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變傻有科學依據,人類睡覺時會被“洗腦”,科學家首次拍下全程
點選上方“視學演算法”,“星標”或"置頂"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魚羊 栗子 發自 凹非寺
本文轉載自:量子位(QbitAI)
你睡著的時候,真的被洗了腦。
這次,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們,史無前例地拍下了清洗過程:
紅色是血液,藍色是腦脊液。厲害的是從前沒有發現過,血液會週期性地大量流出大腦。每當血液大量流出,腦脊液就趁機發動一波攻擊。
腦脊液進入之後會清除毒素,比如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β澱粉樣蛋白。
而這樣的清洗,只有在睡著後才能做到,讓人一覺醒來,擁有一個清爽的大腦;沒睡著的時候,腦脊液並沒有充分的機會趁虛而入。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腦電活動和清洗過程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腦電波指揮了液體運動。
這項成果,剛剛登上了Science。
作者興奮地說:離揭示阿爾茨海默病和睡眠之間的聯絡,又近了一步。
而羅切斯特大學的神經科學家Maiken Nedergaard則不禁讚歎:
這篇論文太棒了。
完全想不到,有人能夠真的證明,腦電活動是可以讓液體流動起來的,一顆賽艇。
所以,多睡一點吧,不要熬夜了。洗腦洗不完,說不定真的會變傻 (狗頭) 。
為何只有睡著才能洗腦?
當你睡著之後,大腦會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
從輕度睡眠,到失去意識的深度睡眠,再到快速眼動 (REM) 睡眠,就是容易做夢的狀態了。
這項新的研究,是專注在非REM的階段,就是沒到要做夢的時候,也是對大腦保留記憶 (Memory Retention) 來說,非常重要的階段。
其實,2013年已經有研究證明了,在小鼠睡眠的過程中,大腦裡像β澱粉樣蛋白這樣的毒素,是會被清除的。大腦用的清潔劑,叫做腦脊液。
問題是,到底怎麼清除的?為什麼只有睡覺的時候才能清除?
科學家們做了個實驗,讓13個人類帶上腦電帽,在核磁共振 (MRI) 機器裡睡覺。腦電圖會顯示,一個人處在哪個睡眠狀態;而MRI會測量血氧水平,顯示有多少腦脊液流進流出。
然後發現了奇妙的現象:
大腦裡的血氧濃度,出現了明顯的大週期變化。也就是說,血液會大規模、週期性地流出大腦。
這個時候,腦脊液就會趁機衝進大腦,把留給它的空間都填滿:
△ 綠色是血液氧合訊號,紫色是腦脊液訊號
醒來之後,大週期不見了,腦脊液就沒辦法大量衝進大腦,完成有效的清洗:
論文的通訊作者Laura Lewis (簡稱“劉易斯”) 認為,這是因為睡眠過程中,大腦裡的神經元們會開始同步活動,一起開,一起關。
之所以有這樣的推測,是因為腦電圖的資料顯示,有神經節律出現後,才發生了血液和腦脊液的流轉:
當大量神經元一同停止了激發,就不需要那麼多血液進去輸送氧氣,才給了腦脊液湧入的機會。
這樣,便有了我們在開頭看到的那副景象:
這個發現很重要,它告訴我們睡眠是一項非常特殊的功能:
我們醒著的時候,神經元們是不會同開同關的。所以,醒著的時候沒有辦法讓大腦的血量,下降到足夠低的水平。
只有睡著之後,大腦裡沒有那麼多血液的時候,腦脊液才能自如地迴圈開來,清除像β澱粉樣蛋白這樣的代謝副產物。
甚至2013年那項小鼠研究的負責人,羅切斯特大學的神經科學家Maiken Nedergaard,也發出了讚歎:
這篇論文太棒了。
完全想不到,有人能夠真的證明,腦電活動是可以讓液體流動起來的,一顆賽艇。
下一步研究
根據布萊斯·曼德(Bryce A Mander)發表在Nature子刊上的論文,衰老和區域性腦萎縮,就與非快速眼動(NREM)睡眠期間的慢波活動減少有關。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n.3324
這項研究指出,老年人的睡眠中斷,是大腦結構改變所致,會導致年齡相關的認知能力下降。
而現在,波士頓大學的這一新進展表明,慢波損耗與腦脊液流量減少有關。
下一步,他們會繼續探索衰老是如何影響人們睡眠時血液和腦脊液的流動的。
據劉易斯介紹,研究團隊計劃招募老年人參加下一次研究。
而研究推進過程中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腦電波,血液和腦脊液究竟是如何完美協同的。劉易斯表示:
我們觀察到,神經改變似乎總是首先發生,隨後血液從腦部流出,這之後腦脊液波動才會出現。
這項研究的深入,也給治療和預防像老年痴呆(阿爾茨海默症)、自閉症這樣的神經疾病開拓了新的治療思路。
此前,針對β澱粉樣蛋白的藥物開發頻頻陷入困境,但現在,科學家們指出,或許不著力於起作用的特定分子,而是著重增加“洗腦”的腦脊液總量,會成為有效的解決方案。
女科學家領銜
這篇Science論文的通訊作者,是波士頓大學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的助理教授勞拉·劉易斯。
2014年,她從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專業博士畢業。其研究方向是腦成像,神經動力學以及計算神經科學與訊號處理等。
論文一作,則是劉易斯實驗室的成員妮娜·福爾茲(Nina Fultz)。
有趣的是,劉易斯實驗室的10位成員當中,絕大多數都是女性。
傳送門
論文地址: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5/628
其他相關研究: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88019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n.3324
- END -
如果看到這裡,說明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點贊。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微信搜尋「perfect_iscas」,新增好友後即可獲得10套程式設計師全棧課程+1000套PPT和簡歷模板,向我私聊「進群」二字即可進入高質量交流群。
↓掃描二維碼進群↓
喜歡文章,點個在看
相關文章
- 電腦科學的學科分類
- 《自然》:蘿蔔“清肺”有了科學依據!
- 《自然·神經科學》:越睡身上越疼?華人科學家首次揭示睡眠促進慢性疼痛形成與維持的機制
- 媽媽常說,吃核桃能補腦 | 這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
- “頭腦發熱”有科學依據!大腦最高溫度近41℃,女性比男性大腦更熱
- 資料科學家會被機器學習工程師取代嗎? - KDnuggets資料科學機器學習工程師
- 真的有“生物鐘”嗎?Science:不但有還能被“看見”,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大腦中找到“生物鐘”!
- 我國科學家發現減肥新機制,泡熱水澡減肥有了依據!
- 《科學·免疫學》:科學家首次證實,神經系統也是過敏性休克的幕後推手!
- 電腦科學家釋出不會被黑的加密程式碼加密
- 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2020年科學與工程指標指標
- 電腦科學自學指南
-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018年科學與工程指標報告指標
- MIT電腦科學家意外發現,量子糾纏會「突然消亡」MIT
- 《科學·進展》:科學家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會導致神經元融合,嚴重損害神經活動
- 【論文】核心電腦科學會議排名
- 科學家成功恢復與年齡有關的視覺喪失視覺
- 《美國醫學會內科雜誌》:研究發現多睡覺能減肥 每天多睡1小時 3年減肥12公斤
- 【資料科學家】如何成為一名資料科學家?資料科學
- 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2022年科學與工程指標報告指標
- 電腦科學哲學(史丹佛大學哲學百科全書)
- 從幻想走向科學:人類操縱大腦的條條大路
- AD:科學家首次發現,房顫與女性患痴呆風險升高200%有關
- 美國科學家:人工智慧將在2030年超越人類並達到人類智慧人工智慧
- 上觀獨家 | 專訪“計算機視覺奠基人”:AI改變了科學家發現世界的方式計算機視覺AI
- 《自然·神經科學》:苦難會重塑大腦,或將永久改變大腦模式!模式
- 8小時飲食減肥法有了科學依據?Cell子刊:調節迴腸菌群節律
- 女科學家流失之殤
- 根據google的outline科學上網Go
- 電腦科學精彩帖子收集
- AI首次公開擊敗人類法律翻譯,前獵豹首席科學家為何跨界創立法律AI公司?|獨家AI
- GMIC2017大會,明星科學家都在這裡
- 全球40億人沒有地址,於是資料科學家想到了機器學習資料科學機器學習
-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 中國電子學會:2021全球腦科學發展報告
- 虛擬現實、生命科學、科學計算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都已逐步顯現
- 哪名科學家被稱為“(現代)AI之父”或“深度學習之父”?AI深度學習
- 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學院的理性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