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的線上旅遊的現狀有許多的不同,美國OTA專注做酒店預訂,而中國OTA機票還佔很大的比例;美國線上旅遊公司分工較明確,競爭合作比較有序,而中國線上旅遊企業爭端多、合作少。這裡就從中美上市的線上旅遊公司的相關情況作些對比,供大家分析中國的線上旅遊公司做個參考。

 

各國線上旅遊規模及佔比

中國線上旅遊比例不及印度和巴西,對比美國和英國更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美股上市的主要線上旅遊公司

美國主要有三家OTA上市公司:$Priceline(PCLN)$、$Expedia(EXPE)$、$Orbitz Worldwide(OWW)$;還有家從酒店點評做起來的旅遊點評網站$TripAdvisor(TRIP)$ ;$Travelzoo(TZOO)$ 是一家媒體。中國和印度的線上旅遊公司都是OTA。

 

從市值上看,最大的線上旅遊公司是後面幾家總和的兩倍;營收上我們可以看到,PCLN和EXPE分別達到了44億和35億美元。但是他們的營收都有很大部分來自海外,所以對比他們本地市場或許多中國公司更有借鑑意義。

 

線上旅遊公司本地業務對比

如果以本地營收計算,美國最大的線上旅遊公司其實是$Expedia(EXPE)$,2011年達到21億美元,但是因為業務龐雜、分散,利潤不高;拆分$TripAdvisor(TRIP)$後在努力提升運營;但是他也有近40%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而PCLN則是隻有22%的營收來自美國地區;TRIP、Orbitz、Travelzoo都有部分海外業務。而中國和印度的企業則基本只有本地業務。

 

中美線上旅遊產業構成

如果從產業鏈的角度看,線上旅遊參與者主要有航空、酒店公司的官網,在美國這塊是線上旅遊的主要部分;然後是OTA和旅遊搜尋,這塊中美都有相應的公司。

 

不同的是美國有個大型旅遊點評公司$TripAdvisor(TRIP)$,中國雖然也有他的子公司到到網和$攜程(CTRP)$的子公司驢評網在做類似的東西,但是這類企業在中國線上旅遊領域的地位遠不如TRIP在美國的地位。然後是以度假產品線上銷售為主要業務的公司;這類公司我還沒有在美國找到相應的上市公司(如果有哪位知道麻煩指出下),而中國則是在這塊有很多公司興起,如驢媽媽、途牛、悠哉等。此外,淘寶、騰訊等平臺企業介入垂直旅遊領域在美國也是見不到的現象。

 

中美線上旅遊企業的產業競合關係

以上是花旗銀行於2012年1月釋出的統計資料(攜程資料來自alexa.com上游流量),EXPE為PCLN帶去了18%的流量,同時PCLN和Orbitz也為EXPE也帶去了7%和4%的流量;此外,EXPE還是Orbitz的第二大流量來源方,貢獻了13%的流量,僅次於谷歌的14%。而中國的攜程和藝龍之間相互帶來的流量則少得多。

 

還有一點是搜尋引擎對線上旅遊的流量匯入都很大,但美國有谷歌、微軟、雅虎三家同時給這些企業倒流量;而且雖然谷歌在通用搜尋領域的佔有率高很多,但他給線上旅遊企業匯入的流量相差不會太懸殊。中國則不同,百度分別為攜程和藝龍貢獻了20%和24%的流量;流量來源過於集中已經導致他們流量獲取成本走高。現在百度又獲得了去哪兒多數股權,這對中國線上旅遊行業的發展是不利的。

 

還有個有意思的地方是,美國的旅遊搜尋$Kayak(KYAK)$的流量是比OTA網站低很多的,而去哪兒的流量在百度的影響下是高於攜程的。

 

中美線上旅遊具體業務的異同

1、酒店業務

 

PCLN 2011年預訂量達1.4億間夜,並保持50%左右增速;EXPE酒店業務營收佔比超70%。中國的藝龍已經確定酒店為主的發展策略,攜程的酒店預訂業務營收也佔40%左右。所以,酒店業務對線上旅遊來說是重要的一塊業務(甚至我認為是最重要的業務)。

 

2、機票業務

 

根據PhoCusWright的資料,美國機票線上銷售量的63%由航空公司官網售出;而Priceline 2011年出售的機票量只有620萬張,佔比非常小;Expedia機票營收佔比也小於15%。而攜程售出的機票量(包括呼叫中心)佔據中國的航空客運量的10%左右,所有航空公司官網銷售的機票量才10%多一點。印度的MakeMyTrip 機票交易額佔87%,營收佔40%。

 

3、度假旅遊業務

 

PCLN的booking和agoda上都沒有度假旅遊業務的入口,priceline.com上面可查詢到度假旅遊產品,但也不是重點;Expedia 上面有頻道,還有個子網站classicvacations.com,但度假旅遊業務佔比也很小,不是重點。而攜程卻將度假旅遊作為自己的重點發展業務;此外還有驢媽媽、途牛、悠哉很多線上旅遊企業也是主要做度假旅遊,並且發展很快。媒體報導的一些資料顯示,途牛營收已達12億,驢媽媽營收不到10億。

 

所以,從中國線上旅遊主要的三塊業務:機票、酒店、度假旅遊來看,美國的OTA基本只做酒店,機票和度假業務只是補充;而中國只有藝龍是專注於酒店的、攜程、同程、芒果、淘寶旅行等都是涵蓋三塊業務的。

 

此外,還有兩點不同時租車業務與預訂、業務模式。

 

租車業務在美國發展很長時間了,所以OTA開始參與了這塊業務;甚至PCLN還收購了英國的租車網站RentalCars.com,準備重點發展租車業務。而租車在中國發展的時間還很短,租車企業分散,使用者租車習慣也還在養成中,所以OTA參與的比較少。

 

預訂模式方面,美國是Agency和Merchant模式並行,中國是基本以Agency為主。如果是以PCLN的財務資料計算,Agency和Merchant兩種模式對應的佣金率分別為13%和18%;不過PCLN的主要收入也已經是來自Agency模式了。

 

在業務模式方面,PCLN和EXPE,包括印度的MakeMyTrip也都採用呼叫中心外包的模式,而攜程和藝龍都是自建呼叫中心。所以就會有這樣的結果出現:PCLN、EXPE員工數分別只有5000人和9000人;印度的MakeMyTrip也只有1000人;而攜程擁有員工15000人,呼叫中心近9000人;藝龍有2000人,建合肥呼叫中心馬上要增加500人;藝龍員工數佔其母公司EXPE的25%,但只貢獻了10%預定量。

 

中美線上旅遊公司利潤率水平對比

線上旅遊企業的毛利率都非常高,但運營利潤和淨利潤水平就不一樣,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運營成本相差很大:

攜程的市場費用佔比是最低的,主要得益於他在中國旅遊市場十年的地位;PCLN主要是在研發費用和總部行政費用方面很小,所以最後和攜程的利潤率相當。

 

中美線上旅遊企業運營成本差異的原因

 

希望與大家探討的線上旅遊企業的問題

 

羅列完上面的資訊後,希望和大家一起討論下業內關注的問題:

 

1、OTA機票預訂能夠持續嗎?

 

2、度假旅遊可以成為O他的大業務嗎?或者說度假旅遊細分領域會出大型線上旅遊公司嗎?

 

3、TripAdvisor這樣的獨立點評網站是旅遊行業必須的嗎?能在此基礎上出現旅遊平臺(社交)嗎?

 

4、OTA之間、OTA與旅遊搜尋(媒體)可以怎樣合作?

 

5、線上旅遊未來的方向應該是涵蓋旅遊各方面的大而全路線?還是細分領域精細化?

 

6、呼叫中心業務是否是必須的?能否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