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伊甸園幻想

英击长空發表於2024-03-23

榮格說,人的人格發展階段分為三個部分, 涵容,調整,中心化。或者說母性,父性和自我性
涵容,我們被支援,被喜愛,我們就好像活在伊甸園中周圍的環境都是溫暖,安全有序的,而到了調整階段,我們從溫柔鄉中離開,逐漸認識到外部環境的兇險,我們被迫要去適應社會,迎接現實挑戰。而到了中心化階段,我們的可以平衡好外部需求和內部需求,走向自我實現

而這裡的涵容與博愛,也就是伊甸園幻想

伊甸園幻想有哪些:

個體幻想,上岸之夢,狂野之夢:去大理 裸辭等。
為什麼有人會軍訓愛上教官,看病愛上醫生,上學愛上老師,那是因為這個人時時刻刻都在期待一場澎湃的心動,她還在活在一種伊甸園的幻想之中
為什麼明明有人和父母溝通,明明很痛苦,卻還是會持之以恆的溝通,那是因為他不願放棄對家庭幸福和父母之愛的期待,他無法接受父母可能根本不愛他的事實

人們對他的期待已經超過了它所能承載的程度,而待你迎上前去,你就會發現其中的瑣碎和齷蹉

為什麼會有伊甸園幻想:

我們從講文明的校園步入魚龍混雜的社會,在社會的方方面面踩坑,被房東坑,被領導騙。但我們喜歡將原因歸咎於自己而不願意承認社會本身的惡。

抱有伊甸園幻想的人,會努力保護伊甸園幻想而不是保護自己,哪怕是踩到了屎,他也會強忍著痛苦,去合理化這一切

他不願意接受這個世界上有屎的存在,只有證明自己是壞的,才能證明世界是好的,覺得是我導致的這一切

我們忽視了純惡的存在,否認了這個社會各種沒有指向的惡,如果一個人不能正視假醜惡,不能走出伊甸園幻想,那這個人就是一個等著被採摘的果子,我欺負了你,你不會報復我,你還會說服你自己,甚至為我開脫。那我不欺負你,我欺負誰呢?

總結


伊甸園幻想,可能就如餘華的18歲出門遠行,我們懷揣著對成人世界的憧憬,充滿遠行,試圖去尋找我的個人價值,卻發現外面充斥著背叛,荒謬,暴力,難以讓人理解和接受.最終我們不得不迴歸自我的那些世界,在精神的層面重新尋找自己生活和生命的意義。面對現實的荒謬 ,有的人選擇退回自己,退回自我的理性和不朽自我,也有的人,選擇正視黑暗,重建內心世界的秩序。

理想的世界裡,我們摔倒了會有人疼有人關心。但社會的邏輯卻是你摔倒了100次,也沒有人會真的心疼你。非但如此,社會還充滿了絆腳石。如果你不能正視這個世界的醜惡,你就是在不斷的重複西西弗神話,永無止盡的推著那塊石頭,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崩潰再失望再崩潰。

最後:在成長的過程中,你可以懷疑自己,你會不斷的懷疑自己,但你一定不要被挫敗感打到,不要做溫室的話花朵,哪怕鼻青眼腫也要出門遠征。

參考文件: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Z42187Nc/?spm_id_from=333.880.my_history.page.click&vd_source=55a807354cee33515e80b15a1a323df8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Z42187Nc/?spm_id_from=333.1007.tianma.2-1-4.click&vd_source=55a807354cee33515e80b15a1a323df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