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運營實戰(四)——男性女性,到底誰的購買率高?

騰訊移動分析_MTA發表於2019-02-13

引言:資料顯示,產品A和B的購買成交率男性>女性,可產品A與產品B之和,成交率卻是女性>男性。你信嗎?

精細化運營能夠幫助我們在資料的指導下進行產品路線、戰略的調整,讓產品改進的過程有章可循。但有時候,我們也會遇到一些看起來有些詭異的資料陷阱

案例資料

我們先看問題的描述:

在產品A和產品B中,男性的購買成交率都是男性>女性,可在合計中,卻是女性>男性。那麼,這就有點懵了。

所以,到底應該擴充男性使用者,還是女性使用者呢??

可能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是不是資料不準確啊?於是我們就有了這個案例……

在此鄭重感謝騰訊移動分析M他的使用者願意和我們一起成長,去追查和分析資料的深層次原因。

原因定位

我們來追溯一下問題的來源:

*此處資料已做模糊處理,非真實資料
*此處資料已做模糊處理,非真實資料

從資料上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在產品A和產品B上,確實都是男性轉化率高於女性,但由於產品B的轉化率明顯低於A,且男性群體大量被引導去了產品B,所以整體資料的轉化率反而要低於A

這在統計學上稱為:辛普森悖論(Simpson's Paradox)

在分組比較中都佔優勢的一方,在總評中有時反而是失勢的一方。該現象於20世紀初就有人討論,但一直到1951年,E.H.辛普森在他發表的論文中闡述這一現象後,該現象才算正式被描述解釋。 後來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此悖論,即辛普森悖論。

優化方案

回到這裡的題目中,資料向我們展現了兩個結論:

1、 對於產品A和產品B,男性的購買成交率都大於女性;

2、 產品B的平均成交率要明顯低於產品A。

那麼對於投放決策來說,我們還是偏好男性使用者。在引流成本相同的條件下,男性的購買轉化率較高。而針對產品A和產品B的分流推薦方式,可能還需要考慮兩個產品的客單價與利潤率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產品A屬於低單價、低利潤、成交率高的產品,產品B屬於高單價、高利潤、成交率低的產品。那麼如果在電商開拓期,希望引入更多使用者,我們可能會側重於推廣產品A;如果平臺已經有一定規模,希望能夠提高人均利潤率,降低百元成交量的獲客成本,我們可能可以考慮多推廣產品B。

(大概就是像這樣的兩個產品↑)
(大概就是像這樣的兩個產品↑)

當然,這些的前提是在,引流成本相同的情況下。而往往實際問題的考慮中,我們還會需要考慮投放成本、投放效果、轉化效果等問題,這一部分在我們的第一章中也探討過,歡迎移步討論!

案例總結

在資料運營的實戰中,可能常常會遇到一些讓我們覺得有點彆扭的資料

而在這些資料背後,其實蘊藏著很多的細節與能量。因此,建立詳細的資料分析運營體系,理解使用者群分離與歸併的思路,讓資料為你所用,這是很重要的。

回顧我們上一期講過的資料運營微笑模型~

這一期我們講的是在定位原因的過程中,對使用者群拆分解析之後發現了其中的運營價值。

我們可以先通過自定義事件埋點,監測購買事件,同時上報購買商品的引數;然後通過使用者分群設定篩選出購買事件中,購買引數等於產品A的人群,來得到我們想要的細分使用者群體:

然後通過使用者群體的計算與分析,得到該群體的人群特徵,展開我們的資料分析工作。

關於我們:

騰訊大資料平臺關注大資料平臺構建、資料探勘、資料應用等。資訊共享,促進行業交流。通過多年產品建設,騰訊大資料已成功為開發者提供騰訊移動分析(MTA)騰訊移動推送(信鴿)、騰訊推薦等資料產品,同時與騰訊雲合作,推出大資料處理套件(數智),對外提供了可靠、安全、易用的大資料處理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