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談論極簡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最近在早晚遛狗的放空時間裡,我一直在腦海中反覆的思考極簡這個概念。隨著生活和工作的變化,以及年齡的增長,逐步的感受到有限的時間、精力與無限的任務和期望之間的根本矛盾,常常會在內心滋生一些無力的負面情緒。所以,會越來越多的思考生活態度和時間管理這樣重要又複雜的話題。而設計的哲學,本身就蘊含著非常多的智慧,可以提供給生活一點靈感。
說起簡約的好處,設計師們都深刻了解。根據奧卡姆剃刀法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越是多選擇,越是低效。去除多餘的元素干擾,可以減少使用者的思考。作為一個設計師,很多時候,都是在做這樣的減法工作。《簡約至上》中,四個簡約設計策略:刪除、組織、轉移和隱藏。即面對複雜的功能、邏輯、資訊,通過刪減、歸納組織、轉移到別處,或是通過一定的方式隱藏起來,即可逐步趨近簡約。
剃刀法則,不止可以應用在設計領域,事實上,它最早起源於哲學,後應用到組織管理,甚至滲透到語言學,直至逐步擴充套件到設計的範疇,成為一條經典的設計原則。我想簡約的道理,之所以可以無限的延展,說明它一定是來自這個世界的本源。
牛頓認為:“自然界不作無用之事。只要少做一點就成了,多做了卻是無用,因為自然界喜歡簡單化,而不愛用什麼多餘的原因來誇耀自己。"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存在的"世界,事物的來源彷彿總有它的道理,例如動物身上的每一個器官,沒有一處不是有它的功用。自然中的一草一石,也皆有它的來源。所以人們對事物的認知也是"理解性"的,人們看到事物,感知事物,之後便是要進一步去理解事物。聞到花香,感受到芳香對嗅覺刺激的美妙,之後便是要探求這香味是從哪裡來,為什麼會有香味,不同的花香是否有區別?再進一步,去欣賞或是讚美,逐步形成相關的科學或是詩歌。整個人類的文明,也正是基於此。
所以,目前流行的極簡精神,不論是設計領域,還是生活態度,一定是一種跟文明更貼近的形態。人們的"理解"是有成本的,極簡讓這種成本更優質的分配到需要被理解的事物上,是更加高效和智慧的。
在中國,自80年代後,人們一下子從物質匱乏逐步進入到物質過剩的時代,而經歷了這一代變遷的人們,在對物質的態度,也經歷著從"要更多"到"這樣就好"的轉變。與此同時,從日本、北歐也逐漸傳入一些全新的生活理念、態度、品牌,在衝擊著人們的觀念。從無印良品的"適度、自然、剛剛好",到《斷舍離》的捨棄哲學,從性冷淡風格的服裝風潮,到冰島的無人景緻的熱度,好像人們都開始在嘗試"逃離",離開過剩的物質、噪聲,逐步向內追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自己也在嘗試踐行著將生活從不斷的做加法到開始做減法。前幾年,是一個控制不住物慾的人,現在會覺得,擁有的多反而成為了一種負擔。今年夏天休假,住在海邊的一家極其冷淡風格的酒店,感受了一段非常舒適、平靜的生活,受到的觸動很大,原來,當生活的環境簡單到極致,會給人如此清淨的感受。有時間要專門寫一寫這家令人難忘的酒店。
回到北京以後,越發開始覺得,有時候做減法還是不夠,總有些東西,是無法捨棄、讓人糾結的。更多時候,應該是拋開一切,迴歸狀態,再選擇出自己內心中真正有熱望的留下,將剩餘的捨棄。有時候,越是決絕,越是困難,越能貼近自己內心真正期望的結果。這樣的心情和觀念,不僅僅是指物品和生活。當外在簡約到符合自己的心智模型,人就會自然的開始梳理自己的內在,對事情的選擇,對工作的態度,都會隨之改變。
例如,在大部分人的經驗中,事務清單、年度計劃,好像永遠都完不成,即使奮力完成了大半,也會大傷元氣,無法持續的堅持。出現這樣問題的背後,實則是期望的過載和貪慾,是放棄了理性判斷的懶惰。有一段時間,我發現自己的工作繁忙到一整個白天,沒有一分鐘能停歇,晚上又要做到半夜,最誇張的是,我發現有一天日曆上記錄了12個零碎的工作任務。這樣過了兩週,終於陷入了崩潰的狀態,看著越積越多的task,卻一個都無法完成,就像執行了過多工的電腦,陷入了當機。
這樣的感受,一度讓我陷入抑鬱之中,我覺得自己像燃料一樣,被過渡的燃燒著,不知道為了什麼在燃燒。
所以,我開始嘗試著去做減法,就像《簡約至上》中的四個法則,刪除一些不重要的事,把零碎的事情組合在一起,分工給他人,或是...暫時的拖延。這樣做以後,狀況好了一些,可是,仍然會有失控的感受。
所以,後來換了一種思路,從自己出發,先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核心價值是什麼,適合做怎樣的事情,什麼樣的事情由我來做是最具價值的。這些事情,需要認真的、付出最大精力去對待和做好。剩餘的事情,無需付出太多心力,怎樣處理都好,或是分工給更適合的人,或是直接拒絕。
對於一整個團隊而言,並不是每個人承擔越多,約勤奮,結果就會越好。而是應該每個人都去做能充分發揮自我價值的事情,聚焦到少數的幾件重要的事情,做好做精。畢竟生活中,通常只有20%真正重要的事情,是需要我們付出80%的精力去對待的。而不是平均的,把精力都分散,無腦的衝擊,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每個人都付出了80分的精力,卻把每件事情,都做到了60分,一個勤奮而平庸的團隊,就是這種策略的結果。
所以,在逐漸調整自己的生活觀念後,覺得整個人生都輕鬆了很多,內心也修煉的越發清晰,每做一件事,都是自己認同的、真正想做和值得做的,所以在過程中能夠有意識的沉浸,最終也能做出自己獨特的價值。
該如何解釋這種感受呢?恩簡單的說,好比要吃一隻有些壞了的蘋果。
有的人,要一整個吃掉,無論好壞,因為他認為這是生活給予的,好壞都不能浪費。
還有的人,仔細的削掉壞的部分,把剩餘好的部分全部吃掉,無論自己是否吃的完。
而第三種人,直接把好的部分吃掉,吃自己能吃下的部分,好好享受了這隻蘋果,剩餘的部分,或是給其他想吃的人,或是全部扔掉。很抱歉我開始成為了第三種人,我只想要生活中最好的、最適合自己的部分。無論這樣是對是錯,總之,目前這種不再妥協的生活狀態,讓自己很舒服。
這樣的態度,在應對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是一樣,平時力求把更多個人時間投入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上。要讀書,就看自己非常喜歡並且優質的書,要旅行,就去沉浸式的探索和發現,收穫獨特體驗,而非成為虛榮的奴隸,一路拍照修圖,走馬觀花。當切換到這樣的思維後,會對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更加的敏感,會更加有意識的去做判斷,人生就是在無數的選擇當中度過的,選擇將時間和精力付出在什麼事情上,決定著生活這件作品,將會被雕刻成何種模樣。我把這樣的轉變,概括為——從極簡到極致。
相關文章
- 當我們談論MOD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 當我們在談論HTTP快取時我們在談論什麼HTTP快取
- 當我們談論格鬥遊戲時,我們在談論什麼遊戲
- 當我們在談論建構函式注入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函式
- 當我們在談論VR敘事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VR
- 當我們談論Spring的時候到底在談什麼Spring
- 當我們談論CloudTable時究竟在談論什麼?Cloud
- 當我們談論Promise時,我們說些什麼Promise
- 當我們在談零信任時,我們談的是什麼?
- 當我們在討論遊戲社群時,我們在討論什麼?遊戲
- 當我們談論Virtual DOM時,我們在說什麼——etch原始碼解讀原始碼
- 當我們在談論高併發的時候究竟在談什麼?
- 當我們談優化時,我們談些什麼優化
- 當我們談 Java 併發的時候,你們在談什麼?Java
- HMS Core Insights第三期直播預告—— 當我們在談論App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談論什麼?APP
- HMS Core Insights第三期直播回顧 – 當我們在談論App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談論什麼?APP
- 當我們在討論CQRS時,我們在討論些神馬?
- 當我們討論TCP的連線運輸管理時,我們在說什麼TCP
- 當我們談微服務,我們在談什麼 (3) — 如何保障微服務的穩定性微服務
- 當我們談論版權保護的時候
- 當談PCIe SSD的高效能,我們在談什麼(上)
- 當談PCIe SSD的高效能,我們在談什麼(下)
- 當我們談深度學習時,我們用它落地了什麼?深度學習
- 當我們聊kubernetes operator時,我們在聊些什麼
- 當我談跑酷遊戲時,我在談些什麼遊戲
- 當我們在聊 RN 時,我們在聊什麼 | 技術點評
- 淺談入行Qt桌面端開發程式設計師-從畢業到上崗(1):當我們說到桌面端開發時,我們在談論什麼?QT程式設計師
- 當我們說外掛系統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 當我談 HTTP 時,我談些什麼?HTTP
- 當我們說一款遊戲“涼涼”時,我們在說什麼?遊戲
- 當提到“事件驅動”時,我們在說什麼?事件
- 當我討論遊戲是否“好玩”時我在說什麼?遊戲
- 當我們說開放世界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說些什麼?
- 當我談自律的時候,我會談什麼(一)
- 失格與超越:當我們在體驗遊戲世界的劇情時,我們想要什麼?遊戲
- 當我們擔心人工智慧時,我們擔心什麼?人工智慧
- 【iOS】當我們在application:DidFinishLaunchWithOptions:中返回NO時會發生什麼iOSAPP
- 當我們談深度學習時,我們用它落地了什麼?阿里雲內容安全功能全新升級深度學習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