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歲只是一種新的二十一歲

freephp發表於2023-01-28

如今的時代和幾年前完全不同了,看書的人越來越少,刷娛樂影片的人越來越多。抖音佔據了很多人所剩不多的一點休息時間,或者剩下的一部分也交給了遊戲。其實時間是最公平的,也是最無情的,無論你想或者不想,它都不急不慢地流失,不知不覺一年就會過去,如果不去刻意學習積累,每一年都難有什麼大的長進。
去年創業失敗之前的那個春節,我看了大量的閒書,從元宇宙到財經大部頭,從區塊鏈程式設計到serverless,做了不少筆記,也思考著當時專案的未來。
失敗不可怕,失敗後沒有收穫和反思,才是真的浪費了一次失敗。利用失敗,看清楚前路,也看清楚自己,這才有一些意義。
這個春節,我也花了不少時間在思考和閱讀,這一次我回歸了過去一年的成長,分析了自己的技能樹和未來方向。還是需要繼續往T型人才去沉澱自己,還遠遠沒達到Hunt所說的直覺型專家的地步。
關於讀書,我覺得筆記是有必要的,只是形式不必像讀書的時候那樣死板,因為社會和工作每天都是真實的戰鬥,沒有什麼重點可以劃出來背,也沒有人催你去複習。
1. 自我驅動
我聽了很多年,也一直在實踐,在沒有光的時候,需要自己給自己燃燒小宇宙,照亮自己的路。很多人可能聽了感覺無趣,這不是老生常談了嘛,的確,最有價值的不是觀點本身,而是怎麼去完美且持久地執行正確的觀點。有的人在好的團隊和氛圍裡面可以去模仿和跟隨mentor,慢慢培養出自我驅動的習慣。但是不是每個團隊都有教學型的mentor,mentor只能給一些guide,不可能像教學生一樣,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反覆重複到學會為止。修行是自己的,領悟也是需要自己花時間去想的,最後一公里怎麼去做,還是要靠自己。
2.多看乾貨
我也好幾年沒有再買過紙質書,大多數時間都在微信讀書裡面去看一些專業或者平臺能力的書。看著看著,我發現了一個規律,除非是不得已,我一般技術書籍是不會看國人寫的。因為國人寫書有個很大的問題,缺乏結構性思維,缺乏提煉能力。往往就是把一些知識點羅列一下,給一些非思維展示的guide,有時候甚至就是把官方檔案的API、SDK翻譯一遍,看了也浪費了時間。我自己也寫過書,也知道現在出書越來越難,紙質書的銷量不好,很多作者為了銷量已經開始掛羊頭賣狗肉了,標題黨辜負期待,最後落到技術本質的段落又像AE86一般飄逸而過。所以我現在一般只看國外大佬寫的犀牛書,也包括人文金融類的。國外作者比較直率,乾貨直接提著鍋就推到你面前,不厭其煩地討論關鍵細節,讀一本好書就像遇到一個循循善誘的大師,等同於報了一個超級VIP的MBA或者大師班。
3. 思考最終有產出
我在很多年前就說過,讀書如同牛吃草,最終要麼變成血肉,要麼擠出牛奶。出書立傳也好,寫文章,寫paper,寫開源專案都是產出的表現。思考後的產出,決定了思考到底有沒有結果,有沒有形成能力。當然我認為多讀書總是好的,對個體來說,繼承之後再談創新,是一種比較常規的途徑。在團隊裡面的輸出更是有利於團隊的發展和迭代,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我比較反感過分的集體主義,過分強調平均,是永遠也達不到人性的平均的。
三十一歲只是一種新的二十一歲,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繼續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快樂地過好下一個十年。

相關文章