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中,廣東省資訊通訊業取得了哪些發展成就?在“數字廣東”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承擔著怎樣的角色?

廣東通訊業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

廣東以佔全國1/10的網路能力,承載了全國1/9的電信使用者,創造了全國1/8多的電信業務收入,是網路大省、網際網路大省和資訊通訊業大省。

《廣東省通訊業發展藍皮書(2017)》顯示,2017年廣東省的電信業務總量達3581億元,同比增長81%,約佔全國13%,電話使用者總數1.72億戶、固定寬頻使用者數3246.8萬戶以及光纖寬頻使用者數2642.2萬戶,均居全國首位。備案網站數82.2萬個,佔全國的15.8%;手機上網月戶均流量達3GB,電子商務交易額約3.5萬億元。同時,廣東省擁有華為、中興等具有世界最先進技術的裝置製造企業,以及791家規模以上增值電信運營企業,其中包括騰訊、網易等全球知名網際網路企業。

基礎通訊業發展成效顯著

2017年初,廣東通訊行業就提出了建設“高水平全光網省”的目標。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援和全行業共同努力下,這一目標已於去年11月基本實現。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全省光埠總數達6087萬個,光網覆蓋率達184%,光埠占比超過88%,光纖接入使用者2642萬戶、佔寬頻使用者比例達81.40%,光纖接入能力20M以上行政村佔比達到100%,四項指標均超過“高水平全光網省”指標值。

2017年,廣東“提速降費”成果顯著,全省電信業務綜合資費水平也呈明顯下降趨勢。去年9月1日,廣東與全國同步“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惠及省內電信使用者約5799萬戶。截至2017年12月31日,廣東省電信業務綜合資費水平為0.459,同比下降40.1%,下降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39.7%。在降費的同時,廣東寬頻提速的腳步也在不斷加快,去年按照“50M起步,100M普及,1000M引領”的目標,大力推進4K業務傳輸支撐,並進一步壯大4K產業。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省IPTV使用者數達到1302.7萬戶,其中4K使用者為932.3萬戶。

鄉村振興戰略驅動通訊行業普遍服務發展,廣東省第一、第二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專案建設已經完成,為廣東建設“高水平全光網省”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建設過程中,廣東移動完成首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專案的736個試點行政村建設;廣東電信完成電信普遍服務第二批試點專案全部667個試點行政村建設,試點地區的光纖接入能力已從寬頻平均下載速率20M提升至50M以上;在此基礎上,第三批建設將試點行政村光纖接入能力目標設定為100M,以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的寬頻建設發展水平。

應急通訊保障水平方面,廣東省通訊業已在全省範圍內建立起地市搶險救災應急通訊保障屬地化管理模式,按照“網際網路+應急”的要求,利用網際網路、即時通訊軟體等技術手段加強行業內部的溝通聯絡,形成日常性、規律性的資訊報送機制。2017年全省累計開展場景化應急演練近40次,汛期場景演練200餘次,實現了在短時間內運用現代應急通訊裝置搭建起一個“天地空一體化”的立體應急通訊網路,實現語音、視訊、資料等多元化多業務通訊,為極端氣候下的電力通訊提供有力的保障。2017年“天鴿”“瑪娃”“帕卡”“卡努”等颱風在廣東省沿海城市登陸,廣東省通訊業有力應對,全省累計出動搶修人員超6萬人次,累計出動搶修車輛超2萬臺次,累計動用油機超3萬臺次,累計傳送應急類公益簡訊超15億條。

網路安全態勢整體表現較好,全省範圍內未發生造成重大影響的基礎設施執行安全事件。2017年內,廣東省保持高壓態勢打擊通訊資訊詐騙,鞏固電話使用者實名制,建成國家、省際、企業三級立體技術防範體系。

 推出系列措施提升服務質量

為落實“人民滿意”和“服務型”這兩個關鍵詞勾勒出的政府形態,廣東省通訊管理局著力改善通訊服務質量,在增強網路基礎建設、規範市場秩序、打擊通訊資訊詐騙等各方面推行了系列措施。

改善通訊服務質量。在監管部門和各運營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廣東省通訊行業的使用者數持續攀升,服務質量不斷改善,使用者申訴投訴量大幅減少。2017年,廣東省電信使用者申訴率全年為36.88人次/百萬使用者,較上年下降了44.12%;不明釦費率全年為1.11人次/百萬使用者,較上年下降了68.29%。廣東省電信消費環境總體向好,運營商自律意識和百姓消費信心明顯提高,有效維護了市場經營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2017年廣東省通訊管理局處理各類服務投訴(含申訴、諮詢、信訪、舉報、政務公開等)共計24976件。廣東省三家基礎電信企業高度重視工信部下達的季度和年度百萬使用者申訴率指標,圓滿完成了2017年電信使用者申訴率指標、不明釦費申訴率指標,未發生惡意扣費情況。

規範市場秩序。廣東省通訊管理局積極履行行業監管職責,深入開展打擊治理非法網際網路寬頻接入行為專項行動,與廣東省公安廳合作制定並下發了《廣東省打擊非法網際網路寬頻接入行為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成立了廣東省打擊“非寬”專項行動部門聯席會議,並於2017年11月8日召開了全省電視電話會議。

在校園市場監管工作中,廣東省通訊管理局打出了務虛與務實並重、監管與自律並行、明察與暗訪並進的“組合拳”,與廣東省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簽訂了《2017年廣東省通訊行業規範校園電信業務市場經營行為責任狀》。廣東省三家基礎電信企業也共同簽訂了《廣東省電信運營商校園營銷自律承諾書》,理性迴歸通訊服務的本質。

在經營許可方面,廣東省通訊管理局深化“放管服”改革,舉行“證前企業談話輔導”,編制《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常見問題解答》指引,優化流程,縮短許可辦理時限,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准入門檻。在電信裝置監管方面,積極應對無證裝置終端案件急劇增加的形勢,依法查處電信裝置違法行為,維護電信裝置市場秩序。

防範打擊通訊資訊詐騙。廣東省已建成國家、省際、企業三級立體技術防範體系,省際詐騙電話防範系統處置詐騙電話1129.9萬次。2017年,廣東省月均攔截異常話務呼叫3200萬次、垃圾簡訊2500萬條,日均提醒2000萬次,共處理使用者涉詐投訴舉報30903件。截至2017年12月31日,廣東省關停非實名電話1200餘萬戶,電話使用者實名制得到了全面鞏固,關停語音專線8947條,回收“400”號碼58202個,清理商務總機27802戶,整頓業務合作平臺7個,因違規取消合作的社會營銷渠道4萬多個,對違規企業約談、責令整改、追究相關公司人員責任達180多人次,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2017年,廣東省省市兩級反詐中心累計配合公安機關查詢警情13.41萬起,避免人民群眾受騙損失24.7億元,有效遏制了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高發勢頭。

 2018年十項工作建設網路強省

2018年,廣東省將繼續強化通訊產業支撐,推動廣東網路強省建設。具體做好以下十項工作:

一是推動廣東網路強省建設。貫徹落實網路強國戰略實施綱要,推動出臺廣東網路強省實施方案,構建基礎設施強、技術能力強、產業實力強、服務水平強、安全保障強、人才隊伍強、治理能力強的格局,推動光纖寬頻網、無線寬頻網、窄帶物聯網深度覆蓋,逐步破解資訊通訊業發展區域不平衡、城鄉不平衡、城市內部空間不平衡的矛盾問題,建設網路強省。

二是謀劃資訊通訊基礎設施未來三年建設。在《廣東省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實施成果基礎上,制定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謀劃開展未來三年設施建設, 加快百兆寬頻普及,推進千兆城市建設,推動全省資訊通訊基礎設施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是深化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落實國務院《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貫徹落實廣東省“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實施方案,推動4K電視網路應用與產業發展,推進5G、窄帶物聯網等新技術在城市管理、製造業等領域的深入應用和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促進資訊消費,發展數字經濟。

四是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村和偏遠地區資訊通訊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第三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提升20戶以上自然村服務能力。引導基礎電信企業推出面向農村及偏遠地區的專屬優惠資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資訊需求,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決勝全面小康提供堅實的網路支撐。

五是推動通訊設施建設和保護的立法。推動《廣東省通訊設施建設和保護規定》儘快出臺,從源頭上為資訊通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製度保障,為建設網路強省提供法制保障。

六是深化網路提速降費。實施網路提速計劃,豐富內容應用,完善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美好資訊生活需要。結合廣東中小企業發展實際需求,降低網際網路專線接入價格,提供高品質的雲端計算、物聯網、視訊會議和資訊化應用服務,全力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七是推進防範和打擊通訊資訊詐騙工作。繼續推進垃圾簡訊、騷擾電話、虛假號碼治理,從打擊電話詐騙向打擊網路詐騙縱深推進,持續鞏固電話實名工作,著力解決網上虛假資訊詐騙、倒賣個人資訊等突出問題。深入貫徹《網路安全法》,快速響應並處置各類病毒攻擊等網路安全突發事件,更大力度保護個人資訊和網路資料安全,開展好打擊治理“黑寬頻”專項行動,提升網路接入服務市場清理規範水平。

八是提升應急通訊保障水平。推進“網際網路+應急”綜合保障體系建設,加強通訊與電力、油氣、交通等部門協同,建設符合各地自然環境特點和城市建設條件的通訊設施,做好颱風、暴雨、寒潮等極端天氣和“春運”“兩會”等重要期間通訊保障。

九是充分發揮協會學會作用,更好地服務行業、支撐行業。

十是全面展示全省資訊通訊行業在提升網路基礎設施能力、技術產業支撐能力、融合應用創新能力、推進“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支撐培育新動能、助力經濟社會新發展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打造“數字經濟廣東樣本”。

來自:廣東資訊通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