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資料資產是一類具有特別屬性的資產,比如使用後不被消耗、竊取後不為所知以及加工後價值更大等特點。製造型工業企業的資料資產管理方式、方法、機制不同於電力行業、金融行業和政務行業。筆者根據多年工業企業資料治理及資料資產管理的實際經驗闡述工業企業資料資產管理的可行路徑、方法和模式。總所周知,並不是企業裡的所有資料都稱為資料資產,資料資產是能夠為企業所擁有且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料。因此,工業企業的資料資產化路徑往往是業務資料化、資料資源化、資源資產化、資產價值化、價值要素化,經過“五化”演進,從而實現資料要素化的轉化,進而度量資料要素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經濟效益的貢獻。我國的兩化融合經過長期發展和完善,特別是經過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會,兩化融合的理論逐漸成熟;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兩化融合不斷深入。在這個過程中,工業企業經歷了起步建設階段、單項覆蓋階段、整合提升階段和創新突破階段,也就是在從單項覆蓋階段向整合提升過渡階段中,有了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5G技術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加持,業務活動加速資料化,透過將業務、經營、管理活動資料化之後,資料才有了被有效利用的可能。工業企業中,資料類別多樣,有結構化資料、非結構化資料以及半結構化資料,有人工錄入的資料、有資訊系統產生的資料、有工業裝置執行的資料、還有眾多感測器的流資料。資料型別之多、產生速度之快、產生數量之大,從而形成了工業大資料。根據資料的生命週期,有的很長、有的很短、有的瞬間即逝,而這些資料不都是都有價值。因此,往往我們要識別有意義的資料,將對生產、經營、管理、決策有用的資料按照主題域進行資源化,畢竟管理資料是有巨大成本的,要把錢用到刀刃上,用到有用的資料身上。資料資源並不代表資料資產,有些資源不但不能帶來效益,往往還會有巨大成本和隱患,因此,我們需要將資料資源向資料資產轉化,也就是資料資產化。那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制定資料資產化辦法和流程,必須由業務和技術共同協作,識別和定義資料資產,也就是說必須具備一定條件的才能作為資料資產,同時要把資料資產價值和業務價值相結合,這才能保證資料資產的價值可度量。資料被資產化後,如何更好的體系資料資產價值呢?當前在工業企業有兩種比較可行的模式,一方面把資料資產的價值與業務價值想關聯,也就是說資料資產包必須有業務和戰略驅動,業務和戰略不用的資料不需要進入資料資產目錄,最多放到資料目錄或者資料資源目錄就好了。只要使用就需要度量價值,比如最常見的管理效益即降本、增效或者風控,經營效益即拓客率、精準營銷、產品最佳化等。另一方面就是形成資料化產品,資料集、報告、趨勢、演算法等,直接進行資料交易產生價值。總之必須把資料資產價值和業務價值關聯,也就是說只有將資料資產轉變為價值且可以有效度量,資料資產才具有真正的資產意義。生產要素,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範疇,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結合因素。生產要素指進行社會生產經營活動時所需要的各種社會資源,是維繫國民經濟執行及市場主體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因素。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資料五種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建立,這些生產要素進行市場交換,形成各種各樣的生產要素價格及其體系。因此,資料資產必須構建可度量的價格體系,才能說清楚資料資產在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對於企業效益及價值的貢獻,才能真正實現從資料資產向資料要素的轉變和實現。工業企業資料資產化並不容易,且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實踐路徑,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然而我們必須總結出通用的方法和模式才能更好的指導企業進行實踐,從而統一思想,穩步前進,不至於亂了陣腳,人云亦云。認識事情的發展都有規律可循,資料資產也不例外。透過對成功案例的研究和發展,我們發現工業企業資料資產化往往從資料盤點開始,進而形成資料資源,根據戰略、業務或者外部客戶的需要對資料資產進行認定從而形成資料資產,在資產使用的過程中對資產進行評估和評價,實現資產的最佳化或者退役,從而完成資料資產的生命週期。資料盤點是第一步,也就是要弄清楚企業中到底有哪些資料,這些資料在哪裡儲存、被哪些部門使用、資料表示什麼、資料質量怎麼樣,哪些是內部資料,哪些是外部資料等等。現在很多企業在做的資料資產盤點實際上是資料盤點,因為盤點的只是資料,並不是資產。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以系統的視角、組織的視角或者應用的視角進行分類,同時注意了後設資料的使用以及後設資料的質量。盤點的結果通常會形成資料目錄,有的用系統展示,有的用EXCEL展示。這個階段一般是形成資料目錄,而資料還分散的儲存在不同的系統裡,無論是業務系統還是採集外部資料的系統。在這裡給大家的建議就是要形成動態資料目錄,而不是靜態的“死目錄”。隨著業務、經營、管理以及決策的需要,往往需要對零散的資料需要進行組織、加工,形成面向主題的或者以維度方式展現。這一階段,往往建立了許多層級的資料模型。根據業務的需要組織成特定的資料集,或者以資訊科技的視角進行資料的組織。這一階段開始關注資料質量、資料標準、資料安全等,但是資料價值並不進行特定度量。如果在這一階段進行盤點,形成的就是資料資源目錄,這些資料往往已經是被加工過的,儲存在資料倉儲、大資料或者資料湖裡。實際上資料資產並不是一個新鮮概念,1974年,理查德·彼得斯首先提出了資料資產的概念。1997年,尤谷爾·阿爾甘認為“公司的市場價值和競爭定位直接關係到其資料資產的數量、質量、完整性以及由此產生的可用性,並指出建立E&P資料庫是利用好資料資產的第一步”。2009年,託尼·費希爾指出資料是一種資產,企業要把資料作為企業資產來對待,同年國際資料管理協會(DAMA International: the Data Management Association)在《DAMA資料管理知識體系指南》中指出,在資訊時代,資料被認為是一項重要的企業資產,每個企業都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管理。2018年4月,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雲端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釋出了《資料資產管理實踐白皮書(2.0版)》。實際上,我們目前對於資料資產的認識也是基於以往的理論。那麼,在工業企業如何進行有效的資料資產管理和實踐呢?根據最佳實踐我們制定了資料資產化“七步法”,即資料資產首先要進行對資料或者資料資源認定形成資料資產、進行資料資產上架、實現資料資產應用,開展資料資產評估,持續資料資產跟蹤,最佳化資料資產及維護,最終進行資料資產下架,實現資料資產的生命週期,從而完成資料資產的使命。資料資源形成資料資產,最好是基於需求或者價值驅動,無論是企業內部資料消費者還是外部資料消費者。一個資料集是否能夠被認定為資料資產首先看是不是有需求,這是最重要的要素,其他我們還要看資料的可得性、完整性、可用性、及時性、安全性、一致性等方面,這就需要根據企業的特點來衡量。資料被認定為資產的重要特徵就是質量是有保證的,就像企業中的實物資產。同時,資料資產的認定需要嚴格的流程,因為資料資產是需要納管的,必然會消耗大量成本,因此必須保證其收益。建議由業務部門發起,根據評估維度進行評價,確認是資料資產的資料集,才能成為資料資產,納入資料資產目錄,並進行嚴格管理。資料資產上架實際上是將資料資產作為資料產品管理的重要思路或者意識轉變。資料資產更像是以銷定產,但是為什麼還要建目錄呢?實際上是實現資產的複用,資料資產的特點就是同一資產能共很多消費者使用,所以要讓資料消費者可以檢索並知道有哪些資料資產,這些資料資產是什麼?可以支援哪些應用場景?資料資產的消費者多了、場景多了,資料資產的價值也就大了。當然,資料資產的上架也需要嚴格流程控制,要把資產放到正確的目錄裡,尤其是重要資產還要設定檢索許可權等。資料資產一旦上架,就進入到了資料資產的應用環節。資料只有應用才能產生價值,也是資料生命週期中的關鍵環節。在資料資產的使用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兩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資料資產的使用流程和資料資產的使用場景。資料資產不同於資料和資料資源,資料資產是經過縝密加工的,蘊含大量的重要資訊或敏感資訊,也就是說不是所有資產任何人都能使用,要求我們建立資料資產的使用流程,就像在企業中領用筆記本一樣,也是需要申請和審批的。資料資產的申請應該由資料消費者發起,根據不同類別、不同密級、不同內容、不同場景來審批,這個過程就需要技術和業務協同審批,涉及資料消費者、資料管理專員、資料所有者、資料庫管理員等角色,特別重要的資產還要涉及CEO、CDO、CFO、CIO等角色。為了使資料資產產生更大的價值,我們還需要設定或者標記資料資產的應用場景。相同的資料資產對於不同的使用場景價值也不一樣,因此我們需要說明各類資料資產的使用場景。比如有些是基於報表的應用、有些是基於統計分析的應用、有些是基於預測分析的應用、有些是基於機器學習的應用、有些是基於人工智慧的應用等等。因為,不同的場景對資料資產的要求也不一樣,比如說及時性、可獲得性、持續性等等。資料資產估值是資料作為資產管理的核心特徵。如果不能進行資料使用的估值,那就是傳統的資料應用或者資料資源的使用。就像大海里的水一樣,你喝一口海水並沒有人向你要錢,但是超市裡海水曬成的鹽沒有錢是拿不走的。資料資產的估值並不容易,雖然有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作為基礎。那麼作為製造類工業企業如何進行資料資產估值更好或者更可行呢?在企業內部的資料資產價值評估可以透過對業務價值的影響和收益、資料資產的使用頻率、資料資產的質量評價、資料資產的成本價值等維度開展,可以根據企業不同的關注點採用不同的評價維度。對於提供外部企業使用的資料資產直接採用資料產品售賣價格度量即可。然而,這種模式並不容易,因為沒有誰能夠決定企業的哪些資料可以出售,尤其是國企或者大型集團企業。資料資產的跟追溯必要的,可能往往我們會忽略這個環節。資料資產的追溯就像我們管理固定資產一樣,尤其是重要的裝置資產持續監視一樣,還需要預防性維護,這跟持續的追溯是分不開的。資料資產也要知道使用趨勢、價值趨勢、成本趨勢等,從而判斷資料資產是否需要增強、是否需要最佳化、是否需要維護、是否需要下架等,管理流程的最佳化也源於資產追溯的結果。任何作為資產的東西都需要維護,企業裝置的預防性維修就是要減少非計劃性停機,否則對企業的損失就會非常巨大。資料資產也是一樣的,必須進行資產的維護。包括資料資產的質量持續提高、資料資產的穩定性得到保障、資料資產內容持續豐富、資料資產的複用性不斷強化等等。在全域管理中,資料治理尤其要加強資料架構管理、資料模型管理、後設資料管理、主資料管理、主資料安全管理、資料質量管理、資料資產目錄管理等。只有長期持續不斷的對資料資產進行維護,資料消費者才會更好、更願意的使用資料,資料資產的價值也才會持續不斷的提升。資產都有退役的時候,資料資產也不例外。我們追溯資料資產、進行資料資產估值、進行資料資產維護就是為了使資料產生更大價值。但是,任何資料資產都會有成本,採購成本、採整合本、傳輸成本、儲存成本、管理成本、維護成本等等,如果成本遠遠大於價值,這樣的資產就成為負資產,就需要對其進行退役處理,進行資料資產下架,就像實物資產減值直至處置一樣。對於工業企業資料資產的應用模式我們一直在探索,未來還需要持續探索。就目前來講,工業企業資料資產的應用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三種模式。企業內部資料資產的應用方式是大家最熟知的,主要包括支援業務部門的日常應用、支援管理部門的管理應用,支援決策層的決策應用、支援資料科學的預測應用和智慧化應用。資料資產的日常應用主要體系在業務部門的報表方面,比如生產日報、銷售月報、採購季報等場景。資料資產的管理應用主要體現在管理部門的統計分析,比如條形圖、折線圖、雷達圖等用於管理最佳化等場景。資料資產的決策應用主要體現在領導層的戰略決策方面,最常見的就是管理駕駛艙或者數字化運營等場景。資料資產的預測應用主要體現在資料科學領域,比如工藝最佳化、預測性維修、消費行為預測、產品推薦等場景。資料資產的智慧化應用也是資料科學領域的重要方面,比如規範分析,智慧生產、智慧研發、智慧採購等場景。資料資產的外部應用是資料資產貨幣化的主要形式。這就需要將資料資產加工成各種各樣的資料產品,比如資料包告、資料演算法、資料產品或者直接出售資料集。我是不建議直接出售資料集的,因為資料只有被適當的加工後才能更好的實現增值。資料包告是資料資產對外應用的主要方式,比如XX行業市場報告、XX行業產業發展報告等等。資料演算法是資料資產對外應用的補充方式,資料演算法的價值化往往要和行業相結合,比如XX行業銷售漏斗演算法、XX行業工藝最佳化演算法等。資料產品主要是指電子化的書籍、影片、聲音、圖片等非結構化資料產品。作為資料資產的資料集貨幣化是最初級的資料價值化方式,主要體現在直接售賣資料。往往在資料交易所會採用這種形式,企業採用這種形式較少。畢竟這種形式會受到定價、議價、交易、監管、合規等管理和約束。綜合應用模式也就是說資料資產既能滿足公司內部應用同時也能滿足企業外部資料消費者的需求。這是當前資料資產應用的高階模式。當然也需要更加完善的管理機制、體制和模式,畢竟對於內外部來說,資料價值產生的方式不同,估值和計價模式也不同,對資料資產各方面的要求也不同。資料資產化的路徑有其自身的規律和路徑,每個企業的資訊化發展和兩化融合程式也處於不同階段,也就說每個企業的資料化率也在不同水平。所以,每個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階段,事實求實的進行資料資產化建設,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放任不管。當然,將資料作為資產管理首先需要資料文化、資料思維的轉變,然後要構建資料資產管理的組織、制度、流程和工具,最後採用適合企業自身的資料資產管理方法,才能更好的管理具有特殊屬性的資料資產,才能使資料作為生產要素髮揮應有價值。上文如有不當之處敬請讀者諒解,我們可以共同完善資料資產化實現路徑。關於資料資產、資料治理的話題也歡迎加作者微信進行更多交流。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24420/viewspace-292814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