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摩托羅拉釋出了自己時隔兩年之久的重量級作品MOTO X。一款帶有濃重谷歌色彩的智慧手機被譽為是摩托羅拉的救命稻草,也被稱為是谷歌重新規劃Android智慧手機的榜樣產品。谷歌試圖將智慧手機行業的風向標從比拼硬體轉向到軟體服務,但有多少人選擇跟進還是一個未知數。在等待改變發生的時刻,谷歌或者摩托羅拉不得不面臨即將到來的一場惡戰。

新iPhone引發智慧手機集體狂歡

提前偷跑的MOTO X雖然誠意十足,但對於iPhone來說,MOTO X還不能被看成是阻擊者。不出意外,蘋果將在今年9月釋出新一代的iPhone,並且到目前為止一切傳聞都將廉價iPhone推上了風口浪尖。時間相隔不遠,三星已經準確對外表態,將於9月4日釋出旗下新一代Galaxy Note智慧手機,並且傳言一同釋出的還有三星智慧手錶。

每年的9月是蘋果固定的釋出新產品時間,而自從iPhone 4之後,其他智慧手機廠商總會刻意的將新產品的釋出時間放到蘋果之前,試圖在新一代iPhone問世之前搶佔一部分市場和消費者目光。昨天早些時候,韓國手機制造商LG釋出旗下最新智慧手機G2,加上更早時候的摩托羅拉,今年在蘋果之前已經有兩家廠商偷跑了。

在LG、摩托羅拉之後,幾乎可以確定的還有三星和索尼。三星一直以蘋果最大競爭對手自居,而索尼已經將智慧手機業務上升為公司三大戰略之一,相比偷跑的前兩位,這兩位的旗艦產品將會更有看點。

智慧手機行業發展至今天,幾乎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手機廠商們也已經度過了永無休止的比拼硬體時代,轉而更關心軟體層面的創新,消費者們也熱衷於那些能夠給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多幫助的創新服務。

2013年,智慧手機都不約而同的轉換了競爭思路。不在一味的強調硬體配置,而是有意淡化硬體引數特意強調軟體層面的創新,這種情況在Android手機陣營尤為突出。最典型的兩個例子就是三星S4與HTC One,三星在S4身上打造了超強的軟體服務,並且在後期的一系列軟廣和硬廣中都選擇了軟體創新服務為賣點。HTC則抓住了HTC One創新的外觀設計和拍照特效作為宣傳點,不再像以前那樣強調自己領先的硬體配置。

喜歡比拼硬體配置是Android智慧手機過去的一種常態,由此也曾引發業內對於智慧手機配置是否浪費的懷疑。但實際上,Android智慧手機早期在於iPhone的競爭中並沒有太多優勢,系統過於碎片化、不完整、應用數量稀少等等,手機廠商才會拼命的在硬體引數上下功夫。但一直以來,蘋果都未過分宣傳自家產品的硬體層面,大多時候都是iOS和一些網路服務。

市場飽和消費疲態的雙重尷尬

六年前,全世界只有1%的人擁有智慧手機,這個比例今年將達到27%。據摩根大通最近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未來幾年,智慧手機的使用者數量將繼續增長,但是智慧手機銷售的增速將開始放緩。今年智慧手機的發貨量將增長37%,但明年增速將下降到17%。

資料顯示,中國智慧手機的滲透率在50%左右,相比全球水平來說已經算比較高,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加上低價山寨智慧機、國內外移動網際網路使用習慣不同等刺激因素,中國智慧手機市場未來滲透率飽和的前景可能也就是兩三年就到。

也就是說, 2014至2015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滲透率將會接近或者突破80%,但能否迅速突破80%的主要影響因素還離不開智慧手機平均單價、3G及EDGE資料資費、中國居民消費支出等。

可見,未來幾年高階手機將面臨兩個阻礙。首先,在那些能夠買得起高階手機的市場,市場飽和度已經非常高。摩根大通認為,今年美國高階手機市場的飽和度將達到72%。由於首次購買智慧手機的消費者越來越少,製造商將需要依賴現有客戶對手機進行升級的需求。

除了受市場飽和因素的干擾,智慧手機行業來到2013年後,整個行業呈現出一種疲態競爭姿態,多核處理器、記憶體大小、螢幕解析度乃至手機尺寸等硬體規格的競爭已經令消費者變的疲倦甚至是麻木。

今年上半年釋出的兩款頂級旗艦三星S4和HTC One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向軟體層面出發,三星推出了眼球滾動技術和智慧暫停,HTC則推出了全新的Sense 5.0。

其次,使用者升級手機的理由可能正在減少。因為當前的手機螢幕和攝像頭的解析度已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使用者的需求。高速資料技術LTE讓許多人更換了新的手機,但是,該技術已經足以支援視訊聊天和線上觀看電影。因此,進一步提升速度可能沒什麼必要。短距通訊晶片未來可能會讓手機取代信用卡,但是商家和支付處理方必須付出更多努力。

所以說,再往下走的,智慧手機制造商想要進一步提升市場吸引力,可能需要增加價格的吸引力,而不只是依靠功能的提升,但這反過來可能也會壓低利潤率。

還有一點不得不正視的是,當智慧手機比大白菜還要流行的時候,消費者對智慧手機也開始出現了審美疲勞。自從蘋果公司推出觸控式螢幕手機後,大螢幕、觸控式螢幕就成為了智慧手機的“標配”。正當全球智慧手機廠商的設計師每天都沿著賈伯斯的路徑,在螢幕到底是4.5寸還是4.6寸中斤斤計較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頗為值得玩味的事情,前幾個月,智慧手機的風頭居然被諾基亞105這一款功能簡單的入門級功能手機搶去了。

問題是,跟目前氾濫的大屏智慧手機比較,為何一款看似單調、古老的產品釋出後居然在全球帶來一片喝彩聲?

據瞭解,諾基亞105只有1.4英寸螢幕,沒有攝像頭,甚至只有最簡單的T9數字鍵盤。雖然功能簡單,但它優勢明顯,光是摔不爛、防水和防塵已經有口皆碑。雖然別人能下載各色APP標榜自己,能玩各種遊戲,但它同樣能收聽廣播,還能當電筒使用。

此外,既然手機被認為既是科技品又是時尚品,那麼此款“古老”的手機在全球惹起熱議,當然在功能上和價格上都有過人的優勢,比如驚人的續航能力和無可挑剔的低價。至於時尚性則更好理解——全球使用者都已經對只有一塊玻璃的所謂智慧手機審美疲勞,因此一旦出現一臺返璞歸真的手機,就能吸引眼球。

值得反思的是,國內不論是運營商還是手機廠商,依舊一味在大屏智慧手機的道路上狂奔。這看似創新,實際上不過是沿著賈伯斯的路徑悶頭行走。

結語:

從比拼硬體轉向到軟體服務,智慧手機廠商正面臨著市場飽和及消費疲態的雙重尷尬。儘管各家都競相角逐,紛紛推出噱頭十足的新產品,但在市場份額已經大致確定的情況下,可穿戴裝置等新概念產品又逐漸成為使用者眼球的主要爭奪者,智慧手機廠商集體狂歡的結果到底是明媚的春天抑或是蕭條的嚴冬,很快會有結果。作為消費者之一,大多數人更加關心的問題也許是,在智慧手機廠商集體狂歡和競爭的過程中,自己能否成為利益的惠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