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流程管理(BPM)與工作流的六大區別

yuzhangqi發表於2009-11-24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資訊系統如ERP、CRM、SCM等得到廣泛應用,其中部分資訊系統能實現工作流的固化和自動化,提高流程效率。但他們仍無法實質性改善企業的整體流程效率,提高企業的競爭力。BPM就是在早期的這些系統的運營與使用經驗等基礎上建立的。

BPM與工作流相比有如下的不同:

(一) 跨組織的業務流程描述語言和工具。在工作流系統上馬早期,經常會發現同一個企業內部不同組織單元、部門的流程採用不同的描述方法,比如A/B/C/F四個部門的賬目管理系統採用某種工作流系統,而A/B/D/E四個部門的訂單和銷售管理系統又採用另外一種工作流系統。這種情況在大型企業集團內部尤為明顯,影響了各業務單元的業務協同和業務最佳實踐的提煉和推廣。而BPM致力於跨組織的業務流程描述語言和工具,避免了企業各部門進行業務流程交流和溝通時各說各話的情況。

(二)統一的流程架構。企業內部從單一管理主題出發進行設計的工作流,通常在企業中缺乏對業務運營活動的總體考慮,侷限於本部門或者本業務的業務需求,各部門和各管理專題之間的流程無法銜接,資訊的共享和傳遞困難,存在大量流程斷點。而BPM在流程之間進行銜接、協調,避免了流程孤島的產生;BPM的目標是形成端到端的流程體系,提高整個業務流程執行的效率、成本、質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滿足客戶的需求。

(三)無“甲方優勢”現象。如果用一般的工作流系統做介面,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服務提供方的甲方優勢現象。通常,一個工作流系統要和另外一個已經存在的系統做介面,工作流系統是有求於已經存在的系統,也就是已經存在的系統有“甲方優勢”。這樣,工作流系統就必須按照已經存在的系統的技術規格來實現,離“跨組織的業務流程描述語言和工具”就越來越遠了,更不用談“跨企業的業務流程管理”。而BPM是在“工作流系統”和“已經存在的系統”之間建立了一個公平的約定,不存在“甲方優勢”。

(四)流程的持續改進。由於工作流系統的存在,相關的業務人員通常已經忽略其內嵌的業務流程,業務部門對資訊系統內嵌的流程缺乏直觀認識和關注,工作流系統的改進非常的複雜,更不要談什麼持續改進了。但是BPM幫助業務人員密切關注資訊系統內嵌流程與其它業務流程銜接關係,隨著業務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進行流程的調整;這種情況下,流程的持續改進,成為提高企業整體流程執行效率的最主要因素。

(五)BPM的SOA本質。SOA是建立更靈活的企業基礎架構的架構方法,而BPM是一套協調的業務流程活動。SOA使使用者可以輕鬆完成將業務流程連線到基礎系統的任務,從而節省時間和IT資源。與之相比,將流程連結到傳統的應用通常要依賴大量不同的專有技術。而且,在採用BPM的同時轉向SOA可以促進SOA元件的再利用,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業務流程本身的複雜性。

(六)BPM一定是企業級的。要實施BPM,一定要樹立流程戰略、流程設計、流程實施和流程監控的迴圈管理理念:從企業的發展戰略出發制定流程的戰略,將戰略指標分解為流程的目標體系,透過流程實現戰略的落地;根據流程戰略進行業務流程的梳理、設計和最佳化;透過組織結構和資訊系統的調整來實施業務流程;透過流程合規管理和流程績效監控,對流程執行情況進行監控,根據結果調整業務流程設計。

如果你正在為資訊孤島(ERP、CRM、HR)這類的以工作流為核心的系統造成的工作瓶頸而苦惱,如果你想搶得市場先機,或者希望強化服務質量、傳承既有知識,現在是該使用BPM的時候了。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3651903/viewspace-102899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