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可林 攝
11月8日立冬,氣溫還溫暖適宜,但“網際網路寒冬”的聲音卻越來越響。是什麼讓人們產生這樣的預期?BAT暫停大規模社招、網際網路細分領域龍頭合併、VC/PE投資金額縮減……
二級市場上,最近20個交易日線上旅遊板塊的累計漲幅不到3%,不過,網際網路金融、線上教育、移動網際網路等板塊的累計漲幅卻在前列。
“通常而言,一級市場網際網路投資的估值隨二級市場股價趨勢而變化,從二級市場的趨勢推算,對於持有期在2-3年的網際網路專案,要實現內部收益率25%以上,市銷率應控制在10倍-14倍以內,這意味著網際網路概念的公司(專案)估值從目前的水平上將持續下降,甚至腰斬。”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10月25日在其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報告中給出了這樣的評論。
而上海一家創投公司的投資經理方誌華(化名)在與記者的交流中也透露出了“網際網路寒冬”的意味。“網際網路細分行業的龍頭‘強強聯合’是典型的抱團取暖。從創投的角度來看,現在很多專案後期進入的成本都太高,在退出渠道不暢的情況下,更多的資本會向成本更低的初創專案傾斜。燒錢的企業確實面臨寒冬”。
“強強聯手”取暖
11月3日,美股交易時段,新浪漲幅一度接近9%,創10月16日以來最大盤中漲幅,股價達4個月高點。隨後漲幅雖收窄,但仍收漲5.2%。新浪股價大漲,與阿里巴巴收購新浪的傳言有關。
在外界看來,新浪停止招聘,啟動了業務重組,這些動作都是在為收購做準備。第三方研究機構八六證券研究點評稱,阿里巴巴可能收購新浪的傳言聽上去並非空穴來風。因為阿里巴巴非常想要建立自己的強大媒體,收購估值不高的新浪是拿下新浪微博58%股權的簡單途徑。
網際網路領域的併購從來都不會空穴來風。今年以來,多起讓人覺得“難以置信”的併購訊息,最後都一語成讖。
8月,阿里巴巴入股蘇寧雲商,這兩家公司也曾為市場份額拼得你死我活。按照計劃,阿里將以約283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蘇寧,成為第二大股東;蘇寧將以140億元人民幣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新發行股份;雙方將打通線上線下全面提升效率,為中國及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商業服務。
有沒有發現往年“雙十一”貓、狗、獅子食物鏈的戰爭,今年明顯變了味,成了貓狗大戰,獅子在一邊等肉吃的格局。
阿里巴巴入股蘇寧雲商拉開了“強強聯手”的序幕。
10月,市場併購進入密集期――7日,美團和大眾點評“合體”,組建新美大,有知情人士指出騰訊已經參與投資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後的新公司,投資金額大約為10億美元。10月26日,攜程與去哪兒股權置換達成協議,線上旅遊領域百度一統江湖的格局初現。
要知道,在此之前,大眾點評和美團一度爭鬥激烈;攜程和去哪兒一度公開戰打得不可開交。這些對抗的表現形式是“價值戰”,而背後的真相是投資人的真金白銀。在二級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一級市場資金供應就不再那麼充足。
林採宜表示,對網際網路公司的估值方法不同於傳統企業。估值時主要看盈利模式、使用者數、流水等,對不同企業採用的估值指標不同,有些會透過估算成熟後的企業價值和收益率來倒算當前估值。但是,這些估值也並不單純看公司經營情況,還受市場環境,特別是二級市場環境的影響。
資料顯示,2015年以來,在二級市場估值拉高和募集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一級市場網際網路概念的估值明顯提高。以網路遊戲企業為例,2014年初網路遊戲平臺著迷網B輪融資1.3億元,估值超過4.3億時,日活躍使用者數穩定在百萬以上;2015年5月,遊戲網光輝互動B輪融資估值也達到4.3億,但其日活躍客戶僅在部分遊戲釋出時達到百萬,實際估值較著迷網2014年初融資時要高。
在林採宜看來,目前,一級市場投資的估值仍然處於高位。2015年6-9月,平臺類企業估值市銷率在30倍以上,O2O創業企業的B-C輪估值往往在市銷率18倍以上,自營類電商估值也高於5倍。2015年6月開始,二級市場股價下跌,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一級市場的估值也會相應下跌。
這對“燒錢”的網際網路專案來說,確實不是好訊息。
“寒冬”不是壞事
外加BAT們縮減“人員配置”,這樣影響人氣的行動,外界更加認定這個“寒冬”的判斷。
不過,身在其中的人似乎並不這麼認為。智聯招聘的報告表示,BAT停止社招並不意味著網際網路行業寒冬到來,反而是大企業良性發展的必經過程,“從全行業來看,網際網路在中國經濟下行仍有壓力的時期,對傳統行業換代升級依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就業市場上,網際網路行業招聘需求還將持續穩步上升,人才供給也將更多地流動到網際網路行業”。
“網際網路行業的併購都是正常的行業整合過程。併購不僅發生在網際網路行業,在實體經濟也是一樣的。在網際網路這個行業相對實體經濟來說競爭更強,背後原因是有很多的VC和PE的資金驅動。”瑞信亞洲消費品研究團隊主管尹賀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尹賀進一步分析表示,從網際網路領域來看,網上消費比網下消費成長速度更快,使得大量的年輕人會去自主創業,而不會去實體經濟企業就業,最後造成整個行業的供應過剩。因此,現在正在經歷的是正常的行業整合週期。
“我們看到過去三五年價格戰是非常不理性的,隨著行業的整合供應會更穩定,未來5-10年,行業表現會更好。回顧美國2000年初期的網際網路泡沫,會發現現在出現的問題都是比較正常的。”尹賀說。
華興資本創始人兼CEO包凡近日在出席論壇時也表示,所謂的寒冬是從資本的供給和需求的角度來說,以往資本遠遠地供大於求,現在可能到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合理的平衡。
對於今年的資本寒冬論,包凡認為,這不是一件壞事。
方誌華則表示,在天使領域裡,其實並不在意“寒冬”問題,因為無論是什麼“季節”,天使投資人最關注的還是專案和創業者本身,而天使輪的成本相對較低,從整體的投資回報來看,表現也較好。
新一代消費預期
看上去投資人們對“網際網路寒冬”並不在意,但對於推出渠道不暢的問題,這些“商人”卻非常敏感。
“投資長度越長,年均回報率越低。”林採宜報告中指出,2013年IPO暫停一年,拉長了私募投資週期;2009年之前投資持有時間平均2.8年,2011年投資的時間長度往往超過3年,平均為3.5年。
從美國中概股的資料來看,一級市場投資者持有3-4年收入增長在4-7倍之間,年均增速在55%-100%;持有兩年的增速2.5倍,年均增速88%;上市前持有一年平均增速95%。
統計顯示,國內創業板公司上市前4年到上市當年平均營業收入增速達到3.75倍,年均收入增速48%;上市前3年平均收入增速達到1.85倍,年均收入增速42%;上市前兩年收入增長0.78倍,年均增速33%。兩個市場的網際網路上市公司投資收益率差異如此之大,主要是因為國內上市TMT企業總體資質弱於在美國上市的網際網路企業。
在目前IPO停滯的情況下,很多VC/PE將推出的希望都寄託給了新三板。這也是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目前,新三板掛牌數量即將突破4000家。截至10月底,新三板掛牌公司達3896家,總市值達17092.4億元。
“新三板現在成為絕大多數企業併購的標的池,對於投資人來說,推動所投企業去新三板掛牌,不僅能夠規範企業運營,還能實現更便捷的退出,尤其是對天使投資人來說,現在有很多的PE和併購基金都在新三板尋找標的。”方誌華說。
關於網際網路概念未來的趨勢。瑞信則認為,1985年至1995年間出生的中國新一代,預計在2020年將貢獻中國35%的消費總額,較2014年的15%高出超過一倍。
中國新一代特徵有:第一,他們高度使用網際網路,超過60%的90後會花3小時以上透過手機上網;第二,他們有更高的可支配收入,令他們可以消費更多金錢和時間在娛樂、電影、遊戲、旅遊和外出餐飲上;第三,他們的社會意識不斷提升,對環保也日益關注。
瑞信亞洲網際網路研究主管韋迪認為,中國新一代熱衷網路世界,帶動了中國電子商務和O2O服務的迅速發展。他說:“90後十分適應發展迅速的數字化世界,令中國的電商銷售額急速增長。截至2014年底,中國90後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達2.77億,網際網路在這個年齡段的滲透率達79.6%,遠高於27.9%的全國平均水平。”
“90後很可能是第一代願意花大部分金錢來購買服務而非商品的世代。在電商相關的應用程式方面,網購應用程式的滲透率最高,其次為網上支付和網上銀行。”
從這個角度來看,網際網路消費依然具備較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從長遠來看,林採宜認為,2009年-2014年是全球經濟復甦的5年,也是網際網路在中國迅速崛起的5年,網際網路公司增速之快有其特殊性,在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高位,且未來經濟增速下滑的情況下,她預計網際網路消費的增速也會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