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在企業內部的創業經歷

方丈的寺院發表於2019-01-20

談談企業內部的創業經歷

3段內部創業經歷

壓力不同

現在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是融資,也就是說不是拿自己的錢來創業,面臨的壓力和拿自有資金創業自然不同,永遠不至於到絕處。
而在企業內部創業,或者是新業務,或者是原有業務
的進一步擴充。一般開拓專案的資源佔到公司整體投入的30%,這的數字是公司可以承受的失敗範圍,和把事情
做成需要投入的最小必不可少的資源。

我從14年畢業到現在19,快5年的工作經歷,因為私人的原因,先後輾轉南京,上海,杭州長三角三個城市,在3家公司待過,
三段不同的經歷卻發生了一件相同的有趣的事情。

那就是我在進入公司不久後,都被安排到了新的專案裡。下面簡述下3段經歷

500強日企的新專案

專案組的一個大的新專案,因為公司業務是對日,所以不需要考慮盈利的壓力,幹就是了,
這個專案的第一版差不多需要技術10人日*12月,但是前前後後大概有50人蔘與到這個專案。以致於專案結束後表彰
專案組成員時整個臺上都擠滿了人。作為最早期加入的,算是經歷了全過程。

好的方面:

  1. 負責專案的領導很優秀,是公司的老員工,思路清晰,對外能夠使客戶滿意,對上能夠讓領導滿意,幫幹活的員工
    抗的住壓力,排除的掉干擾。幫助核心成員爭取應得最大價值。

  2. 早期組建的團隊核心成員很給力,看人很準,在專案成立初期,調配了一個資深工程師,全面負責技術,
    一個產品互動,負責原型,產品需求梳理。一個踏實肯幹,自主學習力強的新員工。基本的人才框架構建的比較好
    ,這樣即使後來專案很困難,人員流失很嚴重,也能保證專案能夠順利平穩的推進。

差的方面:

  1. 團隊的文化價值沒有培養,像是一群僱傭兵在幹活,幹完了各自走人了。
    為了臨時的利益在一起幹活。整個模式不太具備可複製性。

  2. 沉澱的價值比較少, 沒有留下什麼可供後人參考的文件/經驗

現在細細想來還是很佩服當時的領導,可以說是充分利用了他所擁有的有限資源,將仗打成功了。

500強美企的新專案

和上一段經歷很像,沒有盈利的壓力,美國那邊起絕對領導地位,可以發揮的自主能動性太小。
整個專案的技術框架從原來的那一套到微服務,nosql,雲原生,改動的非常大。所以整個過程
不像是在做新專案,而是在學習新技術。對個人技術成長很有幫助,但是業務價值產出很小,個人成就感比較小。

創業公司的新專案

創業公司本身就是生死戰,在創業公司做新專案,面臨的壓力就更大了。
公司給予的技術配置比較充足,再加上是一個運營驅動的專案,所以技術上遇到的挑戰比較小

主要說下業務上的遇到的一些問題

目標調整過快

創業專案剛開始都有個初始目標,但是是個很模糊的目標,沒法細分,具體怎麼做公司老闆也不知道,
招來一個負責人,讓他來負責整件事。但是每週/每月都會向老闆們彙報專案進度,大家都明白領導都
有各種各樣的點子,思路,所以每次的彙報都會有些新的想法冒出來,負責人如果只是一味聽從,
或者說不進行自我過濾,很快又將想法推進到下屬,那結果就是,前面一個目標還沒有開始打,
就被告知不做了,換方向了,這就是不專注。

人員擴充套件太快

創業的模式還沒有探索清楚,小範圍還沒有驗證清楚。就快速招人,招來許多人,探索不同的方向,
結果還沒有取得小範圍成功,就因為人員過多,造成溝通內耗了,人員效率提升不上來。

盲目跟從

不同的專案有不同的打法,容易將原有的專案經驗帶到自身專案中,以為可以複製。

營銷技術割離

這是一個運營驅動的專案,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問題都要去人肉運營,通常來說,運營是解決使用者
臨時,短期需求,產品去解決長期需求。
但是在這個專案中,大家遇到的問題都總是先人肉解決,耗費人力解決,而不是從產品層面解決。
造成這種因素的主要原因還是對數字型考核太過敏感,總是想最快完成老闆給的數字壓力。比如使用者日活要有多少,
GMV要達到多少,而忽視了業務本身健康的發展。

個人的想法

一般規模的新專案,不是需要快速搶佔市場的,像共享汽車這種,團購大戰這種,腳步不妨放的慢一點,
前期在市場調查這塊投入經歷多一點,而不是已有的一些客戶向你反應做這個需求,然後就立馬投入幾十上百人去做,
首先負責人要對整個專案的市場有個相對細緻的思考和把握,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很多人去探索不同的方向,錯了就調整
,通往目標的路有太多太多了,錯誤的道路是探索不完的。
市場調查完了,形成一個產品的雛形,然後投入研發開發完畢,由運營去營銷,收集反饋,看看使用者認可度,接受的成本,
能不能成為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同時市場調查人員開始下一個階段的調研,進行下一步探索。探索出了一條可行的道路後。
再進行團隊擴充套件,複製模式。

對個人的影響

在新專案或者創業專案中對技術人員的個人挑戰是很大的。首先他很辛苦,有很多變化,這就是為什麼我的三份工作
都會從老專案中調配到新專案中的原因。因為對於領導來說,同樣的事情,新來的感受到的變化比較小,涉及到的利益
範圍比較窄。擁抱變化雖然只是簡單的四個字,但是對人的心理挑戰其實相當大,你需要忍受很多的不公平,不再是多勞
多得,付出就有回報了。

新的專案還沒有取得成績,所以金錢收益上肯定不如核心專案,但是做成功了也很容易拿到好的結果。我之前的幾次成功
完成的新專案都是拿到各種獎的,review結果也很不錯。所以如果創業專案結果不錯,一定要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不要
談什麼平均主義,因為你付出的肯定比那些老專案開發人員多,面臨失敗的可能性也更大。
總體來說,在公司裡面做創業專案的收益性肯定是不如成熟專案,你的收益更多的不是在你個人的掌控範圍,而更多是
團隊努力的結果。但是這段經歷是獨一無二的,克服一個個困難,實現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目標,這會幫助你看的更遠,走的更遠。

新專案對於技術的提升相對來說比較小,因為很多需要跟著業務走,快速迭代,技術上的沉澱比較小,沒那麼多的時間思考。
所以說在技術還沒有成型的時候,頻繁換公司不是件好事,對個人技術積累有限。技術人員要耐得住寂寞,在一家公司,一個
業務中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術,隨著業務的成長,提升自己的技術,解決一個個業務難題,才是長久之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