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介面互動》:潛移默化的UX設計方略

阿狸不歌發表於2017-08-29

無介面互動-你為什麼買這本書

1、你為什麼買這本書?

——作者丟擲的第一個問題。

促使我買這本書的是寫給中國讀者這一節的一段話:

由世界上的一小群技術精英所信奉的倒退的設計理念,正帶領人們走上一條前途黯淡的道路。那種過時且多少有違職業道德的技術,伴隨著僅僅關心頁面訪問量、點贊數以及收藏數的膚淺的指標,導致介面設計變成了令人分心的設計。

圖1 如果沒有提示,你分得清是哪個APP嗎?

圖1 如果沒有提示,你分得清是哪個APP嗎?

開啟你的手機,充斥著介面雷同的APP,似乎你有我有大家有已經成為業界約定俗成的規則。所以我想看看作者是怎麼評價這些問題的,於是我就買了? 。


2、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買這本書

看到第二章的時候,我才意識到作者 Golden Krishna 為什麼說這句話,他可能就沒打算和我們談該如何設計基於螢幕的UI介面設計 ——

——瘋狂的愛。在全世界都瘋狂崇拜圖形使用者介面的時候,一種隱憂顯現其間: 我們對數字介面的愛已經失控,而我們對它的痴迷也正在侷限未來創意的發展。

圖2 “智慧手機”時代的互動

圖2 “智慧手機”時代的互動

把大象裝進冰箱需要幾步?

答案連大部分小學生都知道:三步,把冰箱門開啟,大象塞進去,關上冰箱門。

那麼開啟車門需要幾步?

答案有可能變得比較複雜——

(1)走向我的車

(2)掏出智慧手機

(3)開啟手機

(4)解鎖螢幕

(5)退出上一個程式

(6)退出上一個程式所在的群組資料夾

(7)滑動螢幕,在海量圖示中搜尋車門解鎖應用的圖示 數字介面(8)點選應用的圖示

(9)等待應用載入並試圖找到解鎖功能

(10)猜測選單含義並點選“控制”

(11)點選解鎖按鈕

(12)滑動滑塊解鎖

(13)開啟車門

正確的姿勢難道不該是——

(1)車主走向他的車

(2)車門自動開啟

嗎❓

這正是本書的主題:

最好的介面就是沒有介面。


3、“智慧”螢幕時代的問題

觸控式螢幕確實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從自動售貨機時代就已經如此了,但是現在我們已經處於幾乎時時刻刻被觸控式螢幕包圍著的時代,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

上癮:

微信綜合症是一種典型症狀,相信大家都有所體會: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在玩微信

冷漠症:

大家圍坐著餐桌——玩手機 冷漠症

低頭症:

低頭症

分心:

“你願意嫁給我嗎?”

“不好意思,我剛才正在給愛麗絲髮簡訊。

你說什麼來著?”

螢幕式失眠:

螢幕式失眠

提到這些令人悲傷? 的事情,作者不禁大聲疾呼:

曾經,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紙張,那時我們嚮往一個無紙化的世界。而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螢幕,所以我想是時候去幻想一個無螢幕的世界了。我真心認為沒有介面就是最好的介面,而且我想給大家展示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

讓我們停止在兒童玩具上植入介面。讓我們優先考慮個人目標,而非對介面的沉迷。讓我們與真實的世界互動,讓生活和健康回歸平衡,讓我們不要繼續盯著螢幕去檢視新的通知,讓我們跳出螢幕來思考吧!


4、怎麼辦?

作者提出了三個原則:

原則一:貼合日常生活流程,而不是一味依靠螢幕

原則二:做電腦的主人,而非僕人

原則三:適應個體情況

作者寫了很多的解決思路、UX的設計原則,歸結到最後:

其實我覺得作者已經找到了一個答案——那就是人工智慧

雖然整本書都沒有出現“人工智慧”這個詞,但是在 主動式計算 這一章,作者給出了一個終極解 ——

在未來,我可以和我的電腦對話

想象一下未來你對著飲水機不再是簡單的問:

明天天氣怎麼樣?……後天呢?

這種預設好了問答模版的問題,而是和你家的電風扇悠閒的討論《冰與火之歌》裡哪個角色寫的最有意思,馬丁大叔會不會完本……


Alexa開了個好頭

Alexa

但是最終決定一切的並不是模版式的對話(人工智障),而是在於

機器是不是“真的”聽得懂你在說什麼,而且也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當這一切都實現的時候,又會怎樣?

當這一切都實現的時候,世界又會變得怎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