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生效已經過去了7個月。它為半導體研究、開發和製造提供了527億美元的聯邦資金,希望這將釋放數千億美元的額外私營部門資金。正如白宮的一份情況介紹所指出的那樣,其目標是 “加強美國製造業、供應鏈和國家安全,投資於未來的研發、科學技術和勞動力,以保持美國在未來行業的領先地位,包括奈米技術、清潔能源、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

自該計劃宣佈以來,包括日本、韓國和歐盟在內的許多其他地區也開始了向半導體行業提供類似政府補貼的計劃。所有企業表面上都在尋求降低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崩潰的供應鏈的風險,但同時也在尋求確保它們擁有一個不受中國影響的可行生態系統。

汽車行業排在隊尾

汽車行業可以說是疫情期間受打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TechInsights資料顯示,2020年輕型汽車產量下降了16%,比2008/9 年金融危機期間的降幅還要大。由於全球許多地區的汽車銷售和生產都在一段時間內停止,因此對汽車行業來說,半導體採購也應該停止似乎是合理的。然後,當形勢好轉時,從汽車行業的角度來看,它在產能方面 “發現自己排在了隊伍的後面”。更多的供應在疫情期間被用來滿足人們對娛樂、學習和工作裝置的需求。

然而,“發現自己排在隊尾” 這句話是有爭議的。從代工的角度來看,汽車行業更多的是 “讓自己排在隊尾”。在與代工方的討論中,TechInsights 汽車團隊專家已經充分明確了這一點。

一場讓許多廠商捱餓的瘋狂覓食

當生產重新開始時,供需嚴重失衡給汽車專用半導體技術帶來了過度的壓力,尤其是那些基於較老工藝節點的技術,如28nm, 40nm等。執行這些工藝的晶圓廠通常沒有升級,所以它們很快就開始滿負荷執行。這些設施在很少的開銷下繼續滿負荷執行,導致了嚴重的瓶頸,並形成了導致汽車半導體短缺的三個因素之一。

雖然這些更成熟產品的供應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縮小與需求的差距,但推動電氣化是導致半導體短缺的另外一個因素。隨著汽車廠商開始追隨早期領導者特斯拉進入電氣化領域,在電氣化動力系統相關成本顯著上升的情況下,高階汽車細分市場成為了各公司的主要目標,這使得半導體需求幾乎翻了一番——儘管整體產量仍然很低。

第三個原因集中在電氣化以及與ADAS/自動駕駛、資訊娛樂系統、連線性、域和區域/集中式架構相關的趨勢。這將重點轉移到更高的效能和專業半導體要求上,而這些要求在2021年之前還沒有到位。這種重點的快速轉移繼續代表著供需失衡,這種失衡在2022年繼續得到解決,預計將延續到2023 年。

僅靠晶片法案並不能解決汽車供應問題

指望晶片法案和其他類似法案能夠解決未來汽車供應問題的希望,在很大程度上是渺茫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晶片法案將消除半導體行業供應鏈中的一些地緣政治風險。然而,只有在汽車行業與其半導體供應基地之間建立更緊密、更開放、更信任的關係,才能確保此類元器件短缺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