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2019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
DinK發表於2019-06-14
為深入探索巨集觀經濟新形勢下應屆畢業生的求職趨向和求職規律,研究大學生在當前經濟和社會背景下求職行為和求職心理的變化,智聯招聘面向全國開展應屆畢業生就業力市場問卷調查,形成了《2019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期望能準確把握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發現就業市場核心規律,為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在出臺人才政策、制定招聘計劃、開展就業指導及規劃求職路徑提供幫助和借鑑。
基於《2019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的資料,企業校招崗位與應屆生的數量都呈現出上升趨勢,且需求增長幅度高於供給增長幅度,從而導致今年應屆生的就業景氣指數高於去年,從1.78升至2.68。同比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加13萬,再創歷史新高,大學生求職面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情況。
2019應屆畢業生對就業壓力的感知較去年更加明顯,認同就業形勢有難度的比例為88.10%,同比上升5.30%。從就業行為資料來看,截至2019年3月底,近九成畢業生參加過面試,同時,超四分之三的畢業生已經獲取offer,雖然整體就業形勢較往年嚴峻,但大學生們的求職仍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根據歷年調研結果,大部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關注的首要因素並非薪資水平,而是著眼於知識獲取、個人價值實現等方面的高層次追求。
2019應屆畢業生最看重的是“能夠學習新東西”,其次是“待遇好,能掙錢”。結合前幾年的調研結果可以發現,對於95後求職者而言,“待遇好”固然重要,但他們並沒有單純為了高薪而工作,能夠得到學習進步的空間,更好地實現個人的價值,才是他們理想中的工作狀態。
受到物價上漲、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2019應屆畢業生的期望月薪與實際月薪都比2018年上浮一檔。調研結果顯示,2019應屆畢業生期望月薪集中在6000-7999元,佔比32.39%;而從實際簽約月薪資料來看,35.22%的應屆畢業生的簽約薪酬為4000-5999元之間,低於求職預期。
從期望就業的企業性質來看,國有企業佔比最高,隨後分別是三資企業、民營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可見工作穩定、待遇較好的國有企業依然最受應屆畢業生青睞。從簽約單位性質來看,民營企業仍是人才消化大戶,佔據了簽約單位的近五成,國有企業佔三成。
從期望的就業行業來看,排名最高的是IT/通訊/電子/網際網路,佔比21.35%,從簽約情況來看,IT/通訊/電子/網際網路簽約人才數量仍居首位,所佔比例為18.51%,與大學生求職期望基本吻合。
04、新一線城市就業吸引力熱度不減,一線城市吸引力有所上升
2019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地佔比最高的是新一線城市,實際簽約資料中,新一線城市同樣超越一線城市,位居畢業生實際簽約地榜首。一線城市吸引力與去年相比有所上升,這與2019年複雜的就業形勢下,一線城市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密切相關。
調研結果顯示,近一半的2019應屆畢業生明確表示會接受創業公司的offer,明確拒絕的僅佔7.66%。由此可見,雖然創業型公司體量小,僱主品牌不佔優勢,但得益於整體數量較多、成長潛力較高、職場發展空間大等優勢,得到了多數大學生求職者的認可。
根據調研結果,2019應屆畢業生對就業難度形勢的感知較去年更加凸顯,認同就業形勢有難度的比例為88.10%,同比上升5.30%。
大學生認為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一方面經濟下行,就業形勢嚴峻的感知傳導到高校畢業生中,另一方面大學生數量連續多年攀升,供需矛盾長期存在。但導致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加的關鍵原因,還是來自於自身的求職經歷以及新聞輿論的影響。
調研結果顯示,大學生關於“就業難”的認知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渠道:62.55%因為“身邊同學就業的親身經歷”,51.06%因為“就業相關的新聞報導”,39.83%因為“家中長輩普及”,25.87%因為“校內老師普及”,22.60%畢業生因為“自身感覺企業招聘需求減少了”。受到自身經歷以及輿論傳播的雙重影響,大學生求職壓力明顯增加。
在參與本次調研的2019應屆畢業生當中,80.22%的大學生選擇畢業後直接就業,同比2018年基本持平;8.00%的大學生選擇慢就業(慢就業是一種新現象,主要是指大學生畢業後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暫時選擇遊學、支教、創業考察,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現象),同比上升1.01%;7.11%的大學生選擇國內繼續學習,同比上升2.13%。雖然絕大部分應屆畢業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求職大軍當中,但選擇逃避就業壓力的畢業生佔比也在緩慢上升。
此外選擇創業的大學生佔比為2.40%,同比下降2.38%;1.05%的大學生選擇出國繼續學習,同比下降1.58%。可見高校畢業生們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更加趨於謹慎,就業仍是2019應屆畢業生的首選。
從不同學校型別的資料來看,非雙一流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意願要明顯高於雙一流院校 ,雙一流院校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佔比為75.97%,而非雙一流院校的就業佔比高達82.33%,主要因為雙一流院校擁有更好的教學師資力量,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去向的選擇上也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此外,雙一流院校畢業生選擇國內繼續學習的佔比為8.96%,出國繼續學習的佔比為3.49%,創業的佔比為2.95%,均高於非雙一流院校的資料。
畢業生是否會選擇創業公司的調研結果顯示,45.24%的應屆畢業生表示會接受創業公司的offer,43.28%的高校畢業生持觀望態度,選擇了待定,並表示要看創業公司的行業/領域,3.82%的應屆畢業生表示沒想過這個問題。此外僅有7.66%的應屆畢業生表示不會接受創業公司。
具體分析選擇創業公司offer的原因可以發現,在選擇接受創業公司的人群中,30.27%是因為創業公司能鍛鍊人,7.82%是因為目前沒有別的合適機會,7.15%是因為喜歡創業公司的企業文化。而拒絕創業公司的主要原因在於覺得創業公司經營風險係數高。
在整體就業壓力感知增加的情況下,2019應屆畢業生對於創業公司的包容性有所增加,而創業類公司由於公司基數大,釋放崗位相對較多,因此也成為大學生畢業求職的方向之一。
根據2019應屆畢業生“找工作最看重哪些因素”的調研結果,排名前五的因素依次是:能夠學習新東西54.01%;待遇好,能掙錢47.31%;工作和生活平衡35.55%;企業氛圍/人際關係和諧33.16%;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24.17%。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競爭日益加劇,95後應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雖然依然關注高薪職位,但也充分意識到職場成長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並不會單純追求“錢多”,而是更加期待個人能力的提升,實現對自我價值的長期投資回報。
調研中還發現,51.36%的應屆畢業生能接受的上下班通勤時間為0.5-1個小時;27.32%的畢業生可接受1-2小時通勤時長;13.63%的畢業生接受半小時以內的通勤時長;4.46%的畢業生接受2-3小時的通勤時長;僅有3.24%的畢業生可接受3個小時以上的通勤。由此可見,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通勤時間的長短也逐步成為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
05、超半數畢業生接受過擇業培訓,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佔比最高
據本次調研資料,在2019應屆畢業生中,有55.18%的畢業生接受過與擇業相關的培訓或課程,38.60%的畢業生沒有接受過培訓或課程,另有6.22%的畢業生不記得是否有參與過培訓或課程。
大學生擇業培訓的課程內容包括:簡歷製作、面試經驗、職場禮儀、心態調整、職業生涯規劃、邀請前輩返校傳授經驗、邀請公司HR來校講授經驗等。根據調研結果,在這些課程內容中,職業生涯規劃佔比82.57%,簡歷製作佔比80.19%,面試經驗佔比62.93%,職場禮儀佔比59.56%,心態調整佔比44.16%,邀請前輩返校傳授經驗佔比34.22%,邀請公司HR來校講授經驗佔比26.21%。
從大學生擇業相關培訓或課程內容滿意度的調研來看,50.45%的大學生對此類課程內容設計表示滿意,45.97%的大學生並不滿意於擇業相關培訓或課程的設計,3.58%的大學生則希望豐富大學生擇業相關培訓或課程的內容,例如:更加全面地介紹不同專業方面的入職必備技能、增加課程次數、分享面試經驗、瞭解就業背景等。建議學校在設定就業輔導類課程時,多多關注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喜好,針對性地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輔導課程。
根據2019應屆畢業生“實習經歷對畢業找工作是否有幫助”的調研結果,近乎全票通過,94.62%的應屆畢業生認為實習經歷對畢業找工作是有幫助的。
參與調研的2019應屆畢業生中,78.22%有過實習經歷,有過一次實習經歷的畢業生佔比39.18%,有過兩次及以上實習經歷的畢業生佔比39.04%;僅21.78%的畢業生沒有過實習經歷。實習可幫助大學生加深對公司的瞭解,確認喜歡或擅長的行業,穩固提升專業技能,為以後的就業做好鋪墊和提供參考。
調研資料顯示,在2019應屆畢業生中,大二和大三開始關注求職的學生佔比54.49%,大四開始關注求職的佔比31.49%。對比2018年,從大二和大三開始關注求職的學生比例略有上升;從大四才開始關注求職的學生比例稍有下降。
大四學生求職關注度下降原因主要在於對未來比較迷茫、職業規劃不清晰、在等待考研成績或直接選擇慢就業等。在研究生以及博士階段關注求職比例較少主要是因為參加本次調研應屆畢業生以本科為主。
建議學校根據大學生在不同時間階段的狀態和心理特點,增加有針對性的相關課程和培訓,更好地幫助大學生降低求職壓力。也建議用人單位擴大校園招聘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吸引更多優秀畢業生的關注,以提升企業僱主品牌影響力。
調研結果顯示,2019應屆畢業生的求職高峰主要位於2018年秋招時期,7-12月參與求職的畢業生佔比近七成。和去年同期相比,2019應屆畢業生的求職高峰時間略微提前,伴隨著外部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就業市場遭遇了一些新的挑戰,畢業生求職壓力加大,求職態度較去年更加積極主動。
02、大學生求職首選線上招聘平臺,線上投遞依然是求職主流行為
調研資料顯示,在2019年參與求職的大學生中,選擇通過“招聘網站”的線上平臺求職的佔比最高,達到86.14%。線上招聘平臺使用方便快捷,隨著移動APP產品市場佔有率的不斷擴大,平臺自身亦不斷髮展優化,線上投遞已成為求職主流行為。
選擇通過招聘會、宣講會、企業官網等渠道求職的佔比也相對較高,分別為48.47%、45.02%和37.63%。此外,25.38%通過HR郵箱投遞了簡歷,12.20%通過內部推薦投遞了簡歷。“其他”選項中,主要有招聘公司APP和微信等渠道。
03、“海投”人數明顯下降,95後求職目標更加精確
在參與調研的2019應屆畢業生中,55.08%投遞簡歷數為1-10份,佔比最高;其次為11-30份,佔比25.86%;投遞31-50份的佔比6.47%;51份以上的佔比7.15%;一份簡歷都未投遞的佔比5.44%。
總體來看,2019年參與求職的應屆畢業生當中,投遞簡歷數11份及以上的合計佔比39.48%,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9.58%。大學生在求職時選擇“海投”行為的人數下降,主要和95後的求職特性有關,相對於為了提升面試機率的“海投”行為,大部分95後更加關注自己真正喜歡的崗位。
04、超七成應屆畢業生參加校園宣講會,面試比例有所提升
調研發現,37.48%的畢業生參加過1-2場校園宣講會,23.24%的畢業生參加過3-5場校園宣講會,7.83%的畢業生參加過6-10場校園宣講會,6.07%的畢業生參加過11場以上的校園宣講會,另有25.38%的畢業生未參加過宣講會。
2019年參加過宣講會的畢業生比例為74.63%,同比微弱上浮0.28%。建議有校園招聘需求的企業應重視這一渠道,提早規劃,利用進校園契機加大企業宣介力度,吸引優秀人才。
從參與調研的2019應屆畢業生資料來看,參加4-5場面試的畢業生佔比最高,為35.46%,同比提升7.90%。去年同期面試場次佔比最高的是1-3場,可見在就業壓力感知較大的情況下,部分應屆畢業生的求職狀態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此外,沒有參加任何面試的應屆畢業生佔比為9.33%,和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側面反映出今年的大學生就業依舊存在一定壓力。
01、offer獲取數同比下降,大學生求職心態迷茫
參與調研的2019應屆畢業生當中,截至2019年3月,24.19%的應屆畢業生尚未獲得任何offer,和去年同期相比資料基本持平。
offer獲取數佔比頭兩位的是4個和3個,分別為14.76%和14.42%。對比去年,獲得1-3個offer的佔比上升12.01%,獲得6個及以上offer的佔比下降15.51%。
此種情況一方面和整體就業形勢複雜多變有關,另一方面也因為企業在激烈的人才競爭大背景下,對於offer的發放更加謹慎,從而減少offer發放數量,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增加大學生對於求職壓力的感知。
針對2019應屆畢業生未拿到offer/錄用通知的主要原因,“太迷茫”佔比最高,為26.22%。反映出在當前就業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部分應屆畢業生的求職心態和求職方向出現不確定,需要學校進一步加強就業指導之類的輔導課程,以提高就業質量。其次是“未滿足用人單位要求”和“簡歷投遞太少”,分別佔比21.06%和13.04%,建議大學生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和技能學習,提高求職主動性。此外,“對找工作重視不夠”、“面試機會少”、“獲取工作機會渠道少”等也是應屆畢業生未拿到offer的原因。
據2019應屆畢業生調研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明確已經簽約的應屆畢業生佔比為30.30%,和2018年同比小幅上升1.80%。綜合前文所述,在offer獲取資料同比略有下降的情況下,簽約率同比上升,說明了雖然經濟形勢複雜,企業發放offer更加謹慎,但大學生保有積極務實的求職心態和清晰明確的求職目標,即便不進行“海投”,也能取得不錯的就業結果。
雖然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將提升自身價值,能夠學習新東西放在首位,待遇好能賺錢放在第二位,但通過對“已獲取offer尚未簽約”的原因分析, “薪水/待遇未達到期望值”仍是毀約首要因素,比例為38.23%。其次是“職位/工作內容不喜歡”和“離畢業還早,還有機會拿到更好的offer”,佔比分別為35.59%和31.36%。
此外,“工作地點不滿意”佔比為25.98%、“行業/企業前景不好”佔比為18.16%、“工作環境不喜歡”佔比為16.58%、“手中有多個offer,正在抉擇中”佔比為11.19%、“企業知名度未達到我的要求”佔比為10.88%、以及“已經有意向單位,等待簽約”佔比為6.44%,都是影響2019應屆畢業生簽約的因素。
2019年參與調研的應屆畢業生中,15.06%有過毀約經歷,和去年同比,毀約率小幅下降3.50%,這也和今年就業難度感知較高有關、大學生對就業機會更加珍惜。
具體分析毀約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拿到了更好的offer”,佔比為61.45%,其次是“試用期發現工作與自己想象的不一樣”,佔比為18.07%。此外,因為“用人單位的承諾沒有兌現”和“有除就業外更好的發展機會,如出國、繼續深造等”而毀約的佔比分別為6.02%和3.61%。
總體來看,雖然2019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心態更加積極,對於就業機會也更加珍惜,但是在獲取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發現工作內容與自身契合度較低、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的時候,依舊會遵循內心,選擇更加符合自己需求的就業機會。
2019應屆畢業生認為成功獲得offer/錄用通知的主要因素是“有相關的實習經歷”,佔比為57.66%,其次是“求職目標明確”和“社會實踐經驗豐富”,佔比分別為50.39%和49.69%。
和2018年相比,排名前三的因素沒有發生變化,並且佔比均有所提升。擁有相關的實習經歷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加上明確的求職目標,使得畢業生更容易獲取offer。
01、新一線城市吸引力維持首位,一線城市吸引力有所上升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2019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地比例最高的依舊是新一線城市,佔比為44.18%,同比上升4.00%,說明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就業機會相對較高的新一線城市,最受畢業生的青睞。一線城市吸引力小幅上升,佔比為30.63%,同比上升3.27%,反映出在就業壓力之下,擁有較多工作機會和成長機會的一線城市,即便生活成本高一些,還是能吸引不少應屆畢業生。
此外,期望就業地是二線城市的佔比為20.14%,三線及以下城市的佔比是5.05%,同比均有所下降。在整體經濟下行的背景下,相比體量較小的二三線城市,畢業生更願意去一線及新一線城市闖一闖。
進一步對比2019應屆畢業生實際就業所在地資料,發現實際簽約地點比例最高的也是新一線城市,佔比35.17%,一線城市簽約佔比為32.14%,說明吸納大學生就業佔比最高的依舊為新一線和一線城市,且佔比均同比呈現增長態勢。然而實際簽約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畢業生佔比14.87%,表明畢業生雖想去大城市發展,但因為生活成本高,加之多地出臺引才政策,使得實際簽約三線城市的佔比高於期望。
02、國企依然最受畢業生青睞,民營企業實際吸納近五成
從期望就業的單位性質來看,國有企業佔比最高,有33.17%的應屆畢業生期望在國有企業工作,隨後分別是三資企業佔比24.55%,民營企業佔比21.23%,事業單位佔比11.42%,國家機關佔比6.65%。工作穩定、待遇較好的國有企業依然最受應屆畢業生青睞。
從簽約單位性質來看,民營企業佔比47.25%,國有企業佔比30.43%,三資企業佔比13.04%,事業單位佔比3.48%,國家機關佔比3.48%。民營企業仍是吸納就業的絕對主力,國有企業因為體量大、用工需求大,所以人才吸納也較多。
03、期望與現實部分不匹配,銷售類崗位就業缺口明顯
根據調研結果,應屆畢業生期望從事的崗位排在前三的是技術、財務/審計/稅務、運營,佔比分別為17.95%、11.51%和11.04%;隨後是行政/後勤/文祕佔比9.85%,設計佔比8.65%,研發佔比8.53%,人力資源佔比7.97%,市場/公關佔比5.33%,採購/貿易佔比3.92%,銷售佔比3.62%,產品佔比3.24%,生產/加工佔比1.02%,法務佔比0.98%,客服佔比0.72%。
從實際簽約單位所屬崗位先後順序排名來看,第一位仍是技術崗佔比23.19%,其次銷售崗佔比14.72%,生產/加工崗佔比8.06%,運營崗佔比10.30%,研發崗佔比9.30%,行政/後勤/文祕崗佔比5.27%,財務/審計/稅務崗佔比5.25%,市場/公關崗佔比4.35%,人力資源崗佔比4.34%,客服崗佔比3.77%,設計崗佔比2.90%,產品崗佔比2.61%,採購/貿易崗佔比1.39%,法務崗佔比0.47%。
通過對比崗位供需資料,發現大學生求職依舊存在較為明顯的供需不匹配現象。資料顯示,銷售類崗位實際吸納的人才量僅次於技術,但畢業生就業意願明顯低於實際就業比例,與之類似的還有生產/加工崗位和客服崗位,均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
行政/後勤/文祕、人力資源等偏向於企業職能類的崗位,在社會整體經濟形勢趨穩,以及企業內部崗位數量相對較少、人員流動性偏低的背景下,招聘需求低於求職供給,因此呈現較為明顯的就業偏差。建議高校根據當前的社會經濟形勢和就業現狀,提前對相關專業的大學生進行求職輔導,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從期望的就業行業來看,排名最高的是IT/通訊/電子/網際網路行業,佔比21.35%;其次是房地產/建築業佔比12.42%,文化/傳媒/娛樂/體育佔比10.95%,金融業佔比9.89%,商業服務(諮詢/財會/法律/廣告/公關/認證/外包)佔比9.16%,汽車/生產/加工/製造業佔比6.31%,貿易/批發/零售/租賃業/快速消費品/耐用消費品業佔比5.50%,文體教育/工藝美術業佔比4.94%,服務業(醫療/護理/美容/保健/酒店/餐飲/旅遊/度假)佔比4.82%,政府/非營利機構佔比4.60%,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業佔比3.20%,能源/礦產/環保業佔比2.47%,農林牧漁業佔比0.77%。
從實際簽約單位所屬行業先後順序排名來看,IT/通訊/電子/網際網路所佔比例為18.51%,房地產/建築業為16.78%,汽車/生產/加工/製造15.49%,服務業(醫療/護理/美容/保健/酒店/餐飲/旅遊/度假)為13.48%,金融業為7.62%,貿易/批發/零售/租賃業/快速消費品/耐用消費品為7.54%,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業為6.09%,商業服務(諮詢/財會/法律/廣告/公關/認證/外包)為4.06%,能源/礦產/環保業為3.19%,文體教育/工藝美術業為2.03%,文化/傳媒/娛樂/體育業為1.45%,政府/非盈利機構1.16%,農林牧漁業為1.16%。
資料顯示,文化/傳媒/娛樂/體育行業實際吸納人才比例與期望入行畢業生比例差距最大,達到9.50%,說明畢業生進入意願強,但行業消化人才能力有限。房地產/建築業、汽車/生產/加工/製造業、服務業畢業生進入意願較小,但實際人才消化能力較強,建議相關企業考慮加大招聘力度、學校考慮通過就業培訓適當給予引導。
調研結果顯示,2019應屆畢業生期望月薪集中在6000-7999元,佔比最高,達到了32.39%;隨後為4000-5999元之間,佔比24.86%;4000元以下的佔比總體為23.44%;8000元以上的佔比為19.31%。對比2018年,畢業生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4000-5999元,佔比46.05%,其次是3000-3999元,佔比24.83%。經濟新常態大環境下,受物價上漲,生活成本負擔日益加重等因素影響,畢業生對未來薪酬的預期有所提高。
從實際簽約月薪來看,有七成2019應屆畢業生的簽約月薪在6000元以內,4000元以下佔比為35.77%,相比2018年六成應屆畢業生簽約月薪不足4000元,3000元以下佔比為34.62%的情況,畢業生實際簽約月薪同比有所提高,但期望與現實依然存在偏差。
06、簽約對口率有所上升,畢業生求職機遇與挑戰並存
從簽約的工作與所學專業是否對口情況來看,2019年簽約對口的畢業生佔比為66.09%,不對口的佔比為33.91%。2018年,60.80%畢業生簽約對口,39.20%簽約不對口,和去年資料對比,2019年簽約對口率上升5.29%,不對口率雖然下降,但仍超過三成。
造成簽約不對口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很多學生入學時並未完全遵照個人興趣報考專業;另一方面嚴峻的就業壓力也是造成專業不對口的重要原因,很多畢業生面對難得的就業機會,對於專業是否對口沒有太大的選擇餘地。但是隨著市場對多元化跨界人才需求的增加,跨專業求職也為高校畢業生擴大就業選擇面、擴充自身綜合業務能力、更好滿足市場需求提供了重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