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百人研發團隊的管理問題?

Worktile發表於2019-07-10

分享一個公司規模近200,研發佔一半的創業公司 Worktile 在研發管理方面的玩法,僅供百人左右研發團隊參考~

什麼是研發團隊,簡單的說,就是由你熟悉的那幫穿格子襯衫程式設計師為核心組成的團隊,就是研發團隊。本來,你以為格子男們是很乖很悶騷的那種,管理和協作起來比銷售和業務簡單很多,而實際情況是,格子男們並不那麼容易管理,面向程式碼世界的複雜度,可能遠比面向財物世界的複雜度還要高。作為致力於團隊協作的公司,我們研究了很多國內和海外牛逼公司的研發模式和研發管理,例如OKr在谷歌、Facebook的應用,Uber的高效會議制度,阿里的績效體系,騰訊的產品流程。除了在自身團隊做了N次不同的試驗和反思,我們也將很多不錯的經驗分享到客戶和使用者,所以本文試圖將Worktile的研發管理全景圖做一個概括性的闡述。要談清楚方法,就先了解清楚問題,研發管理之所以令人頭疼,核心的問題無外乎以下一些方面。

研發管理的典型問題

 

image.png

 

難以KPI化和考核

任正非有句名言:錢分好了,管理的大部分問題就解決了。我對此深表同意,可問題是,怎麼能分好錢確實非常考驗能力、經驗和智力的。研發之難,恰恰難在無法KPI化工作本身,所有那些試圖KPI化工程師和碼農的做法,最終結果都啼笑皆非、面目可憎、吃力不討好。在我過去經歷,還有客戶實際的研發管理裡,試圖KPI化研發工作一直是不同團隊努力的嘗試,包括和不限於以下方式:

  • 解決Bug數
  • SLA
  • 功能完成度
  • 加班,007就比996牛逼,996就比955更值得獎勵
  • 營收捆綁
  • NPS

這些看起來可以數字化的指標,除了證明研發管理者通過偷懶的方式做績效考核外,可以說毫無價值,也無法給公司和組織帶來正向的激勵。

離程式碼很近,離使用者很遠

另外一個現實且無奈的問題是,工程師和產品經理好像是在象牙塔裡做產品和研發,和使用者往往離得太遠太遠。這種問題帶來的傷害可能遠比其他事情來得更加徹底,但本質上這是研發規則上沒有解決好的問題,導致工程師本身並沒有任何的目標和動力去貼近使用者和客戶場景。
我們常常說要做使用者喜歡的產品,但那些反人類智商的產品,往往是產品經理和工程師合謀的結果。如果說研發管理的目標是提高效能,那麼首先同步研發團隊朝著統一的目標,就是效能管理最重要的第一步。
因此,以什麼樣的制度去驅動研發抬起頭來看客戶場景,是一切研發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跨部門戰爭頻發

因為低頭幹活,所以往往研發團隊的目標和業務團隊的目標並不是一致的,研發體系和業務體系的跨部門戰爭,簡直罄竹難書:

  • 業務認為,怎麼這麼多bug,一個小問題需要花這麼久的時間才能修復
  • 而研發認為業務的智商不夠用,這麼好的產品就是無法準確傳達給客戶
  • 業務面對客戶點頭哈腰;而研發覺得客戶是業務的客戶,不是研發的客戶
  • 業務對需求排期是12345;而研發對需求排期往往是54321
  • 業務給客戶承諾就像談戀愛,把星星摘下來也敢接著;
  • 研發認為你承諾的,你去寫程式碼實現吧
  • 業務認為研發高工資吹著冷氣,自己天天跑在外面曬太陽;研發認為,業務提成那麼高,這產品是我做的,我咋沒提成呢

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是很多公司的普遍現象。因為跨部門的不理解,必然帶來團隊之間的內耗,資訊的折扣和效率低下自然產生。而更重要的影響是跨部門戰爭造成對客戶服務與理解的偏差與推諉,沒有任何公司或者團隊能在一個不流暢的環境下成就對客戶的100%滿意度。

那麼如何解決以上問題呢?

從研發管理全景圖說起

下面的研發全景圖,是我們團隊過去幾年逐步形成的研發管理經驗,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 研發管理的的核心是構建一個開放、自學習、自驅動的組織文化和儀式感,這是打造高效研發團隊最核心的基礎。
  • 左邊是工具和方法,主要包括:以OKR驅動的目標管理,基於Scrum的敏捷,和逐步完善的DevOps。
  • 右邊是制度和規則,核心包含:研發團隊的績效和考核、跨部門合作、其他儀式感驅動的各種規則,尤其是構建自學習的環境與分享機制。

 

image.png

 

打造開放與競合的組織架構和文化

一個組織要煥發活力、自驅動、使命必達的信念,開放而透明的文化是績效管理的核武器。總體來說,不管你的方法和制度多麼豐富和完善,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驅動僵化、死板、沒有活力的團隊產生極其高效的價值。所以,我們在談研發效能的時候,注意力總集中在別人家的團隊是符合管理的,而忽略了團隊啟用的核心首先是塑造超強自由度、透明度和使命感的團隊文化。
從效率這個角度去看,沒有透明度的提效都是打折扣的,在一個組織裡效率低下的首要原因並不是執行力,而是透明度。需要層層審批和報備的組織,設定層層關卡和資訊圍牆的團隊,效率一定是非常低下的,單點的執行力提升並不改變整個團隊的低效基因。
所以,打造開放與競合的組織架構和文化,至關重要。

特種部隊

如何設計研發團隊的組織架構,是個大大的思考題。我們團隊經歷過好幾次不同的組織形態,也經常性的將研發團隊,簡單說,一個研發團隊的角色主要是以下幾類:

  • 產品經理
  • 設計師
  • 服務端工程師
  • 前端工程師
  • 測試
  • 其他

以什麼樣的組織方式調配以上資源,是個非常考驗團隊管理的事情,例如很多公司會將設計團隊作為完全獨立的部門,其他團隊和專案按需調配設計資源,設計團隊就像公司的乙方角色,通過資源調配來匹配執行。而另一種形態則是廣泛存在於Facebook等網際網路公司的方式,設計、產品經理、開發、測試組成短小精悍的特種部隊,在研發團隊中以小組形態組合,就像一個研發業務的介面一樣,有清晰的輸入和清晰的輸出,有清晰的目標和清晰的邊界。顯然,打起仗來,特種部隊方式的小組,從執行到目標都是超級強悍的,也同時能方便研發組織績效考核的落地與激勵。

 

image.png

 

特種部隊的另一個好處是,每個小組的職能和目標是固定的,在產品研發大架構下執行一個精確的目標和單元。但小組成員可以轉崗或者調配到其他小組,從而避免了研發人員的枯燥和無挑戰的問題。

儀式感

儀式感是團隊管理的調味品,也是必需品,就像你吃飯離不開鹽一樣。研發團隊管理者,例如CTO角色的人,需要有意識的在團隊中設計有價值的儀式感,來增加團隊磨合、默契與調味。好的儀式感,就像宗教儀式一樣,能不斷加強團隊目標的執行、文化的塑造以及階段的激勵。

例如,我們自己團隊就有很大儀式性的東西在執行:

  • OKR的階段同步
  • 把重大版本釋出變成研發團隊的階段激勵
  • 管理層的固定One One訪談
  • 研發人員的每月訪談,同步到公司月報
  • 花心思的團建
  • 每月的產品考核
  • 師徒制
  • 走出去,參加各種外部的技術大會
  • 。。。

還有很多其他的儀式和規則,並且以上幾乎每個規則都值得拿出來說道說道。

使用者體驗委員會

在Worktile團隊,我們建立了組織架構之外的一些虛擬組織,虛擬組織的設計可以很好解決跨部門溝通與資訊同步的問題,以使用者體驗委員會為例,將公司裡研發、設計、產品、銷售、客戶成功的同事組成一個虛擬委員會。委員會主席本質上就是這個組織的祕書,通過定期的會議或者討論,將解決使用者體驗上的問題作為核心目標來解決。委員會的茶話會,每次都能高效推進很多方面的事情:

  • 就使用者體驗的重大問題充分討論,產品和研發從不同視角收聽意見,銷售和客戶成功更多代表了來自一線使用者的建議。
  • 促進跨部門的彼此理解,很多時候跨部門的戰爭,來自於互相的不理解和看不起。例如,我們在某次茶會中,就一個很久以來的核心需求做了討論,銷售端原本以為是一個簡單的需求,結果討論下來發現,這個簡單需求其實在客戶方也有非常不同的理解,完全推翻了產品已經草創的設計方案。反過來,銷售同事也完全理解了為何產品方案是如此之難的原因。
  • 指定行動方案,快速驅動產品研發落實改進方案。使用者體驗委員會不是隻討論,更重要的是驅動行動方案,快速解決使用者關心的體驗問題。
技術委員會

同樣在研發團隊,我們通過技術委員會來實現跨研發團隊的技術溝通、分享和技術選型。技術委員會保證了公司始終以科技驅動商業的基礎不被稀釋,匯聚團隊中技術能力最強的圈子更加自驅動的投入技術貢獻,主要的工作目標包括:

  • 公司級的技術方案
  • 前沿技術研發小組研發崗的職級評審,技術委員會承擔對技術能力的職級評估
  • 驅動公司技術進步和學習,例如組織黑客馬拉松、技術分享、對外技術輸出
  • 向市場和銷售輸出技術內容研發下鄉
研發下鄉

就是讓研發走向客戶,貼近客戶需求,瞭解客戶狀況,然後回來完善產品以滿足客戶需求。Worktile本身是企業服務產品,客戶需求在B端是及其複雜而多樣的,憋在辦公室是無法做出好產品的,所以需要從制度上驅動研發、產品和設計走向客戶,而不是待在象牙塔。
研發下鄉給了每個研發人員固定的指標,需要下鄉到客戶現場,所以銷售和客戶成功有了正當的理由要求研發同事完成指標,從另一個方面也加強了研發和業務部門的配合與協作,因為雙方有了共同KPI的時候,大家綁在一起去做好一件事的動力就變得很強。

Polish Week

Polish Week是來自矽谷的流行文化,讓研發團隊在一個緊張迭代之後,有足夠的時間可以休息一下,然後集中火力解決來自客戶的需求或者問題,這種制度設計是非常高效的方法,可以短時間集中兵力解決遺留問題。

技術分享和走出去

5年下來,我們技術團隊每週分享已經正常進行了幾百次,研發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完成過對於所在部門的技術分享。新人來到團隊,可以從過去數百次分享留下來的知識收穫非常多的遺留知識。

 

image.png

(在研發體系共享的技術分享池)

 

另外一方面,Worktile 的核心客戶本來就是研發團隊和工程師,市場維度需要研發人員能夠不斷共享有價值的技術內容,而技術分享機制恰恰提供了驅動工程師內容創作的土壤。每次內部分享的內容,其實完全可以繼續優化成外部可以傳播的內容,通過市場手段實現二次傳播,同時也能夠將團隊中有活力和分享精神的小夥伴,推到前臺去技術大會或者公司組織的技術分享大會分享。


// 未完待續,接下來會再談談研發中的Scrum和OKr,以及研發績效、工具化等。

 

本文作者:Worktile CEO anytao

文章來源:Worktile官方部落格

歡迎訪問交流更多關於技術及協作的問題。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