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已成為日益嚴峻的國際問題,應對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的共同任務。2015年,包括中國在內的193個聯合 國成員國共同透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立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旨在從經濟、社會、環境三個維 度以徹底、綜合的方式推動變革與轉型,引|領全人類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在過去的幾年裡,新冠疫情、地區衝突、糧食安全以及極端氣候等多重危機警示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迫在眉 睫。然而由於疫情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等推動綠色發展的緊迫任務為各國帶來了更大 財政壓力。有限的財政資金和日益增長的綠色發展需求對各國完善預算制度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統籌兼顧經濟、生 態與環境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綠色預算可成為全球各國落實政府責任與刺激綠色資金投入的有力規劃 工具,有利於使綠色發展目標與財政資金高效利用相統一,正越發受到各國政府重視。

中國倡導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旨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 平保護。2020年9月,中國向國際社會鄭重承諾,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並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簡 稱“雙碳”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政府也對化石能源替代、新能源裝機量與森林蓄積量提高等提出了相關具體 目標。

據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估算,從2021到2050年,中國在綠色低碳領域的投資需求總額將達487萬億 元。這意味著未來30年,中國需在該領域年均投入超16萬億元,其中財政資金年均投入在萬億規模,並負有撬動社會資 金用於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清潔交通、綠色建築和低碳製造等領域的責任。

​文件連結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