要想擋住銀行前進的步伐,恐怕不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財經雜誌”(ID:i-caijing),作者:張穎馨,轉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