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與設計》作者Jeff Johnson:UI/UX設計的所以然(圖靈訪談)

何逸勤發表於2012-07-16

圖靈訪談之二十八:專訪Jeff Johnson

Jeff Johnson先生是全球頂尖的使用者可用性設計專家,其作品《認知與設計》在國內廣受好評。他在2011年11月和2012年6月兩次來到中國舉辦關於介面設計的研討會,並抽時間與圖靈社群分享了他的經歷、洞見和建議。以下是訪談的整理稿。

2011年11月,Jeff Johnson第一次來北京

圖靈社群:我們的訪談,就從您如何涉足UI/UX領域開始吧。我們知道您是一位心理學博士,而您是如何決定投身IT行業的呢?

Jeff Johnson:我大學的專業開始是物理學,但我很快認識到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才華勝於物理學的,於是就轉到電腦科學專業。通常,本科生是沒有教授指導的,但我很幸運地擁有指導教授,並協助其工作。大學的後期,我幫一位以人工智慧為科研方向的教授做研究,但他後來去了另一所大學。然後,我就開始跟另一位教授一起做研究,他的研究方向更主要是關於人類感知與認知的計算機模型,而非人工智慧。我跟著他一起工作的時間越久,就變得越像心理學家了。因此,選擇博士研究方向的時候,我選了心理學學院。

在研究生院的時候,我就繼續研究感知與認知心理學。拿到博士學位的時候,我本應成為一名心理學教授的,不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教授職位很不好找啊,每個大學都擁有終身教授了,於是我就決定投身計算機行業了。

當時,這個行業才剛剛開始研發個人電腦,很需要像我同時具備心理學和電腦科學背景的人。在最初的職業生涯中,我主要的工作是程式設計,但心理學的背景,又讓我同時承接了一些提高軟體可用性的工作。我的第一家公司是當年PC產業剛興起時的一家微機制造廠商。在那裡工作4年後,我換到了施樂公司的開發部門,將他們著名的實驗室成果進行工業化,具體工作還是以程式設計為主。後來,我在US West、hp、Sun等公司工作,從事的主要都是UI的研究了。

圖靈社群:您的職業歷程很豐富啊。在這些經歷中,哪些關於UI/UX設計方面的有趣經歷呢?

Jeff Johnson:在施樂公司,我參與了Xerox Star工作站系列產品的開發。Xerox Star正是應用了滑鼠和多視窗圖形使用者介面的第一臺商用機。我跟Star的另外幾位主要設計者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詳細地描述了這方面的事情,文章的標題是The Xerox Star: A Retrospective

在Sun公司,我所在的部門非常特殊,工作地點並不在公司裡,也不允許與公司的其他同事交流工作內容。當時,Sun公司計劃進軍消費電子產品,於是就成立了這個實驗室。我們開發出Java語言、消費型應用的UI設計等成果。

圖靈社群:運營一家設計諮詢公司,大概是挺艱鉅的工作吧。您是如何創立這家公司的?對客戶主要提供哪些服務呢?

Jeff Johnson:在前面提到的那一系列工作經歷後,我在1996年創立了UI Wizards公司,初衷是希望能夠更好地安排和掌控自己的時間。我希望自己能夠有點時間寫寫書、放個長假,或者做點別的什麼事情。實際上,運營自己的公司沒想像中那麼困難。我從Sun公司離開後創立了這個公司,馬上就有很多來自各個公司的設計相關業務,根本不愁單子,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用做廣告,甚至都不需要印名片。

UI Wizards公司的主要業務有四個方面:UI 設計、UI 評估、可用性測試、培訓。

圖靈社群:您的大作《認知與設計》的中文版已經銷售了過萬冊,並被公認為這個主題的最佳圖書。我們很好奇,您是如何獲得寫作這本書的靈感的呢?

Jeff Johnson:創作這本書是個意外事件。2006年,我應邀去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講一個學期的電腦科學。(題外話,這也是我要成為獨立顧問的好處。如何還受僱於某個公司,我就不可能有6個月的時間去紐西蘭講課了。)紐西蘭的大學制度衍生自英國,跟美國有些不同,他們的學生只專注學習某個專業主題,而美國數學系的學生還將學習英國文學、法國文學等等一系列不太相關的課程。因此,紐西蘭的電腦科學系學生,就沒有學習過任何感知和認知心理學的內容。於是,我就做了與UI設計相關的心理學基礎的6場講座,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必備的一些背景知識。

從紐西蘭回美國以後,我又將這些講座內容增補並修訂為給工程師的課程,並開始在各種專業研討會講授這些內容。這個課程非常受歡迎,每場都座無虛席。我的出版商Elsevier看到這個情況,就帶著敏銳的商業觸覺跟我說:“我們為啥不就這個主題出書呢?”我回答:“我覺得這個主意不錯。”然後就開始創作了這本書。

寫作的過程中,我重新查閱了大量心理學的材料,吸收了很多新的學術成果。從一開始,我就打算寫一本薄書,每一章都要短小精悍、直指要點,讀者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他們所需的內容。

圖靈社群:我們在這本書中看到很多有趣的示例,您是如何收集和組織到這麼多有趣的示例呢?跟我們談談最有趣的一些示例吧。

Jeff Johnson:其中一個很有趣的示例是人類的眼睛與數位相機完全不一樣。人類的視覺系統會將其分辨力集中到視野的中間,而不會均勻地分佈。我們視野中心區的1%會將高解析度、無壓縮的資料傳送到大腦,而視野的另外99%區域則只將非常低解析度、壓縮後的資料傳送到大腦。我們視野周邊區域的主要功能只是讓眼睛去直接觀察那些改變的、移動的或與目標相關的事物。

圖靈社群:這本書在網頁設計領域是很特別的,它討論的主要是設計和心理學的原則和示例。請問這種寫法的初衷是什麼呢?

Jeff Johnson:這本書的初衷是讓讀者瞭解足夠多的理論知識,能讓他們理解設計原則,併成功地應用。如果不是真正理解,那設計原則會顯得含混不清、難以在實踐中應用,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我收到了不少讀者的反饋,他們說這本書成為了設計工作的理論後備。作為設計師,常常碰到在設計上跟專案經理、程式設計師等意見不合的情況,遭遇“為什麼非要這樣?那樣不也行嗎?”之類的挑戰,這時候就可以拿這本書出來說服對方了。

圖靈社群:那如果讀者們都理解並應用這些原則和理論到各自的實際設計任務中,會不會很多網站看起來都差不多樣子呢?

Jeff Johnson:這本書僅僅描述了人類思維的運作方式。人類擁有基本相同的視覺系統和非常相似的大腦,卻創作出令人驚奇的多樣化的歌曲、藝術品等等,網頁設計也不例外。我只是把一些原則性的內容告訴讀者,至於具體的某一原則要如何以設計來實現,那是有很大的創造餘地的,這將讓讀者開發出千差萬別的網頁。例如,當需要遵循“讓第一步動作簡單清晰”這一原則時,我們既可以設計出鮮明的提示“第一步:點選這裡”,也可以用選單或其他的許多不同形式實現。或者我們也可以從已有的情況來看,很多網站都確實遵循了設計原則,但他們的樣子卻沒有一個是相同的。

所謂的設計原則,更重要的是告訴設計師,哪些地方是需要與大家一致的,哪些地方則是可以自由發揮的。這跟設計不同的汽車一樣,油門和剎車的位置一定是類似的,否則會出很多事故,而座位、外觀則可以個性化。

圖靈社群:我們的很多讀者都希望您能就本書的主題繼續擴充,您有進一步的寫作計劃嗎?

Jeff Johnson: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而我為自己確立的使命正是將學術性的資料轉換成可以為商業所用的資訊,使之容易為大眾所理解。

我的這本書剛上市時,市面上沒有什麼競爭對手,銷量非常好。後來,我有個朋友Susan Weinschenk寫了一本相關主題的書,書名是100 Things Every Designer Needs to Know About People(圖靈預計即將出版本書的中文版《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我也讀了這本書,覺得她在某些主題上的處理很有啟發性。再者,認知心理學還有很多新進展值得寫到書中。例如,我要加入“決策”的一章,討論人類如何做出決策。

**圖靈社群:**UI/UX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使用工具的方式、甚至思維的模式都在改變。可以就此談談您的看法嗎?

Jeff Johnson:我們回顧計算機的歷史,將會發現這其實是發展的週期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人們與計算機互動的方式是文字式的:輸入一行命令,得到一個結果。然後,蘋果公司在電腦中應用了施樂公司首創的圖形介面,於是產生了我們正在使用的電腦介面:選單、圖示、按鈕和滑鼠等等。人們已經熟悉了這種方式長達30年。然後,蘋果公司隨著iPhone/iPad的釋出而推出現在的手勢型互動方式。在這些裝置上,作業系統不會像Windows那樣同時顯示5、6個應用程式,使用者在某個時刻只能使用一個程式。這樣的操作方式讓電腦變得更加直觀,降低了門檻,使更多沒有計算機背景的使用者能使用。

一言以蔽之,我們設計工具,而這些工具反過來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它們重新設計了我們。自從人猿第一次發明石斧以來,這樣的事情不斷地重複著。當人們發明了寫作,當今天的人們發明智慧電話、GPS、拼寫檢查軟體、社交網路、搜尋引擎等等一切新事物,也是如此。

圖靈社群:移動互聯開發是當下的熱門,您認為移動應用的UI/UX設計領域存在哪些新的機會呢?

Jeff Johnson:我們要了解一點:每個人所定義的“移動”是有差別的。類似筆記本這樣的裝置,以前大家都認為是“移動”的。但隨著平板電腦、智慧電話的出現,很多人已經認為筆記本不夠“移動”了,觸控式螢幕裝置才算“移動”。不過要看到的是,仍有很多人還沒有接受這樣的裝置,像我就更習慣用黑莓手機來處理郵件。因此我認為,移動裝置和執行在上面的應用需要更緊密地整合,並能去影響目前還沒使用移動裝置的人們的生活。

行動電話在語音輸入和聲音輸出方面還有不少提升的空間。如果它能“聽懂”不同的語言和方言,並翻譯成接收者的語言和方言,那才是出色地完成了電話(telePHONE)的本職工作。在協助擴充套件使用者的詞彙量、接收語音指令並完成工作、自動朗讀的擬人化等方面,也存在很多發展機會。

圖靈社群:您在全球各地開了很多關於設計的研討班,並已來過中國兩次與工程師、設計師交流。請問您可以給我們投身UI/UX領域的新人提些建議嗎?

Jeff Johnson:中國發展得真是非常快,相隔半年都能感受到很多不一樣。我認為中國在UI/UX設計方面有很多新機會。有些已開發國家,一直是工程師在做UI設計,那是很難產生優秀的產品的,而中國已經擁有大量的專業設計人員。

我的建議是,不要一開始就從事設計的工作,而應該以可用性測試開始。觀察人們如何使用技術並與之抗爭,將使你洞察和領會對大眾而言何為易用何為難用。擁有了5-10年的可用性測試經驗之後,你將擁有足夠的智慧開始設計軟體、網站和電子產品。作為設計師,保持謙卑是很重要的。使用者會不斷地提醒,你所珍視的設計其實並不是真的好用。敞開心扉去接納他們的意見吧。

圖靈社群:謝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

2012年6月,Jeff Johnson再度與圖靈社群聚首


更多精彩,加入圖靈訪談微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