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顆粒物(PM2.5)增加肺癌風險的方式,我們之前的理解可能錯了。

近日,由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Charles Swanton領銜的國際團隊,在頂級期刊《自然》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重磅研究成果,揭開了PM2.5驅動肺癌的機制[1]

他們發現,PM2.5沒有在肺細胞中誘發新的促癌突變,而是促進大量巨噬細胞進入肺組織,釋放IL-1β創造炎性環境,讓肺部原本存在的攜帶致癌突變(EGFRKRAS)的正常肺細胞惡變,成為肺癌的種子

他們還分析了英國、加拿大、中國和韓國32957名肺癌患者的資料,發現3年的高PM2.5暴露可能就足以使EGFR突變驅動的肺癌發生。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肺癌患者EGFR突變攜帶率較高。

論文首頁截圖

空氣汙染對人類的健康有重大威脅。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釋出的報告顯示,空氣汙染每年造成700萬人死亡,其中99%的人生活在空氣質量較差(年平均汙染物超過5μg/m³)的地區[2]

雖然已經有很多研究發現PM2.5與患心臟病或肺癌等疾病的風險增加發生有關[2],但是科學家對空氣汙染導致肺癌具體機制還缺乏清晰的認知。

要想解決問題,首先就得提出一個好的假設。對於空氣汙染導致肺癌的原因,Swanton團隊有自己的想法。

他們注意到,最近三四年的一些研究資料表明,許多致癌物不會在腫瘤中留下可檢測的DNA突變特徵[4,5];而且在從不吸菸的肺癌患者(LCINS)腫瘤中,也沒有發現外源性致癌基因突變[6,7]

他們在分析TRACERx 421佇列中的肺腺癌基因組後發現,在7-12%的吸菸者肺癌患者的腫瘤中也沒有找到吸菸相關的致癌突變特徵。

以上資料促使Swanton團隊提出一個假設:空氣汙染物可能會促進肺組織微環境的炎症變化,使預先存在的突變克隆增殖,進而引發癌症。簡單來說,空氣汙染沒有誘發突變,而是把攜帶突變的健康肺細胞推上了癌變之路。

有了這個假設,研究方向一下子就變得清晰了。

他們選擇研究由EGFR突變驅動的肺癌與空氣汙染之間的關係。原因很簡單,EGFR突變在從不吸菸的肺癌患者中流行率很高,遠高於吸菸的肺癌患者。因此,或許就是空氣汙染改變了肺組織的微環境,推動了EGFR突變驅動肺癌的發生

接下來,他們詳細研究了英國、加拿大、韓國和台灣肺癌患者基因組資料和當地PM2.5資料,發現與低暴露(<6.77μg/m³)相比,高暴露(>7.27μg/m³3年後,EGFR驅動的肺癌病例的頻率明顯更高(40% vs 73%P=0.03

他們還分析了英國生物庫中407509名參與者的資料,發現PM2.5水平與肺癌總體發病率有關(HR=1.08P≤0.001)。這說明,空氣汙染對肺癌的驅動作用不限於EGFR驅動的肺癌。

基於以上研究結果,他們認為,EGFR驅動的肺癌發病率與PM2.5暴露水平之間存在關聯,而且3年的空氣汙染暴露就足以讓這種關聯顯現出來。

不同國家或地區EGFR突變驅動肺癌與PM2.5之間的關係

人體內發現的相關性,需要在小鼠身上揭示背後的機制。

Swanton團隊讓肺部表達EGFRL858R的肺腺癌小鼠模型,分別暴露於PBS5μg50μg的細顆粒物。他們發現PBS對照組相比,露於5μg50μg細顆粒物的小鼠肺部腫瘤負擔更大,而且呈現出劑量依賴性

細顆粒物暴露導致小鼠肺部出現更多腫瘤

EGFRL858R的表達限制在肺泡II型上皮細胞(AT2)內,細顆粒物也增加了腫瘤的負擔。更讓人吃驚的是,即使EGFRL858R誘導表達之前暴露於細顆粒物也會增加肺部腫瘤負擔。同樣地,KRASG12D肺癌小鼠模型中,暴露於細顆粒物也會增加肺部腫瘤負擔。

這些資料共同表明,在致癌的KRASEGFR小鼠模型中,無論是在致癌基因表達之前還是表達之後暴露於細顆粒物,都可以促進肺部腫瘤的進展。

那暴露於細顆粒物之後,小鼠肺部的基因突變增加了嗎?答案是沒有。免疫系統在這個過程中又起到了什麼作用呢?答案竟然是,必不可少。也就是說,細顆粒物促癌確實不是透過增加突變實現的,而是依賴於免疫系統,一旦小鼠免疫缺陷,細顆粒物就沒有促癌作用了!

在免疫缺陷小鼠體內,細顆粒物不促癌

如此看來,肯定又是哪種免疫細胞幫了倒忙或者乾脆叛變了。

介導有毒顆粒物誘發肺部區域性免疫反應的巨噬細胞[9],進入Swanton團隊的視線。而且研究資料也表明,短暫的細顆粒物暴露之後,浸潤到肺部的巨噬細胞持續增加。幾年前也有研究發現,肺部巨噬細胞在暴露於細顆粒物後,會釋放炎症細胞因子[11]。因此,Swanton團隊推測,巨噬細胞可能在細顆粒物促癌的過程中發揮著核心作用。

事實確實如此,Swanton團隊發現,在細顆粒物的刺激下,巨噬細胞會釋放IL-1βIL-1β訊號是促進細顆粒物介導EGFR驅動的肺癌所必需的,用抗IL-1β抗體阻斷這一過程,可以抑制細顆粒物的促癌作用。

那麼正常的肺上皮細胞暴露於細顆粒物之後會出現哪些變化呢?又為何會變成癌細胞呢?

基於肺組織的轉錄組資料,Swanton團隊發現AT2處於祖細胞(成體幹細胞)狀態和巨噬細胞招募有關的基因表達上調。他們回顧性分析一個人體研究的資料之後,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也就是說,EGFRL858R AT2細胞在暴露於細顆粒物後,會發生轉錄重程式設計,進入有侵略性的祖細胞狀態。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在EGFRL858R和細顆粒物同時存在的情況下,AT2才能進入祖細胞狀態。

再結合前面巨噬細胞的研究資料,Swanton團隊復原了細顆粒物誘發肺癌的全過程:在細顆粒物的刺激下,肺上皮細胞會招募巨噬細胞進入肺部,細顆粒物又刺激巨噬細胞釋放IL-1β,導致EGFRL858R AT2重程式設計,進入祖細胞狀態,成為啟動肺癌的種子。

機制示意圖

如此看來,攜帶EGFRKRAS突變的人,如果生活在空氣汙染嚴重的地區,那就有些危險了。

為了初步瞭解人群中攜帶EGFRKRAS突變的比例,Swanton團隊分析了不同佇列的監測資料。他們在一個有295例健康肺組織樣本的佇列中,發現5418%)攜帶有EGFR驅動突變;在81個健康肺組織樣本中,發現4353%)攜帶有KRAS驅動突變。還有個更具體的資料是,在每554500個健康肺細胞中才有1個攜帶致癌性EGFR突變的細胞。此外,他們還發現,年齡與突變數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總的來說,Swanton團隊的這個研究再次證實了空氣汙染與肺癌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還破解了背後的機制,讓我們對空氣汙染促肺癌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我還記得,大約在5年前,科學家開始關注健康組織中的體細胞突變情況。當時,他們的研究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因為研究資料表明幾乎人人都攜帶基因突變,而且33%的人還攜帶有癌症相關突變[12,13]

在一定程度上,Swanton團隊再次證明了健康組織中確實存在致癌突變。更重要的是,Swanton團隊的研究讓我們意識到,這些因增殖而出現自發基因突變的正常細胞,在外界環境(例如PM2.5)的影響下,就有可能往惡性方向發展,導致癌症的發生。

如果隨著年齡的增長,體細胞突變的發生和積累是不可改變的,那麼我們確實該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了,降低外界刺激增加癌症風險的可能性。另外,這個研究還有個預防癌症的啟示,或許抗炎可以預防此類癌症的發生。

參考文獻:

[1].Hill W, Lim EL, Weeden CE, et al. Lung adenocarcinoma promotion by air pollutants. Nature. 2023;616(7955):159-167. doi:10.1038/s41586-023-05874-3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lobal air quality guidelines: particulate matter (PM2. 5 and PM10), ozone, nitrogen dioxide, sulfur dioxide and carbon monoxide: executive summary[J]. 2021.

[3].BERENBLUM I, SHUBIK P. A new,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he stages of chemical cartinogenesis in the mouse’s skin. Br J Cancer. 1947;1(4):383-391. doi:10.1038/bjc.1947.36

[4].Kucab JE, Zou X, Morganella S, et al. A Compendium of Mutational Signatures of Environmental Agents. Cell. 2019;177(4):821-836.e16. doi:10.1016/j.cell.2019.03.001

[5].Riva L, Pandiri AR, Li YR, et al. The mutational signature profile of known and suspected human carcinogens in mice. Nat Genet. 2020;52(11):1189-1197. doi:10.1038/s41588-020-0692-4

[6].Chen YJ, Roumeliotis TI, Chang YH, et al. Proteogenomics of Non-smoking Lung Cancer in East Asia Delineates Molecular Signatures of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Cell. 2020;182(1):226-244.e17. doi:10.1016/j.cell.2020.06.012

[7].Zhang T, Joubert P, Ansari-Pour N, et al. Genomic and evolutionary classification of lung cancer in never smokers. Nat Genet. 2021;53(9):1348-1359. doi:10.1038/s41588-021-00920-0

[8].Myers R, Brauer M, Dummer T, et al. High-Ambient Air Pollution Exposure Among Never Smokers Versus Ever Smokers With Lung Cancer. J Thorac Oncol. 2021;16(11):1850-1858. doi:10.1016/j.jtho.2021.06.015

[9].Hogg JC, van Eeden S. Pulmonary and systemic response to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spirology. 2009;14(3):336-346. doi:10.1111/j.1440-1843.2009.01497.x

[10].Ryu MH, Afshar T, Li H, et al. Impact of Exposure to Diesel Exhaust on Inflammation Markers and Proteases in Former Smoker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Crossover Stud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2;205(9):1046-1052. doi:10.1164/rccm.202104-1079OC

[11].Hiraiwa K, van Eeden SF. Contribution of lung macrophages to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duced by exposure to air pollutants. Mediators Inflamm. 2013;2013:619523. doi:10.1155/2013/619523

[12].Martincorena I, Fowler JC, Wabik A, et al. Somatic mutant clones colonize the human esophagus with age. Science. 2018;362(6417):911-917. doi:10.1126/science.aau3879

[13].Yizhak K, Aguet F, Kim J, et al. RNA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s macroscopic somatic clonal expansion across normal tissues. Science. 2019;364(6444):eaaw0726. doi:10.1126/science.aaw0726

來自: 奇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