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醫療:大資料時代的個人健康革命

濃縮觀點

  • 埃裡克·託普預言:醫療將進入個性化時代。然而個性化與隱私權是項難以調和的矛盾。
  • 閱讀《顛覆醫療》,令人頗有感慨的並非醫療界被顛覆後充滿無限可能的願景,而是實現顛覆可能經歷的艱苦過程,“顛覆”在這裡是一個相當緩慢的詞。
  • 在醫生們隨時可能被揭開面紗的時代,病人們卻得學會更大程度地自負其責。這既是解脫又是束縛,對雙方皆如此。
  • 製藥公司、藥品零售商、監管部門、醫療健康保險機構、醫療裝置提供商,以及產業鏈中各環節的龐大供應商群體,等等許多利益相關群體,它的執行和絕大多數系統一樣存在某些系統頑疾。
  • 醫療將進入個性化時代。然而個性化與隱私權是項難以調和的矛盾,你在今日授權使用的隱私資訊無法知曉將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被使用。

如今,“大資料”與“顛覆”這兩個詞同時出鏡的頻率很高,這種頻率高到一定程度後,我們借用大資料分析的理念得出結論:哪裡有“大資料”哪裡就有“顛覆”。雖然大資料說:如今人們只需要知其然,不需要知其所以然了。但人類並沒有因此放棄思考的權利,我們仍舊可以在這兩個詞之間加入“如何”一詞,並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要解決“如何”這個問號,沒有比走深一步,對所謂的新興高科技應用於具體某一個行業做些瞭解更恰當的方法了,那麼閱讀這本《顛覆醫療:大資料時代的個人健康革命》正是個不錯的選擇。

《顛覆醫療》的作者埃裡克·託普是位著名的醫學工作者,而非資訊科技從業人員,更不是傳媒界人士,這樣的作者身份可以打消大部分炒作新概念的嫌疑,也令此書更顯得平實和中肯。然而閱讀此書,令人頗有感慨的並非醫療界被顛覆後充滿無限可能的願景,而是實現顛覆可能經歷的艱苦過程。

事實上,“顛覆”作為動詞遠沒有它看上去的那般刺激,如果能用時間來測量詞彙,會發現“顛覆”在這裡真的是一個相當緩慢的詞。舉一個例子,如今醫生們診療必備的醫療用具聽診器,你能想象從它被發明到被醫學界接受,最終獲得廣泛應用居然耗費了二十年嗎?聽診器這項十九世紀裡的的新玩意,現今看來簡單得理所當然——不涉及隱私權益、法律慣例、文化倫理、宗教信仰……面表看它只是一個再單純不過的發明,卻仍舊耗費了二十年才“顛覆”西方醫學的診斷流程。

既是解脫也是束縛

醫療產業屬於資訊敏感性行業,對普通人而言,醫學界高深莫測,醫生資質考核嚴格,想從醫學院畢業也往往比學習其他專業要耗費更多時間。資訊極度不平等造成了病人與醫生之間的鴻溝。而長久以來,病人們往往自認為無知是理所當然的,同時也理所當然地一心指望醫生的萬能。然而數字化在醫療領域的滲透令漸漸填埋這個鴻溝有了一定的可能性。

例如 PatientLikeMe 這類病情分享網站,令許多病人們跳過醫院、醫生找尋治療方法。此外,科技革新令普通人獲取必要的醫學資料變得日漸容易。一些過去價格昂貴過程複雜的醫療檢測或診斷方法如今卻可能變成人人可以自己使用的家用醫療工具。例如,發展相當迅速的可穿戴裝置在醫學界的使用,使得 24 小時的心率監測、血糖指標檢測都變得十分可行,甚至我們可以期待人手一份的個人基因圖譜。

沒錯,非專業人士的我們獲取資訊的難度被成百倍地降低了,也因此病人們可以擁有更多權力。然而,在醫生們隨時可能被揭開面紗的時代,病人們卻得學會更大程度地自負其責。這既是解脫又是束縛,對雙方皆如此。重新適應總不如維持現狀來得輕鬆,即使是大勢所趨,也仍免不了過程的艱難漫長——是的,面對顛覆,不是總能敞開胸懷坦然接受的。

系統頑疾

醫生和病人還僅僅是醫療生態圈裡其中的兩個群體,在整個系統中還有製藥公司、藥品零售商、監管部門、醫療健康保險機構、醫療裝置提供商,以及產業鏈中各環節的龐大供應商群體,等等許多利益相關群體。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系統,它的執行和絕大多數系統一樣存在某些系統頑疾,有損有缺。尤其在以商業邏輯為基調的醫療生態系統中,“顛覆”將朝向何方?擁有最大霸權的利益方勢必干預其中。

雖說所有科技突破都意味著更多選擇和更低成本,然而看看持續不斷攀升的新藥價格就可見一斑了。走在數字化科技前沿的美國,卻在全民討論日益攀升的醫療費用——MIT 科技評論雜誌 11 月號將“為何藥品變得如此昂貴?”列為了封面標題;而 10 月號的哈佛商業評論卻稱在醫療質量相當的情況下,印度治療癌症的費用只佔美國的一個零頭。

雖說凱文·凱利們始終相信科技令世界變美好,然而在科技賦予的力量卻很有可能被霸權者的銅牆鐵壁阻隔,更有可能被濫用。即便最終到達彼岸也是用最慢的交通工具“渡”著去的,而無法一飛沖天。

更難理順的邏輯

除了霸權利益、系統頑疾,醫療要被顛覆,科技還需要攻破更艱難的防線,例如文化倫理、秩序規範。埃裡克·託普預言:醫療將進入個性化時代。然而個性化與隱私權是項難以調和的矛盾。設計個性化服務方案的基礎來源於對無數個體隱私資訊的挖掘。

你在今日授權使用的隱私資訊無法知曉將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被使用。更糟糕的是,你所貢獻的隱私資訊目前也無法直接相關與你個人獲得的個性化醫療服務,換句話說,即便你不貢獻自己的隱私,也有可能獲得個性化醫療服務。想要理順這項邏輯,恐怕路途遙遠。

埃裡克·託普堅定地擁護數字科技創新醫療,是位搖旗吶喊的倡導者,正是本著縮短顛覆耗時的目的,託普撰寫了這本書並積極開展著各種相關研究與活動。事實上,英文書名直譯應當是“醫療的創造性破壞”,這比顛覆一詞少了些衝擊力度,卻多了些能體現過程的內涵。或者,我們還是用另一個不悲不亢——不悲觀、不亢奮的心態來期待這場顛覆吧。

《顛覆醫療:大資料時代的個人健康革命》

作者:埃裡克·託普 (Eric J. Topol)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 iPhone、雲端計算、3D 列印、基因測序、無線感測器、超級計算機,這些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事物,將再一次地融合在一起,對醫學進行一次“創造性破壞”。在這超級融合之下,權力第一次交回到我們自己手中,而只有我們自己,才能真正將這場醫學革命進行下去,顛覆醫療。

來源:business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