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sap_gui (ERP諮詢顧問之家)
前段時間與一家企業資訊總監聊天,說他們公司正在考慮升級ERP,談到ERP的應用情況,他說華為輪值CEO徐直軍曾經說過華為的資訊化折騰了20多年,到了2016年才實現“流程基本貫通,賬實終於相符”。
他們公司系統使用情況也不是特別理想:主資料比較混亂,沒人重視、錯誤單據經常發生、業務變化比較快,系統對接和開發程式也多,魚龍混雜、系統資料量大增,執行極其緩慢、生產計劃以及供應鏈管理比較薄弱。
作為中國企業佼佼者的華為都努力了這麼多年才實現了ERP的基本理念規則,那其他企業要用好ERP豈不是沒啥希望了?既然如此,那大家為什麼還拼命上ERP?為什麼上了ERP還是會存在庫存不符的情況?為什麼上了ERP主計劃和物料需求還是不準的?
我笑了笑,對他說:你咋那麼多為什麼?
想起很多年前有一家企業要選型某ERP,於是就滿城市託關係找實施了該ERP的企業,通過調查發現好像應用起來也並不是期望中的那樣,折騰來折騰去,最後選了一個不具名的產品,實施了很久也沒有上線,浪費了很多人力物力和時間。
不可否認絕大多數企業ERP的應用或多或少都會有問題,能夠聲稱庫存100%完全準確的幾乎沒有,你有見過ERP售前宣傳敢說使用了他們的系統能夠保證財務賬完全正確、庫存完全正確、流程基本貫通的嗎?
其實要想清楚,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企業實施ERP的目的只是為了:100%實現賬實相符、100%實現庫存準確、100%實現流程通暢,那我只能說對ERP的基礎觀念培訓不到位,企業才會對它有著不健康的期望值。
任何結果都會跟理想有一定的偏差,這叫存量偏差,沒有絕對的100%。建造大樓都允許有幾釐米的誤差,大型吊橋的晃動都有一定的誤差範圍,而ERP也是如此。更何況ERP是給人用的,只要是人使用就會有一定的錯誤概率,越是嚴謹的系統就越需要使用者強大的行為約束力。
比如出入庫,明明是採購入庫的100件,但在系統中就只錄入了99件,這算不算人為造成的?聰明的企業會掃二維碼和系統整合的方式實現自動入庫。好吧,換個場景:針對那些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入庫後水分蒸發或氣化造成的庫存損失,又怎麼算?幾乎沒辦法完全精準計算實際入了多少KG,庫存還有多少KG,要精確到個位數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不要對這些誤差持恐懼的態度,企業需要設定可接受的誤差範圍,只要是在合理的誤差範圍,都是可以接受的,還能以此為目標慢慢完善,不然年終年末盤點是為了啥?如果出現較大的偏差,那企業就要反思查明問題原因,到底是主資料問題還是人為造成的,及時調整系統功能和業務流程。
至於為什麼還要上ERP的問題,百度結果一大堆,都是各種好處,可以列出一百多項不帶重複。
但這裡我只想說一點:線上的可規範可約束可分析的資訊資料永遠比摸不著的混亂不可管理的更讓人有安全感。
我曾經見識過年營業額六七十億的上市公司,在一片沙漠似的資訊化裡除了一個OA和做財務賬的系統之外,什麼系統都沒有。庫存、採購銷售以及生產等全部都是在Excel裡面管理,雖如此企業仍然活得好好的,只是,資料準不準就天知道了,誰也不敢去質疑,誰也不敢去較真,有明顯問題就及時改Excel,上到下得過且過,也都相安無事~
同樣是赴京趕考,在古代腿著幾個月也能到達,現在坐車坐飛機幾個小時就到了,難道你會因為一絲絲的安全問題就選擇走路嗎?
所以啊,有些東西真的,做就完事兒了,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你應該糾結的是怎麼做,而不是為什麼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