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閱讀一些書籍和學習一些技術的時候,有一些心得,再和過去自己在不同階段的一些經歷進行反思,總結一些個人的想法和看法,也希望自己在很多年後再回頭來看的時候,不像今天回頭去看很多年前一樣感到有一絲悔意和不甘。
在大學二年級下學期之前,我是處於一種“無頭蒼蠅”的狀態,並不是說自己自甘墮落,破罐子破摔,不是的,相反,我是渴求改變自己的,想學東西的,但是,對於我這種普通本科的學生,雖然學校圖書館有你看不完的書,但是,你總得知道你該看什麼書,什麼樣的對你有幫助,知識的海洋是沒有邊際的,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把過多的時間花費在一些對自己沒有成長,但是自己卻在自嗨的事情上的時候是很可怕的。
就拿讀書這件事來說,那時候因為我是“無頭蒼蠅”,所以就“病急亂投醫”,總覺得要去看一點書來充實自己,於是我就看了一些歷史,三皇五帝,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南北朝都去看了,後面又去看了王陽明,曾國藩,後面是越看越覺得不行,我是學軟體工程的,怎麼研究起歷史來了,然後又去尋求內心的安慰,又去聽電臺,我記得那時候我最愛聽的就是《飲鴆不止渴》和《十點讀書》,然後裡面的一些雞湯就把自己灌飽了,就覺得“未來可期”,其實後來才發現是“未來可欺”,不過其實對於像我這樣的人,整個社會太多太多,他們想改變自己,想未來有一份不錯的事業,他們有夢想,有激情,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怎麼做,他們的父母不懂這個專業,他們的身邊也沒啥人懂這個專業,他們從小沒見過大的世界,所以導致他們“浪費”了很多時光。
當然,讀書是一件十分好的事,聽電臺也很好,但是,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你自己應該把時間主要花費在什麼上面,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問題,讀歷史,讀人物傳記能夠讓我們有更多的思考空間,有寬廣的胸懷,讓人遇事從容淡定,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梟雄豪傑不過是一堆白骨,但是眼下我們依舊在生活著,是避不開生計,避不開七情六慾的,所以在頭頂星辰大海的同時也要看好眼前的路,在自己沒有方向的時候,就看別人怎麼做的,如果沒有目標參考系,那就做自己專業該做的,然後極力去了解相關資訊和技術,這樣即使種不出南瓜,但是也絕對不會少了豆子,最主要的是,這個過程它會去鍛鍊人,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不過在自己有了目標以後,怎麼去實現這個目標更是一個問題,如果沒有條理,沒有規劃,沒有結合社會情況,那麼,努力就會顯得無力蒼白,學生時代的時候,說白了,對於普通本科的學校,大家都差不多,自然沒有人有更高的論調,所以都沉迷於表面的浮華,而不去關注其核心原理,所以在學習技術的時候,也會顯得毛毛躁躁,不去認真專研,而是沉迷於“多”,“炫”上面,其實著是不對的,不論是計算機專業還是其他專業,知識框架是很多的,但是大多數人少了一種刨根問底的精神,當然,刨根問底也並不一定是一種值得稱讚的精神,但是在學生時代如果有刨根問底的精神,那麼事必成,因為學生時代正是種子發芽的時候,但是進入社會以後,刨根問底未必就是好事了,它和我們的職業規劃,個人性格等有很大的關聯,比如你覺得你不可能成為技術專家的條件,你的優勢也不在哪裡,你還去刨根問底技術,那麼這不是明智的選擇,但是如果暫時還在一個過渡期,很多東西還不確定,那麼是有必要去刨根問底的,而且刨得越深越好。
個人定位無論在那個階段都是很重要的,它是一種判斷力,更是一種智慧,你讓韓信去管錢糧他肯定不如蕭何,你讓蕭何去管兵馬打仗,他肯定不如韓信,所以,沒有那個方向是做好的,沒有那個崗位是最值得深耕的,這完全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如果你是一個技術控,對技術有無盡的熱愛,加上腦子轉得也快,那麼,從事技術發展肯定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對技術不敏感,別人一遍就會,而我十遍都不會,那麼可能我真的不適合,但是我對商業有洞察力,對客戶有一套打法,那麼就沒必要去技術哪裡死磕,雖然你能花11個小時弄懂,但是硬生生花11小時去弄,因為人最寶貴的就是時間,這樣就顯得不理智,因為其他它從某種意義上已經證明你確實不適合幹這個。
主要就說這些了,雖然都是能懂的道理,但是還是要時刻記錄下來,給自己看的同時也希望對別人有啟示,往往很多時候是環境和認知限制了我們,所以這時候思考和學習就是最好的解法,在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一定會踩很多坑,灘很多渾水,所以尋求資源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多向優秀的人請教,學習,多瞭解這個社會的運轉,不要被關在狹小的資訊繭房裡。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你的觀看,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