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報告基於調查研究分析,構建了國際化人才的國際溝通素養框架,包括情感核心、認知基礎、行為要素三個層次。情感核心是國際溝通素養的基礎與前提,包括國家認同、全球關懷兩個重要元素。認知基礎是連線情感核心和行為要素的橋樑,包括外語知識與技能、世界知識與全球議題、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及資訊科技知識與技能。行為要素是情感核心和認知基礎的外顯方式,可促進情感核心和認知基礎的形成,包括深度理解和有效表達兩種形式。
2. 以外語知識與技能為代表的國際溝通素養培養取得較為豐富的成績。目前國際溝通素養培養已貫穿初、中、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體系全過程,並從英語教育領域擴充融入不同的學科教育領域。基礎教育階段,國際學校不斷髮展,截至2020年10月,全國正常運營、採用國際課程、實行雙語教學的各類全日制國際學校共計1399所。越來越多高校創造國際化校園環境,提升國際化水平,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的中國大陸高校中,國際學生佔比為5.4%~17.5%、國際教師比例為6%~47%。自2009年起,中國已成為全球托福考生人數最多的國家。從ETS每年釋出的《全球托福考生成績報告》來看,過去十餘年,中國考生的托福考試成績顯著提升,平均成績由2010年的77分提高到2021年的87分,逐步接近全球考生的平均分(88分);託福成績1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數佔全球考生人數的比例較2009年增長了三倍。
3. 出國留學是提高國際溝通素養、培養國際化人才不可或缺的環節。目前,中國同181個建交國開展了教育合作與交流;與5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為中國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出國留學機會。根據UNESCO的資料,2021年中國大陸有108.8萬名學生在境外高校留學。除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等傳統留學目的國之外,德國、法國、義大利、愛爾蘭等歐洲國家以及馬來西亞、泰國等東盟國家也成為重要目的地。自2008年以來,中國已連續15年成為美國第一大國際學生來源國。2021~2022年度,中國留學生人數仍位居國際留學生人數榜首,約為29萬人,佔美國高等院校國際學生的30.6%。
4. 中國國際溝通素養培養初步形成東部發達地區引領的漸進式發展模式。東部發達省市國際化程度相對較高,國際化文化更豐富,具有更開放、多元的氛圍,國際學校等國際化教育資源更豐富,對國際溝通素養的重視程度高,其國際溝通素養高於其他地區。2021年,中國考生的托福考試成績平均分為87分,31個省區市(不含港澳臺)中,24個省市托福考生的平均分超過了80分。中國托福考生人數和成績分佈也呈現了明顯的區域差異,託福平均成績省間差異達到15分。
5. 國際溝通素養主要包括“深度理解”和“有效表達”兩方面的行為要素,本報告以托福考試的“聽力+閱讀”以及GRE考試的“語文推理”作為深度理解水平的衡量指標,以托福考試的“口語+寫作”以及GRE考試的“分析性寫作”為有效表達的衡量指標,分析中國國際化人才國際溝通素養的發展狀況,並發現:
(1)中國考生深度理解相關指標接近或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中國托福考生的閱讀理解平均得分超過全球平均值,聽力理解成績不斷提高並接近全球平均值。自2008年以來,中國考生的託福閱讀成績開始超越全球平均值,2021年中國考生閱讀成績(23分)高出全球平均值1分。中國考生託福聽力成績穩步提升,進一步縮小了與全球平均值的差距,2021年,中國考生的託福聽力成績(22分)與全球平均值(23分)的差距縮小至1分。同時,GRE中國考生的語文推理成績(152.3分)於2020年超過了全球平均值(151.4分)。
(2)中國考生有效表達相關指標與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2008年至2021年間,中國考生的託福寫作成績與全球平均值的差距逐步減小,並於2021年達到全球平均分值。中國考生的託福口語成績與全球平均值差距不斷縮小,至2021年,兩者分差為1分。同時,GRE中國考生的分析性寫作成績與全球平均值的差距逐漸縮小。2011~2012學年,中國考生分析性寫作得分與全球得分相比低0.6分,隨後六年穩定保持約0.5分的差距,2020年,中國考生分析性寫作得分(3.3分)與全球考生平均值的差距縮小至0.3分。
6. 為進一步促進中國國際化人才培養,本報告提出如下建議:
(1)出國留學依然是人們提升國際溝通素養、成為國際化人才的主要渠道,國際學生在促進經濟發展和國際人文交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應繼續加強與美國、德國、英國等已開發國家以及“一帶一路”夥伴國家保持穩定的教育交流合作關係,持續鼓勵中國學生到這些國家留學,也歡迎相關國家的優秀學生來華留學,加大中國國際化人才培養力度。
(2)從促進國家發展、提升國民素養、推動企業全球化、促進技術發展等不同角度來看,外語既是國際化人才成長之“路”,也是中國發展之“橋”,應保持外語在教育中的地位,加強重點領域職業教育體系的外語培養力度。
(3)構建兼具批判性和多元性的國際溝通素養評價體系,以全面、深入地測評國際溝通素養,著重提升國際化人才“有效表達”能力。
(4)透過豐富長短期留學專案形式、進一步創造國際化的校園環境、提升課外交流專案的國際性和真實性、提升國際交流的資訊科技支援水平等方面創新國際交流形式,多角度擴充國際溝通的觸角。
(5)國際化人才培養需要政產學各界共同發力,充分發揮政府、學校、企業等多元主體作用,進一步完善國際化人才培養生態體系。同時,針對國際素養培養區域不均衡等問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等民間機構在欠發達的中西部或東部三四線城市根據地方特色引入國際溝通素養培養資源。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