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各上市快遞企業均已公佈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順豐等頭部玩家在迎來現金流大幅改觀的同時,正緊鑼密鼓地謀劃產業佈局和即將到來的618電商大促。同時,基於各自核心資源的側重,順豐與“三通一達”的發展戰略也各有不同,企業間的差異化日益明顯。
與之對應的是,二線快遞企業開始掉隊。此前如風達、國通快遞相繼傳出停業的訊息,全峰快遞、安能則陷入拖欠員工工資和加盟商維權糾紛的困境,無不表明二線快遞品牌的生存狀況已然堪憂。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快遞資源逐漸向頭部企業集中,二線快遞品牌早已舉步維艱,生存空間或日益收窄,未來快遞市場的“馬太效應”將愈發顯著。
頭部玩家競爭加劇,順豐尋求差異化發展
從2019年Q1的營收和淨利潤這兩大指標來看,順豐依舊遠超通達系。根據順豐釋出的財報,該公司第一季度營收240.2億元,同比增長16.6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14.21億元,同比增長301.97%。
但另一方面,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由去年同期的8.9億元下降至8.35億元,同比下降6.78%。對此,順豐解釋稱系人力、運力、經營等成本的上升。
雖然通達系的營收與淨利潤規模與順豐相比差距仍較大,但通達系的營收與淨利潤增速較順豐有更大優勢。其中,韻達的營收和淨利潤增幅最快,2019年Q1韻達營收共計66.84億元,同比增長151.6%;淨利潤為4.99億元,同比增長38.08%。
除了業績層面的比拼之外,頭部快遞企業在業務量方面也呈追趕之勢。根據興業證券統計的資料,從業務量來看,2019年第一季度,中通以18.66%的市場份額穩居首位,韻達、圓通則在分列二、三位,市場份額分別為14.7%和13.1%。
與通達系相比,電商件一直不是順豐的優勢領域,也正因此,順豐正逐步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發力冷鏈、供應鏈等領域。
以供應鏈為例,在去年10月,順豐便宣佈55億元收購世界500強公司德國DHL在華業務,進軍供應鏈領域。今年3月,順豐進一步成立順豐敦豪供應鏈中國;連一向低調的順豐董事長王衛也出現在了現場,寓意深刻。根據順豐披露的財務資料,今年3月這項業務便貢獻營收3.9億元。
二線企業掉隊,市場份額被頭部企業搶佔
2019年以來,中小快遞企業相繼曝出生存危機。在3月如風達快遞宣佈暫停業務後,有訊息稱,國通快遞也傳出停工放假的通知。隨後國通快遞官方否認停工,表示公司內部正積極謀求轉型,但業內人士分析稱,國通快遞運營不佳已是不爭的事實。
同樣在3月,全峰快遞被曝拖欠合作商貸款和員工工資,數額超億元。另一中小快遞企業安能快遞則陷入加盟商維權糾紛事件中,令人唏噓。
申萬巨集源釋出的研報指出,對於中小快遞公司而言,自身業務規模達不到自動化 分揀所需要的最小單量,人工成本的上升,使得這些公司進入“單量市佔率下降-單件成本 上升”的迴圈,再疊加單件收入持續下降,中小快遞公司生存狀況愈發艱難。總體來看,中小公司退出市場的速度將會超過市場預期。
而曾令消費者期待的京東物流,也無可避免呈現虧損狀態。今年4月15日,劉強東在內部信中稱,京東物流已連續12年虧損,且2018年全年虧損額度超過23億元;若再加上內部結算,京東物流當年虧損總額超過28億。
對此,京東快遞聯合達達宣佈進軍同城物流,對外稱3公里最快可實現30分鐘送達,並在京東快遞小程式上線相應入口。從業務模式上來看,開始做2C業務的京東物流直接對標順豐,並與後者和通達系等諸多對手一同展開競爭。截至4月底,京東宣佈個人快遞業務已覆蓋全國50個城市。
“京東的優勢在倉配網,多地分倉與小範圍配送。而個人快遞考驗的是快遞公司分撥和幹線的運輸能力。京東等於要重新搭建一個快遞網路。從攬收–城市分撥–幹線運輸–再城市分撥–配送整個環節中,京東只有攬收和配送這兩塊和倉配是重合的。”某業內從業人士指出。
廣發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CR6(行業集中度)預計已突破76%。隨著中小快遞陸續退出,頭部公司搶佔中小快遞份額的階段即將結束,龍頭快遞間的競爭正逐步拉開。
快遞業基本面向好,末端成本問題引關注
儘管中小快遞企業運營狀況堪憂,但當前,整個快遞行業無論是業務量還是業務收入,均能保持一定增長。根據國家郵政局釋出的2019年一季度郵政行業執行情況,一季度,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21.5億件,同比增長22.5%;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543億元,同比增長21.4%。
在現金流方面,根據順豐與通達系釋出的財報,2019年第一季度,各快遞股的現金流也普遍好轉。具體來看,順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上升至14.21億元,同比增長301.97%;圓通與韻達也分別同比增長158.51%與107.64%;申通則實現現金流淨虧損同比收窄54.41%。
廣發證券分析師商田指出,充裕的經營性淨現金讓企業能更好地投資擴產,產能優化進一步反哺主業,創造更好的現金流,從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值得一提的是,成本與現金流被認為是分析快遞物流企業基本面最重要的引數。根據網經社-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此前釋出的資料顯示,末端配送成本已經佔到物流行業總成本的30%以上。物流行業人士指出,無人物流在國內市場目前作用有限,隨著自提櫃逐步開始收費,成本問題同樣也開始凸顯。
此前,4月廣州市郵政管理局釋出《廣州市關於郵政快遞末端配送車輛規範化管理的實施意見》指出,計劃在全市投入5萬輛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通過統一車輛標準、統一標誌標識、統一規範使用、統一車輛監管的規範化管理手段,建立一套符合廣州市實際的規範化郵政快遞末端配送車輛執行管理模式。未來這一方案若在全國推廣,無疑將進一步減少快遞物流企業的固定資產成本。
自 藍鯨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