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最近進行了一項調查,揭示了1996年至2012年出生的美國年輕人(也稱為Z世代)中出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趨勢。
根據該報告,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多元化和包容性最強的一代人的Z世代使用者中,有34%使用iPhone,這個數字相當驚人,因為銷售全球Android智慧手機最多的三星品牌僅佔此群體銷售額的10%。
大多數年輕人認為使用Android智慧手機是可恥的。
該報告表明,許多年輕消費者擔心因沒有iPhone而被排斥在外。蘋果作業系統的封閉生態系統被認為是這種擔憂的主要原因。具體而言,許多接受採訪的iPhone使用者表示,iMessage是他們使用iPhone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訊息服務透過將Android使用者的訊息顯示為綠色氣泡而歧視Android使用者,這可能對某些使用者來說相當尷尬。
因此,許多年輕人選擇iPhone而不是Android裝置,以避免與“綠色氣泡”相關的社會壓力。此外,谷歌已經啟動了多項運動,敦促蘋果將iMessage與第三方訊息協議(如RCS標準)相容。但是,蘋果尚未解決這個問題。
有趣的是,該報告還表明,iPhone使用者更有可能購買其他蘋果裝置,例如MacBook、Apple Watch和AirPods。
全球每銷售100部iPhone,蘋果銷售26部iPad、17部Apple Watch和35對AirPods。相比之下,三星每銷售100部Galaxy手機,僅銷售11部Galaxy Tab、6部Galaxy Watch和6對Galaxy Buds。
這一趨勢並不僅限於美國。專門進行市場分析的諮詢公司Canalys發現,在歐洲年齡在25歲以下的iPhone使用者中,有83%的人計劃繼續使用蘋果智慧手機。相比之下,不到一半的安卓使用者計劃繼續使用安卓裝置。
該報告強調了蘋果作業系統對年輕人的驚人影響,這些人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具多樣性和包容性的一代。由於擔心沒有iPhone會被排斥在外,許多年輕人選擇蘋果裝置而不是安卓裝置。這一趨勢不僅限於美國,在歐洲也很普遍。此外,該報告表明,蘋果作業系統的封閉生態系統正在推動其他蘋果裝置的銷售,例如MacBook、Apple Watch和AirPods。
比起安卓,Z世代更偏愛iPhone。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iPhone和安卓使用者之間的爭論仍在繼續。然而,對於被稱為Z世代的年輕一代來說,他們更傾向於選擇iPhone而不是安卓,這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根據Piper Sandler在2021年進行的一項調查,88%的美國青少年目前擁有iPhone,僅有10%的人擁有安卓裝置。這一資料相比前一年有所增加,當時有85%的青少年擁有iPhone。這一趨勢在全球範圍內也有所體現。在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家,大多數青少年擁有的是iPhone。
那麼,為什麼Z世代更喜歡iPhone而不是安卓裝置呢?以下是一些原因:
品牌忠誠度:蘋果已成功地在其使用者中建立了品牌忠誠度,特別是在年輕觀眾中。iPhone不僅僅是一個裝置,它是一種生活方式。蘋果已經在其產品周圍建立了一種文化,使得擁有iPhone變得時尚和酷。
生態系統整合:蘋果的生態系統包括iCloud、iMessage和AirDrop,可以在裝置之間實現無縫整合。這種整合使得使用者可以更輕鬆地在所有裝置之間分享和訪問檔案。此外,App Store提供了許多高質量的應用程式,這些應用程式只能在iOS上使用。
安全性:iPhone以其安全功能而聞名,使它們不容易遭受駭客和惡意軟體的攻擊。對於經常意識到網際網路危險的Z世代來說,擁有一種優先考慮他們安全的裝置是必要的。
社交媒體:社交媒體是Z世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社交媒體影響者和名人使用iPhone,這使得許多人渴望擁有。此外,像TikTok和Snapchat這樣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式通常是針對iOS進行最佳化的,為iPhone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美學吸引力:iPhone的設計和美學通常被視為時尚、精緻和現代,吸引了Z世代對時尚和潮流技術的渴望。
雖然這些原因不是專為Z世代設計的,但對於這個年齡組來說,它們更為明顯。蘋果在創造吸引年輕一代的品牌方面做得非常好,他們對iPhone而不是安卓裝置的偏愛就是這一點的明證。
雖然很難對一個整個世代的偏好做出籠統的說法,但其他一些調查也表明,與Android裝置相比,Z世代確實更喜歡iPhone。
例如,Business Insider在2020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63%的Z世代受訪者報告擁有iPhone,而只有29%擁有Android裝置。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調查可能不代表所有Z世代人的看法。個人的偏好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此外,收入、地理位置和文化影響等因素可能在形成技術偏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總之,iPhone比Android裝置更受Z世代歡迎不僅僅是個人偏好的問題,而是品牌忠誠度、生態系統整合、安全性、社交媒體和審美吸引力的綜合體現。
自 中關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