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晨被調查背後:網民狂歡不能代替常識

華夏大視野發表於2022-03-20

近日,一則孫宇晨被FBI調查的訊息在網際網路上引起關注,被援引的訊息翻譯自一家叫做The Verge的美國網站。筆者注意到,這篇文章在美國媒體並沒有引起多少關注或轉發,但他的中文翻譯稿卻在中國自媒體引發一場小型狂歡。

在網際網路深入影響並很快下沉的現在,訊息的傳播往往追求速度,緊跟熱點成為了所有言論和行動的首要原則,但網民的狂歡能否代替常識?我們不妨來剖析下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1、FBI無權調查WTO大使

在網際網路的印象裡,FBI幾乎是無所不能的。在“FBI!Open the door”的示警下,黃色醒目字樣制服下的山姆大叔很快就將某人摁倒在地。

但很可惜,這一幕很難與孫宇晨產生聯絡。

在The Verge的這篇引用大量匿名信源的報導里,儘管我們看到了很多所謂的“細節”,但文章並無法實質證據。

去年12月,據官方媒體報導,孫宇晨被任命為加勒比海地區國家格瑞那達駐WTO的大使,在隨後的報導里,我們能看到官方任命的新聞、與格瑞那達外交部官員的合照,以及WTO總幹事的會見記錄等等。

在所有要素和多方印證下,我們能夠確認WTO大使與孫宇晨的關聯。

但在自媒體圍獵孫宇晨的報導中,The Verge聲稱美國國稅局IRS、FBI和SEC三大部門聯手調查孫宇晨,這三家卻沒有進行任何回應,也沒有此前或之後透過官方途徑公佈的任何訊息,是典型的一家之言。這也就是如此“猛料”卻沒有在美國媒體得到轉發轉載甚至評論的根本原因。

報導釋出當天,正值美國現任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支援和鼓勵加密貨幣在美國的推進,分析人士認為是俄烏的衝突讓美國看到現有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調查孫宇晨的報導緊隨之後推出,選擇的時機恰到好處。

當然這也是我們按照一般媒體和自媒體的猜測,法律人士則一眼看出了“孫宇晨被FBI調查”傳聞中的破綻,報導提及的3個部門都不可能擁有對孫宇晨的執法許可權。

WTO組織是一個國際組織,大使是正經的外交代表。WTO大使擁有民事和刑事上的雙重絕對豁免權,FBI和IRS是絕對不可能直接找上孫宇晨的。

即便孫宇晨和他的公司存在被調查的必要性,尤其是國稅局只會調查公司,而不是個人。

如果公司確實有問題,回到個人的層面,首先,就如前文所說,FBI和IRS必須出具相關的調查公文,孫宇晨收到檔案後,調查才會按照流程進行。更何況是在西方講求法制的制度下,更不可能劍走偏門,沒調查而先放出調查的訊息。

其次,即便格瑞那達是一個國土面積不大的國家,但在國際地位上是平等的。WTO框架的大使孫宇晨要接受調查,也需要透過外交途徑協商解決。在The Verge的報導里也提到過WTO回應並不知曉被調查一事,也沒有收到相關的程式申請。很顯然的自相矛盾。

由於WTO大使身份,孫宇晨必須在瑞士日內瓦的WTO總部辦公,FBI是美國的執法機構,不可能私自跨國執法。電影中的那種FBI橫行全世界,也只能出現在電影裡。退一萬步來講,即便是孫宇晨有某些把柄被抓到了,被美國行政部門在財務上進行制裁,也只能透過美國財政部的海外辦公室來實現。也沒FBI或者IRS什麼事。

SEC調查孫宇晨就更荒唐了。

孫宇晨去年在發起航天的公開信裡,一共講了3個事情:我要飛天了、我要退休了、波場變成DAO了。DAO是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不是公司實體,TRX作為波場DAO的治理獎勵加密貨幣,同樣不具備證券屬性。TRX也並沒有在美國證券市場上市,包括納斯達克和紐交所都無法交易TRX。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證監會(SEC)是民事機構,不具備司法權力,就好比NBA調查哪位球星偷逃稅一樣,不是職責範圍內的事,聽起來很有聳動效果,卻並不是現實。

2、情緒裹挾,網暴無成本傷害誰來買單?

當然,如果僅僅是一個頗多爭議的孫宇晨,也未必能引起筆者這麼大的關注。在輿論的浪潮裡,有三件事是必須重視的。

一個是法律常識與政府部門基本職權範圍,缺少其中的基礎性知識去談論問題,從一開始方向就是錯的,在此基礎上產生的觀點和情緒表達則是危險的。我們的政府這些年一直在強調建設法治國家,各方面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和教育。一個法治的、文明的、富強的中國才能在世界舞臺上被尊重。因不去了解法律常識,一味憑著自己猜測發揮、想當然,只會鬧出國際笑話,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俄烏戰爭中中國網民亦真亦假的評論,看似玩笑,卻造成了真實的國際形象損害。

第二個是媒體報導的程式。在新聞傳播領域,媒體報導需要多方求證訊息真實性,需要得到官方的回應和涉事者自身的回應。目前在輿論層面,我們看到的只有一家無法求真的科技網站報導,它還不是嚴肅的、有著業界聲譽的傳統大報或者媒體機構。如果說網民只是狂歡起鬨,那麼自媒體作為專業人士,卻有無法推卸的責任。

第三個是網民的狂歡和網暴橫行。流量當道,只要有熱點就要追,這是現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財富密碼,在目前傳播的有關“孫宇晨被調查”的各種言論裡,不同的平臺,其實講的都是同樣的未經證實的訊息。在情緒的加持下,透過網暴一個人,能夠輕易的波動受眾的情緒,博取眼球,但誰也不會確認自己哪天會不會成為被網暴的物件。網暴是輕易的、無成本的,帶給個體的傷害卻是巨大的。

2022年,1月24日,15歲尋親男孩劉學州選擇了自殺,倒在了網暴的口水裡。這一次他們又盯上了孫宇晨。但我們或許真正應該警惕的是,從白衣草根到億萬富豪都無力避免網暴傷害,那下一個網暴的物件又是誰呢?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84952/viewspace-287727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