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空間】阿里總參謀長曾鳴:戰略思考是一種素質,誰都應該有
— 核心觀點 —
1.戰略起什麼作用:戰略不過是Vision在企業日常工作中具象的表現,而Vision、Mission、Organization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否則戰略就是一句空話。
2.戰略的思考:戰略思考是一種素質,誰都應該有,不是僅限於總裁或副總裁。此外,戰略思考當中最核心的是遠見。Vision的能力,因為是前瞻性最重要的基礎。
3.想做、可做、能做:無論是資源、人還是組織建設的能力,哪些東西是你能做的?中間的小小交集就是你該做的,想做、可做、能做,這三個條件都符合,才是真正該做的,這就是你的戰略。
4.能力的培養:一個企業的戰略能不能成功,關鍵在於有沒有跟戰略相匹配的能力。必須在戰略不明確的情況下做大投入,這樣情況下形成的能力才會比別人早、比別人好,別人才難追上你,這是資源投入的先行性。
第一是科學的一面。其實商學院成立40年來,都是反覆研究管理到底能不能作為一門科學存在,儘可能用科學的方法把規律性的東西總結出來,這是管理也好,戰略也好,都是科學的方面。
我有一次碰到柳傳志,我們一起參加對話欄目進行交談,柳傳志有一句名言,企業家最重要的使命是把5%的不可能的事情做成可能。我那次跟他開玩笑,管理學家的使命就是告訴你,為什麼這件事情只有5%的可能,只有這樣才能把5%的可能性做好。
科學學院第一部分講的就是科學的東西,講的是普遍規律。比如戰略型的併購有大量的管理文獻證明,一般買家都會出高價,只有戰略性併購宣佈出來,買家的股票會下跌,賣家的股票會上升,背後有一些邏輯的推演,多瞭解這樣的背景知識對你的決策肯定有幫助。
藝術這一塊大家都很熟悉,企業家有很多天生的藝術在裡面,有天馬行空、特立獨行,非常有創造力的部分,這是商學院沒法教的。
另外一部分也是容易被大家忽略了,戰略當中的很多事情本身就是人做的事情,是經驗的積累,只能言傳身教,只能手把手的教、手把手的帶,從這個角度來說是肯定能學會的,但是另一方面學起來的成本和代價是很高的,因為它不是可以量化的、可以清楚的說得明白的東西,更多的是一種經驗的累積和傳承。
阿里總參謀長曾鳴
我原來上課的時候最怕別人問怎麼制定戰略,因為這個問題沒法回答。一年要開多少次會?企業要不要設戰略部?或者戰略部要有多少個人?以及戰略制定時候的微妙把握、判斷力的分析。
我今天想更多的跟大家分享手藝的體會和經驗,科學的大家看書都可以明白,藝術的我也講不了,所以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手藝方面的心得。
一、戰略起什麼作用
具體展開戰略之前,想跟大家講一下戰略在企業當中起到什麼作用。
同樣,因為人的思維基本上是三維的,超過三維大概就思維不了,從三個角度切入。一個好的企業長遠到底要什麼?基業常青的企業需要什麼?Mission還是Vision?
(1)企業三基石——使命(Mission)
Mission是大家熟悉的使命,我自己的體會是,一個真正好的企業一定有超越金錢之上的追求,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是錢絕對不是萬能的,對於一個好的企業來說,一個真正的企業要想招到真正的人才,要想做出一番事業的話,肯定要給大家自我成就感,一種超出小我的大追求。
為什麼要有使命感?本質上是解決跨位。什麼叫組織?組織是一群人走到一起,完成任何一個單個人不能完成的任務,什麼樣的人為了什麼樣的目的走到一起,這是企業存在的終極目標。
如果僅僅以錢作為存在的目的,用戰略學的角度來說是沒有差異化,因為錢是過於同質化的東西,沒有差異化就沒有辦法吸引到更好、更不一般的人才。所以,使命感是一個企業非常重要的基石。
(2)企業三基石——遠見(Vision)
Vision,很多人翻譯為願景,但願景帶著太多的個人意願,我一般把它翻成遠見,就是看未來的能力,對未來的預測、把握。
為什麼Vision這個詞特別好,因為“看”是一個動詞,能不能看到未來?未來在你面前能不能活生生的浮現出來?戰略最重要的兩個要求,一個是前瞻性,一個是差異化。
前瞻性從何而來?就是站得高、看得遠。前瞻性的源頭在於你對未來與眾不同的判斷,你比別人能夠更早、更快、更清晰地看到未來可能展現出來的狀態。你能看到未來,自然就比別人走得更好。就像我們現在看過去,如果知道會有金融危機,今天的世界肯定完全不一樣,遺憾的是我們沒有這樣的遠見,能夠預見會出現金融危機。
第二個重要的方面,它決定的是What。這一群人在一起幹什麼事情?你的企業存在是為了這個目的,是使用什麼樣的手段和方法達到目的,你到底要做什麼事情?組織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原來叫人力部、組織部其實都是比人力資源更精彩的提法,組織是什麼?正確的人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3)企業三基石——組織(Organization)
Mission解決的是人的問題,Vision解決的是事的問題,但是人和事怎麼融在一起?怎麼樣的人才是合適的人?在什麼情況下做什麼事情,其實這就是組織。
我在這方面是門外漢,但是有一些簡單的觀點跟大家分析,比如團隊,我看了很多關於團隊的討論,我覺得都不在要害,大家提倡團隊精神,其實團隊不是一個原因而是一個結果,是各方面的東西都對了以後出來的結果,團隊是很難事先做出來的。
所以,組織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正確的人、正確的事、正確的方法怎麼有機融合在一起。把人和事融合在一起的,就是執行力的核心。其實Who和What結合在一起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志同道合”,只有志同道合才有團隊的可能性。方向不一樣,方法不一樣,道不同不相為謀,沒有志同道合的前提條件,就不可能成就一個好的團隊。
這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基業常青企業的三個基石,能做好一個算是一個好企業,能做好兩個大概是一個優秀的企業,三個能做好肯定是卓越的企業。
反過來講,要成為一個基業常青的企業、成為一個卓越的企業的話,三個方面缺一不可。三個方面環環相扣,不斷融合,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才能夠成就一個十幾、二十年才會出現的卓越企業。這是我個人理解的戰略在整個企業當中起到什麼作用。
其實從Mission倒下來是一個最高的層面,往下推就是核心價值觀,這樣一群人大家共同追尋的是什麼的價值觀,這個“志”體現在什麼方面。在價值觀基礎之上,可以演化出很多待人處世相關的東西,這就是我們講的廣義的文化。
價值觀是文化的基石,文化和使命絕對是相匹配的,有什麼樣的使命必然會形成什麼樣的文化,所以這是企業軟的一條線。
從Vision往後倒,倒過來的就是組織(人事),再倒下來就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和組織相結合的是KPI,到了KPI這個層面,執行性就要有保證。從三個大方面往一個具體的層面結合,這算是簡短的開場白。
戰略到底在企業中起什麼作用?戰略不過是Vision在企業日常工作中具象的表現,而Vision、Mission、Organization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否則戰略就是一句空話。這是我跟大家講的第二個觀點,怎麼理解戰略的意義。
二、戰略的思考
接下來我想講一下戰略的思考,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什麼叫戰略思考;第二戰略包括什麼基本內容;第三是跟大家交流戰略執行的心得體會。
(1)前瞻與知止
第一個想講的是,戰略是素質和思考能力。剛才講到,戰略思考,我自己覺得戰略思考其實是一種素質、一種能力。對於企業來說,其實只要是進入基層管理層的人,都要慢慢培養戰略思考的能力。
如果到了總監層面沒有戰略思考的能力,這個企業的執行力會大打折扣的,因為中層管理人員承上啟下,沒有戰略思考的能力就沒有辦法接住上面往下傳的想法,也沒有把下面的資訊跟一線的很多情況進行提煉,用一個有效的方法往上傳遞。
所以我一直堅持,至少在一個組織裡面,總監層面必須有戰略思考的能力,而且在戰略制定的過程中應該把中層融入起來,他們必須主動參與戰略制定。
所以,戰略思考是一種素質,誰都應該有,不是僅限於總裁或副總裁。我接觸很多企業的中層跟我說,戰略不是我的事情,而是總經理的事情,這樣的企業不可能做得太好,因為把執行和戰略分得太開,這是角色的缺位。
第二,戰略思考當中最核心的是遠見。Vision的能力,因為是前瞻性最重要的基礎。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大部分的企業,什麼樣的企業有戰略,什麼樣的企業沒戰略,最簡單的判斷就是從未來看現在的有戰略,現在順著往前走的沒戰略,倒著推的就是有戰略,做事情想一下兩年以後、三年以後我想幹什麼,三年以後產業格局會什麼樣的,我今年要怎麼走才能走好。只要你有心動面,你這麼想就已經往戰略的方向走了。
如果說今天是這樣,大家都這樣所以我也要這樣,這是最典型的沒有戰略。一窩蜂而上什麼流行做什麼,永遠在跟風,這是典型的機會型導向,永遠追逐機會、永遠跟風、永遠趕下一個潮流,這是順著在走。
這樣的企業充其量叫做商人,絕對達不到企業家的層面。其實判斷一個企業有沒有戰略思考,最簡單的就是看這個企業的人內部討論的時候,會不會經常講未來會怎麼樣,倒著推怎樣才能推到這。
成功人士的基本思考方法也是倒著推,因為方向都沒有的情況下,所有的能量都是毫無意義的,能量和方向在一起才是作用率,戰略更多的是告訴我們方向,給你一個方向感。
講得再大一點,Vision最核心的是什麼?有一個詞叫“知止”,“知止”是李嘉誠掛在他辦公室的條幅。“止”就是停止,知道時候停下來,不要太貪,要知道停止。
但是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停下來?你為什麼能夠戒貪?其實,“止”應該是終點的意思,因為你知道終點,所以才知道這個路該怎麼走,所以才知道可以不貪。把它具體化來講,戰略制定的要素是產業終極判斷。
知止其實是《大學》裡的一句話:“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能慮才能有所得”。大部分的時候,“慮”可以理解為思考和計劃,是所謂的戰略規劃,而“慮要有所得”,前面還有這麼重要的三步。
我們經常講企業家最難的是什麼?“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而這兩個的前提都是有定、有安,有這兩個才能有慮,因為心安才能理得。這是我講的戰略第一步,其實看得越清楚,才越不為外界所惑,越能夠形成自己的判斷。
我們講總裁的關鍵在裁,裁者決也,能做判斷、能做決定,不管決定面臨多大的不確定性,總要摁按鈕。這是我跟大家講的戰略思考的第一個核心,知止、產業終極判斷、前瞻性,這是戰略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2)取勢與取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你知道戰略的大致方向,這是你的起點。下一步要決定的就是戰略的路徑選擇。你選擇什麼樣的路徑?直線走是不可能的,沒有企業可以走直線。我也不講怎麼選擇具體的路徑,我給大家講幾個常見的思考方法:
第一個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你到底是取勢還是取實?是落地為安還是能夠構建一個大格局。戰略很有意思的一點,永遠是一個動態平衡,你一直尋找動態平衡。
大概在四年以前,我在吉林給中國青年企業家的年會做一次講演,吉林當時的省委副書記聽了大半天,最後請他做了一個總結,他講得很有意思:“曾教授講了大半天,我聽來聽去就是一個辯證法,左也不對、右也不對,怎麼樣辯證統一就對了。”
戰略到了最後就是動態的平衡,找的就是一個度。所以,企業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度”是一個動態平衡,“度”當中決定了企業發展的節奏。
阿里巴巴也是經過幾年的發展總結,總結出了幾個非常有意思的發展節奏:“逢單出擊、逢雙修養”。而對於一些企業來說,可能是“三年出擊、三年修養”,這個節奏本身週期不一樣,這些基本規律是我們這幾年體會出來的。
當你快速膨脹之後,一個要有沉澱下來消化吸收的過程,要不然就像我們看到的一些企業跑馬圈地,滿世界的圈,最後一個浪打回來一定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快速往回倒,連停的間隙都沒有。所以,節奏和度是非常關鍵的,而來源就是動態的平衡,在取勢和取實中掌握動態平衡。
這中間,根據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判斷。舉一個例子,05年的時候我去美的給他們講課,那時候正是中國一大批家電企業、手機企業一起做汽車的時候,當時很多企業都去做汽車了,美的也買了兩家汽車企業。講課當中我讓他們討論,美的內部幾乎當場打起來了。
一派人認為美的沒有核心能力做汽車,另外一派說這是市場機會,一定要抓住。講到核心能力,有一位副總拍案而起,說如果這樣討論美的現在還在做電風扇,沒有過去20多年來建造家電王國。這句話本身是對的,後來事實也說明美的做汽車確實不成功。
因為取勢和取實的平衡,從電風扇走到家電自然有動態能力延伸過去,但是從家電跨到汽車,特別是由於當時產業快速變化的環境,這一步確實跨不過去。
第二個是看到九宮格一定要避而遠之。如果有些諮詢公司給你們做諮詢報告,裡面畫了九宮格。什麼叫九宮格?這是你的起點,未來10年老闆要有一個很大夢想,是要走到終點,橫向可以這麼擴張、縱向可以這麼擴張,包括ABCDEFG,這九個點我們都要覆蓋,全面出擊佔據產業最高點,這樣的企業幾乎都會出問題,因為沒有一個企業有這樣的實力去把握這樣的格局。
我第一次看到九宮格,是2000年聯想的戰略規劃,是麥肯錫給他們做的,我先看的是組織架構圖,那張組織架構圖我壓根都沒看明白,橫的有7、8個板塊,縱的有若干條線,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架構圖。
我要求看戰略規劃圖,聯想當時也不承認在進行多元化,他們說我們是在一個IT產業內進行有限的相關多元化,關鍵是他們把IT產業定義得太廣泛,從製造擴張到手機,擴張到跟富士通一樣所謂的OEM製造,服務業就到外包的所有產品都做了,從電腦到伺服器、手機等所有產品的外包製造,然後軟體服務從硬體的配套服務一直到IBM的諮詢服務,左右全部展開,九個格子全填滿了。
三年以後的格局大家看得很清楚,全面崩潰、全部往後退,包括本來具有戰略意義的IT服務類也賣掉了。當時聯想的同事爭得非常激烈,他們堅持聯想還是成功的,至少手機做起來了,我說我們看三年以後,去年大家也知道手機一塌糊塗,賣掉了。這是我看到的第一個九宮格非常典型的例子。
第二是我不熟悉的例子盛大,在04、05年前後看到《IT經理人世界》出了一篇封面文章,講《陳天橋的九宮格》,在文章裡畫了一個九宮圖,也是從PC走向有線電視網路,怎麼從遊戲走向像新浪這樣的全媒體內容,也是九個點全部覆蓋。這是戰略的大忌,沒有一個企業能夠全線出擊還能獲得成功。
(3)如何破局
第三是怎麼破局。因為大家都想達到終點,而起點在那裡,大家對未來有一個相對朦朧但是大方向比較清楚的情況下,第一圈的點是最關鍵的。
馬雲跟我聊天的時候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了一張戰略圖之後,一定要找到一個地方是一刀捅進去就會流血的,聞到血腥味大家自然會衝上來,這張皮一定能被撕開,如果4、5個點都是拿小釘子敲,敲了3年下來沒有一個點是敲破的,所有人都崩潰了。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一個點切入,把它做深做透,徹底的把這個樁打進去。
李嘉誠第一次給長江CEO頒獎的時候說,他所有的多元化都有一個前提,就是一個絕對能夠保證持續經營、穩定現金流的非常強大的主力,這是保險鎖。在外面出了錯,幫裡面還可以幫你收拾,你還能喘過氣來,沒有那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你有相對大的戰略佈局的時候,突破口是第一重要的。
“眼高手低”,我是把它當作褒義詞用的,立意一定要高,入手一定要低,這才是一個很好的戰略結合。立意不高就沒有格局,沒有勢成不了大器,入手不低你不可能有突破、有積累,都是虛的、空的。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心得,跟大家交流一下。
三、想做、可做、能做
剛才講的更多是戰略思考。接下來跟大家講到底什麼是戰略。
戰略說白了非常簡單,就是決定一個企業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大舍才能大得。
捨得本來就是一個佛家的詞,捨得,捨得,不捨不得。你想做什麼事情?你的目標、理想是什麼?外面有什麼機會,什麼事是可做的?不同的時候的確有不同的機會。
這就是我剛才講的遠見,最核心的是判斷什麼是大機會,什麼是小機會。對遠見的討論可以推匯出哪些可測,哪些不可測,哪些可大做,哪些要小做。
什麼東西你能做?無論是資源、人還是組織建設的能力,哪些東西是你能做的?中間的小小交集就是你該做的,想做、可做、能做,這三個條件都符合,才是真正該做的,這就是你的戰略。
大家想一想,很多事情你做的時候,如果不是那麼想做,有點勉強的話,十有八九這個事情最後是做不好。因為這件事情本來就夠難了,你的心裡還有疙瘩,還做得不甘不願,最後能做成的機率很少。
可不可做,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機會成本的判斷。大部分的企業做投資決策的時候進行了可行性報告,可行性報告計算的是這個專案本身的淨現值夠不夠高,這是財務的分析。
戰略分析是為了追逐這個機會而放棄的另外的最大機會是什麼。戰略為什麼難,是因為事後都沒辦法蓋棺定論。事後你可能會覺得這件事情虧大了,抓住小兔子卻放過了大山羊。
但是你要思考這個問題,很多企業看著這些專案樣樣都賺錢,但是過了20、30年以後沒有養出一個大產業,這個時候如果經濟上有一些風吹草動,企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出問題。
你不是用多元化的投資分散風險,而是用同樣的思路投資,實際上你建立了更大的系統性風險,因為風險都是共振的,一震就全震了。
如果你真正從戰略佈局的來想,想明白了支撐關係的話,對機會的判斷就一定要想機會成本的概念。能做就是一個企業的能力,能做這方面同樣也有兩個動態的統一。
第一,能力的培養需要資源和時間投入。一方面可以說得極端一點,能力建設也就是人有多大膽就有多高產,組織能力沒有天生的,組織能力是逐漸培養出來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你可以根據戰略目標培養人才,但反過來能力的培養是極耗資源和時間的,特別是時間。能力的培養是沒有捷徑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企業並不能萬能的。
第二,能力永遠是相對的概念,自己做得好不好不算數,能不能比你最好的競爭對手做得好那才叫核心競爭力,才是差異化能力。
大部分企業想的是能不能把這件事情做起來,挖兩三個人組建小團隊的確能把這件事情做起來,但是你做得並不好,更不可能當這個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格局越來越殘酷,利潤越來越低的時候,有限的能力不可能抵擋這個市場整合的時候強大的壓力,所以能做一定是一個相對概念,做不到最好。
所以,一個人最重要的是發揮自己的長處,做到淋漓盡致,而不是拼命的補短板,因為補短板是永遠補不好、永遠補不夠的。如果在長處上可以做得淋漓盡致的話,其實是一美遮百醜,在很多方面能夠有足夠的回報。
這是我講的兩方面,一個是時間的積累,不是所有的能力都能培養出來;另一個是培養出來的能力夠不夠用是相對的。能力和想做、可做、能做三者的結合,就是一個企業該做的東西,“該做”是企業的戰略。
四、能力的培養
另外我想講的是能力的培養。一個企業的戰略能不能成功,關鍵在於有沒有跟戰略相匹配的能力。這就造成了戰略執行當中最難的一點——在戰略還不能夠明確是否正確的情況下,你要先投入資源去培養能力。
張瑞敏講過這麼一句話:“如果這個事情30%的贊成可以賺大錢,60%、70%的人贊成可以賺小錢,90%、100%的人贊成,這個事情根本不值得做,你進去就要虧錢了。”
就是這個道理,必須在戰略不明確的情況下做大投入,這樣情況下形成的能力才會比別人早、比別人好,別人才難追上你,這是資源投入的先行性。在這個意義上,戰略的執行有很高的風險。
基於這個,我曾經提煉出戰略的第二個原則“大賭大贏”,除了這個我找不到更大的詞,很多人容易誤解說賭博正好迎合了中國企業投機的傾向。
真金白銀的資源投入,是講到哪資源跟到哪,這才是戰略執行最難的部分。回到講科學,研究發現,許多企業嘴上講的戰略和實際資源的投資是非常不匹配的,一般可能滯後一年甚至兩年,而且還會扭曲,這是戰略另外一個非常難的地方。
當你對戰略有足夠的信心,而很多人有不同意見的情況下,敢不敢做大投入,這個投入才是後面差異化能力的源泉。
在這個意義上,另外有人提到跟戰略相匹配的一個詞“膽略”,還得有膽略才行。《左手戰略,右手膽略》一書採訪了很多的企業家,膽略也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膽略往往體現在投入,戰略誰都會說,說了三天三夜也分不出好壞,但你敢不敢砸錢進去,這就是體現出一個企業家的判斷力、決策力和風險承受力的地方。
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
AI-CPS OS
“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新一代技術+商業作業系統“AI-CPS OS”: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分支用來的今天,企業領導者必須瞭解如何將“技術”全面滲入整個公司、產品等“商業”場景中,利用AI-CPS OS形成數字化+智慧化力量,實現行業的重新佈局、企業的重新構建和自我的煥然新生。
AI-CPS OS的真正價值並不來自構成技術或功能,而是要以一種傳遞獨特競爭優勢的方式將自動化+資訊化、智造+產品+服務和資料+分析一體化,這種整合方式能夠釋放新的業務和運營模式。如果不能實現跨功能的更大規模融合,沒有顛覆現狀的意願,這些將不可能實現。
領導者無法依靠某種單一戰略方法來應對多維度的數字化變革。面對新一代技術+商業作業系統AI-CPS OS顛覆性的數字化+智慧化力量,領導者必須在行業、企業與個人這三個層面都保持領先地位:
重新行業佈局:你的世界觀要怎樣改變才算足夠?你必須對行業典範進行怎樣的反思?
重新構建企業:你的企業需要做出什麼樣的變化?你準備如何重新定義你的公司?
重新打造自己:你需要成為怎樣的人?要重塑自己並在數字化+智慧化時代保有領先地位,你必須如何去做?
AI-CPS OS是數字化智慧化創新平臺,設計思路是將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無縫整合在雲端,可以幫助企業將創新成果融入自身業務體系,實現各個前沿技術在雲端的優勢協同。AI-CPS OS形成的數字化+智慧化力量與行業、企業及個人三個層面的交叉,形成了領導力模式,使數字化融入到領導者所在企業與領導方式的核心位置:
精細:這種力量能夠使人在更加真實、細緻的層面觀察與感知現實世界和數字化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切,進而理解和更加精細地進行產品個性化控制、微觀業務場景事件和結果控制。
智慧:模型隨著時間(資料)的變化而變化,整個系統就具備了智慧(自學習)的能力。
高效:企業需要建立實時或者準實時的資料採集傳輸、模型預測和響應決策能力,這樣智慧就從批量性、階段性的行為變成一個可以實時觸達的行為。
不確定性:數字化變更顛覆和改變了領導者曾經仰仗的思維方式、結構和實踐經驗,其結果就是形成了複合不確定性這種顛覆性力量。主要的不確定性蘊含於三個領域:技術、文化、制度。
邊界模糊: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不斷融合成CPS不僅讓人們所知行業的核心產品、經濟學定理和可能性都產生了變化,還模糊了不同行業間的界限。這種效應正在向生態系統、企業、客戶、產品快速蔓延。
AI-CPS OS形成的數字化+智慧化力量通過三個方式激發經濟增長:
創造虛擬勞動力,承擔需要適應性和敏捷性的複雜任務,即“智慧自動化”,以區別於傳統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對現有勞動力和實物資產進行有利的補充和提升,提高資本效率;
人工智慧的普及,將推動多行業的相關創新,開闢嶄新的經濟增長空間。
給決策制定者和商業領袖的建議:
超越自動化,開啟新創新模式:利用具有自主學習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動態機器智慧,為企業創造新商機;
迎接新一代資訊科技,迎接人工智慧:無縫整合人類智慧與機器智慧,重新
評估未來的知識和技能型別;
制定道德規範:切實為人工智慧生態系統制定道德準則,並在智慧機器的開
發過程中確定更加明晰的標準和最佳實踐;
重視再分配效應:對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衝擊做好準備,制定戰略幫助面臨
較高失業風險的人群;
開發數字化+智慧化企業所需新能力:員工團隊需要積極掌握判斷、溝通及想象力和創造力等人類所特有的重要能力。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創造兼具包容性和多樣性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和 人工智慧,像君子一般融合,一起體現科技就是生產力。
如果說上一次哥倫布地理大發現,擴充的是人類的物理空間。那麼這一次地理大發現,擴充的就是人們的數字空間。在數學空間,建立新的商業文明,從而發現新的創富模式,為人類社會帶來新的財富空間。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和區塊鏈,是進入這個數字空間的船,而人工智慧就是那船上的帆,哥倫布之帆!
新一代技術+商業的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AI-CPS OS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並創造新的強大引擎。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形成從巨集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慧化新需求,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
產業智慧官 AI-CPS
用“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新一代技術+商業作業系統“AI-CPS OS”: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在場景中構建狀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精準執行-學習提升的認知計算和機器智慧;實現產業轉型升級、DT驅動業務、價值創新創造的產業互聯生態鏈。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AI-CPS,更多資訊回覆:
新技術:“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新產業:“智慧製造”、“智慧金融”、“智慧零售”、“智慧駕駛”、“智慧城市”;新模式:“財富空間”、“工業網際網路”、“資料科學家”、“賽博物理系統CPS”、“供應鏈金融”。
官方網站:AI-CPS.NET
本文系“產業智慧官”(公眾號ID:AI-CPS)收集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宣告:由產業智慧官(公眾號ID:AI-CPS)推薦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絡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絡、投稿郵箱:erp_vip@hotmail.com
相關文章
- 【財富空間】像先知一樣思考,如拳手般戰鬥
- 【財富空間】除了晶片,我們還應關注哪些核心技術晶片
- 【財富空間】8個字,就是短短一生;沒有不委屈的工作(深度好文)
- 【財富空間】計算機起源的數學思想計算機
- 【財富空間】所謂事業,是將一個人最小的那個核心最大化
- 都說變數有七八種,到底誰是 Java 的親兒子變數Java
- 《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釋出
- 【財富空間】未來已來,如何開啟人工智慧商業應用之旅人工智慧
- 每個程式設計師都應該參加一次 GDD程式設計師
- 一個C/C++自學轉行者應該具備的素質C++
- 《三國志·戰略版》:給國人的謀略定製一個三國
- 《三國志·戰略版》X詹俊:一場足球與謀略的激情碰撞
- 網站空間應該如何購買?網站
- 網路空間安全現狀與國家戰略
- 合格的Java架構師該有怎樣的素質?Java架構
- 億萬富翁的財富都集中在哪裡?
- 網站空間應該如何購買呢網站
- 如何設計一個好玩的競技遊戲——戰略空間設計遊戲
- Capgemini報告:消費品和零售供應鏈戰略謀變
- 【財富空間】陳春花:未來的工作,自己如何才能不被取代
- 訪網路空間安全戰略專家 801網路空間研究院——文珠穆
- 曾經同為卷王的她,竟先我一步“財富自由”?
- 誰將成為下一個突圍者?遊戲當前賽道與戰略佈局思考遊戲
- 【財富空間】高層聚人心,中層善用人,基層重執行
- 【財富空間】演算法升級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步伐演算法
- 五種JavaScript富文字編輯器,總有一款適合你JavaScript
- 輸出一個區間內的質數(素數)
- 線性代數應該這樣學6:積空間,商空間,多項式
- 有關顧問為誰服務的一點思考
- 制定混合雲中的HPC戰略,應該怎麼做?
- Linux 中交換空間 (swap)應該分多大才好?Linux
- 美聯儲:千禧一代擁有的財富不足美國財富總量的5%
- 戰略性系統思考方法小結
- 富士膠片集團2021年財報出爐 新財年成長戰略公佈
- 【財富空間】半導體的戰爭:第三次產業大轉移,中國崛起正當時產業
- 談談一個程式設計師本該具備的素質程式設計師
- 【TUNE_ORACLE】檢視Oracle的壞塊在空閒空間中還是在已用空間中的SQL參考OracleSQL
- 阿里NLP總監分享-NLP技術的應用與思考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