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如何影響小微貸款?

今天早上是我主持早餐會,也是第一次主持,大家多給指導啊。我今天與大家聊的話題是《網際網路金融如何影響小微貸款以及小微貸款的文化特點和發展變遷》。
今天的話題主要分為四個部分,我先列一下,分別包括:第一,什麼是小微貸款?為什麼需要小微貸款,甚至小小微貸款?而不是中小企業貸款?第二,小微貸款以前靠什麼渠道解決的?為什麼小微貸款與家庭和血緣關係密切?為什麼要反對親友借貸?第三,小微貸款的主流是什麼?主要特點是什麼?小微貸款與“高利貸”是什麼樣的關係?第四,小微貸款為什麼需要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思維究竟解決了小微貸款的哪些問題?又對小微貸款的發展起什麼深遠的影響?
歡迎大家在這個過程中,隨時就此進行各種探討和指導。
第一,什麼是小微貸款?
關於這個問題,我做好貸網之前和之後是完全兩個概念,我做這個行業之前,其實聽到的更多是中小企業貸款,然後進入行業之後才真正聽說小微貸款這個概念。據說小微貸款也是近兩年才有的概念。在之前工作的十多年裡,我一直聽到各種渠道都在喊支援“中小企業”貸款,幫助他們獲得資金支援。我一直以為,我理解的中小企業,就是我印象中,在身邊的那些隨處可見的“小”企業們。事實上,當我真正進入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半個腳步跨入金融行當之後,才真正瞭解到這個行業所定義的中小企業的“小”是低於5億人民幣年收入規模原來都屬於“小企業”,而“中”企業則是年收入在5-50億人民幣年收入規模的。由此,我徹底暈菜,原來我以往對於中小企業的理解與政府、金融行業真正對此的定義,是多麼的天壤之別。
我看到很多銀行做小微,比如,民生銀行做小微,我看到他們做了大概100多萬家,平均貸款額大概是160萬左右;我看到建設銀行也說做小微,發現做了才6萬多家,居然每筆貸款是1000萬以上。我徹底暈菜了。
後來我看平安做小微,他們每筆幾十萬,甚至十幾萬,我才覺得,這個與我理解中的小微貸款是比較接近的。所以,什麼是小微貸款,是第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理解的。我後來自己定義了一個“小小微”貸款的概念,就是認為年收入規模500w以內的企業,這個才是現在絕大多數企業的狀況,這個才是塔基,這個才是霍書記說的藍海,才是最需要我們去解決的。
我所定義的這些小微,即這些小小微企業貸款非常困難,基本上被今天的大多數傳統金融機構和銀行拋棄了,絕緣了。
我認為這些小小微企業的困難,一方面確實是因為這批企業無法有銀行所認可的抵押物,另一方面,則很多因為他們無法獲知市場上最全面的貸款產品,存在著資訊不對稱。這些年收入規模500萬以下的小業主們,沒有專業融資的CFO或財務總監,甚至連專職會計都沒有。很多人根本上不知道有哪些機構可以為他們貸款,而選擇了親友借貸和一些不夠正規的民間借貸,導致了各種社會問題的發生,這個就是我下一步要講的借貸文化的問題。
對,這部分的企業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家庭,每個小小微企業背後都是自力更生的家庭,他們沒有太多社會關係,主要靠勞動賺辛苦錢,而且,他們的錢大多數是乾淨的,而且會是這個社會活力的細胞。
現在可惜的是,由於現在的統計口徑不完全,一直以來,我很想有人做一件事情,究竟如我所說的真正的小微貸款,國家各種正規貸款機構究竟每年放多少?
我幾乎不能真正找到這個市場的規模和借貸的人數,非常困難。我認為,每年這個貸款的發生至少在幾萬億,4-5萬億左右。
現在談第二個問題,正因為這些小小微企業無法從銀行等傳統渠道獲得貸款,而且,根據大多數我們獲得的經驗,如果你是一個小小微,你要去一些傳統主流銀行去貸款的話,你迎來的不但是不能成功的貸款,甚至還可能是一些白眼。
在這個情況下,目前小小微貸款的渠道,大多數不是靠正規的社會金融機構,而是親友借貸,以及民間借貸。
在中國,至少有很多地方,依然今天把“貸款”當做是一個貶義詞,所以,如果你與身邊人提到你有貸款或正在貸款,那很可能被認為“實力不夠”。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不願意貸款,或透露自己有貸款或借款。所以,他們理由當然的認為,與親近的人借款,總覺得更合適和方便,而往往這種帶著血緣關係的家族成員又不好意思拒絕。於是,大多數小微貸款都發生在有著血緣關係的家庭之間。
在統計口徑這塊,目前銀行的定義是非常的變態,針對小微貸款這塊,他們是為了滿足上頭的要求才做這個的,所以,很多數字很牽強。
希望有人來以真正的小小微貸款這個定義來調查一下市場,有研究機構去做。
雖然親友借貸看上去不錯,效率很高,很有人情味,不需要抵押什麼東西,但事實上,我看到身邊大多數破碎的家庭關係,每個鬧矛盾的親戚之間,很多最親密的朋友鬧掰的關鍵點,都與借貸和金錢有著密切的關係。有句開玩笑的話,”你想毀掉一個朋友,你就給他借錢吧“,事實上,還真是如此的。
現在小小微貸款中,親友借貸佔著非常大的比例。為什麼我反對它?因為親友借貸看上去沒有抵押,實際上抵押了血緣信任,抵押了那種看上見摸不著的感情的東西。讓親情和友情之間不再那麼純粹。我身邊看的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借貸的問題,兩個親戚之間鬧了矛盾,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所感觸?
以前我接受的教育是,西方人不講感情,18歲就把孩子扔出去,不管了,尤其是財務上就獨立了,朋友之間也很少借錢之類。我現在想想,人家這種才是真正講感情,因為感情關係更簡單了,而不是錯綜複雜各種經濟問題。讓經濟問題和感情問題徹底分開,才是人類理性的選擇。所以,我非常希望推崇和宣傳全新的借貸問題,向社會借貸,而不是向親友借貸。讓中國人之間的感情更純粹。我看到,現在民間的家庭文化非常勢利,很多家庭裡面,不是以輩分和威望來互相之間尊敬,而是看誰更有錢更有權來定義一個人在家庭和家族的地位。這是一個非常變態的社會關係。
我覺得真正應該崇尚的文化是,或者真正希望看到的場景是,人們之間尤其是家庭家族成員在一起,不提錢,大家開開心心的就談談感情,那是多麼好。所以我反對家庭借貸親友借貸,反對各種感情把錢扯進去。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借貸關係發生在個人與社會之間,讓借貸真正公眾化社會化。
因為家庭和家族之間的借貸,沒有任何穩定的契約約定,一般不會那麼明確的定義什麼時候還錢,也不好意思談利息什麼的,這種會滋生很多惰性,尤其是年輕人,如果在這個惰性下,會放棄本來在社會借貸中所承擔的契約責任,一種約束。也會讓他不那麼的上進,覺得這個錢來的很容易,不需要什麼代價。所以,我發現,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現在這種現象在減少,而很多二三線城市和農村,親友借貸更普遍。所以,總結一下就是,越窮的地方現在家庭和親友借貸越普遍,如果要致富改變窮困面貌,一個地方就要真正發展小微貸款,發展社會正規的小微貸款。
一個不正常的社會借貸關係,不但會毀掉一些和睦的家庭關係,也會毀掉一些年輕人的鬥志,會毀掉一個地方的更上進的經濟發展,於是會毀掉我們的未來,套用現在流行的話就是,還會毀掉我們的中國夢。
現在,我反對的小微貸款文化說完了,我準備談第三個問題:現在小微貸款的主流是什麼?主要特點是什麼?小微貸款與“高利貸”又是什麼樣的關係?
我認為小微貸款的主流特點是經營,通俗講就是”錢生錢“,也就是說,大家拿這個錢更多是賺錢去的,而不是去消費,去玩的。大多數家庭和個人都喜歡靠這個本錢去養活自己、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和發展,改變命運。
我看到身邊很多開小公司小店鋪的老闆們都很辛苦,都靠一點點的本錢慢慢滾,想怎麼樣做好一點小生意,讓自己的家人活得更好一點,讓下一代不像自己這麼辛苦,每次想到這些,和這些人聊起來,我都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因為我就會想到我的父母……
因為銀行不給這些人貸款,這些人沒辦法,就會各種渠道想借款,不得不接受所謂的民間貸款,還有所謂的”高利貸“,我在做這行之前,對高利貸是一個非常貶義的看法,現在,我對這個詞,更加以一箇中性的詞彙來看待,究竟什麼是高,什麼是低,不是以某一個數字來看待的,我認為是以經營的回報能力來看待的,如果我借10萬塊進貨,2個月之後我能賣掉貨,賺一倍最後賣20萬,這個時候,我2個月內,我給1萬塊的利息都不算貴的,1萬塊針對10萬的利息是多少?相當於月息5分了,你說這算不算高利貸?我覺得不一定,如果不能借這筆錢,我根本無法賺另外的9萬。
我認為,消費性的小微貸款也有,但現在還比較少,一般都是信用卡解決了,因為這些人往往是白領,有銀行正常流水,辦信用卡比較簡單。但經營性的人,往往流水不穩定或不在銀行提現而是以現金體現。現在,我認為一般的二三線城市的老百姓,還沒有真正建立起在消費時進行貸款的習慣,如果不是經營能賺錢,僅僅是消費,他們絕對是不會貸款的。
所以目前的小微貸款主流是經營,而不是消費。至少我認為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大家是為了錢生錢,而不是借錢去happy,去消費。但是,我們看到,有些人消費貸款去裝修去留學去結婚等,這些說實話我覺得也是變相的一種長期投資。當然,這些貸款,他們對承擔利息的水平是更保守的。
建設這些小微貸款的毛細孔,就需要一個發達的金融體系,而且這些金融體系在商業的角度是可持續的,就是有利可圖的,現在的傳統銀行體系認為做這個事情風險高又無利可圖,所以做得很少。
因為目前的銀行體系,還是以計劃經濟時代的經濟特徵而設定的,並非是以真正的市場經濟建立的,大多數銀行機構的設定還是以解決大型企業、中型企業以及地方政府的融資為主要特徵的,即使做一些小額的業務,也是以個人消費為目標的,以小微經營為目標的很少。而且內部很多的流程和KPI機制無法保證這些。
所以我馬上要講到第四個話題,小微貸款為什麼需要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思維可以究竟解決小微貸款的哪些問題?又對小微貸款的發展起什麼深遠的影響?
網際網路天生就是解決那種長尾問題的最好辦法。
我做了13年網際網路,在不同型別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做過,包括網易、騰訊等這樣的大公司,也包括一直以來的創業。
網際網路我非常熟悉,金融行業剛剛接觸,對我來說,如果我對比的話,我認為網際網路非常講究高效、透明和扁平,很多東西都希望簡單化,而金融行業很多東西都故意搞得比較複雜,比如銀行的一個等額本息和等額本金,就會把很多老百姓糊弄了,比如前者,如果你從銀行貸款100萬,分20年還,哪怕最後一個月,你所還的銀行利息都是100萬本金的利息,對老百姓來說就很虧,會比等額本金多還不少利息,很多老百姓不知道以為這樣算起來方便,每個月都還一個數字的款,實際上,還是被金融行業的各種演算法給糊弄了。網際網路在追求越來越簡單的文化的時候,我發現金融行業還在玩文字遊戲。
所以,今天的金融對於很多人來說,不是一個通俗易懂的東西,不那麼讓人親近。網際網路今天已經在深深在影響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們的衣食住行因為網際網路的存在而變得越來越好,需求解決更簡單,體驗更舒服,相應地,網際網路是不是也可以讓金融業更親近呢,讓借貸關係更簡單更美好呢?
建設這種毛細孔,網際網路其實一個無規則的多對多體系,它不是直線型的,也不是樹狀型,其實它是立體的無規則的,類似細胞運動。我看現在每個p2p就有點那種各種細胞都在動的感覺。
網際網路重構金融,首先將重新建立信任的問題。信任不是靠強制,不是靠牌照,不是靠錢多,而是靠自主選擇、靠體驗、靠滿意度。我一直喜歡打個比方,你現在去吃飯,你用大眾點評,你去買機票,去攜程,你住個酒店去7天如傢什麼的,這是衛生部、交通部的要求嗎?是因為他們有牌照麼?是他們錢多嗎?我看都不是,都是靠自然選擇的滿意度,靠體驗。網際網路時代,體驗是這個時代最tmd要命關注的東西。我做好貸網之後,發現金融行業的人最大的特點是邏輯性好,理性強,但大多數對體驗都沒啥感覺,做很多佈局和所謂的產品,更強調邏輯是不是對,功能是不是全,而不是考慮人們是不是要,體驗是不是足夠爽。
關於體驗究竟是什麼,我在霍書記的金融局開會彙報的時候,做了一個比方,我現在再說一下,我覺得體驗就像男人找女人希望找美女,女人找男人希望找帥哥一樣,大家互相找不是為了”功能正常“這個邏輯,而是真正為了雙方是不是感覺爽,生育等性別功能不是最重要的,每天看上去爽還有其他爽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體驗,這就是人性。
然後,再基於此,重新談信任談體驗,然後再到小微貸款如何依賴網際網路談價值,我覺得才行。這個理念首先得先轉彎。
網際網路就是一個自下而上的力量,它既是一個技術手段,更是一個思維模式。從技術角度來說,網際網路有更強的覆蓋使用者的能力,無地域限制成本更低;從思維的角度來說,網際網路公司更強呼叫戶體驗,通過體驗去留住使用者,哪怕是免費的使用者網際網路公司也會全心全意服務得特別好。反之你看銀行,如果你沒錢,就給你白眼,如果你有錢,你就VIP,你就去私人銀行服務吧。
同樣,今天的消費者越來越願意自主選擇,以自己的體驗來決定信任的取捨,效率更高體驗更好的金融企業才會更受歡迎。然而,目前而言,傳統的金融機構如銀行還沒完全從過去的以自身感覺很ok的狀態扭轉過來,還是以自己為中心,不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加上傳統銀行接觸客戶的效率還比較低,反之網際網路接觸使用者的頻率可以更高,所以,網際網路可以改變很多。
關於效率的問題,現在的銀行,接觸客戶大多數還是靠在城市最豪華的鬧市區建立網點,有敞亮的大廳和專業的工作人員,幫助使用者加強對銀行的信任度。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大多數使用者已經不再去銀行網點辦業務,小微企業更少去的,所以銀行本來的這些優勢將逐漸降低的,所以,從覆蓋使用者角度,網際網路比傳統金融體系更容易。成本也低很多。而且,小微企業什麼時候需要錢,往往是一個很急的過程,它往往希望第一時間的響應就被滿足,網際網路就帶來了這樣的機會,第一時間滿足小微企業的需求的響應。
事實上,銀行就是一個媒介和中介,也不是真正有錢的,它的錢也是儲戶的,也是老百姓的,而不是屬於哪個銀行自己的,既然以前傳統銀行不願意貸款給小小微企業,那麼,在網際網路時代,小微一定是可以拋棄他們的,所以才有了P2P,因為網際網路成為了比傳統銀行更好的一箇中介和媒介。
當然,如果銀行認為小微有價值,就應該去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去做小微貸款,所以,網際網路不是僅僅屬於網際網路企業,也可以被傳統的金融行業所利用。今天,網際網路金融將讓網際網路企業與傳統金融有機會重新在一個新的業態下展開競爭。我認為,網際網路僅僅是一個傳統金融行業的鯰魚,攪動傳統金融行業的玩法,一方面重新打破規則,給更多人帶來小微金融的創業機會,另一方面,也在幫助傳統的銀行等金融機構提高競爭力提升使用者體驗,最終,誰的體驗好,誰就會在這個市場中找到自身的價值,探索到一條全新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