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銷量高達800萬 洞穴探險類遊戲未來走向何方?
作為近年來洞穴探險類遊戲的典範之作,《深巖銀河》在去年就已經銷量高達800萬套,堪稱是遊戲界的一個奇蹟,而從該作衍生而來的俯視角肉鴿類合作探險遊戲《深巖銀河:倖存者》在今年2月中旬釋出後,很快也銷量突破了百萬。
實際上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裡面,洞穴探險類遊戲一直不乏有影響力的佳作,例如貪婪洞窟系列和洞穴探險系列等。
那麼,洞穴探險類遊戲在過去這些年有哪些探索呢?未來發展又會走向何方呢?
肉鴿+洞穴探險是絕配?
其實早在1976年就出現過一款洞穴探險遊戲,這大概是這個品類的鼻祖,該作的英文名則是《Colossal Cave Adventure》,一般翻譯成中文叫做《巨洞冒險》。
該作在遊戲史上的地位是非凡的,具有劃時代意義。
它出自於最初網際網路設計者之一的William Crowther於1976年寫的,遠在電腦影像出現之前。William Crowther是早期ARPANET開發團一員,此軟體後來變成了Internet。《巨洞冒險》是文字冒險遊戲的始祖,玩家需要透過輸入命令與螢幕的文字互動來進行遊戲。
有趣的是,在2023年1月,即《巨洞冒險》誕生的47年後,這款遊戲的重製版《Colossal Cave 3D Adventure》在PC等平臺發售了,它是在 Unity 中為 VR 和 PC 設計的第一人稱冒險遊戲。與原作一樣,其基本概念相對簡單:玩家探索洞穴尋找寶藏,沿途遇到巨魔、熊、蛇和海盜等角色。任務是“找到所有的寶藏”。重新構想的冒險將具有挑戰性,並將在一個擁有超過 143 個地點的“完全身臨其境的 3D 世界”中呈現。
或許這是遊戲領域重製版和原版之間間隔時間最長的遊戲了。
在《巨洞冒險》推出後,陸續也有一些洞穴探險類遊戲出現,但是大多數都並不怎麼有名。
但是在過去十幾年中,隨著獨立遊戲的興起,湧現出了一些洞穴探險和肉鴿玩法結合的遊戲,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可能還是洞穴探險系列。
這個系列推出了兩作,初代在2013年推出,是那個獨立遊戲崛起熱潮中的一款代表之作。
初代是一款在地底世界中探險的2D平臺式動作遊戲,整體風格相當有《印第安納瓊斯》系列的風味,玩家的目的是要在一層又一層的地底通路中收集財寶、閃避各種危險、找到出口以前往下一個關卡。
初代的難度非常高,可以說大量借鑑了《超級馬里奧變態版》、《貓里奧》、《I wanna be the guy》等2007年前後流行的那種變態難度的橫版平臺動作遊戲的玩法,但是又因為加入了肉鴿玩法和隨機關卡,以及在洞穴中獲得道具和挖礦等元素,所以自成一派,在當年一鳴驚人。
2代則在2020年發售,推出之後好評不斷,除了IGN為本作打出了10分滿分評價之外,Game Informer為本作打出了9分好評,Eurogamer也稱讚本作是“一款傳奇遊戲的傳奇續作”。
2代比起初代可謂全面進化,相對於前作,《洞穴探險2》的遊戲內容更加的豐富,規模也是更大的龐大,不僅增加了敵人和道具,甚至還新增了除了主線之外的隱藏趣味關卡和可選路線,大大的增加了它的可玩性,當我們進入遊戲暢玩時,可以發現其中有很多《奪寶奇兵》的橋段,讓玩家有種熟悉的味道,人物造型也很接近印第安納瓊斯,遊戲雖然是隨機生成的地圖,但不影響其中那些陷阱,獻祭,落劍等情節,每局都會讓玩家感受到撕心裂肺的體驗。
《洞穴探險2》繼承了原作的長處,並且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充了每一個方面。同時又避免了把原本優雅,簡潔而懷舊的橫板平臺跳躍體驗做得過於複雜。玩家與自身互動,與敵人互動,以及與環境互動的可能性簡直豐富到難以想象。而正是這一點使得《洞穴探險2》中的每一次遊玩體驗都如此刺激和難以預測。
另外2017年推出的《洞穴開拓者 Caveblazers》也是一款類似的橫版肉鴿平臺動作遊戲,但是和洞穴探險系列最大的不同在於,該作加入了更多更豐富的RPG化要素,即資源規劃,也就是摸索消耗品炸彈、繩索、金幣以及時間的分配。
這款遊戲在當年推出後也獲得了很多好評,Steam的好評率高達90%以上。
當然了,類似的這種肉鴿玩法的洞穴探險遊戲還有不少,例如由國內雷霆遊戲代理發行,成都阿哇龍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角色扮演、生存探險類單機遊戲《貪婪洞窟》就是前些年手遊崛起大潮中一款著名的作品,該作在洞穴探險的基礎上,結合了冒險、策略、動作、解謎多種元素,該作包含4種不同難度,提供400層隨機地形迷宮、60多種不同的怪物和BOSS、300多件隨機屬性的可收集裝備,以及20000+字的線索式劇情。
初代是2016年推出,後來2代在2018年推出,也大受好評,均是當時的現象級遊戲。
另外大名鼎鼎的洞穴探險3D名作《深巖銀河》在今年推出了一款名為《深巖銀河:倖存者》的俯視角肉鴿合作戰鬥遊戲,首月銷量即突破百萬,也是此種玩法的代表作。
3D洞穴探險
雖然說貪婪洞窟系列和洞窟探險系列過去取得了一定的佳績,但是玩家們的需求總是在不斷變化和提升,於是2020年的時候,由丹麥哥本哈根工作室Ghost Ship Games開發研製的一款第一人稱合作類洞穴冒險射擊遊戲《深巖銀河》就應運而生。
其實這個工作室剛開始研發的時候也不知道應該把遊戲做成什麼樣子,結果做著做著就成了超級爆款,銷量高達800萬之多,可能是目前這個型別中銷量最高的。
該作之所以能夠大獲成功,主要是因為這麼幾個緣故。
第一個就是遊戲採用了全3D和第一人稱的形式,再加上驚悚未知感的設計,使得遊戲臨場感和沉浸感大增。
過去的洞穴探險類遊戲可能出於成本考慮等緣故,所以大多采用2D畫面,也有一些採用了畫素畫面,體驗上來說更接近於動起來的圖畫這種形式。
而《深巖銀河》採用了3D的形式後使得洞穴探險的真實感變得無比強烈,就好像真的在一個又一個洞穴裡面不斷的進行奇妙未知的探險,因此體驗上可以說是變成了一種電影化,並且在《深巖銀河》出現之前,遊戲界好像並沒有多少這類3D化的洞穴探險遊戲,所以不難想象2020年這款遊戲推出搶先體驗版的時候,肯定是令很多玩家感覺到新奇和眼前一亮。
並且Ghost Ship Games工作室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提到過遊戲的靈感來源,其中有《我的世界》、《求生之路》、2010年發售的《異形大戰鐵血戰士》遊戲版,以及一部名為《Descent》的恐怖電影。
《Descent》這部電影講述六個女子前往洞穴探索被困而面臨神秘生物威脅,驚悚感十足,為遊戲核心迴圈的場景設定提供了完美參考。玩家進入作業的場景,是一個缺乏光照,且隨時會有蟲群出現在陰暗方向對玩家發起攻擊的礦洞,實際體驗可以說驚悚氣氛非常強烈。
並且《深巖銀河》擇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也極大增加了這種未知與驚悚的體驗,可以說在貼合題材氣氛的設計上,《深巖銀河》做得十分準確和巧妙。
冒險過程中的未知感可以說是很多遊戲獲得成功的一個竅門,黑魂系列和《艾爾登法環》中那些充滿了各種未知風險的地牢、洞穴、機關。
第二個就是合作協同玩法的引入。
當然在本作出現之前的此類遊戲中也有合作玩法,但是像《深巖銀河》能夠將合作協同的設計元素和洞穴探險結合得如此好的,可能還是首例。
尤其是職業設計方面,作為四人合作遊戲,《深巖銀河》的職業劃分有著十分講究的考量。從合作角度來說,設計者曾多次提及了《求生之路》和《軍團要塞2》對遊戲的影響,最核心的莫過於透過流程與職業之間的協同效應,在不明示玩家的情況下,使團隊緊密結合起來。
因此,遊戲中的職業是深度與整個礦工作業的操作需求結合在一起的,即每一個職業的作業工具都能夠有效地解決在作業過程中一些難點或是極大地最佳化團隊的效率。
例如工程兵的自造平臺能夠幫助團隊在高空安全採集;鑽機手相比其他職業徒“手”摳地板能夠極其高效地完成地形破壞,甚至能幫助懶人團隊直線返回逃生艙;槍手能夠自設滑索供隊友穿越高低地形,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在滑索上輸出密集火力,全方位覆蓋戰場;偵察兵的照明槍照明效率遠超手扔熒光棒,其抓鉤能夠高效完成高難度的採集目標,更能夠在危急時刻保留團隊最後的火種。
從作業分工上來說,四個職業各有所長,沒有重複,實際體驗下來,每一個職業存在在團隊裡效率都能夠有明顯的提升,這樣的協同機制使得合作的樂趣提高了很多,透過拆解體驗流程中遇到的痛點,再分散到不同職業特性去解決,能夠讓玩家更樂於去接受職業的多樣化,而非盲目地追求版本最優解。
所以這是一個大膽的堪稱劃時代的壯舉,即透過將合作PVE玩法以及職業設計完美的和洞穴探險這個主題融合到了一起,最後想要不火都難。
新的發展方向
未來的洞穴探險遊戲大致有三個發展方向,即融合化和真實化,以及沙盒化。
融合化的代表則是《深巖銀河》的又一款衍生作,即預定在明年初推出搶先體驗版的《深巖銀河:野蠻核心》,這款遊戲可以說是將《深巖銀河》的第一人稱視角和之前的衍生作《深巖銀河:倖存者》肉鴿玩法進行了一個高度融合,是比較罕見的第一人稱合作肉鴿類遊戲。
《深巖銀河:野蠻核心》的玩法將整體類似原版遊戲,場景仍然設定在資源豐富但環境惡劣的霍克斯四號星球上。遊戲仍然支援 4 名玩家合作,而玩家依然扮演一名矮人,只不過這次你不再是一名礦工,而是名為“回收者(Reclaimer)”的軍人,被派往星球深處的廢棄礦井進行調查。
另外一點不同的是,玩家每次開始遊玩時不再是裝備齊全,而是需要使用在這些礦井中找到的稀有礦石“Expenite”來升級裝備。而合作期間,玩家的升級並不共享,一位玩家選擇的某項技能另一位玩家將無法獲得,因此需要一些策略來讓每個玩家“術業專攻”。
在最終遊戲中會有 5 個職業,目前僅公佈了 2 個:使用劍的進展角色“Slicer”以及使用無人機的“Falconeer”。
從預告可以看到遊戲環境包括像是深海底部一樣的黑暗區域、廢棄的礦洞等。《野蠻核心》將有全新敵人和原作中已有的敵人迴歸,還將有 Boss 戰。
根據開發者在 Steam 釋出的常見問題回答,遊戲最初曾時作為原作的擴充套件進行開發的,但逐漸擴充套件到了一款獨立的遊戲——因為 Steam 並不允許 DLC 以搶先體驗形式釋出。
從《深巖銀河》和《深巖銀河:倖存者》之前取得的佳績來看,這款《深巖銀河:野蠻核心》的成績想必也會相當不錯。
真實化的探索則已經有製作者在嘗試了。
今年9月的時候,一位海外遊戲開發者放出了他製作中的真實模擬玩法的洞穴探險遊戲的一小段影片,引發了一些熱議。
目前這款遊戲還沒有確定名字和發售頁面,根據製作者所說,就是他根據那些真實洞穴探險案例有感而發製作出來的。
從他放出的那些演示片段來看,這款遊戲高度真實化,透過圖片可以看到一部非常寫實的手環,記錄著心率和氧氣。在爬行過程中,還要時刻關注著小人物的變化,生怕注意不到累死了,或者缺氧死了。
而且整個遊戲中的世界和真實洞穴一樣,四周黑漆漆一片,在這裡只有向前,沒有後退,有一種強烈的幽閉感和驚悚感。
這款遊戲公佈了那些演示片段後不少玩家給開發者提出各種建議,例如“請新增偶爾的雨滴音效”“黑暗可以接受,可以做光線投射手臂,看起來他像是在爬行”“可不可以反轉拖動,以便從一個點拖動角色,可能會很糟糕,因為像是模仿人在拖著自己行走。”
至於這款遊戲的受眾群體,可能是那些想體驗洞穴冒險但是又不敢真的在現實中去體驗的人群吧,畢竟遊戲中失敗了可以重來,但是現實中真的要找個神秘洞穴冒險則可能會受傷,嚴重的則可能小命不保。
而且從更高的視角來看,現在各種沉浸式遊戲層出不窮,例如《鴨子模擬器》、《乞丐模擬器》、《超市模擬器》、《廚房模擬器》,可說是蔚為大觀,而洞穴探險和這種沉浸式模擬玩法結合起來,在未來是一個值得探索突破的方向,而且也不應該拘泥於現實,比如從某個洞穴裡面探險後穿越到了外星球也是不錯的思路。
沙盒化也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2022年發售的《地心護核者》在這方面已經有所嘗試,該作是一個1-8人的採礦沙盒冒險遊戲,遊戲背景設定在一個古老的洞穴裡,洞穴中充斥著各類生物、資源和飾品。玩家需要挖掘遺蹟和資源來建立基地,製作新的裝備和掙扎求生。同時還需要打敗巨大的怪物、發現隱藏的秘密、種植農作物、垂釣、烹飪新食譜,探索一個程式生成的地下世界,揭開古老核心的秘密。
而且該作已經在今年8月推出了正式版,後來在9月的時候宣佈玩家人數突破了300萬,也是相當耀眼的成績。
除了以上三個方向之外,還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新思路,例如今年發售的越野車模擬遊戲《遠征:泥濘賓士》於2024年9月5日推出了全新的第一季“洞穴探險”(Cave Odyssey),為玩家帶來了大量新內容。此次更新首次引入了全新的洞穴環境,玩家可以在地底迷宮中進行探索,發掘隱藏的寶石和遠古文明的遺蹟。遊戲同時新增了兩款載具:六輪卡車Step 72-49“信天翁號”以及Shiba Overlander偵察車,專為應對複雜地形而設計。
那麼是不是可以打造一個沙盒型別的洞穴探索賽車遊戲呢,這都是值得思索的地方。
結語
我們的祖先曾經就長期生活在洞穴中,而在現實中要去探索洞穴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好在遊戲可以讓我們探索各種各樣的高難度洞穴,而不用真的去冒這種風險。
隨著未來的技術進化,洞穴探險遊戲會發展成怎樣的形態,這是一個值得期待和思索的話題。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nBmB9NNAUQ3z3J6X3NMkxQ
實際上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裡面,洞穴探險類遊戲一直不乏有影響力的佳作,例如貪婪洞窟系列和洞穴探險系列等。
那麼,洞穴探險類遊戲在過去這些年有哪些探索呢?未來發展又會走向何方呢?
肉鴿+洞穴探險是絕配?
其實早在1976年就出現過一款洞穴探險遊戲,這大概是這個品類的鼻祖,該作的英文名則是《Colossal Cave Adventure》,一般翻譯成中文叫做《巨洞冒險》。
該作在遊戲史上的地位是非凡的,具有劃時代意義。
它出自於最初網際網路設計者之一的William Crowther於1976年寫的,遠在電腦影像出現之前。William Crowther是早期ARPANET開發團一員,此軟體後來變成了Internet。《巨洞冒險》是文字冒險遊戲的始祖,玩家需要透過輸入命令與螢幕的文字互動來進行遊戲。
只能透過打字來進行互動和冒險
有趣的是,在2023年1月,即《巨洞冒險》誕生的47年後,這款遊戲的重製版《Colossal Cave 3D Adventure》在PC等平臺發售了,它是在 Unity 中為 VR 和 PC 設計的第一人稱冒險遊戲。與原作一樣,其基本概念相對簡單:玩家探索洞穴尋找寶藏,沿途遇到巨魔、熊、蛇和海盜等角色。任務是“找到所有的寶藏”。重新構想的冒險將具有挑戰性,並將在一個擁有超過 143 個地點的“完全身臨其境的 3D 世界”中呈現。
或許這是遊戲領域重製版和原版之間間隔時間最長的遊戲了。
在《巨洞冒險》推出後,陸續也有一些洞穴探險類遊戲出現,但是大多數都並不怎麼有名。
但是在過去十幾年中,隨著獨立遊戲的興起,湧現出了一些洞穴探險和肉鴿玩法結合的遊戲,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可能還是洞穴探險系列。
這個系列推出了兩作,初代在2013年推出,是那個獨立遊戲崛起熱潮中的一款代表之作。
初代是一款在地底世界中探險的2D平臺式動作遊戲,整體風格相當有《印第安納瓊斯》系列的風味,玩家的目的是要在一層又一層的地底通路中收集財寶、閃避各種危險、找到出口以前往下一個關卡。
初代的難度非常高,可以說大量借鑑了《超級馬里奧變態版》、《貓里奧》、《I wanna be the guy》等2007年前後流行的那種變態難度的橫版平臺動作遊戲的玩法,但是又因為加入了肉鴿玩法和隨機關卡,以及在洞穴中獲得道具和挖礦等元素,所以自成一派,在當年一鳴驚人。
2代則在2020年發售,推出之後好評不斷,除了IGN為本作打出了10分滿分評價之外,Game Informer為本作打出了9分好評,Eurogamer也稱讚本作是“一款傳奇遊戲的傳奇續作”。
2代比起初代可謂全面進化,相對於前作,《洞穴探險2》的遊戲內容更加的豐富,規模也是更大的龐大,不僅增加了敵人和道具,甚至還新增了除了主線之外的隱藏趣味關卡和可選路線,大大的增加了它的可玩性,當我們進入遊戲暢玩時,可以發現其中有很多《奪寶奇兵》的橋段,讓玩家有種熟悉的味道,人物造型也很接近印第安納瓊斯,遊戲雖然是隨機生成的地圖,但不影響其中那些陷阱,獻祭,落劍等情節,每局都會讓玩家感受到撕心裂肺的體驗。
《洞穴探險2》繼承了原作的長處,並且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充了每一個方面。同時又避免了把原本優雅,簡潔而懷舊的橫板平臺跳躍體驗做得過於複雜。玩家與自身互動,與敵人互動,以及與環境互動的可能性簡直豐富到難以想象。而正是這一點使得《洞穴探險2》中的每一次遊玩體驗都如此刺激和難以預測。
另外2017年推出的《洞穴開拓者 Caveblazers》也是一款類似的橫版肉鴿平臺動作遊戲,但是和洞穴探險系列最大的不同在於,該作加入了更多更豐富的RPG化要素,即資源規劃,也就是摸索消耗品炸彈、繩索、金幣以及時間的分配。
這款遊戲在當年推出後也獲得了很多好評,Steam的好評率高達90%以上。
當然了,類似的這種肉鴿玩法的洞穴探險遊戲還有不少,例如由國內雷霆遊戲代理發行,成都阿哇龍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角色扮演、生存探險類單機遊戲《貪婪洞窟》就是前些年手遊崛起大潮中一款著名的作品,該作在洞穴探險的基礎上,結合了冒險、策略、動作、解謎多種元素,該作包含4種不同難度,提供400層隨機地形迷宮、60多種不同的怪物和BOSS、300多件隨機屬性的可收集裝備,以及20000+字的線索式劇情。
初代是2016年推出,後來2代在2018年推出,也大受好評,均是當時的現象級遊戲。
另外大名鼎鼎的洞穴探險3D名作《深巖銀河》在今年推出了一款名為《深巖銀河:倖存者》的俯視角肉鴿合作戰鬥遊戲,首月銷量即突破百萬,也是此種玩法的代表作。
3D洞穴探險
雖然說貪婪洞窟系列和洞窟探險系列過去取得了一定的佳績,但是玩家們的需求總是在不斷變化和提升,於是2020年的時候,由丹麥哥本哈根工作室Ghost Ship Games開發研製的一款第一人稱合作類洞穴冒險射擊遊戲《深巖銀河》就應運而生。
其實這個工作室剛開始研發的時候也不知道應該把遊戲做成什麼樣子,結果做著做著就成了超級爆款,銷量高達800萬之多,可能是目前這個型別中銷量最高的。
該作之所以能夠大獲成功,主要是因為這麼幾個緣故。
第一個就是遊戲採用了全3D和第一人稱的形式,再加上驚悚未知感的設計,使得遊戲臨場感和沉浸感大增。
過去的洞穴探險類遊戲可能出於成本考慮等緣故,所以大多采用2D畫面,也有一些採用了畫素畫面,體驗上來說更接近於動起來的圖畫這種形式。
而《深巖銀河》採用了3D的形式後使得洞穴探險的真實感變得無比強烈,就好像真的在一個又一個洞穴裡面不斷的進行奇妙未知的探險,因此體驗上可以說是變成了一種電影化,並且在《深巖銀河》出現之前,遊戲界好像並沒有多少這類3D化的洞穴探險遊戲,所以不難想象2020年這款遊戲推出搶先體驗版的時候,肯定是令很多玩家感覺到新奇和眼前一亮。
並且Ghost Ship Games工作室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提到過遊戲的靈感來源,其中有《我的世界》、《求生之路》、2010年發售的《異形大戰鐵血戰士》遊戲版,以及一部名為《Descent》的恐怖電影。
《Descent》這部電影講述六個女子前往洞穴探索被困而面臨神秘生物威脅,驚悚感十足,為遊戲核心迴圈的場景設定提供了完美參考。玩家進入作業的場景,是一個缺乏光照,且隨時會有蟲群出現在陰暗方向對玩家發起攻擊的礦洞,實際體驗可以說驚悚氣氛非常強烈。
並且《深巖銀河》擇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也極大增加了這種未知與驚悚的體驗,可以說在貼合題材氣氛的設計上,《深巖銀河》做得十分準確和巧妙。
冒險過程中的未知感可以說是很多遊戲獲得成功的一個竅門,黑魂系列和《艾爾登法環》中那些充滿了各種未知風險的地牢、洞穴、機關。
第二個就是合作協同玩法的引入。
當然在本作出現之前的此類遊戲中也有合作玩法,但是像《深巖銀河》能夠將合作協同的設計元素和洞穴探險結合得如此好的,可能還是首例。
尤其是職業設計方面,作為四人合作遊戲,《深巖銀河》的職業劃分有著十分講究的考量。從合作角度來說,設計者曾多次提及了《求生之路》和《軍團要塞2》對遊戲的影響,最核心的莫過於透過流程與職業之間的協同效應,在不明示玩家的情況下,使團隊緊密結合起來。
因此,遊戲中的職業是深度與整個礦工作業的操作需求結合在一起的,即每一個職業的作業工具都能夠有效地解決在作業過程中一些難點或是極大地最佳化團隊的效率。
例如工程兵的自造平臺能夠幫助團隊在高空安全採集;鑽機手相比其他職業徒“手”摳地板能夠極其高效地完成地形破壞,甚至能幫助懶人團隊直線返回逃生艙;槍手能夠自設滑索供隊友穿越高低地形,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在滑索上輸出密集火力,全方位覆蓋戰場;偵察兵的照明槍照明效率遠超手扔熒光棒,其抓鉤能夠高效完成高難度的採集目標,更能夠在危急時刻保留團隊最後的火種。
從作業分工上來說,四個職業各有所長,沒有重複,實際體驗下來,每一個職業存在在團隊裡效率都能夠有明顯的提升,這樣的協同機制使得合作的樂趣提高了很多,透過拆解體驗流程中遇到的痛點,再分散到不同職業特性去解決,能夠讓玩家更樂於去接受職業的多樣化,而非盲目地追求版本最優解。
所以這是一個大膽的堪稱劃時代的壯舉,即透過將合作PVE玩法以及職業設計完美的和洞穴探險這個主題融合到了一起,最後想要不火都難。
新的發展方向
未來的洞穴探險遊戲大致有三個發展方向,即融合化和真實化,以及沙盒化。
融合化的代表則是《深巖銀河》的又一款衍生作,即預定在明年初推出搶先體驗版的《深巖銀河:野蠻核心》,這款遊戲可以說是將《深巖銀河》的第一人稱視角和之前的衍生作《深巖銀河:倖存者》肉鴿玩法進行了一個高度融合,是比較罕見的第一人稱合作肉鴿類遊戲。
《深巖銀河:野蠻核心》的玩法將整體類似原版遊戲,場景仍然設定在資源豐富但環境惡劣的霍克斯四號星球上。遊戲仍然支援 4 名玩家合作,而玩家依然扮演一名矮人,只不過這次你不再是一名礦工,而是名為“回收者(Reclaimer)”的軍人,被派往星球深處的廢棄礦井進行調查。
另外一點不同的是,玩家每次開始遊玩時不再是裝備齊全,而是需要使用在這些礦井中找到的稀有礦石“Expenite”來升級裝備。而合作期間,玩家的升級並不共享,一位玩家選擇的某項技能另一位玩家將無法獲得,因此需要一些策略來讓每個玩家“術業專攻”。
在最終遊戲中會有 5 個職業,目前僅公佈了 2 個:使用劍的進展角色“Slicer”以及使用無人機的“Falconeer”。
從預告可以看到遊戲環境包括像是深海底部一樣的黑暗區域、廢棄的礦洞等。《野蠻核心》將有全新敵人和原作中已有的敵人迴歸,還將有 Boss 戰。
根據開發者在 Steam 釋出的常見問題回答,遊戲最初曾時作為原作的擴充套件進行開發的,但逐漸擴充套件到了一款獨立的遊戲——因為 Steam 並不允許 DLC 以搶先體驗形式釋出。
從《深巖銀河》和《深巖銀河:倖存者》之前取得的佳績來看,這款《深巖銀河:野蠻核心》的成績想必也會相當不錯。
真實化的探索則已經有製作者在嘗試了。
今年9月的時候,一位海外遊戲開發者放出了他製作中的真實模擬玩法的洞穴探險遊戲的一小段影片,引發了一些熱議。
目前這款遊戲還沒有確定名字和發售頁面,根據製作者所說,就是他根據那些真實洞穴探險案例有感而發製作出來的。
從他放出的那些演示片段來看,這款遊戲高度真實化,透過圖片可以看到一部非常寫實的手環,記錄著心率和氧氣。在爬行過程中,還要時刻關注著小人物的變化,生怕注意不到累死了,或者缺氧死了。
而且整個遊戲中的世界和真實洞穴一樣,四周黑漆漆一片,在這裡只有向前,沒有後退,有一種強烈的幽閉感和驚悚感。
這款遊戲公佈了那些演示片段後不少玩家給開發者提出各種建議,例如“請新增偶爾的雨滴音效”“黑暗可以接受,可以做光線投射手臂,看起來他像是在爬行”“可不可以反轉拖動,以便從一個點拖動角色,可能會很糟糕,因為像是模仿人在拖著自己行走。”
至於這款遊戲的受眾群體,可能是那些想體驗洞穴冒險但是又不敢真的在現實中去體驗的人群吧,畢竟遊戲中失敗了可以重來,但是現實中真的要找個神秘洞穴冒險則可能會受傷,嚴重的則可能小命不保。
珍惜生命 謹慎探險
而且從更高的視角來看,現在各種沉浸式遊戲層出不窮,例如《鴨子模擬器》、《乞丐模擬器》、《超市模擬器》、《廚房模擬器》,可說是蔚為大觀,而洞穴探險和這種沉浸式模擬玩法結合起來,在未來是一個值得探索突破的方向,而且也不應該拘泥於現實,比如從某個洞穴裡面探險後穿越到了外星球也是不錯的思路。
沙盒化也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2022年發售的《地心護核者》在這方面已經有所嘗試,該作是一個1-8人的採礦沙盒冒險遊戲,遊戲背景設定在一個古老的洞穴裡,洞穴中充斥著各類生物、資源和飾品。玩家需要挖掘遺蹟和資源來建立基地,製作新的裝備和掙扎求生。同時還需要打敗巨大的怪物、發現隱藏的秘密、種植農作物、垂釣、烹飪新食譜,探索一個程式生成的地下世界,揭開古老核心的秘密。
而且該作已經在今年8月推出了正式版,後來在9月的時候宣佈玩家人數突破了300萬,也是相當耀眼的成績。
除了以上三個方向之外,還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新思路,例如今年發售的越野車模擬遊戲《遠征:泥濘賓士》於2024年9月5日推出了全新的第一季“洞穴探險”(Cave Odyssey),為玩家帶來了大量新內容。此次更新首次引入了全新的洞穴環境,玩家可以在地底迷宮中進行探索,發掘隱藏的寶石和遠古文明的遺蹟。遊戲同時新增了兩款載具:六輪卡車Step 72-49“信天翁號”以及Shiba Overlander偵察車,專為應對複雜地形而設計。
那麼是不是可以打造一個沙盒型別的洞穴探索賽車遊戲呢,這都是值得思索的地方。
結語
我們的祖先曾經就長期生活在洞穴中,而在現實中要去探索洞穴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好在遊戲可以讓我們探索各種各樣的高難度洞穴,而不用真的去冒這種風險。
隨著未來的技術進化,洞穴探險遊戲會發展成怎樣的形態,這是一個值得期待和思索的話題。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nBmB9NNAUQ3z3J6X3NMkxQ
相關文章
- 正在觸頂的小遊戲2020年走向何方?遊戲
- 遊戲訂閱服務出現之後 付費下載開發商的未來會走向何方遊戲
- 展望未來的「暗黑」類遊戲遊戲
- 一天200萬銷量,生存建造類遊戲方興未艾?遊戲
- 休閒遊戲如何穿越週期走向未來?Ohayoo給出了答案遊戲
- 非結構化資料更需中臺,企業內容管理未來走向何方
- SteamDB:2024年Steam新增遊戲近1.9萬款 79%未達銷量標準遊戲
- 偶像企劃類遊戲的未來在哪裡?遊戲
- 資料中心未來路在何方?
- 小高和剛×橫尾太郎的奇妙對談:《終結降臨》將引領真人遊戲走向何方?遊戲
- 遊戲的未來遊戲
- 探訪沉船、洞穴,《碧波之下》實現了我的潛水艇遊戲之夢遊戲
- EA高管:雲遊戲未來能有10億玩家遊戲
- 鉅變來了!金融大資料平臺走向何方?大資料
- 中國遊戲產業年會“遊戲精品化”論壇:探討精品遊戲的未來之路遊戲產業
- 出海遊戲《ABC Runner》登頂美國iOS免費總榜,超休閒遊戲2021年走向何方遊戲iOS
- 遊戲業2021走向何方?1分鐘看完7篇研報趨勢判斷遊戲
- 美食系統對遊戲內容來說有了怎樣的豐富?未來又會去向何方遊戲
- 指紋識別將走向何方?
- Krafton新作能否帶起生活模擬類遊戲的未來?Raft遊戲
- 鄉村探險畫素遊戲Japanese Rural Life Adventure遊戲
- 遊戲AI:AI的遊戲還是遊戲的未來遊戲AI
- 路在何方?漫談國產GalGame的未來GAM
- 2020年,人工智慧將走向何方?人工智慧
- 暗黑類遊戲《破壞領主》銷量超100萬套遊戲
- 遊戲的發展 雲遊戲 未來趨勢遊戲
- app開發的未來市場走向APP
- 全球遊戲行業精英共聚,共探遊戲行業未來。——WN國際遊戲商務大會廈門站完美落幕!遊戲行業
- 探討.NET Core的未來
- 搜尋引擎漸行漸遠,未來路在何方
- 助力AI騰飛,深度學習走向何方?AI深度學習
- 科幻偵探冒險遊戲《地平線之間》正式發售遊戲
- TPM管理:推動人工智慧走向未來!人工智慧
- 這款來自未來的遊戲,能否引發VR遊戲的浪潮?遊戲VR
- 吃雞遊戲的未來在哪兒?遊戲
- 開發者探討手遊IAP盈利模式的未來模式
- 冒險遊戲已逝?冒險遊戲萬歲!遊戲
- 首月銷量即破一千萬,《糖豆人》下一個千萬銷量會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