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2020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和《就業藍皮書:2020年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正式釋出。

2020年就業藍皮書的主要關注點如下:

升學對大學生就業起到分流與緩衝作用的同時,將持續為中國產業鏈穩定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大學畢業生升學比例持續上升。本科生國內讀研比例從2015屆的13.5%上升至2019屆的15.2%,高職畢業生讀本科的比例從2015屆的4.7%上升到2019屆的7.6%。

學歷提升帶來的教育回報隨著時間延長而顯現。以讀研人群為例,2014屆本科生畢業五年內獲得研究生學歷人群月收入(10408元)明顯高於未讀研人群(9683元),其就業滿意度(獲得研究生學歷人群:79%,未讀研人群:73%)也明顯更高。

注意點:以研究生擴招、專升本擴招及高職擴招為代表的相關政策的出臺,不僅將進一步緩解就業壓力,更為畢業生高質量就業與發展奠定基礎。高水平的技術和管理人才是中國產業鏈穩定發展的“承重牆”。

2019屆本科畢業生月入5440元,本科計算機類、高職鐵道運輸類專業領跑薪酬榜

2019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5440元,剔除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外,與2015屆相比,五年來本科生起薪漲幅為23.6%;高職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4295元,剔除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外,與2015屆相比,五年來高職生起薪漲幅為15.7%。

其中,計算機類、電子資訊類、自動化類等本科專業畢業生薪資較高,2019屆平均月收入分別為6858元、6145元、5899元;鐵道運輸類、計算機類、水上運輸類等高職專業畢業生薪資較高,2019屆平均月收入分別為5109元、4883元、4763元。

注意點:2019屆大學畢業生薪資持續增長。無論是本科還是高職畢業生,計算機類專業薪酬較高。

珠三角地區人才吸引力較強,東北、中原地區人才吸引力較弱

2019屆大學畢業生在長三角地區就業的佔比(本科:25.8%,高職:22.9%)最高,其次是珠三角地區(本科:21.0%,高職:20.4%)。

結合各地區本科院校畢業生實際佔比和2019屆在本地區就業畢業生佔比綜合來看,珠三角地區人才的吸引力較強,其次是長三角地區。而東北地區、中原地區人才吸引力較弱。

資料來源:麥可思-中國2019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

注意點:各地區高教資源分佈情況影響畢業生實際佔比,畢業生流入更能體現地區人才吸引力。經濟較發達、城鎮化程式較早、產業佈局較為完善的地區就業機會更多、人才吸引力更強,珠三角地區畢業生流入較多。

注意點:各地區高教資源分佈情況影響畢業生實際佔比,畢業生流入更能體現地區人才吸引力。經濟較發達、城鎮化程式較早、產業佈局較為完善的地區就業機會更多、人才吸引力更強,珠三角地區畢業生流入較多。

“新一線”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杭州就業滿意度穩居“新一線”城市第一

本科畢業生選擇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22%上升到2019屆的26%,而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26%下降至2019屆的20%;高職畢業生選擇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17%上升到2019屆的23%,而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19%下降至2019屆的15%。

另外,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外省籍佔比從2015屆的28%上升到2019屆的38%,與一線城市(平均68%)差距在逐漸縮小。在主要的“新一線”城市中,在杭州就業的2017~2019屆外省籍本科畢業生佔比最高,其次為天津、蘇州,均超過一線城市中的廣州。

表 在各城市就業的2017~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外省人佔比

注:1。外省大學生指家鄉所在省份與就業城市所在省份不同的大學畢業生。

2。這裡統計的“新一線”城市選取了2019年“新一線”城市中主要的10個城市,即成都、重慶、杭州、南京、寧波、蘇州、天津、武漢、西安、鄭州。

資料來源:麥可思-中國2017~2019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

2019屆本科畢業生在一線城市的就業滿意度(72%)略高於“新一線”城市(68%)。上海是本科生就業最滿意的城市,其次是北京;“新一線”城市中,在杭州、天津、寧波、南京、蘇州就業的畢業生滿意度較高,不輸於部分一線城市。

注意點:“新一線”城市就業機會多、生活成本相對一線城市較低、更易落戶等優勢對本地和外地人才均有強大的吸引力,正不斷追趕以往在人才方面佔據絕對優勢的一線城市。

2019屆本科畢業生在一線城市的就業滿意度(72%)略高於“新一線”城市(68%)。上海是本科生就業最滿意的城市,其次是北京;“新一線”城市中,在杭州、天津、寧波、南京、蘇州就業的畢業生滿意度較高,不輸於部分一線城市。

資料來源:麥可思-中國2019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

注意點:“新一線”城市就業機會多、生活成本相對一線城市較低、更易落戶等優勢對本地和外地人才均有強大的吸引力,正不斷追趕以往在人才方面佔據絕對優勢的一線城市。

高等教育助脫貧效果顯著,地方本科院校及高職貢獻較大

高職院校在確保貧困地區農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貢獻突出。在高職院校2017~2019屆畢業生中,來自貧困地區的農村生源佔比合計為9.9%,高於地方本科院校(9.5%)和“雙一流”院校(6.1%)。

高等教育幫助家庭脫貧效果顯著。資料顯示,地方本科院校貧困地區農村家庭2019屆畢業生月收入為5062元,是當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月均收入(964元)的5.3倍;高職院校貧困地區農村家庭2019屆畢業生月收入為4125元,是當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月均收入的4.3倍。

貧困地區農村家庭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為當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資料顯示,2019屆地方本科院校貧困地區農村家庭畢業生在貧困地區就業的比例為23.8%,是其他畢業生在貧困地區就業比例(4.5%)的5.3倍;貧困地區農村家庭高職畢業生在貧困地區就業的比例為21.1%,是其他畢業生在貧困地區就業比例(3.5%)的6倍。

注:1。貧困地區是指2015年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公佈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片區外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共832個。截至2020年2月底,全國貧困縣已從832個減少至52個。

2。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資料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注意點:2020年是國家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在開展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高等教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在確保貧困地區農村生源受教育機會、助力其更高收入就業的同時,也為貧困地區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教育業是人才需求增長熱門行業,基礎教育及教輔培訓機構為就業增長點

2019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最大的行業類是“教育業”(就業比例:15.9%),同時與2017屆相比增幅也較高,為8.2%。具體來看,在“教育業”的就業增長主要是“民辦中小學及教輔機構”(2019屆就業比例:7.6%)、“公辦中小學教育機構”(2019屆就業比例:6.1%)的需求增長,較2017屆分別增長20.6%、7%。2019屆高職畢業生就業比例較大的行業類是建築業(就業比例:11.1%)、教育業(就業比例:7.8%)。與2017屆相比,到“教育業”就業的高職生比例增幅也較高,為20%。具體來看,在“教育業”的就業增長主要是“教輔及培訓機構”(2019屆就業比例:2.9%)、“幼兒與學前教育機構”(2019屆就業比例:2.5%)的需求增長,較2017屆分別增長26.1%、19%。

2019屆本科畢業生從事最多的職業類是“中小學教育”(就業比例:10.1%),與2017屆相比增幅為6.3%。2019屆高職畢業生從事最多的職業類是“銷售”(就業比例:9.8%),與2017屆相比增幅為10.1%。

注意點:中小學擴招及社會家庭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不斷釋放,將加速教育行業對高質量人才需求的增長。2020年包括線上教輔在內的線上教育迎來發展機遇。

  數字化人才需求增長不斷釋放

近年來畢業生在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就業的比例持續升高,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任職於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的比例(8.9%)僅次於教育業(15.9%)。從職業來看,畢業生從事網際網路開發及應用(6%)、計算機與資料處理(5.7%)類職業的比例較高。

在就業區域方面,泛珠江三角洲、泛長江三角洲、泛渤海灣三大區域經濟體是數字化人才的主要就業地。2019屆從事網際網路開發及應用和計算機與資料處理類職業的本科生中,在這三大區域經濟體就業的比例分別為29.7%、27.5%、19.0%。在就業城市型別方面,有74%的數字化人才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就業。

注意點: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深入,相關產業對數字化人才的需求不斷釋放,經濟較發達地區為其主要就業地。

  醫學專業畢業生從醫比例持續上升

醫學本科生從醫比例從2015屆的87.4%上升到了2019屆的91.5%,醫學高職生從醫比例從2015屆的85.7%上升到了2019屆的89.0%。

從就業所在地區來看,醫學生到中西部從醫的比例也持續增加。其中,醫學本科生到中西部從醫的比例從2015屆的41%增長至45%,醫學高職生到中西部從醫的比例從2015屆的53.3%增長至56.9%。

注意點:醫學專業畢業生從醫比例持續上升為國家衛生與健康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而畢業生就業重心的下沉,對逐步縮小地區間基本健康服務和健康水平的差異具有重要意義,促進了老齡化、社群化、均衡化衛生健康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從畢業生中期發展來看,當教師就業“幸福感”最強

近三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滿意度穩中有升(2019屆本科:68%;2019屆高職:66%),而同屆畢業生隨著工作時間增長,其就業滿意度也隨之提升。2014屆本科生畢業五年後的就業滿意度為74%,較半年後(62%)提升了12個百分點;2016屆高職生畢業三年後的就業滿意度為67%,較半年後(63%)提升了4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本科生畢業初期在政府及公共管理就業滿意度最高,畢業五年後在教育行業就業滿意度最高;高職生畢業初期在運輸行業就業滿意度最高,畢業三年後在教育行業就業滿意度最高。在製造相關行業及採礦業就業的畢業生對工作的滿意度一直相對較低。

注意點:教書育人的工作更容易獲得自我和社會認可,就業滿意度較高。

  民企是僱用大學生的主力軍,是支撐就業的中堅力量

2019屆本科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53%)最高,其次是國有企業、政府機構/科研或其他事業單位(均為20%);高職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68%)最高,其後是國有企業(16%)、政府機構/科研或其他事業單位(10%)。

注意點:超半數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就業,民營企業發展關係國計民生。解決就業問題需要充分發揮民企作用,建議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好的環境,在鼓勵民營企業吸納畢業生方面給予更大支援。

  教育、文體娛樂、零售業是大學生創業主要領域

2019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1.6%,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3.4%。隨著畢業時間的延長,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持續上升。2014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內自主創業比例為2%,畢業五年內上升至4.8%;2016屆高職生畢業半年內自主創業比例為3.9%,畢業三年內上升至8.1%。

資料顯示,“教育業”是2019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最主要領域(本科:24.5%,高職:10.5%),集中在教育及職業培訓、中小學教育,以及文學藝術、設計、體育等方面。大學生到“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本科:15.8%,高職:6.9%)、“零售業”(本科:8.6%,高職:11%)創業的比例也較高,從主要從事工作崗位來看,大學生到文體娛樂領域創業主要是做攝影師、自由寫作等,做零售主要是從事銷售、電子商務等方面工作。

注意點:畢業生自主創業有助於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而以教育和零售等為代表的相關領域或因創業門檻較低,成為畢業生創業的首選。值得注意的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為相關領域創造了更多機會,線下線下教育培訓、網際網路營銷、網店與實體店相結合的新零售,以及依託社交網路的零售形式為畢業生創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從事醫護相關工作飯碗最“硬”

大學畢業生從事專業相關工作的比例趨穩。2019屆本科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71%,高職為63%。

從本科學科門類來看,醫學專業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從事工作與專業相關的比例(2019屆:92%)連續三屆最高,同時2014屆畢業生五年後該比例也最高;教育學專業畢業生從事工作與專業相關的比例為86%。從高職專業大類來看,醫藥衛生大類專業畢業生從事工作與專業相關的比例(2019屆:89%)連續三屆最高,同時2016屆畢業生三年後該比例也最高;土木建築大類、教育與體育大類近三屆持續上升,2019屆(均為73%)相較於2017屆(68%、67%)分別提升了5個百分點、6個百分點。

從大學畢業生從事職業來看,醫護相關職業的專業門檻要求最高,行政後勤、銷售相關職業要求偏低。

注意點:從職業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能看出該職業對專業的要求。資料表明,醫護相關職業從業門檻較高。

  就業綠牌與紅牌專業

2020年本科就業綠牌專業包括:資訊保安、軟體工程、資訊工程、網路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藝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2020年高職就業綠牌專業包括:鐵道機車、鐵道工程技術、社會體育、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與自動化技術、移動互聯應用技術、發電廠及電力系統、物聯網應用技術。

綠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為需求增長型專業。

注意點:本科的資訊保安、軟體工程、網路工程、數字媒體藝術,高職的社會體育連續三屆是綠牌專業。行業需求增長是造就綠牌專業的主要因素,連續綠牌說明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持續較好。

2020年本科就業紅牌專業包括:繪畫、音樂表演、法學、應用心理學、化學。

2020 年高職就業紅牌專業包括:法律事務、語文教育、烹調工藝與營養、小學教育、導遊。

紅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紅綠牌專業反映的是全國總體情況,各省區、各高校情況可能會有差別。

注意點:本科的繪畫、音樂表演、法學、化學,高職的法律事務、語文教育連續三屆是紅牌專業。這與相關專業畢業生供需狀況、人才培養是否與社會需求匹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