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21560

當下,接連出臺的利好政策為年輕人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一批中外年輕網際網路創業者的成功,讓“創業要趁早”的觀念在年輕人中間流行開來。

創業是否越早越好?上週,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201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61.2%受訪者發現年輕人創業太早成功機率低,但是仍有51.0%受訪者認同“創業要趁早”。75.0%受訪者看好25歲~35歲創業者前景。

受訪者中,90後、80後、70後分別佔7.9%、39.1%、32.3%。

61.2%受訪者發現年輕人太早創業成功機率低

80後青年馬珂大學畢業後,模仿北京某自助火鍋店的運營模式,在陝西老家也開了火鍋店。在他看來,一線城市流行的東西,之後在二三四線城市火起來,是“必然”規律。為了支援兒子創業,他的父母為這家店前後投入30萬元。然而這種新型的火鍋吃法並不被小城市的人所接受。勉強維持了不到一年後,馬珂的火鍋店因為缺乏客源不得不停止經營。

回想起這次的失敗經歷,馬珂向記者感嘆,創業實在不是一件想當然的事情,雖然家裡還能承受這樣的損失,但他還是為自己考慮不周而感到歉疚。

四川成都晚農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巫慶濤,31歲時創辦了一家營銷公司,結果因為自然災害,市場受到極大衝擊,公司沒能賺到錢,以至最後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巫慶濤將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對風險的預估和抵抗能力不足:“雖然我創業前已經在北京做了好幾個大公司的創業總監,技術上已經足夠成熟到開一個公司,但抗風險的能力關係到這個公司的壽命。”

調查顯示,61.2%受訪者發現年輕人創業成功機率低。在受訪者看來,缺乏長遠考慮難以度過瓶頸期(73.3%)和缺乏經營管理經驗(71.2%)是年輕人創業最容易遇到的問題。

“創業是個系統工程,而不是靈感工程。如果只是有個想法,腦子一熱就去創業,這樣肯定是失敗的。”微博營銷專家杜子健接受記者採訪時講述道,曾經有個大學生拿著一份創業計劃來找他投資,卻連怎麼註冊公司都不知道。而業務、市場、產品、公司內部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借貸、加班、發工資、繳稅、租房、申請執照等這些工作流程,都是開公司必須要熟悉的。

調查顯示,在受訪者看來,一些年輕人很早就試水創業,一大原因是不喜歡做被管理者(46.5%)。其他原因還包括:掌握一定資源後易衝動(38.6%)、不喜歡正在做的工作(38.3%)、將自身愛好、特長混同於市場需求(36.5%)、迫於賺錢壓力(16.8%)等。

也有受訪者認為年輕人創業早是因為可以儘早在實踐中積累經驗(30.9%),當下創業機會越來越多(29.5%)、政策環境鼓勵創業(27.4%)、家庭等方面負擔較小(26.1%)等。

75.0%受訪者更看好25歲~30歲創業者前景

雖然年輕人創業面臨很大的風險,但是本次調查顯示,51.0%受訪者認同“創業要趁早”這一觀點,16.4%受訪者反對,32.6%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湖南長沙的大四學生曾莎認為,對於“創業要趁早”應該分情況看。學生這樣的群體如果想嘗試創業,可以從低成本小生意入手,比如開網店、擺地攤等。這樣即使失敗了,也不會損失太多。對於需要投入大筆資金,甚至需要放棄學業的大型創業,大學生則應該慎重考慮。

杜子健強烈反對“創業要趁早”這個觀點。他指出,現在社會上,成功學或者是創業類的雜誌,都把每一個青年當成馬雲、馬化騰、李彥宏來鼓勵,這個氛圍是不對的。創業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大學生畢業就創業更是危險。“現在大學偏重對學生的理論教育,而缺乏對學生的創意性技能和實操性技能的培養。大學生從學校走出來,常常十分理想化又急於求成,很容易栽跟頭。”

當下,網際網路給創業環境帶來一定改變。然而,對於年輕人網際網路創業,實戰網路營銷專家張志並不樂觀:“很多年輕人對網際網路的認知還是很膚淺的。即使有的年輕人熟悉網際網路,但他可能並不熟悉怎麼創業。”張志認為,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是有必要的,但鼓勵大學生馬上就創業不太合適。

哪個年齡段創業最合適?調查顯示,看好25歲~30歲創業者前景的受訪者最多,達39.2%,其次是30歲~35歲(35.8%),二者合計達75.0%。接下來依次是20歲~25歲(12.4%),20歲以前(1.0%),35歲以上(8.6%)。

張志認為,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創業,可以一方面生產價值,一方面為年輕人提供就業機會。年輕人在工作中積累經驗,有能力了,再去創業,這才是正確的。

他建議,年輕人創業前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執行一個創業公司所需要的流程是什麼;第二,自己的創業專案所具備的核心優勢是什麼,到底靠什麼打敗別人,在市場上立足;第三,自己能堅持多久。如果這三個問題都能弄清楚,仍然堅定地要創業,就可以去嘗試。

杜子健認為,年輕人想創業成功,必須要做好四個方面的積累。一是執行力積累。“不能創業的時候都是想當然,真正做的時候就覺得好苦好累,堅持不下來”;二是自我資金積累,而不是父母資金積累。“最好先去打打工,擺擺攤,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再去創業。這樣年輕人會明白金錢是由汗水、淚水和血水換來的,使用更加慎重。而且即使失敗也不會對家庭和父母造成影”;三是人力資源積累。“社會上的一些企業家、投資人對年輕人的創業會有很大的幫助”;第四個是市場資源積累。“做一個產品,賣不賣的出去,在哪裡賣,賣的方法和平臺是什麼,要想清楚”。

他還指出,鼓勵年輕人創業的出發點是對的,但政府和高校也應該為他們提供切實的支援。“比如對小微創業公司註冊資金繳納更加寬鬆一些,行政審批的流程進一步精簡。還可以設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業銀行,對他們的資金借貸實行一定優惠。”

調查中, 73.0%受訪者認為創業年輕人應明確方向和目標, 68.1%受訪者建議他們注意積累創業資源。受訪者的其他建議還包括:客觀認識自己和環境(65.9%)、善於抓住機會(60.4%)、認真進行風險評估(59.8%)、注意總結經驗或教訓(53.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