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I10:敲碎萬物,迎接魔法

naojiti發表於2019-08-10

從科技的視角看,2019年和2009年有什麼不同?

我想,最大的不同有兩個:一是手機越來越重要,儼然變成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二是生活裡的終端越來越多,並且多終端的趨勢似乎不可逆轉。

這兩件事同時存在,當然尤其合理性,但也客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不舒適”。手機、平板、智慧穿戴、電腦、電視、車載終端、智慧音響、無人機,每個人的生活裡現在都有巨大數量的終端裝置。但是它們彼此的關係卻是孤立遠大於聯接,往往我們拿到了一個裝置,就要學習一套新的使用方法。而這些新裝置想要與手機之間產生聯絡,基本只能通過APP和二維碼、簡訊,來發生一些簡單的淺層關係。

多終端的問題,某種程度上是懸在未來頭上的一個隱患:當終端越來越多,使用者將很討厭無盡的學習成本和低效聯接模式、開發者將消耗大量時間與金錢,只為了將應用搬到一個個不同的裝置上;社會生活的效率,可能在一個個終端的拿起放下中被普遍拉低效率。

這個複雜的問題,是否能有一種技術上的解題思路?讓消費者不拋棄時代饋贈的科技禮物,也不至於在手機和多裝置的混合中焦頭爛額。

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19,有很多震撼的技術釋出。但是如果說其中哪項技術將帶給我們的生活最直接可感的改變,那麼非EMUI10莫屬——它從底層邏輯上,解決了多終端和手機之間到底如何共存的問題。

這一點,神似當年到底發展空軍還是海軍的爭論,結果卻發展出了航空母艦這種至今霸佔人類軍事史頂峰的存在——技術不達標時才要取捨,技術牛人表示:我全都要。在維持手機王統,與發展多終端生態之間,EMUI10“輕輕”說了三個字:分散式。

一場魔法隨之誕生,問題有了全新的答案。

回顧EMUI的發展歷程,我們很容易發現它一路都在解決重大問題,從“天生快一生快”,到GPU Turbo,再到方舟編譯器,莫不如此。而分散式——這個聽起來有點生冷有點技術的名字,可以說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創造了新的時代。

如果我們耐心審視EMUI10,以及被它帶入現實的技術邏輯、開啟的手機體驗戰略,就會發現這樣的評價絕非誇張。

當然,EMUI10還有很多值得稱道的東西。比如“美,不止初見”的全新UI設計,包括深色模式、多彩的滅屏顯示,再進化的雜誌鎖屏、引入莫蘭迪風格顏色等等。

但我想我們有必要先將目光集中在分散式技術,在EMUI10中帶來的改變。因為或許我們在不久之後,就要從它敲碎和重建的規則中,重構你對手機、對生活的想象。

“活字印刷”,魔法的開始

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19,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提出,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是華為未來5到10年的長期戰略。

華為要做全場景多硬體生態,這在今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而一直以來大家好奇的,是華為全場景生態與其他硬體廠商的IoT產品,究竟有什麼不同。

EMUI10就回答了這個問題。事實上,每一項華為戰略都有非常清晰的技術支點,在技術層就將自身產品與體驗構成了差異化。比如說華為終端的核心驅動力是AI,就是建立在麒麟系列AI晶片的基礎上。

而華為已經明確提出的1+8+N全場景戰略,要讓華為手機、華為PC、大屏、穿戴等裝置,以及生態合作伙伴的裝置建立完全不同的產品競爭力,其技術起點就是EMUI10中展露的分散式技術。

所謂的“分散式”其實並非一項具體的技術,而是多種跨領域軟體技術的集合,其中包括一系列分散式計算、儲存,以及硬體虛擬化的技術。這些技術解決方案集合到一起的目標只有一個:把現在的硬體系統全部敲碎。

當然,敲碎的並非物理層面的硬體,這個目標一把錘子就夠了。而是在硬體能力層面把一個個終端打碎,變成能力上的最小集。再基於這個結果,把硬體能力重新組裝到一起。

或許我們換個說法,更有助於大家理解其中的邏輯:我們今天面對的硬體,絕大部分只能基於應用進行連線。但硬體往往並非只有應用,而是擁有一群不同能力的硬體模組。

比如說,一個手機擁有螢幕、通訊模組、攝像頭、麥克風、計算模組等等;電視擁有螢幕、攝像頭、麥克風、遙控裝置;手錶擁有螢幕、感測器、麥克風。

注意到沒有?其中這三種硬體都有螢幕麥克風,那是不是可以在網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這些螢幕麥克風連線起來,這樣你對著手機手錶的麥克風說話,其實也就是對著電視的麥克風交流;手機螢幕看著小,就直接把它扔到電視上。

這種邏輯下,硬體不僅可以互通,還可以互助。比如手錶的螢幕肯定不會有多好,那麼是否可以讓手機的計算能力計算好影像,再直接扔到手錶這裡,提升手錶的顯示效果?

聽起來這些有點不可思議,但在EMUI10中,這樣的無縫體驗確實已經做到了。基於分散式技術和硬體虛擬化、軟體匯流排技術,華為將各種終端的能力進行了池化,都集中在一個虛擬大平臺上,變成了一個你看不見,卻擁有你手機、穿戴、電視、PC等各種能力的超級終端。

這個聽上去不可思議的變化,開始於EMUI10背後一項巨大的工程:將各種終端的硬體能力進行層層解耦,把打碎的硬體形態拆分到最小化程度,變成一個個獨立的驅動檔案。

基於這些硬體能力的最小集,在網路聯接和端雲端計算能力的幫助下,我們就可以將自己的硬體體系進行“能力上”,而非“應用上”的聯接,真正做到跨終端裝置的一體化。

這就像智慧裝置時代的活字印刷術,分散式技術把一塊塊碑刻與竹簡拆分到最小,變成一個個字。再用這些字組成千變萬化的內容,形成了跨文獻的印刷效率。在華為開發者大會現場,就演示了把一臺大疆無人機的攝像頭,直接“馴化”成手機攝像頭。我們不再只能通過無人機拍好視訊,下載到電腦再傳到手機中觀看,而是可以通過手機直接在天空中無延遲地注視世界。

至此,我們知道華為並不是僅僅想讓你買一堆華為和合作夥伴的裝置。而是想要基於EMUI10開始的獨特技術能力,在分散式技術基礎上構築並未出現過的跨終端體驗——所以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總裁王成錄博士說,EMUI10是開啟全場景智慧生活的鑰匙。

如果還沒有理解EMUI10的分散式技術,武俠迷可以想想古龍描寫的一口箱子,箱子裡的部件靈活組裝,變成一把把克敵不同敵人的絕世神兵;動漫迷可以想想變形金剛,他們之所以能變形,似乎就是因為身體是由“分散式部件”組合到一起的;女性朋友們,大概可以想想你肯定不會只穿固定的套裝搭配,而是把不同的單品、配飾組合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再出門。

未來的我們,將可以把各種裝置的硬體能力,組合成我們自己喜歡的樣子。

誰能說,這不是一場革命呢?

請重新享受這個多硬體的世界

在技術基礎上,想象未來是很難的。就像智慧手機剛出現的十幾年前,你肯定無法想象今天的手機應用形態——想出來了,你大概就可以上福布斯排行榜。

但是未來近在眼前,先在文字裡體驗一下EMUI10將帶來的使用者體驗改變,或許還是很有必要的。

在EMUI10分散式技術的“超級終端”理念裡,使用者能夠通過手機直接管理其他裝置。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更有趣的體驗爆發點在於,使用者將可以同時收穫不同硬體的不能能力,獲得意想不到的價值。

EMUI10指向的超級終端,將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來看看。

比如說,在跟家人視訊通話時,我們經常嫌棄手機螢幕太小,聲音也不夠清晰。尤其是與長時間未見的父母、孩子、伴侶視訊通話的時候,恨不得聲音再真切一點,影像再放大一些。

在分散式技術的幫助下,當我們把手中的手機,和房間裡的TV、音響組合成一個超級終端,這一切將迎刃而解。視訊通話的時候,我們可以一秒將視訊扔到電視上,享受大屏帶來的互動快感;如果掀起電視的音質也不如意,可以將通話扔到智慧音響裡,真正讓家人的聲音包裹住你的思念。

從前,做到這一切也不是不可能。但至少需要安裝3根轉換線,除錯幾個驅動器。折騰完半個晚上就過去了,遠在老家的父母要陪我們苦苦等待裝置就緒。

再比如在開車時,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牽掛。但是疲勞駕駛、情緒駕駛這類問題,很可能司機本人都意識不到。如果家人不在身邊,危險可能隨時發生。而如果利用EMUI10的分散式技術能力,我們可以讓車裡的攝像頭變成智慧攝像頭,監測司機的狀態;再讓智慧手錶監測司機的心跳、心率等指標,這一切在手機裡完成AI感知計算,並且實時通報給遠方的家人。那麼駕駛安全顯然將獲得質的提升,家人的牽掛將被科技所溫暖。

在超級終端到來前,這個設想近乎是無法被普通人實現的。而此後,或許將是我們生活裡的日常。

在分散式技術帶來的超級終端下,這樣的改變還有很多。比如我們使用PC進行網銀轉賬、賬號登陸時,將不再費時費力接受驗證碼,因為我們的生物密碼資訊就儲存在超級終端裡,每個終端都能認識主人;再比如PC上將能打造與手機上無縫結合的辦公體驗,手機可以操控電腦,電腦也可以操控手機。對於每天兩部手機一臺PC來回忙活的媒體人來說,這簡直堪稱救星。

分散式技術,讓多終端世界變得有點科幻,又富含樸素的底層邏輯。在未來,消費者只有一個任務,就是重新享受這個多終端的世界。多終端帶來的不再是生活碎片化,而是我們意志與感官的無限延展。

在無限世界,讓開發者做點偉大的事

剛才我們說過,消費者其實挺難提前想象技術底層邏輯改變之後的應用體驗革命,畢竟想象到了也只是提前高興一會。然而對於開發者來說,理解底層變革和場景變革,是他們的本職工作,甚至人生拐點——超級終端展現出的“魔法”,顯然符合這一標準。

如果說,4G網路和智慧手機互動形態,讓軟體應用進入了無線世界,使用者可以隨時啟動網路和應用。那麼今天EMUI10的分散式技術,就在讓軟體應用進入無限世界。

什麼是無限世界?硬體形態和規則有限、程式語言有限、網路資源與互動形態有限,依舊是今天對開發者的最大制約。而在跨終端分散式技術普及的時代裡,硬體和程式設計限制將被取消、5G帶來了網路資源層的保障,AI提供了擴充互動的解決方案——種種限制都在取消,新的限制,可能僅僅是想象力的限制。

為了踐行這個關於AIoT和萬物互聯的承諾,華為需要在開發端提供一系列支援,幫助開發者打破硬體與開發的界限。

事實上,在普通使用者的視線死角里,開發者們正在經歷非常“痛苦”的多終端旅行。IOS、安卓各需要不同的開發體系,平板、大屏、IoT裝置,每出現一個硬體形態開發者就必須重新開始一套開發工作。加上不同開發語言間的切換,今天面對移動市場,可以說開發者更多是在進行源源不斷的相容工作,而非腦洞和創意。

終端越多,重複工作越多,正在成為今天開發者的“不能承受之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EMUI10的一大創新,是第一時間開啟了將開發者接入到超級終端的路徑。EMUI10提供一次開發多端部署,靈活組裝的“元能⼒”開發。同時為開發者提供分散式UI程式設計框架,實現應用介面多端自適應,從而實現跨裝置之間的生態共享,開發者不用再每一塊螢幕背後痛苦而無聊地熬夜工作。

EMUI10的超級終端能力,會完整開放給第三方,並提供開發指導,開發者只需要按照說明進行配置就可以接入。

那麼節省下相容成本和工作時間的開發者,應該去做什麼呢?顯然,開發這條路是永不可能輕鬆的。真正等待開發者的,是5G、AI、跨終端分散式技術,甚至新的螢幕形態、互動手段,這些新技術底層的協同創新,正在重新描繪硬體到底是什麼。新的體驗、新的能力邊界,新的依賴習慣,今天來看都已經準備好了前提條件。

對於開發者來說,EMUI10對映到自己的工作中,是一次洶湧而純淨的創新考驗,硬體、軟體與演算法開發都被未來所需。

節省精力和時間,去做一點偉大的事吧——EMUI10對開發者如是說。

魔法是如何煉成的

打碎硬體,重新組合超級終端,這樣一場手機+萬物的魔法,顯然會讓消費者好奇背後的產業邏輯。

新的消費者體驗、開發者環境,包括手機安全能力背後,我們會好奇華為和EMUI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其他廠商會不會很快追上來,形成各起爐灶的AIoT局面?

如果回顧此前的技術創新,比如GPU Turbo,我們會發現其他終端廠商推出了各種名為“turbo”的東西。但在軟硬體協同加速這件事上,還是沒有人可以模仿。這背後的原因在於,一項技術背後並不僅僅是技術邏輯和創意,同時還有大量的基礎軟體工作,以及精細化的垂直創新。

對於分散式技術的打碎與重組,背後華為“將複雜留給自己,把簡單留給使用者”的精神可謂發揮到淋漓盡致。

王成錄博士介紹,分散式技術最大難點,也是最繁重的工作量,是對不同終端的應用架構進行層層解耦。軟體解耦是一件非常繁複,背後蘊藏著大量枯燥且精細的清理工作,且必須完整理順出邏輯閉環。從EMUI5.0時代開始,相關團隊就投入了40%的人力,專門進行清理架構。

比如說跨終端能力最重要的圖形引擎,如果想要相容所有裝置,就必須把所有適配標準都清理出來,再把引擎解開,拆分到最小集。這些最小集的基礎上再進行模組組合與柔性部署,根據需要組成“變形金剛”。

所以說,EMUI10背後的分散式技術,不僅是幾種技術創新,同時還有大量時間、資源、細節創新上的積累,客觀上幾乎無法被複制。畢竟多年的積累,龐大的專業人才隊伍,對基礎研發的堅信篤定,以及不計成本的投入,在今天世界範圍內都是華為的招牌。

未來,分散式技術將會成為EMUI所沉澱的,華為新的技術差異化賽道。EMUI10僅僅是個起點,軟體匯流排技術還有漫漫征程,超級終端與AI能力邊界、5G環境的適配還有新的機遇要觸發。

EMUI10告訴我們,魔法確實發生了。在接下來的Mate系列新旗艦機上,我們就都可以體驗到EMUI10打碎硬體,超級終端的魅力。

然而魔法的最終答案,是根本沒有魔法。只有面向底層技術的勇敢奔跑,只有人才、時間和成本的漫長投入,只有對邏輯和科學的篤定——這是EMUI10偉大的一面,華為可愛的一面,也是未來之所以值得期待的一面。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5329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