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將至,悄然間2019年只給人們留下了最後一週時間來回顧並盤點。這一年,科技依然快速地發展著,速度就好像第一批 90 後已經觸及而立之年一般,讓人猝不及防。不過,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始終脫不開失敗。但失敗也有很多種,有為最終成功而不斷鋪路的,也有那些致命的、欺騙性的,以及十分愚蠢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總結出的 2019 年最失敗的技術有哪些。

1. 波音失控的自動駕駛

在 12 月 23 日美國股市開盤之前,波音公司突然臨時停牌,隨後宣佈高管人事變動——CEO 丹尼斯 · 米倫伯格(Dennis A. Muilenburg)已辭去波音公司執行長一職。同時,波音公司任命現任董事會主席戴維 · 卡爾霍恩(Dave Calhoun)將於明年 1 月 13 日正式擔任該職務。在短暫的過渡期內,首席財務官史密斯(Greg Smith)將擔任臨時 CEO。

外界普遍認為,目前 CEO 丹尼斯 · 米倫伯格的辭職和這家世界航空業的龍頭企業在今年面臨的一系列挫折有關,包括 737 Max 飛機的事故和停產,以及 Starliner 太空梭的延期和失敗等諸多問題。

其中,波音 737 Max 的慘痛失敗或許是推動他辭職的最主要原因。

在 2019 年 3 月 10 日,衣索比亞航空的一架波音 737 Max 飛機發生墜機空難,機上 157 人全部罹難。這是繼 2018 年 10 月 29 日,印尼獅航空難事故造成 189 人罹難後,波音 737 Max 飛機發生的第二起空難。在這兩起事故中,自動駕駛系統不斷使飛機處於俯衝狀態,而飛行員一直都在努力,試圖將飛機的控制權奪回來。

飛行員只有很短的時間能夠對被稱為 “MCAS” 的飛行控制系統作出反應,而且他們對該系統幾乎是一無所知。

737 Max 為使用更大且更節能的新型發動機而改變設計,這使其空氣動力特性隨之變化。而波音為了在降低油耗、提高經濟競爭力的同時解決問題,選擇了安裝 MCAS 進行軟體上的區域性修補,並不想改動 737 的原機型。

而這個改動可能會使飛機在某些情況下失速。在第二次墜機事故中(今年 3 月的衣索比亞航空事故),不僅暴露了自動駕駛儀是罪魁禍首,還暴露了美國航空安全監管機構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越來越多的權力拱手讓給波音。

事實證明,過度激進的自動化系統,加之缺乏對飛行員的相關培訓,最終釀成了兩起重大航空事故。波音公司的損失已經達到數十億美元,而且 737 Max 飛機仍然被停飛,也已經停產。

印尼獅航的波音 737 Max 飛機

2. 虛假的“食品計算機”

第二個上榜的失敗技術,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自揭其短——一項出自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欺騙性研究專案。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素被稱為 “未來工廠”,但是其“食品計算機(food computer)” 可能並不會包含在其中。

最早在 2015 年的 TED 演講中,建築師迦勒 · 哈珀(Caleb Harper)利用一個裝有電子裝置和 AI 的水培箱收集了 180 萬張檢視。他表示,這樣可以測量出數百萬種光、溫度和溼度的組合。他說,他的開放農業專案將是 “網路農業” 的先驅。

然而,事實證明,這臺 “食物計算機” 不過是一個美化過的小型種植箱,而且實際使用效果還不好。但是,迦勒 · 哈珀通過用科技感十足的詞語,比如 “氣候黑客”“開源” 和“微生物組”等,不斷地給該專案“施肥”,這讓他持續獲得了媒體實驗室的關注與資金支援。

今年 4 月,迦勒 · 哈珀對這種裝置的描述達到了荒謬的頂點,當時他說,目前已經採用 “機器學習” 技術來種植羅勒(一年生草本植物,稍加修剪即成美麗的盆景,可盆栽觀賞;也可食用,有一定藥用價值)。而當時,麻省理工學院的新聞稿甚至聲稱這種羅勒“可能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美味”。

直到今年 9 月,專案的實驗者們停止了吹噓,對媒體表示他們偽造了照片(實際是購買的植物),並做出了一系列欺騙行為。據《波士頓環球報》報導,10 月份麻省理工學院的管理人員已經 “停止了” 該實驗小組(名稱為 OpenAg)的大部分工作。

“食品計算機”(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TONY LUONG)

3. 基因編輯的無角奶牛

今年,一家名為 Recombinetics 的公司通過基因編輯建立出了一群無角奶牛。當時,該公司堅稱它們並不是轉基因生物,甚至不應受到監管。畢竟,他們認為通過精確的基因編輯,可以隨便地將一個牛的基因換成另一個,即便它們的長相或許並不符合人們的認知——沒有牛角。

但是,這群牛當中出現了一個“叛徒”。此前沒有任何人注意到,直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檢查了其中一頭公牛的 DNA,才發現該公司意外地在基因編輯過程中植入了一大批細菌的基因。

因此,這群公牛和其他一些無角動物實際上都是轉基因的。當然,新增細菌的 DNA 可能對人類來說是無害的。但真正讓人受傷的,是這些基因編輯者們聲稱的分子精度。這些動物最終都被焚化,讓所有的參與人員都蒙受了相當大的損失。

基因編輯的無角奶牛(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CORNELL ALLIANCE FOR SCIENCE)

4. 基於DNA的“同性戀雷達”

在一項測試與同性戀行為相關的基因的重大研究進行了幾周之後,一名程式設計師釋出了一款名為 “How Gay Are You?(你有多同性戀)” 的應用程式。

通過這款應用程式,人們只需要付款 5.5 美元就可以利用這些研究結果來計算每個人的同性戀程度。該應用程式使用的基因測試結果是來自 23andMe 這家 DNA 鑑定公司出售的測試基因檢測專案。

爭議隨之而來,這款應用程式是一次對科學的“危險誤讀”?還是準確地強調了一個重要問題——即沒有一個基因能決定人們是否是同性戀?又或者,它是否表明,試圖解釋同性戀行為的最初研究專案本身就是錯誤構想出來的?

目前,這款同性戀雷達應用已經消失了,它並沒有在廣泛的爭議中倖存下來。但是基因預測的承諾或者說問題,實際上卻並沒有消失。基因科學家們如今有了新的方法,不僅可以將微小的基因差異與一個人的患病風險聯絡起來,還可以將其與身高、智力或收入潛力等特徵聯絡起來。

這會帶來怎樣的社會後果?一切都尚未可知。

通過 DNA 檢測同性戀程度的應用程式(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GENEPLAZA)

5. 地球生物的星際偷渡

今年 4 月,以色列公司 SpaceIL 向月球發射了該國首個月球著陸器,但在最後的登陸階段失去聯絡,最終任務失敗。而後來發現,美國一家名為 Arch Mission Foundation 的非盈利組織在此次任務中,悄悄地在著陸器上夾帶了一個裝滿水熊的容器。

水熊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強的生物,這種體積極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八條腿生物可以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以休眠的狀態存活。它在海拔 6000 米以上的雪山、溫泉 、南極和深海(4000 米以下)環境中都能生存,甚至在月球的環境下也有存活的可能。

當人們提出要保護其他行星時,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避免讓地球上的生物 “汙染” 其他星球。

雖然在月球這種沒有水的環境下,水熊就算依然存活,也難以“甦醒”。但這件事提醒人們,在太空探索越來越多的今天,現行的制度可能難以有效地保護其他行星。

至於將水熊送上月球的目的,Arch 表示其初衷是建立一個地球的備份。為此,該組織嘗試進行 DNA 儲存,以及將昆蟲封裝在人造琥珀中等行動。與此同時,此次以色列的月球著陸器上還儲存著 6 萬頁的文字資料,其中包括了大量來自維基百科的內容。

Arch 聯合創始人 Nova Spivack 說:“我們沒有告訴別人,我們偷偷帶上了生物。我們只是決定去冒這個險。”

月球表面的探測影象(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NASA/GSFC/ASU)

6. 三星的摺疊屏手機

摺疊屏是今年手機市場上最熱門的概念之一,作為全球首臺正式釋出的摺疊屏手機,三星 Galaxy Fold 從誕生伊始就成了吸引外界最多眼球的產品。

在摺疊狀態下,這款手機的尺寸為 4.6 英寸。而展開後,它的螢幕尺寸可以達到 7.3 英寸,和一個平板電腦的大小相當。

原本三星計劃在今年 4 月 26 日正式開始發售這款摺疊屏手機,售價 1980 美元起(約人民幣 14000 元)。但在釋出之前,三星向全球媒體寄送的測試手機在短時間內集體“翻車”,各種螢幕問題層出不窮。最終導致三星宣佈推遲 Galaxy Fold 的發售日期。

Bloomberg 電子產品評論員馬克 · 古爾曼(Mark Gurman)在今年 4 月份試用 Galaxy Fold 僅一天之後,就在其推特上發出了一張正在不斷閃爍的螢幕的照片,配文寫著“完全壞了,不能用了。”

三星表示將 “採取措施” 強化螢幕,同時表示,測試手機上發現的缺陷可能與薄弱的鉸鏈有關。在經過調整修改之後,三星官方於今年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佈 Galaxy Fold 在 11 月 8 日正式登陸中國市場,售價為 15999 元。

根據目前各大手機廠商的時間表來看,市場上至少還有 6 款摺疊屏手機將在明年趕到戰場。

三星 Galaxy Fold 的確在時間上搶先了一步,但與電子產品粉絲們對下一代螢幕的期待相比,Galaxy Fold 的產品顯然還沒有真正做好準備。這款價格高昂的手機,與其說是昂貴的玩物,倒不如說是一個值得期待、但目前依然脆弱的 “科學實驗” 產品;其後面需要解決配套的柔性顯示技術,或許依然和工業化、規模化相去甚遠。

三星的摺疊屏手機(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UNSPLASH/BAUMEISTER)

7. 蘋果的 “不平等” 信用卡

蘋果在今年 3 月底的釋出會上正式釋出了 Apple Card。但在開放使用後,有部分使用者發現:在夫妻雙方擁有資產一致的情況下,一個科技企業的高管在 Apple Card 上擁有的信用額度上比他的妻子高了 10 倍。

這一問題影響廣泛,甚至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 · 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也公開表示,他和妻子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蘋果的一位銷售曾經對此解釋道:“這個只是演算法的問題。”但問題在於,支援這項信用卡服務的蘋果和高盛公司卻從未解釋過背後的原理;而在將性別歧視問題推給演算法和機器的時候,或許人們就更難進一步追究人的責任在哪兒了。

此前,Facebook 也曾深陷歧視泥潭,比如 Facebook 上關於計程車司機的招聘廣告會更多地推送給少數族裔,而超市的工作則會自動推送給女性。

今年,Facebook 達成了一項和解協議:禁止廣告商在住房和招聘廣告中進行有意的歧視。但也有研究表明,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演算法仍在悄悄地扭曲著廣告的最終呈現結果。

蘋果的信用卡(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APPLE)

8. 印度的網路開關

對印度政府來說,每當麻煩來臨時,最方便的應對方法就是直接切斷 Facebook、WhatsApp 等應用背後的網路連線。

據 InternetShutdown 的資料顯示:印度在 2019 年已經進行了 104 次的主動切斷網路連線行為,其斷網帶來的影響規模甚廣。

就在本月,印度政府再次切斷了大約 6000 萬人的網路連線。起因是印度北部的群眾就一項爭議法案開始了抗議行動,該行動造成了政府機關的大規模關門。

除了印度之外,目前巴基斯坦、土耳其和伊朗等國家也開始效仿斷網控制的做法。或許這些國家已經意識到,一個簡單的 “網路開關” 就可以讓社會上的爭議快速地冷卻。這樣既避免了麻煩,同時又能減少各種抗議的負面資訊傳播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