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路不走

leekwenty發表於2019-02-18
版權宣告:本文為LeeKwen的原創文章,請聯絡微信@leekwenty後轉載。 https://blog.csdn.net/leekwen/article/details/82768718

見路不走的核心意義:

見路不走是“見路非路,即見因果”的意思,跟“見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一個道理。

見路不走是事實求是的執行和具體,是它的通俗版,

是提醒你不要唯經驗、教條,要走因果、走條件的可能。

見路不走是讓你解放思想不要怕跟別人不一樣,也不要怕跟別人一樣。

見路不走,不是讓你非跟別人一樣或不一樣,是讓你以結果對條件的需要去取捨。

不唯經驗、教條,不是否定,經驗、教條也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你的預期對條件有什麼要求,你就去準備什麼樣的條件,不在意這些條件時新的還是舊的,

也不在意是一樣還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見路不走。

人家的成功有人家的條件,人家的條件不是你可以悉數複製的。

精髓不是學來的,是悟出來的,人家的內在因果不是你從表面看一眼就能具備了。

要立足自己的條件,在自己的條件的基礎上去做所能做的事。

見路不走是解決實事求是的可操作性的問題,實事求是的態度、觀念、思想,是一切正確認識和決策的基礎。

關於創新:

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思維創新。

創新,並不是執著於新舊,而是要善於發現和創造更符合實際的方法。

市場條件在變,必然要求決策和管理與之相適應,而不斷催生的方法普遍具有“新”的特徵,

人們就習慣了用“創新”這個詞來表達,創新也就是一種表達的方式,

其本質是“更適應條件”和“更符合需要”的意思。

我們通常都是以兩極判斷事物的,非好極壞、非對即錯、非此即彼,這樣的思維很狹隘,

事實上很多事物並不是以簡單的對錯就可以判斷的,是屬於條件的可能與否。

任何事物,從成因到結果都是有規律的,什麼條件產生什麼樣的結果,什麼結果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這就是科學。

關於前人的知識、經驗、方法:

那為何我們就不需要學習前人們的經驗了嗎? 人類不是在一代一代的知識積累中得以進步的嗎?

知識包括了定律和經驗,在這裡不討論知識的範疇,而是討論經驗和因果的關係。

見路不走是不唯經驗、教條,不是排除經驗、教條,不唯就已經包含了學習、借鑑。

任何一個成功的經驗起初都不叫路的,走的人多了才叫了路。

見路不走是更接近科學的思維,不表示路就沒有用了,對於不理解見路不走的人,見路就走也不失為一種方法,至於能走到哪裡,能走多遠就得靠運氣了。

人是懶於動腦、勤於動心的,喜歡把某種條件放大為成因的全部,這樣容易比照,容易獲得資訊。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大家都是人,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事實不是這樣的,別人能做到的,我不一定能做到。

“都是人”只是其中的一個條件,只有我具備了別人能做到的全部條件,我才可能做到,

而事實上,我很難悉數複製別人的條件,只有根據我的條件去做我能做到的,才是不脫離實際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