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生農業提供了一條恢復土壤健康、封存碳並增強韌性以應對氣候影響的關鍵路徑。
  • 農業氣候融資需要大幅增加,創新型的籌資模式對建立可持續的糧食系統至關重要。
  • 跨部門合作是賦能農民、建立有韌性且公平的糧食系統的關鍵。整合資源及專業知識可以推動實現這一目標。

全球糧食系統正處於關鍵節點,既加劇了氣候變化,又深受氣候影響的危害。農業是主要推動因素之一,造成了全球37%的溫室氣體排放,並消耗了全球70%的水資源。

土壤消耗的速度驚人,每年約有1200萬公頃的土地荒漠化,相當於冰島的面積。土地退化降低農業生產力,並釋放儲存的碳,從而加劇氣候變化。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發出警告,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全球90%的土壤可能退化,這將加劇貧困、飢餓以及糧食系統的不穩定性。要扭轉局勢,我們必須緊急投資公正轉型,恢復土壤健康、捕獲碳,並增強水和氣候的韌性。

農業極易受到資源退化、土壤侵蝕和水資源變化(可能導致洪水、乾旱和汙染)的影響,但也可能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再生農業實踐可以封存碳、提高蓄水能力並增加生物多樣性。

2024年底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會議是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再生農業並聯合整個價值鏈支援農民的契機。

再生農業的影響

透過免耕種植、混農林業、輪作和覆土作物等方式,農民可以幫助恢復土壤健康、封存碳並增加生物多樣性。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若透過再生農業增強土壤碳封存的能力,到2050年可封存多達230億噸的二氧化碳,佔實現全球升溫不超過1.5攝氏度目標所需減排量的很大一部分。

再生農業還能提高蓄水能力,增加生物多樣性,並創造更健康的生態系統,從而增強韌性以應對氣候影響。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亞等氣候變化已經嚴重破壞農業的地區,再生農業實踐可以幫助農民提高產量,減少對合成肥料等昂貴生產資料的依賴,並保護農民的生計免受極端天氣的影響。

羅代爾研究所的研究顯示,與傳統方法相比,再生農業讓農民能夠在乾旱條件下透過改善土壤健康和蓄水能力提高生產力。

彌合氣候融資缺口

過去十年,氣候融資幾乎翻了一番。然而,用於農業食品系統專案層面的資金仍然很少,僅佔全球氣候融資總額的3%,包括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資金。

2019-2020年,農業食品系統用於減緩氣候變化的融資僅為144億美元,佔氣候融資總額的2.2%和總減緩融資的2.4%。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行業獲得了51%的氣候融資,低碳交通行業則獲得26%。

為了到2030年將糧食系統的排放量減半,每年農業食品排放方面的投資必須增加到2600億美元。此外,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建議,到2030年,每年需要高達3500億美元的投資,以推動全球糧食系統轉型,符合氣候目標,增強適應能力,並實現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

這筆投資對推動糧食部門開展必要的變革以應對環境可持續和社會公平挑戰至關重要。

解決方案之一是開發創新型的金融工具,以支援再生農業。基於自然的氣候債券和混合融資模式可以將財務回報與經驗證的可持續成果相聯絡,從而調動大規模投資。

為了加速向可持續糧食系統轉型,金融部門必須開發並擴大創新型金融產品的規模。這些產品為食品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提供資本支援,並減少向氣候智慧和公平實踐轉型所帶來的風險。

混合融資模式利用公共、慈善和私人資本減少投資風險,使原本風險過高或無法盈利的專案更易獲得資助。這一模式有助於恢復退化的土地,併為可持續農業實踐提供支援。

《一億農民:可持續轉型融資的突破性模式》報告提出了一種資本結構,將創新的混合融資機制與跨價值鏈支援相結合,旨在幫助一億農民採納再生農業實踐,在提升生產力的同時減少環境影響。

透過推動政府、金融機構和農業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合作,這些舉措為農民提供了可持續實踐所需的資本、知識和資源。

在定向投資和風險減緩策略的支援下,這些舉措旨在到2030年創造可持續糧食系統的轉折點,為土壤健康、生物多樣性、水資源保護和農民生計帶來長遠利益。

推動系統性變革的夥伴關係

實現公正轉型需要各部門協調努力。公私合作伙伴關係(如糧食行動聯盟帶頭的合作伙伴關係)將政府、企業和民間社會聯絡起來,共同推動系統性變革。該聯盟為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30個旗艦專案提供支援,體現出有效的糧食價值鏈模式。

這些夥伴關係已經初見成效。金融機構正提供低息貸款、作物保險和生態系統服務信貸等定製產品,以降低農民實施再生實踐的財務風險。

與此同時,企業承諾進行可持續的採購,鼓勵轉向改善土壤健康、封存碳和增加生物多樣性的方法。政府制定政策並提供補貼,在支援轉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慈善和多邊支援對於去風險投資和擴大試點規模至關重要。慈善機構已經在資助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再生農業專案,那裡的小農戶最易受氣候影響。

這些舉措有助於提高生產力、增強韌性,並確保氣候融資惠及受影響最嚴重的社群。

抗擊荒漠化和土壤退化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會議已將土壤健康和土地恢復放在全球氣候議程的核心。

快速荒漠化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和氣候韌性,因為退化的土壤失去了儲存碳和為生命提供支援的能力。

在即將於利雅得召開的締約方會議上,國際社會將討論如何擴大土地恢復工作的規模,包括將再生農業納入國家氣候行動計劃。

此次會議確保將農業視為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關鍵支柱,有助於各國政府和金融機構作出更多重要承諾,支援可持續農業系統轉型。

投資再生農業有助於創造一個可持續的糧食系統,不僅能夠減緩氣候變化,還能為更加公平且有韌性的未來開闢道路。

— Tania Strauss,世界經濟論壇食品和水資源總負責人

推動公正轉型

投資再生農業的公正轉型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經濟的必然。隨著氣候變化加速,全球土壤退化威脅著糧食系統的根基。

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氣候危機可能加劇,糧食不安全問題會更加突出,更多人將陷入貧困。

但希望仍然存在。投資再生農業可以恢復退化的土地、封存碳,並建立有韌性的農業系統,養活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

“一億農民”倡議和糧食行動聯盟為調動資金和資源構建了藍圖,賦能農民成為變革的推動者。

隨著氣候變化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會議的臨近,我們必須在氣候融資戰略中優先考慮農業,並確保農民處於努力的核心。

投資再生農業有助於創造一個可持續的糧食系統,不僅能夠減緩氣候變化,還能為更加公平且有韌性的未來開闢道路。

本文原載於《投資公正轉型:改變籌資模式,應對氣候變化》(編輯:John Kirton和Ella Kokotsis,GT Media,2024年11月)。

本文作者:

Tania Strauss,世界經濟論壇食品和水資源總負責人

本文原載於世界經濟論壇Agenda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